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的字竟是化學家造的,這些初中知識你還記得多少?

2020-12-06 老宋聊教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自從上了中學,接觸化學的第一天起,除了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前20個元素,往後的那些元素,只有幾個漢字我們能夠依稀辨識。甚至前20位的元素,那些漢語讀音都不敢較真。很多同學甚至自我懷疑,難道我以前語文課是數學老師教的?

說起來,這件事還真的怪不上語文老師,當然也就更不怪同學們了,因為這些元素的漢字是很多化學家"原創"的。在這個"龐麥郎都在找華晨宇維權《我的滑板鞋》的時代",原創精神顯得多麼的重要,此時我們真是不得不給眾位化學家們亮出了掌聲。

然而化學家們的"不務正業",不僅苦了理科生,也哭了文科生,面對著大片大片的生僻字,同學們就差高喊:"臣妾認不到"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為什麼化學家們要發明這些生僻字,而這些生僻字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化學家們為什麼要不務正業發明生僻字?

我們都知道,化學這門學科發源地不在中國,而是在十九世紀才逐漸引入國內的。而引入就面臨著翻譯,而翻譯這件事情是需要建立在"已經擁有"的基礎之上。然而對於化學,當時國內的情況是一片空白,從未研究,因此除了極個別可以拿來用到的漢字,剩下的字,則只能選擇原創。

當然,我們說原創這件事情,也不是空穴來風,沒有依據的,那麼化學家們在"造字"的時候又是憑藉哪些依據,並且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1. 徐壽

徐壽造字的方法,被叫做形聲法。怎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元素大概有金屬類元素和非金屬元素,於是徐壽就在把金屬類的元素統統用金字旁,加上那些元素音譯後的漢字進行重組。金字旁+美就成了鎂,金字旁+丐就成了鈣。而對於非金屬元素,徐壽則是選擇加上了一個石字旁,硼以及一些其他的字,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

這些字和我們平時用到的漢字,形近,音同,所以不但能讓人善於記憶,也讓人方便讀寫。因此,中學生們,還是好好祭奠一下這位老先生吧,正是這位老先生的創作,才給我們現在的化學課程,降低了一絲絲難度啊。

2. 張煥喬

當然隨著越來越多的元素被人們發現和製造,人們對於元素的命名也出現了更多的花樣,張煥喬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學的一名院士,在115號元素和117號元素的命名中,張煥喬可謂是煞費苦心。

最終他決定以元素的屬性,和元素的發源地命名,所以在莫斯科發現的115號元素Mc最終被命名為【釒莫】,在田納西州發現的117號元素Ts則被命名為【石田】。

看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不管是曾經還是現在,所有的授業者,都是秉承著,好記,好學的理念在為元素命名的。雖然那些字看起來寫法複雜,雖然那些字看上去"非常不熟",但是那已經是中國學者,盡全力,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和成果了。

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的確,世界上的很多東西都是從無到有然後一點點傳承,並且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下去的。古時候的滿目荊棘,到後來的泥濘小路,再到後來的揚長大道,到現在的高速公路,我們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滿滿的進步。

對於化學同樣是這樣,我們從開始學習化學直到現在,直到今天,才短短經歷了200餘年。與其他國家相比,也晚發展了200餘年。我們不敢肯定現在所有一切的元素命名都是完美的,但是這已經是在當前化學學習中,別無其他的選擇。

在教育發展的今天,我們也不能否認任何一種可能性,任何人的創造性都是不可以被低估的。我們仍然歡迎和期盼著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提出關於元素命名的其他標準,和其他方式,也許那將是造福教育,造福學生的一種壯舉,也是對學生創造和想像力的一種鼓勵的肯定。

當然,任何創造性的建議都離不開知識的底蘊,也不是每一種提議都是良性的誕生。因此,學生們還是要好好學習自己的文化課知識,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顛覆一切可能的認知。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有非凡的想像力,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要比知識更重要",可在培養想像力這件事上,就要依靠美術教育了,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美術教育對孩子重要性,所以紛紛想辦法給孩子尋找美術班或者在線美術1對1這樣的在線教育機構給孩子在課餘時間充電、加油。

