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金龜,俗稱獨角仙,「一部包含歐亞美非等地多種昆蟲的作品,根據阿姆斯特丹塞巴先生的藏品寫生,展現其原有色彩。1728年,最大的獨角仙可以長到超過6英寸長。巨型甲蟲最終成了科幻小說裡噩夢般的人類大敵,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科幻小說家威爾斯的作品。在現實生活中,情況恰恰相反。如今,由於人類收集或失去棲息地,很多獨角仙都瀕臨滅絕。
南洋大兜蟲,多諾萬,《印度昆蟲志》,倫敦,1842年。人們看到像這樣一幅甲蟲圖,很難不聯想到德國畫家丟勒筆下栩栩如生的昆蟲,在書頁的陰影下謹慎前行。
紅翅背蝗,「一部包含歐亞美非等地多種昆蟲的作品:根據阿姆斯特丹的藏品寫生,展現其原有色彩。」跟同一頁的甲蟲和蝗蟲不一樣,這些背蝗看起來更像標本,而不是活物。它們組成了具有獨特美感的圖形。
雌性蝗蟲,多諾萬,《博物學家檔案:異域博物志月刊》,倫敦,1823年。這種蝗蟲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叫聲類似於大聲緩慢重複「shock shock"。多諾萬說,這種昆蟲從日落開始鳴叫,聲音極其響亮,甚至在距離它隱秘之處一英裡外的地方都能聽見。
天堂鳳蝶,多諾萬,《博物學家檔案:異域博物志月刊》,倫敦,1823年,蝴蝶極其脆弱,但製作標本不需要填充物或藥水。它們有時候會想壓制的乾花一樣從書頁間滑落。已知最古老的蝴蝶標本,即從世界各地收集的極具異國風情的戰利品,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跟它們短暫的一生相比可謂永恆。
蝴蝶,韋斯特伍德,《東方昆蟲學錦集:印度本土與相鄰島嶼稀有美麗昆蟲精選》,倫敦,1848年。韋斯特伍德的書名暗示他的作品是紙板的收藏家標本櫃,但這本書還有一個令人吃驚的額外目的:展示在大家眼前的著作旨在以圖像形式展現更加豐富多彩的類型,希望通過走進印度人家的客廳,引起人們尋找蝴蝶的興趣,進而為我們的印度朋友提供一份激動人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