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造生僻字的中國化學家,爽了理科生卻為難了文科生?

2020-12-05 科技日報

來源:SME科技故事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這應該是每一位理科生都背得滾瓜爛熟的化學口訣,而這些長著一副生僻字臉的化學元素,卻讓同樣鼓搗文字的文科生望而生畏。

不過,還沒上大學化學課真的沒資格說難。如果你剛好選了相關專業,初期必定會在各種無機、有機的複雜英文名中崩潰。

元素周期表

那些毫無規律的字母常常讓人懷念中文名稱的簡潔明了。可是最初隨西學東漸的大潮進入中國的化學,憑其眾多的元素,著實為難了當時想要普及化學的學者。於是化學家們轉而做起了文人的工作——對化學元素進行翻譯甚至創造出一批原來不存在的字。

造字自然不能亂造。如果說倉頡造字使得中華文明得以五千年來延續不斷,那麼19世紀後期的化學家們的造字,在中國對近代化學的吸收與發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代化學始於1661年,直到19世紀後期才傳入中國,而同時期的西方已形成了較完整的化學體系。西學東漸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翻譯,尤其是專有名詞的翻譯。當時主要採用兩種方法:舊詞新義和造字音譯,其中造字音譯是極具這個時代特色的。

周幹庭與英格爾共同翻譯《格雷氏解剖學》

這一時期從西方傳入的詞彙共有615個,而通過造字法翻譯的詞便達到了63個。當然,這63個詞絕大多數都出現在化學領域。不同於普通詞彙,化學元素本身具有抽象性,並且學術性較高,於是對翻譯的要求也高。在19世紀末期已發現的元素有數十種,僅僅依靠舊詞新義已經很難應對,所以造字音譯這種手段應運而生。

最早在中國進行造新字為譯詞嘗試的是德國來華傳教士羅存德。他認為在漢語中,表示「元素(element)」這一意義的字是「行」。於是他覺得絕大部分的元素名稱都可以通過將某一漢字插入「行」中得到。即把「行」分成左右兩部分,在中間夾上與化學元素有關的漢字。

羅存德造字舉例

新字按照夾在「行」中間的字發音,但是至於中間字的選擇他並沒有給出說明。從羅存德以「養」插入「行」中表示「氧」、「綠」插入「行」中表示「氯」可見,他在選字時也會考慮元素的形態和性質。

羅存德用「行」來表示構成世間萬物的基本要素,顯然是借鑑了中國人傳統的「五行」觀念,於是羅存德開創了中國第一套元素譯名。在他撰寫的《英華字典》中一共收錄了49種化學元素名,其中造字法命名的有21種。

《英華字典》收錄的化學元素名

不過羅存德的這一套造字法並沒有得到推廣。現在提到化學造字,我們可能更熟悉徐壽和傅蘭雅,他們共同翻譯的《化學鑑原》真正地將化學元素帶入到了公眾視野中。

英國傳教士傅蘭雅是19世紀來華西方人士中貢獻最大的。《化學鑑原》翻譯自《威爾斯的化學原理及應用》,在譯書時,傅蘭雅負責口述,把書的原意講出來,而徐壽筆譯,即理解口述的內容,並用適當的漢語表達出來。

徐壽(左)與傅蘭雅(右)

「西人口譯,華人筆述」的譯書方式在當時是比較流行的,外國人在口述時不得不儘可能地具體與形象,於是便產生了許多音譯的詞語。意譯也稱為自由翻譯,是只保持原文內容,但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與之相對的是直譯,直譯是既保持原文內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

比如對於Oxygen(氧)和Hydrogen(氫),日語將其翻譯為「酸素」、「水素」,這是嚴格對應原詞語素結構的直譯,而當時漢語將其譯為「養氣」、「輕氣」,這是現場性極強的、通俗易懂的意譯。

