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靄琳(特約評論人)
好不容易順利度過了天天供電拉警報的夏天,秋老虎帶來連日的高溫,居然破天荒的在秋天拉起了供電不足警報。有聽說炎熱地區夏天缺電的,也聽過寒冷地帶冬天缺電的,但民進黨上臺後,臺灣今年居然春天和秋天都缺電,接下來,當發電機組進入冬季的密集歲修期後,冬天缺電警報再響,大概也不意外了。
放眼全球,一年四季都缺電的,大概只剩下未開發的落後地區,臺灣居然也名列其中,這都要拜「非核家園」政策之賜。民進黨執政後,捧著「非核家園」的神主牌,拒絕讓兩部原本該正常運轉的核能機組發電,以致備轉容量率從往年的7%左右,今年降到2%上下遊移。
過去一段時間,臺灣能幸運的還沒發生跳電,全都靠臺電公司拜託大用電戶不要在尖峰時間生產。而一貫主張 「非核」的「行政院政委」張景森,之前口口聲聲說「非核家園」也不缺電,如今卻在臉書上呼籲全民節電,共度缺電危機,豈不是「今是昨非」,還是終於默認臺灣缺電的事實。
為了省電,「行政院」甚至下令所有行政機關中午12時到下午2時通通不準吹冷氣,搞得原本該休息、該開會的公務員們,全都四散逃難不敢待在室內。民眾不禁要質問,難道張景森膽敢叫臺積電限電停產嗎?面對缺電,蔡英文當局該做的,難道只是叫大家關冷氣嗎?
此外,用電量除和氣候有關,與經濟景氣也很有關係。今年,臺灣經濟景氣著實不好,少了生產製造,用電需求也就降下來了。但未來呢?「不缺電」只有兩種可能,經濟景氣差到不行了,不然就是所有工廠都因為缺電而外移到其他國家生產,所有投資都止步了,相應於此,就是所有就業機會都沒了。
不巧的是,就在上周缺電警報天天響時,民進黨當局主張的電業法修法,也匆促地在「行政院會」通過了,接下來要送到「立法院」三讀。這當中倍受爭議的是,民進黨當局論述,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才能達到非核家園,而為了發展再生能源,完備市場環境,必須先切割臺電。
民進黨與非核家園的支持者控訴,臺電公司為了拖延修法進程,攪亂臺電終將被切割的規劃,故意「藏電」,難怪每次修法就缺電。
全世界可能沒有一家電力公司,將旗下所有發電機組當下的運作狀況,可發電力都以公開資料的形式供全民監督。更何況,就在剛過去的夏天,林全才剛指派民進黨的同謀郝明義,以「開放臺電」的名義,調查臺電是否 「藏電」。
郝明義長驅直入查了數周,把臺電所有經營數據都「解密」了,卻不僅沒有抓到 「藏電」的證據,反而「開放臺電」的同謀方儉,聲稱要出來籌設民營電力公司而離開調查團隊。搞了半天,原來林全是協助他的好朋友向臺電調經營機密,把臺電當成免費的 「創業顧問」。
回過頭來看民進黨上任後,列為「重中之重」的重點改革業務,修改電業法。搞了五個月,原本宣稱讓臺灣電業從臺電一家公營獨佔,變成民營電廠百家爭鳴的自由競爭市場。
結果最終出爐的草案,不僅電業市場還不能自由競爭,民眾也不能自由選則向誰購電。充其量只能讓貴到大眾擔負不起的再生能源才能自由發、自由買。且為了扶持再生能源發電,還規定若市場上沒人買,要由臺電保證收購。
民進黨當局如此優沃再生能源產業,不知道是疏忽還是刻意忘了,臺灣無論在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地熱等,除了會製造太陽能電池模塊,其餘都沒有實質的建置能力。電業法修法反而引來了德國西門子,丹麥丹能、澳洲麥格裡等國際財團前來臺灣插旗搶商機。
聲稱發展再生能源可以增加就業,帶動產業朝綠能轉型,如今看,如何不是在圖利國際財團?就像當年電信自由化,結果臺灣從基地臺到機房全都不會建造,只能從海外進口。連發展智能型手機,唯一的本土品牌宏達電(HTC)也兵敗如山倒,電信業形同列強刮分臺灣經濟利益的局面。
如今電業又面臨同樣危機,發展再生能所帶來的高成本電力,因臺電負有保證收購義務,未來將全都由人民買單。而再生能源不穩定,陰天時沒太陽能發電,夏季缺風時風力發電吹不動,這種間歇性電力的缺電風險,也是人民承擔。
「電業法」改革才走到一半,但種種漏洞破綻百出。當民進黨刻意吹捧再生能源的美好,又一面將核電、煤電汙名化後,不用幾年,臺灣將變成一年四季都缺電的地方,除非所有生產製造與就業機會都外移,那麼臺灣也就不再缺電了。(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