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前者後者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天災除外僅有人禍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中,就有這麼一個例子,,中國的一艘輪船在海上失事,歸咎原因是安全背後的鬆懈。
對生命輕視的結果代價就是罹難多達3000多人,其中船長雖然倖存下來了,但是在人生的後期都是在遺憾和愧疚中度過,是中國版的「鐵達尼號」。這艘船可有點來頭,名叫做「江亞倫號」,本是日本人在1939年創造的「興亞丸」 。
這艘輪船長達102.4米,寬15.3米,深4.7米。是當時的國民政府在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後將江亞倫號作為戰爭賠償送給了國營招商局,沒想到當時的國營招商局非常高興,興衝衝地將江亞倫號改造了一番,其容量大大的擴增到了2250人的遠洋客輪。
1948年12月3日,江亞倫號迎來了下海航行,但是這艘船的人數上限明文規定了最多只能夠載2250人,可是光是買票的就有2607位,加上179個船員、逃票乘客及兒童多達1000多個,最後加上船上工作人員親戚若干,整艘船時少說也有4000個人以上,比上限至少多出1700個以上。
但是當時的監管人員卻不以為然,當日16:30分,如約出行的江亞輪號開出了港口,可是剛出發不久後,江亞輪號便開始出現了問題,等到江亞輪號行駛到了吳淞口就開始進行劇烈的搖晃,基本上只要一陣風吹過來,江亞輪號翻船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雖然人們懷有顧忌,但是還是沒有提出返航的要求,行駛了15分鐘後,這時候的江亞輪號儼然開到了裡銅沙,這個時候隨著砰的一聲,江亞輪號的尾部隨即發生了爆炸,頓時船上供電系統停止工作,所有的電器全部停電,船體也立刻開始了搖晃,開始下沉,其中發報機也一齊隨著爆炸中報廢,這個時候的情況基本上就和外界徹底失戀。
但是好在汽笛可以呼叫附近的船隻,但是也隨著鳴的第一聲後報廢,這個時候的船艙中的水位逐漸上升,其中地位較為低的四、五等艙是最先迎來噩耗的一批人,根本打不開艙門,在生死危機的關頭,附近的金源利號張翰庭看到了江亞輪號儼然出現了事故,連忙趕去營救江亞輪號。
但是無奈張翰庭的船隻非常之小,充其量一次最多也僅僅可以運500個人,等到第一批倖存者被張翰庭匆匆救走後,剩下的人只能夠無奈的等待著張翰庭呼叫支援前來營救,當時國營招商局收到了消息,不過這個時候已經是江亞輪號失事後的三天了。
等到搜救隊前來營救的時候,一片非常慘烈的場景映入到了眼帘,其中有多達1336多具屍體正在海面上漂浮著,多達90多個潛水員以及十幾艘輪船耗時十多天才全部打撈上面,但是還有2000多具屍體不知所終,江亞輪號加上張翰庭營救的500人,共計900多人才免遭於難,張翰庭也因為這件事被授予「上海榮譽市民」的稱號。
要知道江亞輪號共計4000多人,卻只救下來了900多個,這個江亞輪號船長沈達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身為船長卻不能夠在危機時刻營救船員和乘客,甚至沒有把船上的救生艇放下救人。
雖然船長倖存下來了,但是沈達的晚年卻一直活在了愧疚自責之中,曾經也在日記中寫下自己的感想:「儘管當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況,作為船長採取的措施是不力的。」,後面也有專家來分析船的失事原因。
其中得了兩個結論:鍋爐爆炸論,根據倖存者回憶,船上的工作人員在爆發之前正在賭錢,忽略掉了鍋爐壓力,疏忽之下才導致船爆炸,但是專家通過距離鍋爐只有20米的煙囪沒有損壞,故而這一論證應該不能夠證實。
還有一個則是炸彈論,曾經有執行任務的戰機行駛過江亞輪號上空且投擲了一枚炸彈,從而引起了爆炸,但是根據倖存者們回憶,基本上都說自己沒有見過飛機以及飛機行駛的聲音,至今江亞輪號爆炸原因究竟是什麼,還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