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的有人在問山鳥如何區分年齡的問題,今天剛好沒事,收羅了一下腦海裡的記憶,寫了這篇文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抓到的山鳥一般分為如下幾種,其特徵為;
一、雛窩:
身無成羽,長滿針毛,一眼看上去頭大嘴大,見影張嘴。
二、原毛:
(含學飛階段)毛羽已長齊,個頭偏小,幾乎沒有黑麻紋,嘴角肉黃,腳杆也呈潤黃色,眉毛濃粗,此階段鳥服籠較快,但出將率較低。
三、齊毛:
在山上頭回換了一身新毛鳥,(有當年、也有隔年換的,看出生月份及氣侯、地區而定)齊毛毛色鮮亮,麻絞清晰有序,眉清目秀,眼水漸透,但眼沙不夠幹老有形,嘴角退黃,腳杆略有竹結紋,色還黃潤。(腳杆也有其它色的,水潤稍幹)齊毛鳥已漸起野性,山上生存的技巧也漸已成熟,但並未野性十足,服籠性適中,是養鳥愛好者(特別是初哥)的首選。
四、老毛:>
山上換毛兩茬,毛色明顯乾枯暗色,也沒了油亮的感覺,腳杆收水幹老,皺紋清晰可見,眼沙幹老,顆粒清晰,爪力大,抓住東西時極難鬆開。此時的老鳥野性大、脾氣犟,服籠性差,但一旦出將便一鳴驚人。是養鳥老手的摯愛。
五、山老:
在山中叄退以上的老傢伙,除了與老毛相同的特性外,毛更加薄,腳更幹老,起疤痴,兩眼堂少白,嘴呷起皺紋,該種鳥現在已很難見到了。
以上是本人捉鳥多年的相鳥體會,純屬個人知識,有不盡之處請指出,有不足之處也請補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