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脫口秀大會》,讓李雪琴成為2020年的一個「爆款」,
很多人說,喜歡李雪琴是因為她身上那股喪勁和「愛咋咋地」的態度,
一個北大高材生,松松垮垮地站在臺上,肌無力地扶著麥,參賽期間一直被:「我不行,我要淘汰了,我寫不出來」籠罩著,
跟主流媒體報導的學霸形象,和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的樣子,大異其趣。
可就是這股子喪勁,拉近了李雪琴與網友們的距離,網友評價她:「人間真實」。
這兩天,李雪琴又被頂上了熱搜!
爆紅之後,李雪琴在《巔鋒》節目中首度接受媒體專訪,被主持人cue到:
「很多人說,你是『喪』文化的代表?」
李雪琴調侃:「那不是李誕嗎?我能喪過他嗎?」
李誕喪不喪,暫且不論,
但李雪琴是真的喪,
她形容喪,就像那些病病歪歪的老人,平時身體老不好,但很能活。
針對現在的年輕一代越來越喪,
李雪琴說:「喪,就是給自己一個緩衝,本身你工作壓力就很大,精神再緊繃,你這個人就容易廢。」
「平時蔫不噔的,反而不容易有大崩潰。」
01
喪的外表下,有一顆很治癒的心
很多人把李雪琴的「喪」歸結為原生家庭。
上初三那年,李雪琴父母離異,敏感脆弱的母親常常衝她發脾氣,不允許她成績下滑,不允許她看電視,只能考試得第一。
青春期的李雪琴,遇到委屈都不敢跟媽媽傾訴,都是在外面哭完才回家。
家庭的離異,讓她比同齡人更敏感自卑,她總是小心翼翼地遷就母親,去適應一個「大人」的角色。
李雪琴在段子中自嘲:「我母親是我帶大的」。
事實上,在很多新聞事件中,孩子都是很脆弱的,僅僅因為壓力大、不快樂了,就將自己逼上絕路:
10月13日,「正常又陽光」的大連理工研究生,因為實驗沒做好,責怪自己「太笨了」,在實驗室自殺;
11月7日,上海高三女生欣欣留下遺書:「我沒有早戀,有點不開心,就醬」,跳進冰冷的河水;
李雪琴考入北大後,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也想過很多死法,直到去年,她還嘗試過一次割腕——
當時她用水果刀在手腕上劃了三刀,但血冒出來時,她害怕了,趕緊止血包紮。
沒有死成的李雪琴給朋友發簡訊:「我剛才又浪費了一個小時加班時間自殺」,然後接著寫自己的PPT。
非常慶幸的是,她在最難的時候挺了過來。
2019年李雪琴參加陳坤的公益活動,翻越4920米的貢噶雪山。
當時李雪琴在生理期,加上嚴重的高原反應,還掉到了冰河裡,落到隊伍的最後一名,她說:「從來沒有這麼絕望過,希望別人一槍打死我」。
但她沒放棄,堅持走完了全程。
陳坤說:「我在李雪琴身上看到了勇敢和誠懇,也看到她遇到很多事情都能正面面對。」
李雪琴在微博上這樣評價自己:
念了北大就不能當一個廢物嗎?
當所有人都告訴你,要拼博要奮鬥,要爭優秀,不能停下來,不能讓人超越的時候,
這樣一路走來的李雪琴告訴年輕人:「歇一會再走,沒問題。」
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他身上找到了認同感,李雪琴外表的平凡下,有一顆很治癒的心。
02
一開始就承認「我不行」,但我很努力
專注於青少年發展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威廉·戴夢發現,當今年輕人有一種特殊的狀態——「漂浮」狀態,簡單的形容就是沒有目標感。
威廉教授的研究發現:在12-20歲這個年齡段,僅有1/5的人能清晰表達出他們「想要去哪兒」、「在人生中達成什麼樣的目標」……
這種狀態用一個字代表,那就是「喪」。
很多人都說,現在年輕一代越來越喪,
但李雪琴並不覺得,她說:「細看每一個人,其實大家都挺堅強的。」
「讓我媽那個年代的人,想像今天年輕人的工作強度(學習強度),那是不可能的。」
喪只是外在表現,現在的年輕一代,現在的孩子都有很明確行動,也會努力執行,只是在外表想給人一種喪的表現,你不要對我抱太大希望,但我一定會幹得漂亮。
李雪琴就是這樣,一開始就承認「我不行」,但是我很努力!
