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基因成犯罪免死金牌?別想太簡單,結局可能相反

2020-12-05 紅星深度

2010年,一樁惡性殺人案震驚美國——

田納西州一男子布萊德利(Bradley Waldroup)與妻子發生爭執後,向其友人連開八槍,然後又抄刀砍向妻子,致一死一傷。在法庭上,他對自己所犯罪行供認不諱,田納西當地法院也指控其犯謀殺罪。若成立,布萊德利將被尋求死刑。然而,就在案件看似鐵證鑿鑿時,被告辯護團隊突然要求對被告進行科學評估。據評估結果顯示,布萊德利攜有非同常人的MAOA基因,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暴力基因」。最終,布萊德利被定為一般殺人罪,免除死刑。

結果一出,輿論譁然,陪審團成員也都因此遭受到強烈的質疑。人們不禁發問,基因和神經檢測,真的能成為犯罪的「免死金牌」嗎?如果這樣的判決成了慣例,會不會有更多暴力狂犯案後藉此「金蟬脫殼」?

實際上,布萊德利殺人案反倒成為了一個契機——很多專家和研究團隊自此開始進行各種模擬試驗和調查,企圖弄清基因檢測和精神檢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陪審團的最終判決。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試驗結果,竟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基因檢測往往不會作為獨立證據

「或只是五十個變量因素之一」

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男性體內單胺氧化酶A基因(MAOA基因)發生變異,暴力傾向就會明顯增加。法醫發現,布萊德利本人的基因組成異常,而且他在童年時曾遭受虐待,這讓他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暴力犯罪的兇手。

在許多外行人看來,這一鑑定結果對於布萊德利的最終判決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隨後的判決也佐證了這一判斷——布萊德利最終被判處較輕的故意殺人罪,而非謀殺罪。

但實際上,事情並非這麼簡單,證據和量刑,並不構成直接的因果關係。

「刑事案件非常複雜,捲入的因素很多。」福特漢姆大學法學院教授黛博拉稱,「神經評估可能是最終判決決定因素中,50個變量中的一個而已。」即便對於布萊德利案來說,基因證據看似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現場的法官仍表示,不可輕易下結論。

▲基因圖譜,可能只是量刑的50個變量因素之一 圖自BBC

其中一名陪審員表示,她確認基因證據納入了「一般殺人罪」的定罪考量之中——但是,她又補充道,布萊德利對於孩子的撫養義務也是陪審團的重要量刑因素。因此,在這一層面上來說,很難界定基因鑑定在判決中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而與此同時,基因和精神分析作為證據,一般是和其它證據共同發揮作用——比如,被告人在童年時受到虐待,或者其他家庭成員有社交方面的障礙。所以,要確定基因和精神分析是否在判決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真的無法知道,人們如何做出決定。」黛博拉教授說,「即便是陪審團自己,可能也並不能完全知道。」

模擬陪審團不因基因檢測而從寬量刑

「精神報告令人費解,或難以置信」

為了弄基因分析對陪審團在量刑心理上的影響,加州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歐文共同邀請了640名志願者作為「陪審團」成員,進行模擬辯護,讓他們選出他們認為最影響他們判斷的辯護條件。

研究人員為志願者提供了各種量刑考慮因素:例如被告人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襲擊的強烈程度、以及被告人是否攜有暴力基因等。

▲研究人員邀請640名志願者參與模擬法庭 圖自BBC

對於這些條件,「陪審團」給出了相似的判斷——大多數人對於未成年犯罪人表現出明顯的寬容,會為其謀求更短的刑期。然而,他們並不會對攜帶「暴力基因」這樣的說辭,給予更短刑期。

那麼,在真實的法庭庭審中,情況又是怎樣?

研究人員在英國公開資料庫中調取了84起因提交基因或精神檢測報告而提起上訴的案件,研究後發現,只有22起案件因精神檢測證明而得以改判,另外59例都維持了原判。

對於這一結果,黛博拉表示並不奇怪,在此之前,她已研究了美國法庭中數百起與精神檢測有關的案件,「即便研究了800起案件,我也很難下定結論,精神檢測報告真的會令案件結果發生改變?」

那麼,模擬陪審團及59例維持原判案的陪審團又為何沒有充分考慮這樣的檢測報告?

