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退役士兵轉業安置考試,落下帷幕。從退役後制定計劃、進入學習狀態,到考前的「快馬加狠鞭」式前進,再到考後「無論結果如何,我盡心盡力了,永不後悔」!
這,就是軍轉安置考試的必經之路。
2019年12月1日從部隊宣布命令離隊後,我回家開始備考,剛開始還信心滿懷,結果跟同年轉的很多戰友一聊天,瞬間覺得失望至極:同年轉友中,有3個三等功的、還有2個三等功的,最少的1個三等功,有16年駐守海島的比比皆是,檔案分都高不可攀。
完了、完了!我的檔案分太低了-士官1個三等功10分,我1個三等功都沒有-在64名轉友中排名35,這讓我如何競爭???
內心無數個 「自卑」「無奈」「後悔」,但是檔案分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了。再學習又能怎樣呢?指望通過考試超過別人,無異於攀天之難。此次安置肯定只能從別人選剩下的單位裡選了!
我一開始便產生了「放棄治療」「繳械投降」的想法。
今年6月上旬某一天,我去學校送孩子,路上遇到今年的轉友楊小雷和鄭利敏,兩人正騎著「電驢」摩託車去上課。
楊小雷給我打招呼:「老楊,幹嘛去了?」
我:「送孩子上學」。
小雷又問:「培訓班你不去了?」
我很無奈地說:「今年高手太多,打算放棄治療了!」
鄭利敏說:「人家幾個三期的都沒有放棄,你呀!!!我們08:30上課,先走了………。」
他倆走後,我自己內心深處開始反思。我這座幹稻草堆,被他們倆扔下的「星星之火」再次點燃學習的激情……
把「絆腳石」當作「上馬石」
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信心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自序》中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
是呀!我們常說,要想去做一件事,偷偷摸摸想辦法也要做成;不想做一件事,會千方百計找各種理由去推脫。
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或多或少都會有困難、挫折、失敗。關鍵是如何將「絆腳石」當作「上馬石」?
這就需要敢於正確面對失敗,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能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既然檔案分比別人差,那就努力去學習,爭取用理論考試追趕上去。
不行、不行!我要學習、努力學習(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思想上有了轉變),給自己最後一次「扭轉」的機會,調整心態,思想上要重視這次考試,再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認認真真去對待每一次學習,學習是枯燥的,學到知識是無窮的,因此,不能因點滴失敗而放棄自我。
濤哥講軍轉上有句話:「人不自救天不助」!檔案分低不要氣餒,就要文化課上倍加努力去提升。所以,下定決心,調整心態、調好狀態、保持低姿態。再來一次對自己「拐點」考試的挑戰,只有堅定信心、加強學習、迎難而上,才能把「絆腳石」變成「上馬石」,攻克難關、突破自我!
把「絆腳石」當作「磨刀石」
要有寶劍鋒從磨礪出的耐心
民間諺語:「刀在石上磨,人笨人前學」,生鏽的寶劍怎能「削鐵如泥」?為什麼「笨人」曾國藩會成為晚晴重臣(他考秀才7次沒有考上)?
所以,學習要有耐心,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考試的範圍出來後,我及時收集資料,讀原文、深理解、強記憶,就當練字一樣把原文抄寫一邊,早晨晨讀,學習這就是一個「磨刀」的過程,熟讀、能寫、做題,就這樣反覆去學習、經常出錯是正常的,千萬不能灰心,鞏固知識就這樣,錯了記、記了還錯、錯了再記,反反覆覆的過程,最好能有個「錯題匯聚本」(把經常混淆的題記在裡面),沒事的時候多看看,更加加深印象。
就像我們寫繁體字一樣,要一筆一畫的寫,意思就是「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要糊弄自己,減少些「差不多」、「我感覺」或者「大概、也許、可能」。不能說是一門清吧,最少十之八九。
學習也是一種技能和本領,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同時還要發現規律,還要有「特殊記憶法」(例如2020年寧波政府工作報告,打掉黑惡團夥220個。電壓也是220伏,相近記憶法)。很多題容易混淆,對的容易記錯了、錯的記成對了,學習就是一個反覆的過程。
金一南教授講:「做難事必有所得」。其他事情也是如此,複習到最後,將考試的內容熟記於腦、銘記於心,考試的知識就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把「絆腳石」當作「壓艙石」
要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恆心
行遠,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無以行遠路;低不修,無以登高山。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不要「閉門造車」,要多跟轉友交流溝通,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相互鼓勵。
安置考試學習的過程就是這樣,將困難分解(難易結合,自信和挑戰結合),杜絕眼高手低,必要時製作合理計劃,每天學習都有進步,每天都有知識收穫。
買幾個新本子,把每天學習的知識,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下的知識,每天翻開看看「溫故而知新」、遇見好的文章要學會摘抄,「人民日報評論」、「每日讀報公文寫作金句」、「寧波發布」等等,剛開始是摘抄別人的,慢慢積累多了就變成你自己的了,每天反反覆覆的看看,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你會發現新本子的記錄頁數越來越厚。
慢慢積累的知識,會成為你以後考試和工作的「壓艙石」。以後走向新崗位也是如此,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只要具備學習能力,肯學、願學、樂學,才能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才能幹出成績,把學習當成「壓艙石」,只有放好「壓艙石」,才不會輕易「翻船」,壓艙石重船更穩,才能行穩致遠。
《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軍人安置的備考是要一點一滴學習,學習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唯有平時學習和積累,把一塊塊「絆腳石」變成了助人前行的上馬石、磨刀石、壓艙石,要激勵自己,磨礪自己,提升自己,錘鍊自己。
考試只是一張「門票」,到新的工作崗位後,還會有新的困難和挑戰,所以,還要繼續堅定信心、加強學習、迎難而上,要讓「絆腳石」成為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