在紀實微綜藝《陪你上班》裡,李雪琴在體驗「二手車檢測師」這個職業時,流露出一個學霸的真實素質——
夜裡不睡覺,上網查看汽車結構圖、汽修入門基礎。
「你業務能力不行,那就是不行,那就必須學習。」
在《希望的田野》中,不去爭C位,當主播當導演,反而給自己選一個質檢員的差事。現場被考驗質檢的專業功力,學霸邏輯上線的李雪琴分析起各種條款頭頭是道,引得李佳琦連連點讚。
李雪琴說:「你過往的經驗都不算數。但是學習永遠都是算數的。」
曾經遼寧省自主招生考試第一名,北京大學畢業,曾在美國紐約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
這些身份都沒有讓李雪琴「漂」,甚至在參加完《脫口秀大會》,自己爆紅,
李誕誇她是天才少女,沈騰、徐崢都對她讚賞有加時,
她對自己的評價依然是:「一個人光靠莽去幹一件事兒,最多能拿到正態分布的84分,離優秀分85差一個質的變化。」
這份清醒讓人肅然起敬!
望山者方覺山高,高山仰止,不如平視自己。
李雪琴特別通透,她一直保持著一種平視的自覺,平視自己的內心,也平視這個世界,
她永遠一副平實的樣子,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03
喪一點沒什麼不好,天天打雞血才可怕
有句話說:「在哪裡跌倒在哪裡躺好,跟消極擁抱再分道揚鑣。」
喪沒什麼不好,天天打足了雞血沒一點情緒波動和低落,那才可怕。
《新周刊》在一篇文章裡評價李雪琴:
「作為一個1995年出生的東北女孩,李雪琴『喪』的背後其實有著明確清晰的進取路線。她的『喪』進取之路——看上去並不積極的狀態背後,是努力地『苟住』。」
李雪琴明確清晰的路線是啥?
《巔鋒》主持人問她:「支撐你一步一步能夠走到今天的,最主要的是什麼?」
李雪琴:「我不就正常活著,啥意思?」
主持人:「就活得那麼好……」
李雪琴反問:「你玩過那種荒野求生遊戲嗎?」
你面前有一個平底鍋,你不撿起來嗎?你走著走著你前面又有一個槍,你不撿起來嗎?
然後你走著走著又碰上一個八倍鏡,你不撿起來嗎?
我一路走到現在,就靠路上撿。
這並不是凡爾賽,是對於李雪琴自己來說的「人間真實」。
2019年倒數第二天,李雪琴發了條視頻,主題是「幸福是啥」。她說自己去菜市場逛了一圈,
「幸福就是點點滴滴,你要是不高興了,就上菜市場,讓大哥給你撈條魚。」
不雞血,又活得很明白,
不標榜自己,卻又非常努力,
在我們為了更好的生活,拼命對抗焦慮、壓力,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前途,拼命拉著拽著孩子往前跑的時候,不妨喪一喪,給自己解解壓——
@我偏偏桀驁
誰沒有喪的時候,挺挺就過去了,往往強迫自己馬上支稜起來的人才不容易熬過去;
@新褲子
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大張偉
別人是高處不勝寒,我們是低處納百川;
@企業VIP客服
與其給自己灌下一碗夢想雞湯,不如看清生活的真相,腳踏實地兩橫一豎。
累了就喪一下吧,用李雪琴的話說:「都累成這樣了,喪兩句又能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