加州大學兩名教授表示,有可能是因為精神報告對於一般人來說,實在過於費解,陪審團成員在短時間要求快速得出結果,很多人可能直接選擇忽略這些令人費解的證據;而猶他大學哲學系教授詹姆斯則認為,大多數人可能對這一科學檢測結果仍然抱有疑問。例如,對很多人來說,人類在現實中的殺人惡行,要用不確定的基因變異來解釋,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基因檢測對判決結果的影響仍未知

「各方試驗結果出入較大」

除了不會對審判產生影響,也可能存在減輕審判或加重審判的情況——

如果,檢察長或陪審員被告知,被告人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其精神或基因問題導致的,他們則可能因為理解同情而予以更短刑期。如果,被告人天生便具攻擊性,那麼他們就有理由儘量讓被告人遠離人群街道,更長時間地待在監獄裡。

猶他大學哲學系教授詹姆斯認為,這兩種導致結果互相平衡的情況,都有機率發生。但實際上,在更大程度上,可能會對被害人造成不良影響。

2012年,詹姆斯與同事做了一項類似研究:假設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男子被指控襲擊他人,美國181名州級法官對此又會做出怎樣的量刑?

其中,一部分法官只被告知了傷害事實,他們給出了平均9年的刑期;另一部分法官被告知兇手患有精神病,他們給出了平均14年的刑期;而被告知兇手患有的精神病與「暴力基因」相關的法官,則表現得稍微緩和,給出了平均13年的刑期。

「精神問題的診斷明顯對判刑造成了影響。」詹姆斯說,「儘管有關基因的解釋會稍微緩和這一問題,但是它背後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最終,詹姆斯及其同事得出結論:在特定的情況尤其是被告人只會在監獄中待短暫的幾年時間,就能重返社會的情況下——基因及神經檢測會對法庭結果造成重大影響,而且會加重被告刑期。

很顯然,詹姆斯的試驗結果與之前的試驗相悖。他承認,試驗可能還有值得商榷的空間。但他堅持認為,此前的試驗,志願者都是毫無經驗的「吃瓜群眾」,而他對於美國法官的調查更具有現實意義,更能體現這一檢測報告在實際法庭審判中可能產生的作用。

所以,布萊德利案的改判究竟在多大層面上能夠證明,基因檢測能使被告從輕發落,仍然懸而未決,因為,各方的試驗結果出入較大。

但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運用布萊德利案的改判案例,以圖證明危險罪犯「往往能夠」借基因或精神檢測的結果逃脫法律制裁,則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言論。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翟佳琦 編譯報導

