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犯罪是因為有「犯罪基因」嗎?

2021-02-25 虎老師說

犯罪基因的說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這是被罪犯辯護的律師們推動的,他們希望從基因的角度為罪犯脫罪,不是我要幹的,而是基因要我幹的。

現有的研究確實發現在罪犯中有些基因水平高或者低,比如X染色體的MAOA低水平表達,於是有律師用這個作為證據為死刑犯辯護,但沒有成功,那個死刑犯最終被處決了。

迄今為止,用犯罪基因做證據辯護的都不成功,專家們認為現階段證據不足,因此在法庭上不應該採用基因證據。

雖然研究發現罪犯與正常人在基因上有區別,但並不能說明基因是決定因素,就拿MAOA基因來說,低水平表達是一方面,童年時受到不公正待遇是另一方面,起碼是基因和環境的共同作用,基因表達和環境因素與犯罪行為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

剛剛發布的一篇論文很有意思,是對808名監獄罪犯的腦部掃描的研究。

在研究時,先排除了那些患有精神問題、腦損傷、意外死亡等因素,如果牽扯到這些的話就不參加了。

然後對暴力罪犯和非暴力罪犯進行對比,發現暴力罪犯和非暴力罪犯之間,大腦沒有區別,而謀殺犯的大腦則有顯著的不同,有其獨特的神經解剖學特徵。

但這並不能支持犯罪基因的說法,而是表明謀殺犯有可能有大腦結構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基因因素造成的,還是環境因素造成的,或者兩者聯合作用,則很難說。

