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臺灣一年四季都缺電

2020-12-04 華夏經緯

     作者 靄琳(特約評論人) 

     好不容易順利度過了天天供電拉警報的夏天,秋老虎帶來連日的高溫,居然破天荒的在秋天拉起了供電不足警報。有聽說炎熱地區夏天缺電的,也聽過寒冷地帶冬天缺電的,但民進黨上臺後,臺灣今年居然春天和秋天都缺電,接下來,當發電機組進入冬季的密集歲修期後,冬天缺電警報再響,大概也不意外了。

     放眼全球,一年四季都缺電的,大概只剩下未開發的落後地區,臺灣居然也名列其中,這都要拜「非核家園」政策之賜。民進黨執政後,捧著「非核家園」的神主牌,拒絕讓兩部原本該正常運轉的核能機組發電,以致備轉容量率從往年的7%左右,今年降到2%上下遊移。

     過去一段時間,臺灣能幸運的還沒發生跳電,全都靠臺電公司拜託大用電戶不要在尖峰時間生產。而一貫主張 「非核」的「行政院政委」張景森,之前口口聲聲說「非核家園」也不缺電,如今卻在臉書上呼籲全民節電,共度缺電危機,豈不是「今是昨非」,還是終於默認臺灣缺電的事實。

     為了省電,「行政院」甚至下令所有行政機關中午12時到下午2時通通不準吹冷氣,搞得原本該休息、該開會的公務員們,全都四散逃難不敢待在室內。民眾不禁要質問,難道張景森膽敢叫臺積電限電停產嗎?面對缺電,蔡英文當局該做的,難道只是叫大家關冷氣嗎?

     此外,用電量除和氣候有關,與經濟景氣也很有關係。今年,臺灣經濟景氣著實不好,少了生產製造,用電需求也就降下來了。但未來呢?「不缺電」只有兩種可能,經濟景氣差到不行了,不然就是所有工廠都因為缺電而外移到其他國家生產,所有投資都止步了,相應於此,就是所有就業機會都沒了。

     不巧的是,就在上周缺電警報天天響時,民進黨當局主張的電業法修法,也匆促地在「行政院會」通過了,接下來要送到「立法院」三讀。這當中倍受爭議的是,民進黨當局論述,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才能達到非核家園,而為了發展再生能源,完備市場環境,必須先切割臺電。

     民進黨與非核家園的支持者控訴,臺電公司為了拖延修法進程,攪亂臺電終將被切割的規劃,故意「藏電」,難怪每次修法就缺電。

     全世界可能沒有一家電力公司,將旗下所有發電機組當下的運作狀況,可發電力都以公開資料的形式供全民監督。更何況,就在剛過去的夏天,林全才剛指派民進黨的同謀郝明義,以「開放臺電」的名義,調查臺電是否 「藏電」。

     郝明義長驅直入查了數周,把臺電所有經營數據都「解密」了,卻不僅沒有抓到 「藏電」的證據,反而「開放臺電」的同謀方儉,聲稱要出來籌設民營電力公司而離開調查團隊。搞了半天,原來林全是協助他的好朋友向臺電調經營機密,把臺電當成免費的 「創業顧問」。

     回過頭來看民進黨上任後,列為「重中之重」的重點改革業務,修改電業法。搞了五個月,原本宣稱讓臺灣電業從臺電一家公營獨佔,變成民營電廠百家爭鳴的自由競爭市場。

    結果最終出爐的草案,不僅電業市場還不能自由競爭,民眾也不能自由選則向誰購電。充其量只能讓貴到大眾擔負不起的再生能源才能自由發、自由買。且為了扶持再生能源發電,還規定若市場上沒人買,要由臺電保證收購。

     民進黨當局如此優沃再生能源產業,不知道是疏忽還是刻意忘了,臺灣無論在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地熱等,除了會製造太陽能電池模塊,其餘都沒有實質的建置能力。電業法修法反而引來了德國西門子,丹麥丹能、澳洲麥格裡等國際財團前來臺灣插旗搶商機。

     聲稱發展再生能源可以增加就業,帶動產業朝綠能轉型,如今看,如何不是在圖利國際財團?就像當年電信自由化,結果臺灣從基地臺到機房全都不會建造,只能從海外進口。連發展智能型手機,唯一的本土品牌宏達電(HTC)也兵敗如山倒,電信業形同列強刮分臺灣經濟利益的局面。

     如今電業又面臨同樣危機,發展再生能所帶來的高成本電力,因臺電負有保證收購義務,未來將全都由人民買單。而再生能源不穩定,陰天時沒太陽能發電,夏季缺風時風力發電吹不動,這種間歇性電力的缺電風險,也是人民承擔。