編輯丨汪垠濤

相關焦點

  • 被稱為「免死金牌」,活成了保護動物!
    被稱為「免死金牌」,活成了保護動物!活了這麼久130多年的大龍蝦,你知道嗎?活了130多年被稱為免死金牌,活成了保護動物。說的小龍蝦,很少有人不喜歡。但是你知道除了小龍蝦,還有大龍蝦嗎?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大龍蝦是生活在海裡的,今天要說的這種龍蝦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一隻龍蝦。
  • 龍蝦中的「老祖宗」,活了100多歲,被餐廳賜予「免死金牌」
    龍蝦是每年夏天夜宵攤的霸主,天氣一熱銷量必然暴增,小龍蝦搭配啤酒的感覺,實在是太爽了!小龍蝦作為一個入侵物種,當年是氣勢洶洶的進入我國,現在卻被大家吃幹抹淨,實在是太悽慘了。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一家餐廳裡就有著這樣的一隻龍蝦,號稱是龍蝦中的「老祖宗」,活了100多歲,被餐廳賜予「免死金牌」,在店裡安享自己的老年退休生活。
  • 一隻活了1個世紀的大龍蝦,被賜「免死金牌」,網友:來中國試試
    一隻活了1個世紀的大龍蝦,被賜「免死金牌」,網友:來中國試試!現在海鮮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了,我們中國的海鮮資源並不是很豐富,有很多極品海鮮,我們中國都是沒有的,比如那種個頭特別大的龍蝦,還有就是帝王蟹,這些都是要從國外進口的,在國外的很多國家,他們那裡的海鮮資源特別豐富,海鮮的價格也是很便宜的,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在國外的一家酒店裡面,專門養了一隻大龍蝦,這隻大龍蝦已經活了一個世紀了,還被政府賜了免死金牌,中國網友都覺得很浪費,紛紛吐槽:敢來中國試試,早就成了盤中餐了
  • 被賜予「免死金牌」,看完想吃
    想吃可能都沒辦法,因為它被政府賜予了「免死金牌」,不能把它殺害,也不能吃。 為了保護這隻大龍蝦,當地的政府專門宣布給它頒發了「免死金牌」,所以除非是讓大龍蝦自然死亡,之前的話,就連想見到這隻龍蝦的機會都是沒有的。但如今,這隻大龍蝦被放生了,只是不知道被養了20年的大龍蝦能否習慣,會不會哪天被人們偷偷抓來吃。你怎麼看?
  • 史上壽命最長的龍蝦,還有「免死金牌」護體,吃貨們只能看不能吃
    龍蝦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美食,每年一到夏天,中國幾乎都會掀起一股「龍蝦熱」,三五個朋友一起聚眾吃小龍蝦,那種感覺簡直是太爽了, 現在由於中國食客對小龍蝦的需求太大,野生的小龍蝦越來越少,食客們吃小龍蝦大多都是人工養殖的。
  • 生活提示:12種高溫天提神食物 8大癌症「免死金牌」
    專家:別輕易試,配比不當會造成「色素脫失」。超九成眼藥水被曝含防腐劑,長期用易致眼部損傷。 義大利奢侈品集團Prada Group周四公布第一季度財報:受到匯率市場波動和批發渠道改革帶來的影響,淨利潤錄得23.8%的跌幅,為1.05億歐元(約合1.44億美元),去年同期的數據為1.38億歐元(約合1.81億美元)。
  • 老農帶「免死金牌」去鑑寶,自稱祖傳第四代,專家:膽子真大
    在一期鑑寶類節目中,一位老農可謂賺足了眼球,因為他竟然拿出了傳說中的「免死金牌」,說是祖宗傳下來的,一共傳了四代,直到父親去世之後,這塊金牌才到了他的手裡,但專家拿在手裡掂了掂,並用手電筒照亮,卻無語的搖了搖頭直言說道:「您祖宗的膽子真大!」
  • 史上壽命最長的龍蝦,因有「免死金牌」護體,人們只能看不能吃!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美食,一邊吃著小龍蝦,一邊喝著小啤酒,這樣的生活人人都很嚮往,我們現在吃的龍蝦都是養殖來的,生而就是為美食而存在的,它們的一生是不幸的,最後的歸宿只有被乾鍋,被清炒,被白灼我們都知道龍蝦的壽命只有短短的十幾年,然而絕大多數龍蝦還未到「壽終正寢」的那一天就會被吃掉,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隻龍蝦卻活得相當滋潤,因為有免死金牌護體,活到了134歲,人們只能看不能吃
  • 成都騙局冒出新招:檢測地震竟挖出「御賜免死金牌」?(圖)
    」  4人謊稱「金牌」價值百萬,以要湊錢買贗品交差為由騙錢,4人已被警方刑拘  假冒地震局工作人員,4名湖南籍男子自稱在村民地裡安裝「地震檢測器」,並將事先準備好的假冒清代免死金牌丟入坑中,隨後對村民謊稱是價值百萬的文物,並以分贓為由詐騙錢財。
  • 《自然》:淋巴竟然給癌細胞發「免死金牌」!
    我怎麼都沒有想到,淋巴竟然會給進入淋巴的癌細胞發「免死金牌」,幫助癌細胞更高效地完成遠處轉移。 昨天,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Sean J. Morrison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頂級期刊《自然》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 全球最長壽的龍蝦,活了132歲,國家為其頒發「免死金牌」!
