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0年,縱觀全年表現,滬指從年初的3277點,到今日的2808點,經過了大跌大漲的洗禮之後,A股市場2010年無奈地交出了一份慘澹的答卷,滬指今年以來下跌14.31%,在全球股票指數漲幅排名中列倒數第三,僅略強於身陷歐債危機的希臘和西班牙。行業的表現顯示出巨大的差異,電子元器件年內漲幅達36%,而鋼鐵、地產等權重板塊則跌幅超過20%。最牛的個股當屬廣發證券全年上漲超500%,而最熊個股是鞍鋼股份全年下跌近50%。據調查,總體54%的投資者表示獲利。創業板、中小板指數以及大批股票在2010年創出歷史新高。
總的來說,2010年資本市場政策頻繁,創新較多,年初1月8日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獲批,市場解讀成利好,股指高開3%以上,但當時投資者卻沒有意識到,當天的高點3306點將是2010年全年的最高點,不過當時市場預期四大國家級區域振興規劃將出臺,羅頓發展1個月翻番的走勢也令人意識不到一個即將下跌半年的大盤走勢即將來臨。4月16日股指期貨正式推出,中國股市結束單邊做多才能獲利的歷史,市場也因此恐慌,展開一波年內最大的跌幅走勢。而且,在下跌的5、6月,屋漏偏逢連夜雨,農行即將上市,市場對農行也有恐懼心理,不過恰恰因為此,7月15日農行上市股指反而見底,展開反彈行情。反彈持續至11月中旬,國內通脹形勢愈發嚴峻,11月18日國務院表態抑制通貨膨脹,股市期市受挫,市場就此展開大幅調整,並且一直持續至12月底未有止跌跡象,而12月27日的央行加息,再次推波助瀾令得市場結束整理1個月的平臺向下突破。展望2011,從緊的貨幣政策、撲朔的國際局勢、轉型的經濟模式均將令得2011年充滿不確定性,預計2011年的股市將在曲折中前行,波動空間2500—3700。
中國資本市場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從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創始算起今年整整20年,應該說,我們這20年是不平凡的20年,也是輝煌的20年。
中國資本市場取得了一些成就,已經成為新中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帶領推動經濟改革,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和擴大財政收入以及社會進步眾多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經濟發展重要的資本市場是促進優化配置的重要驅動,它帶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毫不動搖繼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經濟發展合力和動力。十二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目標任務和措施,做好下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對於一國資本市場的價值形成、流動性的提高、制度的完善等多個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要努力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努力深化監管體制改革,進一步促進融資方式向市場化方向邁進;完善公司治理,加強信息披露,增進投資者信心;逐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對於我國來說,下一個資本市場20年,是對外開放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