氧氣是生命存在的必需品,便以「養」指代;氫氣的密度最小,所以在相同體積的氣體中更「輕」。除此之外還有以「綠氣」指代黃綠色的「氯氣」,「淡氣」代表化學性質較穩定的「氮氣」。這和羅存德選字的思想有點類似,都有考慮被翻譯的物質的性質。

氯氣

在《化學鑑原》出版之前,《化學入門》《化學啟蒙》《化學初階》等化學相關譯著已經編譯出版,但是不同版本對於元素名等術語的處理不盡相同,化學也一直得不到普及。當時的西方也普遍認為,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很難被西方人理解的,因此要將西方知識的精髓傳入中國也是困難重重。

《化學鑑原》與《化學分原》

然而傅蘭雅卻不這麼覺得。為解決漢語詞語形態的特點與化學元素名之間的矛盾,他們翻譯的關鍵是「一字原則」。這是因為化學元素既需要單獨使用,又需要以化合的形式出現。如果元素名譯為雙音節,在複合使用時就會很不方便。

「輕氣」、「養氣」、「淡氣」、「綠氣」雖然不符合一字原則,但是因為當時民間習慣這種用法,所以在《化學鑑原》中得到了保留。但是在化合物名中,這些元素是以單字出現,比如「氧化銅」在書中被翻譯為「銅養」,「水」被表示為「輕養」。

徐壽一開始翻譯的時候,並沒有打算造字的。他對既有的元素名稱,如金、銀、銅、鐵、錫、鉛等沒有進行改動。同時徐壽另覓其他生僻字。比如「溴」來源於《孟子》中「其漸之溴」,「溴」除了「臭水」基本沒有其他的含義。而溴的拉丁語名來源於希臘語「公羊的惡臭」。可見他們選字也並非隨意,而是結合元素的性質以及西文名來選擇合適的字。

似乎很完美,但是當時已經發現了64種元素,徐壽發現即使把所有生僻字都挖出來仍滿足不了命名的需要。那怎麼辦?造字!徐壽和傅蘭雅對化學元素的翻譯摸索出了一套成體系、規範化的方式,並創造了以西文名稱的第一音節或者次音節譯為漢字,再加偏旁以區分大致類別的造字法。

徐壽以「金石」為偏旁,對於新的不認識的金屬,一概用金字旁加上音譯之後的簡單漢字合體。比如「鋰」的希臘語為lithos,意為石頭,而鋰的中文名取自希臘語的第一個發音「裡」,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偏旁「釒」。於是「鋰」字就這樣誕生了。

除此之外,他還創造出了鈣、鎂、鋁、鈹等金屬名稱。而對於非金屬,則使用石字旁,比如硼、矽。後來大陸將「矽」改為「矽」,但是在「矽肺病」(也叫矽肺病)等詞語中仍然保留了這個字。

《化學鑑原》裡部分譯名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氣字旁的新字並非徐壽所創,「氧」「氦」等新造字是在益智書會1899年公布的《協定化學名目》中首次出現的。《化學鑑原》所錄64種元素的譯名,有47種沿用至今。可以說徐壽和傅蘭雅在化學元素命名的規範化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你以為轟轟烈烈的化學造字運動到此就結束了嗎?你可能忽略了化學的另一個龐大的體系——有機化學。有機化學的造字可比無機化學有趣得多。

有機化學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官能團。比如說「hydroxyl」,我們發現這個英文單詞是由「hydro-」和「oxy-」兩個前綴拼湊而成的,也就是氫和氧。

若翻譯為「氫氧基」也太沒水準。秉著一字原則,化學家們模仿英文的造字,拿了「氫」的「巠」(繁體)與「氧」的「羊」,於是「羥」便誕生了!

