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成立國內首家小腸疾病診治中心

2020-11-30 騰訊網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黃豔 通訊員 簡文楊 戴希安) 9月22日下午,中山六院小腸疾病診治中心正式成立。據了解,這是國內首家針對小腸疾病的診治中心。

小腸疾病誤診和漏診率高

據了解,小腸迂曲冗長,是消化道中最長的器官。食物經食管、胃後,進入小腸進行營養吸收,最後進入大腸。胃鏡經口腔進鏡,主要觀察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降段疾病;結腸鏡經肛門進鏡,主要觀察下消化道;而居於中消化道九曲十八彎的小腸一旦發生病變,處理起來卻困難重重。以往,由於醫生不能對深部小腸常規進行直視下檢查,讓臨床醫生對小腸疾病的認識相對陌生,小腸疾病成了誤診率和漏診率最高的疾病。目前隨著影像及內鏡技術的發展,小腸已不再成為檢查的「禁區」。相對來說,小腸疾病發生率低於大腸疾病,但是臨床上仍有部分患者不幸罹患小腸疾病,最常見的小腸疾病主要包括克羅恩病、放射性小腸炎、小腸瘻、小腸血管畸形、小腸腫瘤性病變、短腸症候群等。

中山六院針對小腸疾病開展了一系列的檢查措施,幫助患者更加準確的明確病變或直接進行相應的治療。據了解,其主要診療手段有:CT小腸造影(CTE)或MR小腸造影(CTE)通過造影劑充盈小腸,相比常規的腹部CT能夠更加全面的篩查小腸的炎症性或腫瘤性疾病。DSA引導下的介入手術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核素顯像能幫助診斷並治療一些疑難隱匿的小腸出血。小腸鏡及膠囊內鏡檢查能全面檢查全段小腸的黏膜情況,對於一些特殊炎症性疾病如克羅恩病等具有重要價值,並且該院引進的郭勤副教授專注於小腸內鏡檢查,同時能開展小腸狹窄、出血、良性腫瘤等一系列疾病的內鏡下治療。

據介紹,目前中山六院月均進行的小腸內鏡檢查近百例,能夠充分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

為診治提供全面方案

在中山六院小腸疾病診治中心成立儀式上,該院副院長吳小劍介紹,小腸疾病由於其病因複雜、起病隱匿、症狀和體徵不典型,加之傳統胃腸鏡檢查並不能窺見小腸,導致一直以來小腸疾病確診率低,極易漏診和誤診,成為消化道疑難雜症與罕見病的「重災區」。該院前期在小腸疾病領域中的克羅恩病、腸瘻、放射性腸炎、短腸症候群等疾病均累積豐富診治經驗。深感於小腸疾病的複雜以及對於多學科協作的需求,因此正式成立小腸疾病診治中心。