這類研究的意義應該在於預防犯罪,目前來說離這一步還很遠。

相關焦點

  • 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罪犯,最後發現自己就是「天生的變態」!
    在1876年,一位來自義大利的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曾假設出一個「天生犯罪」的理論,他認為某些罪犯,在很多方面都會與普通人大相逕庭,而這些不同之處會導致他們日後的犯罪率升高。但是很快,這個理論就因為「漏洞太大」而被推翻了。不過對於「天生犯罪人」的研究卻仍在繼續。
  • 基因技術直指人類天性 犯罪也可以遺傳嗎?
    東方網9月5日消息:人類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們對自身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基因技術更是直指我們的天性深處。但不管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對基因的認識和改造都將是一柄雙刃劍,我們在舞弄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因為這關乎人類全體的未來。
  • 長得像猴子的人有「犯罪基因」,犯罪學家稱強暴殺人犯應判無罪
    但你可能不知道,人類史上最早用科學方法研究犯罪的人,認為人的身高、體態和顏值,是導致犯罪的根本原因,並主張殺人者無罪,因為這是基因作祟,非犯人本意!以下關於早期犯罪學的有趣歷史,一起來看看!1.人類史上最早用科學方法研究犯罪的人。是19世紀的義大利的外科醫生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被稱為「犯罪學之父」。
  • 長得像猴子的人有「犯罪基因」 犯罪學家:強暴殺人犯應判無罪
    但你可能不知道,人類史上最早用科學方法研究犯罪的人,認為人的身高、體態和顏值,是導致犯罪的根本原因,並主張殺人者無罪,因為這是基因作祟,非犯人本意!以下關於早期犯罪學的有趣歷史,一起來看看!1.人類史上最早用科學方法研究犯罪的人。是19世紀的義大利的外科醫生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被稱為「犯罪學之父」。
  • 聽說廖凡主演了一部心理學犯罪電影?你猜他是演警察還是罪犯
    例如CBS以罪犯心理側寫為重點的劇集《犯罪心理》,豆瓣評分高達9.0,講的是一群心理側寫師,怎麼給罪犯畫像破案的故事。《犯罪心理》第一季罪犯本身的心理問題,加上破案者對罪犯的心理分析,成為了這個劇最大的看點。大量眼花繚亂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被罪犯和警方高明地運用,刷新著觀眾對犯罪行為的陳舊理解。
  • 犯罪心理學,你認為那些罪犯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
    很多人歧視唾罵罪犯,罵他們變態沒人性,後來有人提出罪犯都是被虐的或者有不好的童年,但是有人覺得那是藉口,在怎麼怎麼樣,也不該怎麼怎麼樣,我只覺得,事情沒發生在自己身上說起來都是聖人。天生的惡人我想也是有的,但是只在極少數,就像我們的智商基本都差不多的,特別聰明和特別傻的是少數。
  • 犯罪人格就是天生犯罪人?
    真不知道是如何改造的,有很多人不是刑期滿了,就應該放出來!不真心悔改,及時放出來,也對社會毫無意義毫無價值,只會再給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傷害!改造期間,請加強心理幹預!人一輩子,再難,請告誡自己,社會不求你做什麼貢獻。只求你,不要因為自己的欲望,去傷害他人!
  • 犯罪心理學:犯罪是尋找替代性滿足的象徵,其本質是一種返祖表現
    造成返祖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因為人的基因控制系統出現了缺陷和問題。 當一個人從胚胎到長大後的發育,都是由基因在控制,包括每個器官、每種組織什麼時候開始成長發育,什麼時候停止生長發育等等。 人體基因控制生長的這個過程極為複雜精確,正是因為這種精確,才使整個人體保持著正常形態。
  • 從犯罪中窺探人性
    時至今日,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已經日趨豐富。從精神分析學到挫折攻擊理論,從破窗效應到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從謊言識別到犯罪心理畫像,要想簡單地通過看看網頁、查查資料就了解犯罪心理學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跟隨不同專家的腳步也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本期推薦的書單將帶你領略他們的作品,按照時間順序,一步一步走進犯罪心理學的殿堂。1.《犯罪人論》罪犯是天生的嗎?
  • 網絡上炫耀犯罪行為 YouTube成就最笨罪犯
    英國利茲市一名男子日前把自己犯下的八十多項罪錄製成影帶視頻,放上YouTube供網友瀏覽,法院日前對他發出臨時反社會行為令,他因此被稱為利茲市「最笨罪犯」.23歲的凱利把描述自己和其它人吸食A級毒品、高速飆車、非法侵入等視頻片斷上傳後,現已遭禁,不得在網絡炫耀他的犯罪行為.
  • 韓國《素媛》原型罪犯出獄引眾怒 預防兒童性犯罪道阻且長