羥基 紅色球表示氧原子,灰色球表示氫原子

不過「羥」這個字很早便存在了,但是化學家造字妙也妙在字的讀音上。古時「羥」字念作「qiān」,意為一種羊的名字。當其具備了化學意義時,化學家們借了「氫」的聲母和「氧」的韻母,將其讀作「搶」,發音類似於連讀的「氫氧」。

這種造字法便達到了會聲、會意、會形的效果。於是氫和硫組成的「巰」基(-SH,音同「球」),氧和碳組成的「羰」基(-C=O,音同「湯」),氧和酸組成的「羧」基(-COOH,音同「梭」)等字便以相同的方式誕生了。有機化學裡最基本的的物質——碳氫化合物,化學家們也將其簡化為「烴」。不妨大聲念出這些字,我相信你能夠感受到其發音的奇妙。

而當「烴」具有了不同的不飽和度(即缺氫的數目)時,「烷」「烯」「炔」帶著「完整」「稀少」「缺少」的意思出現了。這是通過會意與形聲並舉所造的字。

部分官能團與代表物質

在有機化學裡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物質的偏旁,這也是讓很多理科生頭疼的事情。我們已經知道「氨」是表示一種氣體,然而還有「胺」和「銨」。首先這三個字的讀音並不一樣,「氨」發第一聲,而「胺」和「銨」分別為第四聲和第三聲,當然這三個字指代的物質是不一樣的。

月字旁的字原來大多來自於動物內臟器官或者代謝產物,如脂肪,現在引申為含有含氮官能團的一類物質,比如胺、脲(音同「尿」,又稱尿素)、腈(音同「精」,是一類含有機基團-CN的有機物)等。而「銨」指的則是離子。

另外還有很多酉字旁的字,原來都是和酒有關,比如醇、醛、酸等,後引申為含有含氧官能團的一類物質的名稱。如上文提到的羥基、羰基等均為含氧官能團。

講到這裡,你或許會覺得所謂的化學造字不就是拼湊現有的文字與符號嗎,似乎並沒有很創新,而且很抽象。中國漢字是象形文字,現在生活中大多數的字雖然已經簡化,但仍然可以看出象形的痕跡。對於化學來說,我們一般人很難直接看到原子、分子,但是有直觀的化學結構呀,化學家們沒有想過用會意的方法造字嗎?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類化合物,我們現在將這類化合物稱為「甾體」。我們先看它的基本結構:最下面有四個環,環上有三個取代基。有這樣的結構圖,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化學家給了「甾」(音同「災」)這個名稱。不過「甾」這個字古時候便存在了,化學家將其很形象地挪用了過來。

甾體的一般結構

如果你覺得甾還不夠形象的話,那麼接下來看這個字:。我們可以盲猜這種物質有四個環。其實「」曾被化學家用來表示卟吩環,它確實是一個在四角含有四個環的結構,可以說是十分形象了。當然「」這個字也是古時就已經存在的,是「雷」的古字。

的結構

自晚清開始,化學元素名被翻譯過好幾次,不同版本所用譯名都不盡相同,所以人們在稱呼元素名時,很容易發生混亂。191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無機化學命名草案》,標誌著官方開始介入化學元素譯名的統一問題。

後來到1932年,國民政府組織國立編譯館,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統一元素名稱,完成並出版了《化學命名原則》。

魯迅曾經諷刺過化學家造字這一熱潮,認為他們沒有將精力花在研究上,戲謔「中國的化學家多能兼做新倉頡」。但是他絕對沒有想到,當我們看一眼中文版元素周期表就可以迅速地知道元素的物理性質,也能夠以相對朗朗上口的口訣背出來的時候,可比像日本成日念著「奧克西津」舒服得太多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元素不斷被發現,也需要科學家們對其命名。在氫的同位素被發現時,科學家用一個撇代表一個質子,一個豎代表一個中子,創造了「氕氘氚」三個字,分別念作piē、dāo、chuān,乍一看充滿喜感,細想確實很妙。