     「電業法」改革才走到一半,但種種漏洞破綻百出。當民進黨刻意吹捧再生能源的美好,又一面將核電、煤電汙名化後,不用幾年,臺灣將變成一年四季都缺電的地方,除非所有生產製造與就業機會都外移,那麼臺灣也就不再缺電了。(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戳穿非核家園不缺電謊言 臺灣進入缺電期
    作者 靄琳(特約評論人)    民進黨長年洗腦臺灣人民,非核家園也不缺電的謊言,終於被戳穿了,而且沒想到這天來的這麼的快,執政才一年多,臺灣上周就陷入缺電危機。    最近臺灣網絡流傳一個段子,「砍退休金可以救財政,國旅卡可以救旅遊業,退撫基金可以救股市,關掉冷氣可以救限電,沒新聞還可以救版面。」公務員真是一個很偉大的職業,一頭牛可以剝N層皮似的,被民進黨政府層層剝削與利用。對公務員下發「停吹令」,這在馬英九時代,官員早就被罵到下臺了,沒想到從「行政院長」林全到「經濟部長」李世光,沒人替臺灣今年的缺電負責。
  • [海峽午報]臺灣 謊言下的兩周年 「用愛發電」臺灣缺電危機愈演愈烈
    [海峽午報]臺灣 謊言下的兩周年 「用愛發電」臺灣缺電危機愈演愈烈 臺灣,謊言下的兩周年,「用愛發電」臺灣缺電危機愈演愈烈。
  • 臺灣新聞晚播報:蔡英文缺兵缺到騙高中生?
    臺灣新聞晚播報5.14.mp302:46來自中國臺灣網關注臺海動態,掌握新鮮資訊!中國臺灣網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2018年5月14日,歡迎收聽今天的《臺灣新聞晚播報》!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即將滿兩年,該報民意調查發現,二成九民眾滿意蔡的施政表現,與去年三成好評差距不大,不滿意蔡施政的人則由五成增為五成六,為上任兩年新高。對於蔡英文繼續領導臺灣缺乏信心的比率由上任周年的五成三上升為五成八,有信心的人由三成七降為三成一,民眾對蔡英文執政信心危機浮現。
  • 臺灣放棄核電後如何做到不缺電、不漲價?當真要靠愛發電?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及民意代表選舉結果出爐後,一系列嚴峻的能源問題擺在了臺灣面前:真的要放棄核電了嗎?臺灣能夠放棄核電嗎?曾主導「廢核大遊行」、高喊「核電歸零」的蔡英文,在5月20日就任後將不得不思考臺灣能源未來:去核之後,既要確保經濟發展又要維護能源安全,遊走在缺電邊緣的臺灣電力行業可選項並不多。
  • 不讓缺電、核電二選一? 洪孟楷曝蔡英文沒說的秘密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環保署環評大會」昨表決通過觀塘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境影響評估案,對此,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直言,2018年的蔡英文當局狠狠打了2013年的蔡英文一個大巴掌,並諷刺表示,小英曾說不會讓人民在核電和缺電之間二擇一,「原來他沒說的是,但會讓人民在用肺發電還是藻礁再見之間二擇一」。洪孟楷在臉書發文指出,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評案從今年起被討論沸沸揚揚到現在,並在昨天正式通過環評。
  • 臺灣的廚房神器——電鍋
    大同是臺灣本土的家電公司,電鍋界它最有名,以至於臺灣人說到電鍋,都會說成大同電鍋,仿佛大同已是電鍋的一部分。很多致力於傳統行業的臺資企業因各種落後的管理和遲鈍的嗅覺都在遭遇危機,大同公司也不例外,不過我猜電鍋產品線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 臺灣陽明山一年四季景色各不同,風景絕對秀美
    臺灣的旅行每次總是會給人不同的驚喜,因為這個地方總是帶一些浪漫小清新的氣質,也成了很多旅行者最喜歡去的一個地方。只是看多了臺北的夜景或者是墾丁的海,人們總是會無意的忽略掉這裡最原始的森林美景即使去大山深處或許也只是去阿里山遊玩。
  • 蔡英文慶"父親節" 臺網友:限電沒空調 爸爸不快樂
    而今天(15日)下午臺灣各地傳出無預警停電災情,包括臺北、臺中和高雄等地都陸續出現跳電情形,證實了網友吐槽的合理性。儘管臺媒稱,停電是因「中油公司人員操作氣閥失誤,致供應大潭電廠6部機組的天然氣供應中斷」而導致,但消息指,這與臺灣一直以來的供電緊張有很大關係。「關冷氣行動」近日,臺灣亮起限電紅燈,導火索僅僅是天氣熱和一場颱風。
  • 大同電鍋,了解臺灣的第一張名片
    在坊間巷裡,很多人講故事的時候都會提到大同電鍋,看來不免有些奇怪,一件廚房中稀鬆平常的物品怎樣會出現在臺灣一代又一代的記憶中,口口相傳,直到現在。仿佛因為美食是人類的最基本需求,臺灣本土人士對大同電鍋的品牌認同感,讓大同電鍋成為了人們了解臺灣的第一張名片。
  • 越南計劃利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應對缺電風險
    據越南媒體報導,越南缺電高峰或於2023年出現。為此,越南工貿部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將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補充納入2021-2025階段運行,以克服缺電風險,確保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 臺灣公家機關關冷氣最快明起解禁
