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鈕則勳29日撰文表示,日前,臺灣的「立法院」又上演「全武行」,著實將「立法院」變成了「侏羅紀公園」,這些「暴龍」與「雷龍」們,已經聯手將臺灣的民主搞得烏煙瘴氣。
以「暴龍」來說,他們是喊打喊殺的武林高手,一言不合便會大打出手;以這次的衝突事件來說,很多「立委」確實扮演著「暴龍」的角色,特別是在野黨的「立委」,由於人數寡不敵眾,所以左思右想,就只想到這肢體抗爭的老梗。而國民黨作為過半政黨,每次也無較高明的戰術來通過法案,總是受制於民進黨的策略,也只能被動以肢體動作來制衡,不僅突顯出國民黨高層的領導統御、戰略規劃能力不足,更顯示國民黨「立委」的離心離德。
以「雷龍」來說,便是「立委」中愛作秀及喜歡搶攻媒體版面的人士,有媒體在的時候,他們慷慨激昂、口沫橫飛,沒有媒體時,便不見他們發表高論。這種愛作秀的「雷龍」並不會針對較深刻的政策內涵提出建設性且前瞻性的論述,他們不是透過「道具」來吸引媒體目光,就是透過譁眾取寵的質詢內容,希望能羞辱行政官員。而這次的藍綠肢體衝突,更顯示各黨派的「立委」只想藉由這種「爛秀」透過媒體曝光,來訴求自己的選民,「我很拼命吧!」凡此種種多能突顯出「立委」問政的心態,他們不管政策是否能愈辯愈明,只在乎能否藉自己的「精心設計」來躍上媒體版面。坦白說,應該展現其法案專業的「立委」諸公,卻反而常藉由各種「雷」到不行的言行來譁眾取寵,「雷龍」之名可謂實至名歸。
「侏羅紀化」的臺灣「立法院」確實已突顯出臺灣民主的盲點,即便從代議民主制度的設計來看,「立委」接受選民託付,依據政黨理念來監督行政部門施政,並審查、制定及修改法案,應是頗完美的過程。但現今的問題是藍綠結構根深蒂固,讓政黨根本無法跳脫,只能貫徹政黨的意識形態,永無止境地捉對廝殺,而「立委」專業素質的局限性及私心太重,更讓「立法」的效率及質量都大打折扣。
針對於此,臺灣的「立法院」若要「去侏羅紀化」,或許應從幾個面向來加以著手:第一,民眾應善用手中的「罷免權」,倘民意代表表現荒腔走板、只為作秀,選區選民應該毫不猶豫地發動罷免,畢竟只要有第一個罷免成功案例出現,絕對能對其他「立委」產生嚇阻效果;第二,媒體監督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只要媒體持續強力監督其問政內涵,至少能讓他們有所忌憚,不敢為所欲為;第三,公民監督團體應該強化其中立客觀性,不能成為政黨的附庸,這樣其所提出之觀察「立委」問政的報告或調查,才能突顯出可信度,強化民間監督的力道。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