氕氘氚:紅色球 表示質子,藍色球表示中子。

徐壽和傅蘭雅所創的那一套命名法對現在的影響仍舊很大。2017年中國科學院發布了新發現的4個元素的中文名稱:「鉨」、「鏌」、「石田」、「氣奧」。這四個字都是形聲字,顯而易見後兩個元素名為新造字,電腦詞庫裡甚至都還沒有。

我們很容易將這些字用筆寫出來,用它們作為自己的名字也沒有問題。截至2018年,在中國名字中含有生僻字的人約有6000萬。但是在信息化的當下,如果計算機字庫中沒有這個字,網上辦事便會很麻煩,銀行開戶、交通出行、看病等活動均會受限。

另外新元素大多是人造元素。人造元素被稱為化學元素裡的「短命鬼」,因為它們往往具有較強的放射性,容易發生衰變,因而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較短。

比如100號元素鐨的半衰期只有不足一百天;104號元素鈩的半衰期最長約為1.3小時;106號元素的半衰期不足一秒,再之後的人造元素,存在的時間都是以毫秒計算,也就是說它們剛被合成,瞬間就又消失了。

人造元素鉲(音同「開」),被稱為最貴的元素,1克價值2700萬美元

這使得這些人造元素目前的現實意義較低。且不說普通大眾了,哪怕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對其感興趣的也極少,所以這些化學元素的中文名使用頻率極低。現在新造一個字,意味著全國的公安系統、銀行系統、海關系統等的字庫統統要更新,隨之而來的造字成本也就很高了。

於是有人認為可以規定在某一號元素之後,用「造詞」代替「造字」,將元素名用兩個字表示。

無論如何,化學造字對我國科學的影響是深遠的。雖然近代化學傳入中國的時候,西方化學體系已較為完善,但是我們能夠在短時間迅速地將其吸收,並跟上現代科學發展的步伐,那些「不務正業」的化學家還是做了很大的貢獻的。

沈國威. 西方新概念的容受與造新字為譯詞——以日本蘭學家與來華傳教士為例[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 40(1):121-134.

伍青, 陸孫男, 高聖兵. 傅蘭雅化學術語翻譯的研究[J]. 中國科技術語, 2017(19):58.

清末民初外來詞造字音譯初探.

徐丹慧. 晚清譯著《化學鑑原》的翻譯與傳播[D]. 2015.

