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汙染引發飲水恐慌 自來水僅用於洗衣洗澡
紫金山下百姓:守著汀江買水喝
「7·3」紫金礦業汙水洩漏事件導致汀江遭到汙染,儘管事件過去了半個多月,但在福建龍巖上杭,事件的陰霾仍未散去。眼下,居民正為來自汀江的自來水是否安全深感不安,85%以上的居民選擇購買山泉水、桶裝水,自來水僅用於洗衣、洗澡和拖地。「買水的生活已持續了10年,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個頭。」居民無奈地說。
汙水進江魚慘死
死魚翻著白肚,網箱空空蕩蕩,江水顏色黯淡,臭味瀰漫四周……這是素有「客家母親河」美稱的汀江的最新景象。這一幕上演的罪魁禍首,是紫金礦業集團公司旗下紫金山銅礦溼法廠。
7月3日下午3時50分左右,紫金山銅礦溼法廠汙水池發生滲漏,汙染了汀江。由於汙水中銅、硫酸根離子等含量超標,部分江段的魚兒慘遭毒死,死魚和魚中毒約達378萬斤。
當地居民告訴記者,事故發生前,6月初,汀江就連續出現了幾次嚴重的死魚事件。「前段時間,隔壁的武平縣下村村連續下了一個月左右的大雨,村民發現村旁汀江河的魚死了很多,『從上遊隨著渾濁的河水衝下來的死魚白花花的一片』,場面很是悲慘。」
下村村位於紫金山腳下,山上就是紫金山礦業公司和武平縣紫金礦業公司的冶煉基地。由於兩礦主要生產黃金、銀、銅等重金屬材料,尾礦庫被當地環保部門列為重大危險汙染源,尾礦所涉及的有毒物質有氰化鈉、醋酸鉛等,是極易造成水土汙染的劇毒化學元素。「死魚事件與尾礦的汙水排放不無關係」,相關專家經現場調查後如是表示。
其實,自2000年以來,村民們總能看到汀江河裡有死魚出現。城西建材市場的經營戶告訴記者,由於量不大,這一現象總未能引起政府的重視。「『死魚事件』發生後,政府第一反應是掩蓋事實。直到臨近高考,政府怕高考考生誤吃,才無奈地下了緊急通知。」當地百姓質疑說,「這也就是為何在事故發生9天後才向社會公布的原因。」
記者了解到,如今,受汙染和影響最重的上杭縣下都鄉南蛇渡網箱養殖區,往常繁忙的養殖景象已不復存在,174個養殖戶尚留在江邊的網箱內都已一片空空,養殖戶的生活也因此沒了著落。
汙染還影響了餐飲店的生意。在縣城,當問及是否有魚時,不少店主都無奈地搖了搖頭,「現在還敢吃魚,簡直是不要命了」。專業從事河鮮生意的餐飲店更是生意慘澹,一些店主甚至掛出了轉讓招牌。
滿城儘是買水人
「魚都毒死了這麼多,飲水還安全嗎?」「7·3」汙染事件發生以來,飲水問題再次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
「我們現在喝的都是自來水,以前也是。」在上杭縣相關政府部門採訪時,接待記者的工作人員在泡茶時都會這樣強調說。
與政府官員的說法相反,上杭縣城85%以上的居民已經不喝自來水,轉而購買山泉水和桶裝水,自來水僅用於洗衣、洗澡和拖地板等。
由於擔心自來水受紫金廢水汙染,2000年以來,縣城百姓一直過著買水的生活。每天早上、傍晚,取水的景象已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由於買水人逐年增多,山泉水、桶裝水生意火爆,價格攀升。
城郊水西渡是當地百姓取運山泉水的集中點。7月20日傍晚,當記者來到一處山泉供應站時,只見前來取水的人絡繹不絕。老闆陳先生說,自己原本從事磚廠生意,近幾年來,因紫金汙染事故不斷,縣城居民紛紛為飲水發愁,看中這一商機,2000年,他投入3萬多元設立了山泉供應站,並取得了水利局等部門頒發的水質檢驗證照。「供應站根據取水者家庭人數多寡收費,年價格從30元到100元不等,目前已有1000多戶居民在此取水。」老陳說,他擔心的不是沒人要水,而是怕水不夠賣。
家住城西建材市場的王女士開著小轎車來此運水。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她一家三口,每年要交納30元取水費;住家距取水點4公裡,按每公裡0.5元油費、每月取水10趟計算,一年就要付出510元。更讓王女士煩惱的是,每次要把3桶50斤重的水搬到4樓,對體弱的她來說確是件難事。搬水無疑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負擔。