    (國際觀察)韓國《素媛》原型罪犯出獄引眾怒 預防兒童性犯罪道阻且長中新社首爾12月12日電 題:韓國《素媛》原型罪犯出獄引眾怒 預防兒童性犯罪道阻且長中新社記者 曾鼐韓國電影《素媛》原型罪犯趙鬥順(又譯趙鬥淳)12日出獄。預防兒童性犯罪是韓國難題,任重道遠。
  • 心理 犯罪側寫:「真實的」福爾摩斯
    當警方最終捕獲罪犯時,驚奇地發現他幾乎符合每一條分析!布魯塞爾分析炸彈瘋子的方法跟普通的精神病醫生的方法正好相反。普通的方式是根據病人的心理特徵預測他未來的行動,布魯塞爾則是根據罪犯的行為方式推斷出他的心理狀態,進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等。這種根據犯罪現場收集的信息對罪犯進行心理畫像的方法被稱之為犯罪側寫。
  • 未成年犯罪不再需要承擔後果?未成年犯罪記錄封存真的不合理麼?
    2014年浙江出臺了《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辦法(試行)》,但現實中卻存在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被不當洩露的情況。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胡東林表示。「這主要由於有關犯罪記錄封存、查詢的規定可操作性不強,特別是對2012年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追溯封存、電子記錄封存、監督追責等規定不明確。」為此,浙江出臺正式《實施辦法》,對犯罪記錄封存的內容、犯罪記錄查詢程序以及監督追責機制都做了進一步完善。
  • 利用DNA甄別技術打擊犯罪的利與弊
    長久以來,警方可以通過DNA技術從一堆骨頭中識別失蹤人員,還能利用DNA信息從大批嫌疑人中精準地找出罪犯。但隨著美國警方越來越多地藉助基因分析技術破案,部分美國民眾開始擔心由此引發的數據隱私和披露個人DNA信息的許可問題。同時,他們也對隨之而來的政府無理侵入他們的生活充滿警惕。相比而言,儘管拉丁美洲地區政府才剛開始將DNA技術運用在打擊犯罪上,以上問題也勢必會出現。
  • 《犯罪心理學小組X》解讀罪犯微表情,男主人設滿分卻沒火起來
    比如港劇《讀心神探》就是警察運用犯罪心理學和人類微表情行為,來破解罪犯的犯罪過程,分辨他們在說謊時下意識的行為和微表情。在搜狐視頻播出的《犯罪心理小組X》,也是講述警局成立一個犯罪心理學小組幫助破案,小組成員有組長同時也是犯罪心理側寫師的唐森(李晨浩飾)、天才犯罪學教授徐朗(張超飾)、武力值超高的女警丁嘉琪(米露飾)和天才黑客少年謝磊(王潤澤飾)。
  • 【每日案件】犯罪側寫
    死者身上衣衫凌亂,有劇烈掙扎痕跡,受盡凌辱。經過仔細篩選,目標鎖定在三個犯罪嫌疑人身上,這三人在當天都沒有不在場證明且與死者見過面。犯罪嫌疑人一:陳曦。死者的未婚夫,兩人雖然感情不錯,但近些日子一直因婚禮的事情吵個不停,昨天兩個人一起去試穿婚紗時又吵了一架。他的情緒最近很不穩定,在公司經常出錯。犯罪嫌疑人二:林江。
  • 大衛·芬奇執導,用美國連環犯罪事件,解析犯罪心理學
    但同時他們又乖張、自洽,常常和高智商犯罪掛上鉤。所以研究連環殺人犯心理,成了警方破獲連環殺人案的重要課題之一,而對這些人的分析,往往會成為許多疑難案件的關鍵破解手段。如果大家仔細梳理過的話,就會發現,歷史上很多連環殺人案,都是在老罪犯的幫助下破獲的。比如經典驚悚懸疑片《沉默的羔羊》,裡頭就對這一做法有著詳細描述。
  • 北京海澱法院試水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圖)
    然而,一旦判決書裝進檔案,大學生便背負其「罪犯」的標籤。而符合「大學生檔案封存」的案件,犯罪檔案保留在其各自的案件卷宗裡,保存在法院,不寄給高校,也不寄給大學生戶籍地所在的派出所。   京華時報:海澱法院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基於怎樣的考慮?   遊濤:海澱是教育大區,名校眾多,學生雲集。實際上自1992年始,海澱法院便開始思考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初衷還是基於國情,一是獨生子女政策,二是孩子們考上大學很不容易,父母省吃儉用大半生供出一個大學生更不容易。而大學生一旦有了「前科」,其畢業、就業就會有種種障礙,不能因其一次失足便終身背負「罪犯」標籤。
  • 北京900餘輕刑未成年人犯罪檔案被封存
    報告內容顯示,去年,全市少年法庭共判處未成年罪犯1053人,同比下降14.9%,未成年罪犯人數五年來總體呈下降趨勢。此外,全市少年法庭共對900餘名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未成年罪犯實施了犯罪記錄封存,減少了犯罪記錄對未成年人就學、就業及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
  •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檔案封存 彰顯人性關懷
    對企業來說,那裡有「取之不盡」的資金可以為己所用;對投資者來說,那裡有「五花八門」的投資產品,可以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  9月6日上午,永嘉法院少年庭與即將被封存犯罪記錄的12名未成年犯家長進行了專門座談。會上,少年庭副庭長谷曼青向家長們介紹了犯罪記錄封存的具體操作辦法和意義,並就家長們最關心的犯罪記錄封存後對孩子今後入伍、就業帶來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