瘋狂的化學造字史. 中國化學通 2018.10.27

闢個謠:化學元素中文譯名,與「朱元璋家譜」無關. 名流說 2019.1.24

有機化學裡面那些奇怪的字是怎麼造的?每日頭條 2017.10.26

當西方化學傳入大清國時,我們並沒有慌. 李浩東

人造元素:無中生有的短命鬼劉楊 博物

英媒:名字中有生僻字?網上辦事很麻煩環球網 2018.7.30

編輯:陳可軒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文科生不懂理科生的浪漫?
    文科生不懂理科生的浪漫? 前幾天,熱搜上一個話題 #理科生的戀愛方式# 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 理科生為什麼這麼慘!|數學|化學方程式|文科生|理科
    在很多人眼裡,我們是這樣的:而其他專業是這樣的:為什麼會給人這種錯覺,那是因為我們理科生真是太^n+1的慘了!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學科眾所周知理科生的禿頭都是因為學習,實際上,說對了。無限續張的草稿紙當文科生抱怨自己在卷子上要寫很多字的時候,他們的草稿紙是這樣的:考語文的時候考數學的時候不僅乾淨整潔還透露出一絲無可救藥以及許多半途而廢。
  • 學霸式土味情話大PK,理科生浪漫起來,文科生都自嘆不如!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學霸式土味情話大PK,理科生浪漫起來,文科生都自嘆不如!理科生的第一句土味情話「當初明明是你硬闖進來,最後卻是我捨不得你離開」看似平淡無奇的話卻應用了楞次定律,它是物理學中的一種表述,口訣是增反減同,來拒去留,主要概念是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個定律用來感情方面表達的是對象不接受自己的愛意,被心愛之人拒絕。
  • 元素周期表的字竟是化學家造的,這些初中知識你還記得多少?
    說起來,這件事還真的怪不上語文老師,當然也就更不怪同學們了,因為這些元素的漢字是很多化學家"原創"的。在這個"龐麥郎都在找華晨宇維權《我的滑板鞋》的時代",原創精神顯得多麼的重要,此時我們真是不得不給眾位化學家們亮出了掌聲。
  • 理科生浪漫起來,真的就沒文科生什麼事情了
    理科生也有一顆柔軟的心。 只要人性還在,那就存在愛情。 日本電力公司Kandenko就用一支高導電性銀墨筆製作了一部創意短片, 片中理科生殘暴的撩妹技能展露無遺。
  • 文科生能「學醫」嗎?這6個醫學專業前景很好,畢業不比理科生差
    「小編,我想問一下文科生可以當醫生嗎?以前也沒有想過這麼問題,但是聽說文科生貌似不能當醫生?」其實大部分的醫學類專業文科生都是沒辦法報考的,只有極個別的院校會招收文科生,但都很少,並且競爭也比較激烈。 所以文科生想要報考醫學專業,畢業後想要學醫的話,西醫這條路是沒辦法走的。
  • 寫小說、背詩詞、比拼記憶力 難道理科生更聰明?
    無獨有偶,這檔節目中還有不少理科生晉升擂主:河南理工大學的大三學生王鑫、學計算機的謝海衡、生物技術專業的薛玉涵……另一檔節目《最強大腦》中,畢業於清華美院的王昱珩,以識別力和記憶力見長,最終卻輸給了另一名中國科技大學的畢業生。
  • 當理科生做了藝術家……
    ——達爾文《物種起源》在大部分人眼中,「藝術家=文科生」:穿著個性,帶著憂鬱而神秘的氣質,談論一些似是而非的抽象事物。而理科生則是一種沒有審美、沉悶無趣、腦子裡一根筋的生物。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理科生」逐漸轉變成「藝術家」,藉助科技的力量和理性的思維,藝術的形式和邊界不斷向外擴展,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美的可能性。今天想要分享幾位基於生物領域的藝術家的作品,那麼,藝術+生物的跨領域合作會產生怎樣的美學效應呢?
  • 左撇子是文科生,右撇子是理科生
    後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左撇子的狗狗情感更加細膩,更加粘人,性格更像文科生。右撇子的狗狗性格更偏向於理科生,遇事不慌,沉著冷靜,自我思考能力一流,服從性也強。而兩隻爪子換著用的狗狗們有可能是文科生,也有可能是理科生,不過這類狗狗大多屬於沒頭腦的類型,想一出是一出。準確嗎?這項研究準確嗎?其實很準確,在所有狗狗裡,說到沉著冷靜的狗狗,最具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導盲犬了。
  • 理科生為什麼這麼慘!
    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超級數學建模 我要在理科的大腿上 寫下一個慘字 超模君我作為一個理科生,又被世人稱為「
  • 北大文科專業被理科生佔據?新高考最荒誕的一幕,終於可以結束了