在離陳先生的山泉水供應點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免費取水點,由於未經任何過濾處理,這裡的水源無疑要差很多,水質是否合格也讓人擔心。58歲的李大爺已經在這裡取水多年。他告訴記者,自己是一位三輪車夫,靠蹬三輪維持生計,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30多塊錢,不好的時候只有不到10塊錢的收入,為了節省買水的費用,他不得不每天往返近20公裡到此取水。記者問,「喝這樣的水放心嗎?」大爺笑著說,「總比喝自來水要強吧。」
由於沒有時間取水,不少居民選擇了送水上門服務。在陳先生的山泉供應點,記者碰到了專業送水的吳先生。他告訴記者,一桶50斤重的山泉水,陳老闆收費0.5元,送到客戶家裡,每桶賣1.5元,「好的時候,一天可賺100多元,差的時候也有20多元」。
生意火爆的不僅僅是山泉水供應點,還有桶裝水專賣店。在不到10萬住戶的上杭縣城,分布著十幾家水店。人民路的一家綠泉水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龍巖綠泉飲料公司生產的桶裝水(純淨水)在上杭縣佔據很大的市場,她的銷售站每天能賣出100多桶水。
有趣的是,山泉水如今竟成為縣城眾多餐廳招攬生意的「法寶」。走在大街上,「本店使用山泉水」的招牌隨處可見。上杭大酒店附近一家餐廳的老闆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談自來水色變,這樣的宣傳無疑能吸引顧客的眼球,招牌掛出去後,確實吸引了一部分用餐者」。
一家獨大難監管 縣城居民不敢喝自來水的現象由來已久,政府真的不知情嗎?
「我們聽說過」,在上杭縣自來水公司辦公室,記者與工作人員聊起了這一奇怪的現象。
「你們知道取水的地點在哪嗎?」
「知道,在水西渡,到那裡買水的人很多。」
「你們去過嗎?」
「沒有。」
「真的沒有嗎?」
記者一再追問,工作人員笑而不答。
知情人士介紹,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和紫金的員工,也多是購買山泉水或桶裝水。對此,政府部門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不是發生了這麼嚴重的事故,飲水問題不會受到這麼強烈的關注。記者了解到,長年以來,當地群眾對紫金礦業的環保紀錄一直疑問重重,這也就是他們長期不敢飲用自來水的關鍵原因。
1999年,山洪衝垮了紫金礦業攔截廢礦渣的大壩,帶有氰化鈉殘留液的礦渣呼嘯而下,衝毀了當地農民的莊稼,引起了農民與紫金礦業駐村賠付人員的激烈衝突。
2000年10月,安徽曙光化工有限公司一輛載有10.7噸氰化鈉的汽車,在給紫金礦業運送原料的途中發生洩漏,造成附近102名村民中毒住院治療,家畜家禽大量死亡,飲用水源嚴重汙染。此事件被當地政府和國家環保總局確認為特大環境汙染與破壞事故。
然而,紫金公司造成的這兩次事故卻並未受到任何處理和處罰:1999年的事故被認定為自然災害而未受處罰,2000年的事故則被認定為安徽企業的責任。
近年來,紫金礦業在多個省區收購子礦,有些子礦也曾因為洩漏汙染而被曝光。
今年5月,國家環保部對2007-2008年通過環保核查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後督查,表示「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13家公司及子公司存在著不同類型的環保問題」。
作為一家大型企業集團,在高贏利面前,紫金為何能在汙染漩渦中發展壯大?又為何屢出問題而得不到徹底整治?「一家獨大難監管」,居民抱怨說,「紫金富裕了少數人,影響了多數人,我們是在為紫金礦業埋單。」
眾所周知,在上杭的經濟發展中,紫金毫無疑問是「一業獨大」。在紫金礦業崛起之前,上杭縣在過去幾十年均為福建省的貧困縣。隨著紫金礦業的興盛,該縣近幾年成為顯赫一方的富裕之地。去年,紫金礦業對上杭全部財政收入貢獻甚至達到近60%。說起二者之間的關係,百姓們回答很直接,「政府財政都要靠紫金,紫金又是政府的企業,政府監管起來當然難,出現問題肯定會互相包庇。」