據悉,作為國內首家小腸疾病診治中心,中心整合了消化內科、外科、放射性腸炎專科、營養科,藉助醫院病理、影像、內鏡的平臺,為複雜小腸疾病的診治提供全面方案。中心由副院長吳小劍擔任中心主任,高翔教授和郭勤副教授擔任中心內科副主任,練磊主任醫師和柯嘉副主任醫師擔任中心外科副主任,下設內科、外科、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家!中山六院小腸疾病診治中心正式成立!
    9月22日下午,經過積極的籌備以及前期的試運行,我院小腸疾病診治中心正式成立。  吳小劍副院長介紹到,小腸疾病由於其病因複雜、起病隱匿、症狀和體徵不典型,加之傳統胃腸鏡檢查並不能窺見小腸,導致一直以來,小腸疾病確診率低,極易漏診和誤診,成為消化道疑難雜症與罕見病的「重災區」。我院前期在小腸疾病領域中的克羅恩病、腸瘻、放射性腸炎、短腸症候群等疾病均累積豐富診治經驗,深深感受到小腸疾病的複雜以及其對於多學科協作的需求。
  • 姜泊主任: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
    博士研究生導師,內科學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醫學中心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消化疾病研究所名譽所長姜泊主任為我們介紹了腸道微生態與健康和他們團隊的卓越研究。
  • 今天,中山首家創新藥公司香港上市
    這是我市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創新藥企。市領導賴澤華、陳文鋒、李長春、雷嶽龍等出席康方生物上市祝捷儀式。紮根中山八年來,康方生物以中山為研發總部,在美國、澳洲、北京、上海、廣州設有子公司,管理團隊由來自全球知名藥企工作多年的免疫學家、抗體藥物研發和GMP生產專家組成。
  • 與這麼多種疾病有關係,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你了解嗎?
    說起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你可能一頭霧水,壓根兒聽都沒聽過,即使是資深的消化內科大夫,也可能對這個概念一知半解。 下面聽我慢慢道來: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在傳統上被認為是小腸中細菌及其相關副產物的增多,近年來已被認為與各種胃腸道症狀有關。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相關的臨床表現範圍廣泛,與其他異質性診斷(如腸易激症候群)基本重疊。
  • 中山醫院樊嘉團隊實現肝癌診治重大突破,誕生兩項「全球首例」自主...
    今天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召開的論壇傳出消息:中科院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副院長周儉教授領銜團隊,在肝癌診治領域實現兩項重大研發成果。團隊研發「7種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檢測試劑盒」,採集0.2毫升血漿可提升肝癌早期診斷率;團隊研製「全自動循環腫瘤細胞分選檢測系統」,可提升肝癌復發轉移、診治療效預測效果。兩項成果均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實現技術轉讓,將有望開創肝癌診治新篇章。
  • 安徽省首家公立醫院眼視光中心成立
    8月5日,安徽省首家公立醫院眼視光中心——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視光中心正式成立,今後安徽省將建立專業的兒童屈光檔案,預防兒童近視眼的發生。  安醫大一附院眼視光中心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視光檢查及治療設備,「成立後開展的業務除常規的專業驗光配鏡外,還將針對青少年的近視眼防控開展一系列工作,首要的就是建立兒童屈光檔案。」安醫大一附院眼科主任廖榮豐說。眾所周知,發育期兒童在身體長高的同時,眼球也在長大,過度用眼將使眼球增長過快變成近視眼。
  • 河北省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河北省兒童醫院成立
    近日,經河北省科技廳、省衛健委評審通過,河北省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河北省兒童醫院成立。河北省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要是面向我省兒童健康與疾病領域,針對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和共性技術問題,制定研究方向和實施方案;積極聯合京津冀相關醫學院校和省市縣醫療機構,構建協同創新網絡;搭建健康醫療大數據、樣本資源庫、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評價等臨床醫學公共服務平臺,以及開放共享的臨床研究平臺;組織參與大規模、多中心、規範化臨床研究項目;促進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
  • 小腸檢查你了解多少呢? 盤點四種小腸常見檢查
    小腸檢查是診斷腸癌的一個重要手段,那麼小腸檢查有什麼要注意呢?   什麼是小腸消化功能檢查   小腸檢查多年來未被人們充分認識,其主要原因是對於人體小腸的檢查手段不多。小腸是人體消化道中最長的器官,成人小腸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同時它還具有內分泌和免疫防禦功能,是人體的重要臟器之一。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先天性心臟病診治回顧與進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先心病診治水平有了巨大的進步,療效穩步提高。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讓我們回顧先心病防治走過的艱辛歷程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一、 70年來,我國先心病診治水平有了巨大進步 我國先心病外科手術治療起步較早。
  • 【追憶六院歷史】國防部六院關於航空科研的發展規劃
    籌建初期的規劃1961年2月13日,六院籌建小組與空軍科研部初步研究,為使航空科學研究成龍配套,形成體系,提出在六院創建初期,成立13個研究所及1 個試製工廠,即:殲擊機(含偵察機、教練機)研究所(附計算機中心)轟炸機(含運輸機、水上飛機、直升機)研究所噴氣式發動機研究所螺旋槳發動機研究所
  • 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成立
    央廣網天津7月25日消息(記者陳慶濱)7月24日,由北京大學國際癌症研究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共建的「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將重點圍繞臨床腫瘤學、腫瘤流行病學、腫瘤生物學、腫瘤藥學、腫瘤免疫學、血液腫瘤學六大方向開展合作,
  • 中國軍隊首家生物基因晶片研究分中心成立
    新華網瀋陽4月13日電(柴存良 秦富梁)中國軍隊首家生物基因晶片研究分中心13日在解放軍第211醫院揭牌成立。據解放軍第211醫院院長賈丹兵介紹,這個中心是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報國家發改委備案批准的軍隊首家基因研究分中心。
  • 家門口就能看中山醫院「一號難求」的...
    中山品牌落地後,疑難雜症診治率同比增加35%提升區域性醫療中心綜合能力,讓寶山百姓家門口享受到更好醫療資源,今年6月,寶山區政府、中山醫院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委託中山醫院對吳淞中心醫院全面管理,期望通過
  • 2020年廣東省生理學會學術年會暨心血管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
    此次會議由廣東省生理學會主辦,中山一院協辦,展示了我省生理學會工作者近年來在生理學各領域中所獲得的最新成果,展開臨床教學及科研方面的學術交流,來自廣州及粵北粵東粵西數十所國家級醫療中心、地區醫療中心及基層衛生單位的上百位心血管基礎科學與臨床科學專家對心血管疾病從基礎到前沿,從研究到臨床,從表現到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精彩講演及研討,同時對優秀論文進行評選與獎勵。
  • 記砥礪奮進中的太原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
    2016年,心臟外科在院領導大力支持下,引進國內著名的心臟外科專家高文根教授及他的專家團隊,並掛牌成立了「山西主動脈疾病救治綠色通道」,以大血管手術為突破口,以小切口冠脈搭橋術和腋下小切口單雙瓣膜置換術為特色,並由此帶動了複雜先心和嬰幼兒心臟外科及冠心外科,瓣膜外科的發展。
  • 中山三院援藏醫療隊成功救治1.57公斤重「巴掌」寶寶
    把「車載醫院」開上海拔3000多米高原 2020年5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山三院心血管內科董睿敏副主任醫師、超聲科曾婕副主任醫師、產科韓振豔主治醫師、消化內科黃曉麗主治醫師、兒科楊小媛主治醫師、兒科柯桃主管護師等援藏專家隨即出徵飛抵察雅。10月,胃腸外科陳圖鋒副主任醫師加入醫療隊。
  • 黑龍江首家「生物基因晶片」研究中心揭牌
    「生物基因晶片」研究中心在解放軍211醫院正式揭牌。據悉,「基因研究」中心的成立,將通過檢測人體「基因型」,實現腫瘤患者「個體化給藥」、提供新生兒「終身耳聾禁藥清單」等指導,並可對腫瘤、心腦血管病等68種疾病進行風險預測。
  • 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獲批蘇州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近日,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和國家藥監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認定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通知》,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獲批成為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突顯其在血液病領域的國家一流水平和雄厚實力。這是我國首次在血液病領域設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重慶成立全國首家青少年意外懷孕救助中心
    本報重慶2月25日電(記者田文生)剛剛成立一周的重慶市「青少年意外懷孕救助中心」已經開始向青少年提供幫助。截至目前,已接受諮詢40多起,為女青年實施緊急避孕和中止妊娠手術兩起。  設在重慶市計生醫院的這家救助中心2月17日成立,是全國首家為懷孕青少年提供無償援助的救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