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20」,這個從歌手範曉萱的《數字戀愛》中傳播而來的諧音梗情人節,將「520」比喻成「我愛你」,如今已經變成了僅次於2.14傳統情人節的存在,由於疫情在2.14過節失敗的年輕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精心準備的卡片上寫下了那句廣為人知的節日誓言:
但是!!!
你可知道,這句話原本不是講戀人之間的甜蜜約定的,是講「戰場兄弟情」的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詩經·邶風·擊鼓》,這是《詩經》中一首典型的戰爭詩,反映了一個久戍不歸的徵夫的怨恨和對故鄉的思念。
全詩共五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寫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第二章傾訴長久離鄉無法回到衛國的煩惱和怨恨。第三章寫戰馬丟失跑入山林,比喻「好馬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徵人是不願久役、想歸家的」。第四章是全詩最廣為流傳的一章,也是後人誤會最深的一章:「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意思是說「我們早已立下誓言,共赴生死不分離,讓我握住你的手,與你同生共死奔向戰場」。第五章感嘆與對方相距太遙遠,沒有緣分再見,分別太久,難以堅定地守住誓言。
第四章中的詩句是寫給戰友兄弟的,除了整首詩都是描寫士卒長期徵戰之悲可以推測出此結論以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證據,那就是整章中對對方的稱謂都是「子」。
「子」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嬰兒,引申指兒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女兒、太子等,又泛指人、臣民,還有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結果實等含義。在古代,「子」字一般用於稱呼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男性或者直系血統的下一代,普通老百姓是不會用這個字稱呼自己的妻子的。
那麼,《詩經》正確的告白打開方式又是什麼樣的呢?附上5首《詩經》中著名的表達愛意的詩篇送給大家,祝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