而更為外界所詬病的是,當地官員與紫金礦業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該縣政界大部分退休官員,成為紫金礦業的搶奪對象,被委以閒職後,年薪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在紫金礦業發展擴張過程中,公司管理團隊有濃厚的官員背景,多位管理人員曾供職政府部門。其董事會、監事會成員相當部分有政府部門工作背景。近幾年,上杭縣當地有多位政府官員前往紫金礦業掛職或任職,還有一些官員或多或少通過各種渠道擁有紫金礦業股份。
「紫金礦業與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地方保護主義肯定存在,也容易使其環境風險問題得以掩蓋。在環境執法過程中,一些執法行為往往只能走過場。在利益驅動下,政府袒護著紫金礦業也就成為一種必然。」知情人士說。
汙染陰云何時散
7月20日,就飲水問題,上杭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邱志強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他告訴記者,事故發生後,自來水公司加大了對水質的檢測,檢測的內容包括銅、鐵、錳、濁度、色度、還有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餘氯以及PH值等。「目前,汀江水質銅離子、PH值等指標均達到三類地表水標準,可以安全飲用。」邱志強說。
為了了解汀江水質的檢測結果,記者隨後來到上杭縣環保局,在監測站站長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一份當日的檢測報告,正當記者準備抄錄時,一名工作人員氣衝衝地走進來收走了材料。記者問,「這些數據不是要公布嗎?」工作人員答:「是要公布。」記者又問:「既然可以對外公布,為什麼不讓抄錄?」工作人員轉而說,「這是機密」。
21日,記者向當地宣傳部門反映了這一問題,他們表示,檢測數據每天都會在上杭電視臺播出。記者問,除了在當地收看電視外,還有哪些渠道可以獲取數據?對方稱,可看政府網站。然而,在龍巖市和上杭縣的政府門戶網上,記者並沒有了解到最新數據。離開上杭時,記者向宣傳部的工作人員遞交了採訪提綱,要求提供最近幾天汀江河的水質監測數據。但在回復函中,關於檢測內容隻字未提。
記者了解到,為了消除居民的擔憂,連日來,上杭縣政府多次號召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全都飲用自來水,並在當地電視臺播發了政府工作人員站在水龍頭前打水的新聞。對這一舉動,當地百姓笑稱「很假很做作」。「我們了解到,不少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家裡也是買水喝的。」
據邱志強介紹,目前,上杭縣城區自來水廠有3個取水點,兩個取水點是從山泉取水,其中1個取水點是從汀江取水,而紫金公司恰恰位於這個取水點上遊,汙染事件發生後,汀江取水點就被切斷,至今還沒有恢復取水。
「紫金銅礦位於汀江上遊,飲水安全始終讓人不放心。上杭縣已決定在距目前紫金銅礦約10公裡的汀江上遊處再修建一個新水廠。這個新水廠總投資約2.5億元,其中紫金公司捐助1億元,預計年底可建成使用。」邱志強說。
此外,紫金礦業也表示,已準備委託專家,投資2.6億元啟動一個全新的銅礦環保建設體系。
當記者將上述消息告訴當地百姓時,他們表示,硬體建設只是一個方面,如果不能強化責任心和內部管理機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汙染陰雲永遠不會散去,買水的局面也很難得到扭轉。
就在記者離開上杭時,前往採訪的同行又了解到,最早發現死魚現象的武平縣下村村傳來消息,受紫金汙水排放影響,近幾年來,田裡禾苗基本不長稻穗;患癌症的人數逐漸增多;牲畜也不敢喝河裡的水……
關於這一事件的進展,本報將繼續給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