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進特價處理的「名牌」鞋服,在知名商場銷售;品牌授權的銷售商故意銷售真假參半的潤滑油;未獲授權,擅自在加油站使用與他人註冊商標相似的圖案標識……11月25日,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發布2019年度廣西商標違法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服裝、建材、燃油、化妝品等多個領域,商家均受罰。
案例1:「名牌」鞋服竟是假冒商品
2019年4月24日,南寧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南寧市新朝陽商業廣場檢查時,在一家店鋪發現標註有阿迪達斯、耐克等標識的衣服、褲子、襪子、鞋子等商品,但店鋪內未見相關營業執照及註冊商標授權許可證明文件。
經查,商鋪負責人黃某從他人處購進一批特價處理的標註有阿迪達斯、耐克等標識的服裝鞋襪。經註冊商標人鑑定,現場查扣的衣服褲子、襪子、鞋子,均為侵犯商標註冊人商標專用權的假冒商品。最終,黃某被責令停止銷售侵權商品,並被罰款5萬多元。
案例2:銷售侵權商品,公司被罰2萬元
2019年1月14日,根據舉報,柳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對柳州保利國際中心進行檢查,現場發現吊頂上安裝有標註「TAISHAN·泰山」標識的輕鋼龍骨。經註冊商標權利人鑑定確認,上述輕鋼龍骨商品為侵權商品。
經查,深圳龍馬遠創勞務分包有限公司從他人處購進「TAISHAN·泰山」標識的輕鋼龍骨進行安裝,構成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侵權行為。最終,該公司被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被罰款2萬元。
案例3:所售「立邦」塗料是侵權商品
2019年7月14日,根據投訴,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對個體工商戶趙某經營的象山區夢航裝飾材料經營部進行檢查,現場查獲34桶標註「立邦」標識的塗料。
經查,自2019年7月12日起,趙某從一推銷員處以每桶240元至440元不等的價格,購進標註「立邦」標識的塗料40桶進行銷售。經註冊商標權利人鑑定後,確認為侵犯「立邦」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趙某的侵權商品被沒收,並被罰款5000元。
案例4:假冒潤滑油混在正牌商品中銷售
2019年9月3日,根據投訴,梧州市市場監管局對梧州市龍圩區鑫元達潤滑油經營部進行檢查,現場發現一批標註有「美孚」「Mobil」的潤滑油。經商標權利人鑑定確認,其中20桶(罐、瓶)屬於侵權假冒商品。
經查,該經營部是「美孚」「Mobil」等潤滑油品牌的合法授權批發零售商,其於2019年7月從第三方購進假冒「美孚」「Mobil」商標的潤滑油,並將假冒潤滑油與正品潤滑油混合一起在門店進行銷售。
市場監管部門認為,該經營部明知是假冒商品而將其混搭在正牌商品中銷售,構成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侵權行為,對其罰款1.5萬元。
案例5:「強生」「大寶」也有假貨
2019年10月9日,北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根據投訴,對北海市海城區華發化妝品商店進行檢查,現場發現36瓶標註「強生」標識的商品以及204瓶標註「大寶」標識的商品。經商標權利人鑑定,確認上述商品屬於假冒商品。
市場監管部門認為,「強生」「大寶」等品牌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較大,屬於護膚產品的常見品牌,假冒護膚商品不僅侵犯商標權人利益,也給消費者人身安全帶來極大風險。該店銷售侵犯「強生」「大寶」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構成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作出沒收侵權商品、罰款3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6:擅自註冊相似圖標造成侵權
2019年3月7日,根據投訴,浦北縣市場監管局對寨圩鎮康某某經營的大江口加油站進行檢查,發現該加油站矗立在公路邊的廣告牌的正反兩側,以及加油站東側、西側、靠近公路邊的罩棚上,共有五處標註「朝陽」圖案,與商標權利人已註冊的「朝陽」商標圖案極為相似。
經查,康某某未經「朝陽」商標權利人的許可,擅自在其加油站的廣告牌及罩棚上使用與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註冊的「朝陽」商標圖案極為相似的標識圖案,容易導致混淆。隨後,經營者主動消除其加油站廣告牌及罩棚上侵權圖形圖案,並被罰款1.5萬元。
案例7:「阿詩瑪」「阿詩瑪農具」都構成侵權
2019年4月22日,在接到重慶警方的案件線索後,玉林市玉州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公安機關,查獲丘某某銷售的標註「阿詩瑪」「阿詩瑪農具」字樣的鐮刀960把。經「阿詩瑪」註冊商標權利人鑑定,確認該960把鐮刀為假冒「阿詩瑪」註冊商標商品。
經查,丘某某於2018年4月份通過微信聯繫,購進960把假冒「阿詩瑪」註冊商標的鐮刀進行銷售,貨值4416元。市場監管部門認為,「阿詩瑪」「阿詩瑪農具」與註冊商標「阿詩瑪」高度相似,且丘某某無法提供註冊商標持有人相關授權證明,已構成侵權,作出沒收侵權商品、罰款76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8:朋友圈購進假冒商品轉賣,店主被罰3萬元
2019年11月5日,在接到投訴後,興業縣市場監管局對馬某某經營的興業縣蒲塘鎮萬家陶瓷店進行檢查,發現外包裝標註「德高」字樣的TTPⅠ易貼瓷磚膠77包、K11超柔防水槳料2桶,商家無法提供上述兩種產品的合格證明、供貨商相關資質材料和購進票據。
經查,馬某某通過微信朋友圈廣告獲得商品信息並與供貨人聯繫,通過別人送貨上門的方式購進上述商品在店面銷售,經廠家鑑定確認為假冒商品。最終,馬某某被罰款3萬元。
案例9:內衣超市售賣假冒塑身衣
2019年5月5日,根據投訴,賀州市八步區市場監管局對「賀州市八步嬌點美內衣超市」進行檢查,發現店內銷售標註「美人計」「瘦身公式」等標識的32件(套)塑身衣。
經查,李某於2019年4月21日以電話訂購微信支付的方式,在南寧某商行購進上述商品在店內銷售。經廠家鑑定,確認上述塑身衣系假冒商品。最終,李某被罰款1.5萬元。
案例10:「Panasonic」熱水器系侵權商品
2019年5月16日,來賓市興賓區市場監管局根據投訴,對興賓區澤華電器經營部進行檢查,發現一批標註「Panasonic」標識的燃氣快速熱水器。經商標權利人進行鑑定,確認為假冒商品。
經查,2019年4月,該經營部從某推銷人員處以送貨上門的方式購進55臺上述商品進行銷售,無法提供進貨票據及供貨人員聯繫方式。市場監管部門認為,該經營部銷售的上述商品侵犯了註冊商標專用權,對其作出沒收侵權商品、罰款1.5萬元的處罰。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