總之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想像力,才是創造的底氣和力量。

相關焦點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你還記得幾個?
    ,那些有趣的化學元素以及實驗,讓我們為之傾倒,但是一想到那密密麻麻的元素周期表,以及這些元素捉摸不定的化學性質,也只好對這門學科「敬而遠之」。如今距離元素周期表的誕生已有150周年了。 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提出了元素周期律,並在此基礎上發表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發現150周年!還記得被它支配的恐懼嗎?
    元素周期表發現150周年!還記得被它支配的恐懼嗎?然後,倫敦的兩位化學家約翰·紐蘭茲(John Newlands)和威廉·奧德林(William Odling),在完全獨立工作的情況下,初步得出了自己的元素周期表。美國一名丹麥移民古斯塔夫·辛裡奇(Gustav Hinrichs)也認識到,這些元素可以被置於一個連貫的系統中,正如德國化學家朱利葉斯·洛塔爾·邁耶(Julius Lothar Meyer)做的一樣。
  • 元素周期表又有4個新元素有了中文名,科學家還為此造了2個字!
    這4個新元素的英文名稱和元素符號,已在2016年11月30日由負責管理元素符號的國際化學組織「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正式發布,這標誌著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周期被全部填滿。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漢字與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王寧進一步解釋:「元素的中文名稱,如五金的漢字『銀』『銅』『鉛』『錫』『鐵』等,都是古代已經有的字,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金字旁的字,才導致了金屬與非金屬定名的差別。此後的定名一律採用形聲字,也是基於漢字分類的傳統。」
  • 化學 | 元素周期表,你了解有多少?
    最近,高一化學開始進入必修一第四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的學習,這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初中化學已經介紹了原子結構、分子形成等,高一前面幾章內容又介紹了鈉、氯、鐵等元素及其化合物,這是本章從微觀結構角度認識物質和反應的基礎。
  • 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公布,中國教授用實力為汞元素代言
    汞是一種化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學符號是Hg排在第六周期 原子序數80 分子量200.59你還記得嗎?汞,俗稱水銀,在常溫常壓下以液態存在。據中國古文獻記載:在秦始皇死以前,一些王侯在墓葬中也早已使用了灌輸水銀,例如齊桓公葬在今山東臨淄縣,其墓中傾水銀為池。
  • 科學史上365天——元素周期表誕生
    在講授「基礎化學」時,他本可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照本宣科,但他卻對所講授的內容存有疑問:究竟為什麼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化學性質?為什麼有些元素的性質彼此相近?有些又相差甚遠呢?元素的原子量與性質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為了尋求答案,他製作了像紙牌一樣的卡片,並把收集到的元素性質記錄在上面,還常常拿出這些卡片,邊翻看,邊琢磨。
  • 有人把明朝王爺的名字放在一塊,發現了一張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圖源百度 你可能會想, 乖乖! 朱元璋同學是潛伏在明朝的理工男啊, 竟然都用化學元素來給皇室後代起名字?
  • 對中國元素周期表的貢獻僅次於門捷列夫
    說到元素周期表,不知在座的相信各位是不是頭很大,反正小編高中時候翻來覆去記元素周期表的場景歷歷在目。眾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於1869年總結發表此周期表(第一代元素周期表)。
  • 入選「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
    科學家的慶祝方式真的有點特別為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選出「元素代言人」今年是化學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有9位中國青年化學家的名字出現在了「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上……其中,80後成都籍科學家侯旭成為了第100號元素鐨的「代言人」小科普:鐨是什麼?
  •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誰抄誰?
    如朱祁鎮、朱祁鈺,後來就用一些差一點的字來命名,再後來能夠用的字都用了。後人的名字總不能與前輩的名字相同吧,這些王爺們一想,太祖只規定了最後一個字的偏旁,也沒有說這些字一定要特別的高大上,所以符合祖訓的字都用完了,於是他們就自己發明造字,因此一大批見都沒見過的生僻字就被他們造了出來。
  • 他在元素周期表上為硫代言