    臺灣陷缺電危機,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穿長袖,遭質疑冷氣開很冷挨批。(擷取自蔡英文、陳亭妃臉書)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8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日前臺「行政院」美意要求行政機關下午1點到3點儘量不要開冷氣!讓臺灣能度過缺電危機,卻反讓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的長袖照,遭民眾質疑「是不是冷氣很冷?」且近期氣溫將持續炎熱,預估本周將「連五紅」。
  • 臺灣大同新品電鍋正式亮相大陸
    ——臺灣大同6HT新品上市發布會  承載著幾代人味道和想念的臺灣大同電鍋,早已深深植入臺灣人的記憶中。在眼下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大同電鍋就像定住歷史的錨,將不管身在異鄉的你,還是經歷滄桑變化的我們,都拉回到記憶深處。
  • 馬英九與蔡英文都陷吹冷氣泥淖 黃暐瀚:臺灣多可笑
    馬英九(左)、蔡英文(右)都曾在敏感時刻陷入「吹冷氣」風波。(中時電子報資料照,黃世麒、王爵暐攝/合成)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8月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PO出替U12世界盃少棒賽中華小將們加油的照片,照片中蔡英文穿著長袖,被網友酸是否冷氣開很大。對此,資深媒體人黃暐瀚指出,馬英九曾在即將調漲電價時,說他在辦公室還沒開過冷氣,當時被民進黨「立委」挖出影片打臉。
  • 大同電鍋,構築臺灣人的共同記憶
    在臺灣社會劇烈變化的一幕幕中,留存和摧毀不斷的交織,讓人容易忘卻和更改觀念。伴隨著臺灣工業的騰飛,代工產業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新潮家電出現,迎合著世界電子潮流,炫酷的電子產品更新頻率也是令人咂舌。不過在臺灣民眾的群體記憶中,有一樣家電卻經久不衰,變成了時代的印章,那就是大同電鍋。
  • 遭遇大停電 臺灣「黑」了 金句「亮」了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還有網友推論用愛發電的原理就是停電後,當眾人都因家中沒有冷氣,被熱到只能走出街頭後,本來互不熟識的鄰居關係變好,彼此產生了愛。每天都停電久了也習慣用電量減少,就沒有缺電危機,也是用愛發電的方法。  「用愛發電」原本就是非理性的民粹式口號,如今遭遇如此大規模的停電,「主婦聯盟」卻依然呼籲網友理性,難怪讓外界窩火。
  • 這種蔬菜是中國的特產蔬菜之一,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你有吃過嗎?
    這種蔬菜是中國的特產蔬菜之一,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你有吃過嗎?我國有很多蔬菜只在特定的季節才能吃得到,不過經過科學的大力發展,有很的蔬菜現在一年四季裡都可以吃到了。現在國內的很多蔬菜很多都是國外引入的,比如玉米、辣椒、番薯等,這些蔬菜都是大家都很常見又愛吃的食物。
  • 一年四季,杭州的一年四季
    杭州我常去,一年四季都去,勤快程度已經讓當地朋友撓頭:你怎麼又來了,這次該帶你去吃什麼呢?
  • 蔡英文執政2年選民夢醒了:臺灣能源政策除了民粹還剩什麼?
    現狀——4月下旬隨時可能缺電賴清德日前強勢重啟的核二廠2號機3月底再轉,結果一天就跳機。2位原廠工程師進入核二廠進行問題分析,協助排除故障,但詳細檢討報告還未提出,而核電重啟之日更是遙遙無期。雖然民進黨一直「反核」,但臺灣的電力還是靠核能在苦苦支撐。如今,核三1號機歲修,核二2號機暫無法加入供電,今夏供電嚴峻,供電燈號將亮出「供電吃緊」、「供電警戒」的黃燈或橘燈。從目前的情形看,今年夏天台灣島內供電只要稍微出點意外事故,就會面臨缺電問題,類似815大停電可能還要上演。
  • 臺北體感溫度高達41度 臺灣「熱」點帶你連連看
    熱浪之中,全臺電力吃緊,臺當局明令公務機關每天下午1時至3時禁用空調,拉閘限電的恐慌瀰漫全臺,有人形容在受「烤刑」。如果是天災大家還能共體時艱,但回望民進黨封存剛建好的「核四」電廠、保證「臺灣不缺電」的「反核」政策,令人驚覺這就是人禍,難免怨聲載道。「烤刑」之下,各種大小「人禍」格外刺眼,成為輿論熱點。
  • 臺北氣溫創今年新高 全臺限電警戒亮紅燈
    臺灣電力公司(臺電)當天發布今年首個限電警戒紅燈。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氣象部門表示,7日下午1時57分臺北氣溫達38.5攝氏度,是氣象部門在臺北設監測站100多年來測得的排名第8的高溫紀錄。  臺電發布的新聞稿稱,高溫效應引發用電負載升高,當天最高用電量為下午2時9分的3616.54萬千瓦,備轉容量率2.34%、備轉容量84.52萬千瓦,故亮出今年首個限電警戒紅燈。  據了解,臺電依備轉容量或備轉容量率將供電狀況分為「綠、黃、橘、紅、黑」五種燈號。當備轉容量在90萬千瓦以下將亮代表「限電警戒」的紅燈;當備轉容量在50萬千瓦以下將亮代表「限電準備」的黑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