前些天,局長發現身上鑽出兩隻黑色小蟲子,當時沒太在意。
結果第二天,當我低頭玩手機時,發現有四五隻同款黑色小蟲子從衣服鑽了出來,小小的、堆一塊兒密密麻麻,局長當下感到頭皮發麻。
意識到連續兩天都有這種芝麻大小、尾巴尖尖、黑色身軀中間有白色線條的小蟲出現,而且源頭未知,局長已經覺得事情不簡單……
後來跟編輯部其他小夥伴說起這樁怪事,結果引起全員共鳴!原來大家這幾天都不同程度受到同款蟲子困擾。
為了解開這個迷,局長前後左右打聽,終於發現原來這些好傢夥原來叫——薊馬。
這種「馬」是一匹迷你馬,大概就只有芝麻大小,但架勢卻像成群結隊的馬匹軍隊一樣,只要你發現它,基本都是有一小片同伴在附近。
最近不少樓盤小區的業主都深受其害,表示自己掛在陽臺的衣服、盆栽全部遭殃,覆蓋滿滿的黑壓壓一片「小芝麻」。
連走在路上,薊馬都會都會從天而降:
今年廣州、深圳等地薊馬的數量比往年大很多,市民一出門就「心驚驚」怕被蟲子纏上。
局長找來一些「薊馬」軍團的照片,密集恐懼症的小夥伴謹慎觀看:
嘶~是不是感覺到頭皮一陣發麻?
太可怕了吧,到底這是什麼昆蟲?咬人嗎?有害嗎?怎麼才能驅除?
局長這次為民除害,真要扒一扒這匹「馬」的底細。
01薊馬到底是什麼馬?
其實薊馬不是光指一種昆蟲,而是整個綱纓翅目昆蟲的統稱。纓翅目昆蟲都通稱為薊馬,全世界已知約3000種。
薊馬廣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植食性為主,會危害農作物生產。在瓜果、蔬菜上發生危害的主要種類有瓜薊馬、蔥薊馬、稻薊馬、西花薊馬等。
薊馬屬於突發性的害蟲,全年可發,在3月左右出現,4-7月會達到高峰,20℃的環境更適合生長。
成蟲具有較強的趨藍性、趨嫩性和遷飛性,爬行敏捷、善跳,繁殖速度快,容易成災。
薊馬繁殖快,短時間「複製」一大片同伴不是問題。而且薊馬具有「趨藍性」,即看到黃色、綠色的物體會飛蛾撲火般撞上去。
所以……最近還是先別穿「淡黃的長裙」了。
但還是有避免不了需要穿黃色衣服的人群,比如外賣小哥,整件黃色外套都成了薊馬的樂園。
02薊馬咬人嗎?有毒嗎?
有研究員表示,今年在市區普遍見到的是榕管薊馬,主要寄生在小葉榕上,適宜溫度為25-30°C。
今年突然增多是因為氣候原因,對人體無害。
如果市民的住所附近有種植小葉榕,在樹上寄生的薊馬會容易隨風飛至陽臺。
不過榕管薊馬只寄生於嫩葉,附著在其他物體上將很快死亡,市民無需擔憂。
但又有市民反映,榕管薊馬爬在皮膚上後,會隱約有瘙癢症狀,還會迎風飛到眼睛周圍,產生刺痛感。
研究員表示:榕管薊馬一般不會咬人,更不會吸血。
出現瘙癢症狀,可能是因為部分市民對榕管薊馬分泌的酸性物質過敏。
如果遇到薊馬不小心吹到眼睛附近,不要揉搓眼睛,用水洗掉即可。
(市區綠化常見的小葉榕)
局長提醒:如果被薊馬咬了感覺瘙癢,可以先用流水清洗患處,再用風油精、無比滴、潤膚露等塗抹止癢。
不過據說拍碎薊馬會發出難聞的臭味,局長勸大家輕輕把它拿掉就可以了。
03薊馬要怎麼防治?
一般不建議採用打藥的方式來防治,因為效果不明顯。
如果家裡的陽臺實在惹來太多薊馬,不妨放一塊鮮黃色的粘蟲板吸引薊馬,避免其他物件被它纏上。
(鮮黃色粘蟲板可以吸引薊馬)
如果家附近有綠化帶,或者小葉榕較多的區域,有可能惹來薊馬,物管應該進行相關的打藥、修剪工作。
不過研究員介紹,被侵害的植物會把表面捲起來,反而保護了裡面的薊馬,在表面噴灑普通殺蟲劑無多大效果。
被侵害的樹葉枯萎捲縮,保護裡面的薊馬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對有蟲癭樹枝進行修剪,也可使用內吸性殺蟲劑,但不建議多用,會影響生態平衡。
另外,市民在外出時儘量不要穿黃色、綠色的衣物,以免被薊馬盯上。
近期想要踏春的小夥伴,可以穿輕薄透氣的長袖衣物,避免薊馬直接接觸皮膚。
04警惕這幾種危險蟲子
雖然薊馬令人有密集恐懼症,但對人體沒多大危險。
可下面這幾種昆蟲,對人體有毒有害,它們最近已經悄咪咪登場,出門在外記得多留心眼!