    特別是成了我們餐桌上一道菜餚的動物,它們可能還沒來得及仔細看看外面的世界,是被我們吃進肚子裡。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全球一最長壽的龍蝦,活了132歲,國家為其頒發「免死金牌」!據了解,這隻最長壽的龍蝦名叫路易,如今是活了有132年之久,非常的古老。可以看到,這龍蝦的體型是非常的龐大,有著堅硬的外殼,體重有22磅。它這一生可以說是很傳奇的了,發現它的是一家餐廳老闆。
  • 全球最長壽的龍蝦,活了132歲,國家為其頒發「免死金牌」
    特別是成了我們餐桌上一道菜餚的動物,它們可能還沒來得及仔細看看外面的世界,是被我們吃進肚子裡。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全球一最長壽的龍蝦,活了132歲,國家為其頒發「免死金牌」!當地政府知道這一情況後,是將其封為世界蝦王,還特意給它頒發了一個「免死金牌」。和海裡的其他蝦相比,這蝦可以說是達到了蝦生巔峰了,不少網友是紛紛吐槽自己活得還不如這隻蝦。不知小夥伴們對此事怎麼看?
  • 中國十大常見癌症的「免死金牌」 蔬菜瓜果有抗癌作用_遊俠網 Ali...
    說到抗癌食物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了,新聞雜誌報紙上不斷有各種報導各式蔬菜瓜果有抗癌作用,像香菇、菜花、大蒜這些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抗癌明星了。今天小編為小夥伴們盤點了中國十大最常見癌症的「免死金牌」。
  • 科學家發現兩個「暴力基因」
    暴力犯罪竟然是天生的?一些科學家認為,基因可能對暴力犯罪行為大致產生了一半的影響。由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神經系統科學系的亞裡·蒂霍寧教授領銜的歐美國家科學家團隊10月21日稱,在暴力犯罪分子身上發現了兩個「出現頻率極高」的突變基因。
  • 一種光看不能吃的生物,擁有一塊「免死金牌」,壽命可達100年!
    一種光看不能吃的生物,擁有一塊「免死金牌」,壽命可達100年!如今人們完全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各行各業都有了跨越式的進步,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到自己心儀的產品和食物。一種光看不能吃的生物,擁有一塊「免死金牌」,壽命可達100年!據悉,他竟然活了一個多世紀,很多人對一個多世紀並沒有太深的概念,對人類而言,一個多世紀是遙不可及的存在,每個人短短幾十年的壽命,一個世紀就相當於100年,能活到100年的人已經算是高壽了,活到七八十的人都已經很少了。
  • 世界上最大的龍蝦,1米多長,活了134年,被政府賜予「免死金牌」
    它之所以能夠免受一死,跟它的外形脫不開關係。平常我們見到的大龍蝦小的大概有一隻手的大小,大的能有手臂那麼粗,不過這隻叫路易的龍蝦就有些可怕了,它有一米多長,重量達到了二三十斤。這隻大龍蝦剛被捕捉送到這家餐廳的時候,其實餐廳是準備把它作為食材使用的。不過老闆第一次看到它的體型就非常驚訝,因為從來都沒有見過那麼大的一隻龍蝦。
  • 科學大發現,淋巴給癌細胞「免死金牌」,成為癌細胞轉移「幫兇」
    怎麼還會給癌細胞頒發「免死金牌」,掩護癌細胞完成轉移呢?難道淋巴系統接受癌細胞的賄賂了,搞起貪汙腐敗了嗎?很不幸,淋巴給敵人頒發免死金牌,是真的!雖然癌細胞沒有賄賂,但它仍然利用淋巴系統中的漏洞,完成了病灶轉移。
  • 這隻龍蝦已經活了一百多年,拿到「免死金牌」,吃貨們想吃不敢吃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隻龍蝦的個頭太大,重量十足,而且根據有經驗的漁民分析,這隻龍蝦年紀很高,它的肉估計也不好吃。有哪個客人願意花錢吃不好吃的龍蝦肉呢?所以它只能呆在餐館的水池子裡。也曾經有土豪想花1000美元買下路易龍蝦,然而對Butch Yamali來說,1000美元算啥
  • 科學家說殺人成癮是天生的,人類的暴力基因可能由來已久
    因為人類的暴力基因可能由來已久。 作者Peter Vronsky認為,連環殺手並不總是社會中的離群「孤燕」;相反,Vronsky聲稱人類天生具有殺人基因,但由於近幾世紀文明的崛起,人們已很少演習這種生存方法。 這一新的論點出自Vronsky的最新著作《凱恩的兒子:從石器時代到現在的連環殺手的歷史》。
  • 罪犯犯罪是因為有「犯罪基因」嗎?
    犯罪基因的說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這是被罪犯辯護的律師們推動的,他們希望從基因的角度為罪犯脫罪,不是我要幹的,而是基因要我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