    他在元素周期表上為硫代言經多年研究獨創「3S綠色硫化學」 主要空氣汙染物二氧化硫或變廢為寶「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看到這些,你有想起那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嗎?不過,無論你記得多少,一定還記得其中的硫元素,因為它的氣味實在讓人「過鼻難忘」。華東師範大學有那麼一位教授,他誓要通過自己的研究為「硫」除臭,讓它從「灰姑娘」變成「白雪公主」,他提出綠色硫化學理論已經在國際上引起反響。最近,他本人被世界上最權威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簡稱「IUPAC」)選為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硫」的代言人。
  • 「榕哥烙科」元素周期表:宇宙的鍊金術
    2019年是聯合國定的「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也就是說,今年是元素周期表的150歲生日。通常我們把元素周期表的發明歸功於俄國化學家迪米特裡·門捷列夫,在我們中國科技館也能找到他的身影。(戳視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小故事↓)其實門捷列夫並不是第一個幹這事兒的人,在他之前,有許多人都曾嘗試對元素進行排列。
  • 【元素家族-連載199】填補元素周期表最後的空白
    雖然這些都已經被寫入現在的教科書,可在當時很少有人能接受這些前衛的思想。玻爾後來回憶道:「你看,盧瑟福的工作並沒有被嚴肅對待,這在今天簡直不可想像!在當時幾乎沒有任何地方提到原子模型,偉大的改變來自莫塞萊!」【年輕的玻爾,早年他留學英國,參與盧瑟福的科研團隊。後來他因原子結構理論的貢獻獲得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每種元素只要一克,集齊元素周期表需要多少錢呢?
    1869,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發表了元素周期表,引起了世界的極大關注,為現代化學提供了理論框架,直到今天,聰明的化學家們還在不斷地完善著這一列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以及原子序數來進行排列的。迄今為止,元素周期表裡面一共有118個元素,分為七個周期,十六個族。
  • 科學館丨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走入中國的?
    民國二十年出版的《高級中學教科書高中化學》周期表在上一期《科學館》中,同學們知道了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並製成,但是門捷列夫制出的元素周期表上都是用拉丁字母表述的元素符號,而同學們現在的化學課本上是帶有漢字的(如鈉、鉀、鈣、鎳等)元素表述方式,它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和甘肅科技館的輔導員老師一起「雲享」化學元素周期表。
  • 認識元素周期表,你讀過元素周期表的小說嗎?
    (一)倘若周期表可識人心在小說《元素周期表》中,化學家普裡莫·萊維用各種化學元素的故事來比喻人事:惰性元素氬像他的父輩:普裡莫萊維有著化學家和作家兩個靈魂,他把化學知識融進小說創作中,將整本書分為二十一章,以二十一個化學元素作題目,來講述一名義大利裔猶太化學家的一生。
  • 化學界的寶圖-元素周期表
    化學界的寶圖大家一定很熟悉劇場和電影院的座次表吧,那是一張按劇場座位畫出來的表。如果你拿到一張電影票,只要看看那張表,不用走進電影院就能知道自己坐在哪兒,因為那張表上把每個號碼的位置都畫出來了。化學周期表就是化學元素的『坐次表」,每個元素該坐在哪一行,哪一列,表上都寫得清清楚楚。在化學和物理學教科書裡,各種手冊裡,甚至連常用的小字典裡都印著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發現,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一門捷列夫。在1869年2月19日,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 元素周期表新玩法
    雖然我們已經用慣了元素周期表,但表上所有元素是否都已排在正確的位置上,這不是沒有爭議的。用手指敲鋼琴的白色琴鍵,隨著你的手指向右移動,每一個音符聽起來都不同,「哆-來-咪-發-梭-拉-西」。但是,當你敲到第八個鍵時,聽起來又跟第一個「哆」一樣了,只是調子提高了一些而已。
  • 元素如何在元素周期表中分組
    19世紀後期,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發表了他的首次嘗試,根據原子量對化學元素進行分組。當時只有大約60個元素已知,但門捷列夫意識到,當元素按權重組織時,某些類型的元素以規則的間隔或周期發生。
  • 元素周期表的終點在哪裡?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發現的63種元素列成元素周期表,並留下一些空格,預示著這些元素的存在。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導下,人們「按圖索驥」找出了這些元素。元素種類到底是否有限?周期表是否有終點?20世紀30~40年代,人們發現了92號元素,就有人提出92號是否是周期表的最後一種元素。然而從1937年起,人們用人工合成法在近50年時間又合成出20多種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尾巴增長了。這時又有人預言,105 號元素該是周期表的盡頭了,其理由是核電荷越來越大,核內質子數也越來越大,質子間的排斥力將遠遠超過核子間作用力,導致它發生蛻變,然而不久,又陸續合成了106~109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