蜱蟲
蜱蟲俗稱「草爬子」,呈紅褐色或灰褐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
宿主也廣泛,比如愛寄生狗、貓的皮膚較薄、不易被搔撓的部位。
目前已知蜱蟲可攜帶 83 種病毒、31 種細菌、32種原蟲,可傳播如腎症候群出血熱、森林腦炎、克裡米亞-剛果出血熱、Q 熱、野兔熱、萊姆病等,危害很大。
蜱蟲叮咬皮膚時,會把身子扎進去吸血,吸飽後整個身子會脹大如黃豆。
如果不幸中招被蜱蟲叮咬,千萬別急著揪出來,因為可能會殘留一部分蜱蟲在傷口裡。
按照以下步驟清出蜱蟲:
1、塗酒精在蜱蟲身上,使蜱蟲頭部放鬆或者死亡;
2、用尖頭鑷子取出蜱蟲,注意不要折斷蜱蟲;
3、也可嘗試用香頭燙蜱蟲露在身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退出。
避蚊胺對蜱蟲有預防作用,具體使用方法看下表:
恙蟲
每年4月,恙蟲活躍。
它喜歡叮咬人體隱蔽部位,被叮咬後會形成一個焦痂,發熱、頭疼是恙蟲病的早期表現。
恙蟲病有7-10日潛伏期,一般症狀較輕,早期及時治療效果良好,極少死亡。
但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恙蟲病會導致心肌炎、腦膜腦炎和肺炎等嚴重病變,甚至威脅生命。
如果突然反覆高燒不退,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程。
隱翅蟲
隱翅蟲又稱為「影子蟲」,因翅膀不可見而得名。
它並不叮咬人,但其體內帶有腐蝕性的強酸性毒液,一旦沾到皮膚上,會導致皮膚疼痛灼癢和片狀的白斑或水皰,甚至潰爛。
在室外遇到隱翅蟲停留皮膚時,不要用手直接拍打,應吹氣將它趕走。
如果沾上隱翅蟲的毒液,立馬用大量清水衝洗,能起到稀釋的作用,從而減少皮膚的灼傷感。
條件允許的話,可立即用鹼性的肥皂清冼,情形嚴重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蟎蟲
蟎蟲常常隱藏在涼蓆、床單、地毯、沙發、枕芯等處。
當涼蓆清潔不到位,床單、枕套久不換洗的話,很容易滋生蟎蟲引起人皮膚過敏,瘙癢難忍。
家中要注意清潔衛生,勤擦拭、勤洗、勤曬,陽光是最有效的殺蟎武器。
跳蚤
跳蚤多寄生在寵物身上,爬到人身上會起瘙癢難耐的紅疙瘩。
養寵物的家庭要加強寵物的清潔和定期驅蟲,經常用吸塵器吸捕家中的跳蚤,再用開水燙死;另一方面避免自己寵物與流浪貓狗接觸。
塗抹風油精也可以防止跳蚤叮咬。
05如何避免、處理昆蟲叮咬?
春夏季是各種昆蟲蠢蠢欲動的時節,在戶外時需要多一份注意。
局長列了一些注意小事項,不妨參考一下:
● 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儘量避免在草地、樹林中長時間坐臥;
● 儘量穿著面料光滑的緊口淺色長衣褲,這樣昆蟲不易附著,且容易被發現;
● 外出前塗抹清涼油、風油精、花露水等驅蚊劑,可減少昆蟲叮咬機率;
● 如果攜帶寵物外出踏青時,回家後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昆蟲附著;
● 如果遇到昆蟲附著,不要用力拍打,應該輕輕把它拿開或吹開;
● 發現身上有蟲咬傷口並感到瘙癢,可以用肥皂水浸泡清洗;
● 如果傷口有發膿、發黃等感染情況,應該儘快到醫院處理;
● 出現高燒不退、眼睛紅、麻痺嗜睡等症狀,要馬上到醫院診治;
● 被蜘蛛咬傷的1-2分鐘內,馬上用火柴或菸頭灼傷傷口,以高溫破壞毒素;
● 被黃蜂叮咬要往傷口近心端結紮止血帶,每15分鐘放鬆一次,防止毒素擴散並立即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