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獲揭示

2020-11-03 嶺南科苑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OMG)海底地貌與沉積動力學研究團隊在南海東北部深水重力流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由李偉研究員等人發表在《Sedimentology》上,合作者包括博士研究生李爽、特別研究助理馮英辭以及來自英國卡迪夫大學和義大利國家海洋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

深水重力流普遍發生於主被動大陸邊緣,通常以海底滑坡和濁流的形式出現。海底峽谷是重力流侵蝕大陸邊緣形成的狹長型地貌,也是沉積物從淺水區運移到深海平原的重要通道。深水重力流能夠不斷改造海底峽谷的地貌形態並在峽谷內部及周緣形成多種海底地形。然而,目前關於海底峽谷周緣地貌形成機制及重力流流性演化過程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

研究人員利用高解析度深水多波束測深資料及多道地震剖面,在南海東北陸緣臺灣峽谷內部及周緣識別出多種深水重力流地貌,這些地貌規模隨著流速降低呈逐漸減小的趨勢,揭示了重力流對臺灣峽谷的強烈改造作用。研究發現臺灣峽谷中段存在多期第四紀形成的塊體沉積搬運體系(MTDs),表明臺灣峽谷中海底滑坡的頻繁發生,並造成臺灣峽谷中段側壁呈現出高度和坡度的不對稱現象;在中段西南側堤岸發現有濁流水躍形成的沉積物波;在峽谷下段發現大量的濁流強烈侵蝕造成的瀑布池。

該研究成果揭示了臺灣峽谷內部以及周緣重力流地貌的成因機制,不僅有助於理解深水重力流在世界其他大陸邊緣海底峽谷發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為理解重力流如何造成海底峽谷內部和周緣的侵蝕和沉積現象提供新的見解。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以及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的共同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 Wei Li., Shuang Li., Tiago M A., et al. The role of sediment gravity flows on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 large submarine canyon (Taiwan Canyon), north‐east South China Sea [J]. Sedimentology, 2020. https://doi.org/10.1111/sed.12818

