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靄琳(特約評論人)
民進黨長年洗腦臺灣人民,非核家園也不缺電的謊言,終於被戳穿了,而且沒想到這天來的這麼的快,執政才一年多,臺灣上周就陷入缺電危機。
因為尼莎颱風來襲吹倒了花蓮和平電廠的輸電鐵塔,行政院放著現有的核電廠不發電,居然下發公務機關與公務員在下午1點到3點停吹冷氣二周,直到電塔修復的「停吹令」,如此愚蠢的政策,實在不知道還有欺騙臺灣人民到何年何月。
最近臺灣網絡流傳一個段子,「砍退休金可以救財政,國旅卡可以救旅遊業,退撫基金可以救股市,關掉冷氣可以救限電,沒新聞還可以救版面。」公務員真是一個很偉大的職業,一頭牛可以剝N層皮似的,被民進黨政府層層剝削與利用。對公務員下發「停吹令」,這在馬英九時代,官員早就被罵到下臺了,沒想到從「行政院長」林全到「經濟部長」李世光,沒人替臺灣今年的缺電負責。
2015年,馬英九接受媒體專訪時的報導指出,「馬英九不管天氣多熱,辦公室永遠不開冷氣,最多只開電風扇」,當時有「翟神」稱號的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卻嘲諷,省電是好,但擔心萬一馬英九的腦袋為此熱壞,而做出錯誤決定的話,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更大。
如果說,日前尼莎颱風來襲,長榮航空300名空姐集體依法請「天災假」,那麼全臺灣公務員為了避免自己的腦袋被熱壞,是否也應該集體請「人禍假」呢?盛夏酷暑又密閉式的空間,公務員不能吹冷氣,會不會做出錯誤的政策決定?
和平電廠的電塔被颱風吹倒了,電廠發電無法輸出,臺灣頓時少了130萬瓩的供電能力,看是「天災」讓臺灣供電拉緊報,才會讓公務員「為民表率」的停吹冷氣,問題是,臺灣明明還有因為政治力因素而無法發電的核一廠1號機,以及核二廠2號機,兩部機組若能啟動發電,供電能力可是接近160萬瓩的,足以填補和平電廠的缺口,公務員停吹冷氣,實則是「人禍」而非「天災」。
民進黨既不敢承諾「非核家園也不缺電」的政策挫敗,也不敢向人民承認缺電,只敢強迫公務員停吹冷氣,藉此避免真正進入分區限電,如此政策實在愚民,更是逃避責任。另外,也不斷地以「道德勸說」的方式,迫使工業大用電戶在尖峰時間減少用電,美其名是讓臺電「花錢買回多餘電力」,但電力如何是「多餘」呢,這根本是另類的限制用電;而且臺電花錢也等於全民花錢。
相信經歷了今天,臺灣缺電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民進黨不僅沒有替政策謊言而道歉,也無意檢討其能源政策,反而又把責任推到前朝。民進黨「立委」葉宜津一句,都是馬英九的錯,原來都已經是蔡英文執政了,自己的過錯依然可以推到馬英九身上。
臺灣核電佔供電結構的比重最高曾經達到二成,民進黨執政以來,也有12%到14%左右,即便推動「非核家園」政策,那目標也是訂在「2025年」,也就是需要時間循序漸近的等再生能源布建完畢再取代核電,而不是粗暴式的停用核電。如今已到了「窮盡一切辦法」的緊急時刻仍不敢啟用核電,無非是民進黨常期醜化核電,「反核」神主牌在做祟。
民進黨之所以不敢重新啟用核一廠1號機、核二廠2號機兩部機組,就是過去常久操弄「反核」與「擁核」兩種對立的二元化議題,如今才自食惡果。為什麼臺灣不能沒有「不擁核」,但不排斥「使用核電」的理性聲音存在呢?
另外,臺灣的天氣形態與氣候條件就是冬天才會有強烈的東北季風,整個夏天,臺灣的風力發電都少得可憐,連日的午後雷陣雨,也讓太陽能發電失靈。這也意味,民進黨當局不斷的吹噓的再生能源可以取得核電的政策,八年後即便再生能源都建起來了,也發不了電,難道臺灣接下來真的要「用愛發電」嗎?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我們不知道民進黨還會執政多少年,但可以預知,未來四年,除非將巴黎氣候協議拋諸腦後,興建幾座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多的燃煤或天然氣等火力電廠來補足核電缺口,否則實在很難相信再生能源真的能取代核電。
而臺灣的能源政策在躊躇猶疑之間,已讓企業投下不信任票了;除了國際大型風力發電業者、太陽能業者,以「八國聯軍」之姿來分食民進黨莽撞政策的商機,其他需要正常且穩定供電的大型製造業,沒人敢投資臺灣。當然也就難帶動太多就業機會了。不禁又憂心,下一次再公布全球投資競爭力排名時,臺灣又會下滑了幾名?(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