    新高考模式下,傳統文科生的日子越來越難了,我們看一眼北京大學2020年在山東省的各專業選科要求,再看一看山東2020年的高考成績一分一檔表,就知道了過去的傳統文科生,在新高考裡到底有多難!你能想像北大的歷史系,竟然可以招收新高考選科沒選歷史,卻選擇了物理、化學的學生嗎?
  • 地理是文科還是理科,地理系收文科生的大學有哪些?
    雖然在高中階段,地理是文科生需要學的科目,但是在大學或者是教地理的老師都是屬於理科範疇的。導致在文科生中很多想報考地理學的學生在報考時卻發現很少會有院校在文科中招錄地理專業,大部分院校包括地理科學(師範類)也是招錄理科生,其實在高中所學的地理更多的偏向的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不想自然地理需要那麼強的計算能力,更多的是需要記憶力和理解能力,然而又將生物定位為理科了,如果再將地理還定位為理科的話,就會出現4對2的局面,就導致了不平衡,為了保持學科的平衡,就將地理劃分到文科行列當中。
  • 文科生選擇哪些專業才不後悔
    現行高考中,理科考生可報考66%的專業,文科考生只可報考約34%的專業,可見,文科生的專業選擇面遠遠小於理科生。如果您還是文科中的男生,那麼可供報考的專業更是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文科男生,該如何選擇專業呢?  文科專業中有不少專業就業率非常高,成為文科男首要選擇。
  • 理科生可以報考文科專業嗎?看完這篇文章讓你更清晰認識大學專業
    理科生可以報考文科專業嗎?這是一道高考生報考志願專業問題的回答,我們都知道理科:語數外+物化生,文科:語數外+政歷地,其實在志願選報專業時,理科生大概能填80%以上的專業,文科只有50%專業可填,填專業報考方面理科生是非常佔據優勢的,像工科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醫學專業只招生理科生!
  • 文科生的疑惑:報考什麼專業好,感覺什麼專業都是坑
    理科生還好一點,專業比較多,含金量和後期發展的專業也有很多。文科生就不一樣了,感覺選擇什麼專業都是坑。不管怎麼說還是要選擇專業的,很多人都在糾結選擇什麼。法律?師範類專業?小語種專業?法學專業應該是文科生報考最多的一個專業了,小編認識的文科生大多數都是報考的這個專業,其次就是師範類專業。
  • 數軸上畫愛心曲線告白 「理科生柔情」受推崇
    數軸表白,只有理科生才行  不會說話有木有?不解風情有木有?別跺腳,說的就是廣大呆頭鵝般的理科生!他們不會給你在情人節的時候送花,不會不定時的給你發信息直呼你「寶貝」,卻喜歡冷不丁的在數軸上一畫就是一個大大的愛心。誤會!也許理科生的深奧的浪漫,美眉們還沒有讀懂。不管你是否理解,它就在那裡。
  • 對理科生而言,物理難,還是化學難?
    而文科生則相對而言沒有這個顧慮,因為文科類大學一般不會涉及到物理和化學。因此這個問題主要是針對理科生來說的。到底是物理更難還是化學更難?這兩個學科就像是「相愛相殺「的關係一樣,既相輔相成又互相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下,理科類大學到底是物理難還是化學難!高中物理跟大學物理那簡直不是一個檔次的,大學物理可以說比高中物理難了好幾倍。
  • 這6個專業,3個適合文科生報考,其中一個專業證件「含金量」高
    因為文科生和理科生基礎不同,在選擇專業時,側重點不太一樣,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個專業,以供同學們參考。師範類專業我們習慣上將數學,物理,化學,中文,政治,地理,體育,還有教育,心理都歸到師範類專業中,對於文科生來說,不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科,還可以在大學裡進行研究學習,同時也能滿足自己的興趣,目前我國教育水平落後,一方面缺乏教師人才,一方面國家也在推行鼓勵教育的政策,在學校期間,考到教師資格證,畢業之後,比較好找工作。
  • 文科生想學醫?這四所醫科類大學最適合
    二、南方醫科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絕大部分都是招收理科生,很少招收文科生。但有些專業卻是文理兼收,為文科生學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窗戶。比如:該校護理學、中醫學、康復治療學等專業,均出現招收文科生的現象。
  • 文科學高數被質疑無用處 七成人稱文科生缺理性思維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一名文科生致信校長「根叔」,質問「文科生學數學,有什麼用處」。這封信使「文科生該不該學數學」成為熱議的話題。對此,各方專家觀點不一,但達成共識的是:目前文科專業開設的數學課,從內容到形式都需要做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