臺灣峽谷三維地貌分布及其因機制示意圖

相關焦點

  • 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偉領銜的海底地貌與沉積動力學研究團隊,聯合英國卡迪夫大學、義大利國家海洋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南海東北部深水重力流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
    深水重力流普遍發生在主被動大陸邊緣,通常以海底滑坡和濁流形式出現。海底峽谷是重力流侵蝕大陸邊緣形成的狹長型地貌和沉積物從淺水區運移到深海平原的重要通道。深水重力流能夠不斷改造海底峽谷的地貌形態,並在峽谷內部及周緣形成多種海底地形。然而目前,學界關於海底峽谷周緣地貌形成機制及重力流流性演化過程的研究相對較少。
  • 廣州海洋局峽谷體系沉積演化研究獲新認識
    ◎孫美靜/文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近日對臺灣東部海域研究進行總結,在峽谷體系沉積演化方面取得了新認識。臺灣東部海域峽谷體系上遊-中遊-下遊沉積特徵該研究主要以近年來廣州海洋局採集的多道地震、單道地震和多波束測深數據為基礎,對臺灣東部海域峽谷體系的形態特徵、沉積充填演化及成因進行了分析。
  • 地理高頻考點:分析區域地形地貌成因
    分析某區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蝕:黃土高原地貌、河流峽谷(V形谷如三峽)、瀑布、丹霞地貌(廣東)。  (2)水對可溶性巖石(石灰巖)的溶蝕和侵蝕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貴、雲)。
  • 地貌成因分析大全
    大自然真美,無論是大海還是沙漠、高山還是峽谷,都是美不勝收。
  • 青藏高原遠古奧秘 從地貌演化中找答案
    張會平介紹,構造地貌研究,就是要認識和理解地球地貌演化規律、大陸構造變形及其動力學機制、地球表層和固體地球相互作用機制,最終有效服務國家防災減災救災總體規劃。  青藏高原古高度幾何? 弄清板塊碰撞前夷平面形成過程  現在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的隆升是由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亞洲宏觀地形和自然環境格局從此改寫。
  • 古脊椎所等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遺址成因與生存行為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裴樹文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館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合作,對泥河灣盆地飛梁遺址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Plos One上,並就盆地內考古材料所揭示的早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址成因和生存行為進行解讀。
  • 陝北甘泉:黃土地下的丹霞地貌峽谷群
    在地處陝北的甘泉縣下寺灣鎮一帶,分布著多個位於黃土層以下的丹霞地貌峽谷,其內部的砂巖線條優美,引起不少地質、攝影愛好者關注。當地現已探明樺樹溝、花豹岔、龍巴溝、牡丹溝等6處峽谷,峽長從210餘米至2500餘米不等。
  • 甘肅張掖丹霞地貌和平山湖大峽谷|色彩斑斕與峽谷幽深|你會更愛誰
    張掖丹霞地貌和平山湖大峽谷都屬於甘肅省張掖市。一個是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而另一個是峽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打造成的一幅無與倫比、攝人心魄的山水畫卷。小夥伴們更喜歡哪個呢?可在張掖丹霞地貌面前,小i可真的是個典型的丹霞地貌小白,整個地貌色彩斑斕,有種層層分割的感覺,給人的震撼感不亞於見到世界上最危險的村莊。
  • 給我們普及一下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知識吧。
    李晉 2018-09-26 丹霞地貌屬於流水侵蝕切割後的砂礫巖地貌,有兩大特徵:一是巖性上,它由紅色的砂巖和礫巖組成,反映了一個乾熱氣候條件下的氧化陸相湖盆沉積環境
  • 【微考點第16期】:衝積扇、三角洲等流水沉積地貌的成因分析
    圖6為銀川平原及周邊區域圖,圖7為該區域地貌景觀示意圖。(1)指出圖7中P處的地貌類型,並說明其形成過程。(6分) 【答案】(1)衝積扇(洪積扇)。山區河流流出山口,流速減緩,其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
  • 美國羚羊峽谷——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
    羚羊峽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也是知名的攝影景點之一。羚羊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納州北部,佩吉市以東,屬於納瓦荷族保護區。關於第一次發現羚羊峽谷的人物時間等具體記錄已不可考。據納瓦荷族的歷史傳述,該地過去是叉角羚羊棲息處,峽谷裡也常有羚羊漫步,因而得名。
  • 安集海大峽谷是一座鮮為人知的彩色峽谷,地勢地貌相當奇特
    安集海河發源於天山山脈,通過長年衝刷,在通古特附近衝出天山峽谷,在天山北坡下形成了規模宏大的衝擊扇,河谷衝擊扇規模宏大,以傘形向北張開,甚稱地質奇觀。此處非景點,本地人知道也不多,幾乎無遊人,拍攝危險係數較大,站在山頂往谷底看,背脊發涼。
  • 科學家第一次解釋雅魯藏布江中遊峽谷成因
    雅魯藏布江中遊峽谷的形成與板塊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密不可分,但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所以與下遊著名的大峽谷相比規模較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邊千韜教授說,雅魯藏布江中遊峽谷的形成與板塊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密不可分,但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所以與下遊著名的大峽谷相比規模較小。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解釋雅魯藏布江中遊峽谷的成因及特點。邊千韜教授是中國喜馬拉雅山南北坡國際綜合科學考察隊的一員。
  • 河流地貌及其成因
    河流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動過程中,不僅侵蝕地面,形成溝谷,同時將被侵蝕的物質隨水流一起運移、堆積,凡此地表流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統稱為河流地貌。1、河流侵蝕 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1)河流的凹岸侵蝕與凸岸堆積的原因和過程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不需考慮南北半球)其成因解釋如下:河流流經彎道時,水流做曲線運動,表層水流趨向凹岸,衝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於凸岸
  • 探訪雅丹地貌:青年科學家牛清河博士詳解成因
    探訪雅丹地貌:青年科學家牛清河博士詳解成因 (9/9) "← →"翻頁
  • 陝西省 榆林市 靖邊紅沙巖峽谷 美得炫目的丹霞地貌
    靖邊紅沙巖峽谷位于靖邊縣東南22公裡處龍洲鄉的閆家寨子,俗稱閆寨子。波浪谷是一種紅砂巖地貌,因巖砂上的紋路像波浪,被叫做"The Wave",即波浪。上世紀80年代,人們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交界處發現了波浪谷,神奇的外觀和極高的科研價值使其成為了世界八大巖石奇觀之一。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雲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黃土高原和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範圍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古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
  • 地球上最大峽谷在中國,太陽系中最大峽谷卻在火星,成因至今是謎
    地球上最大的峽谷位於中國,它便是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全長505千米,最深的地方有6009米,深度大約有2268米,這裡是世界上第一大峽谷,甚至還比美國著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更深更長。雖然說在長度上沒有我國的怒江大峽谷長,但是它的險峻程度卻是其他峽谷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