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炫耀犯罪行為 YouTube成就最笨罪犯

2020-11-28 站長之家

YouTube網站的成立原本是為了讓網友分享有趣或值得回味的視頻片段,如今卻成為英國警方的破案線索.
英國利茲市一名男子日前把自己犯下的八十多項罪錄製成影帶視頻,放上YouTube供網友瀏覽,法院日前對他發出臨時反社會行為令,他因此被稱為利茲市「最笨罪犯」.23歲的凱利把描述自己和其它人吸食A級毒品、高速飆車、非法侵入等視頻片斷上傳後,現已遭禁,不得在網絡炫耀他的犯罪行為.

利茲市議員卡特說:「凱利可望成為利茲最笨罪犯,自己全盤託出一整卷的犯罪證據.」他甚至攝錄下自己在利茲治安法庭因某罪行獲判緩刑的實景,法院5月20日對他發出臨時反社會行為令,阻止他繼續散播這些炫耀、鼓吹不法行為的視頻,在起訴此案過程中,有部分視頻播放給地方法官觀看.根據臨時反社會行為令,凱利至少在6月之前,不得在網絡張貼任何描述自己不法活動的圖片或說明.

這種有炫耀癖好的不良分子並非絕無僅有,話說前年英國一名18歲青年當街搶走別人的眼鏡,整個過程由同伴用手機拍下,再放上YouTube炫耀,卻讓警方獲知其真實身份並迅速破案.警方將他拘捕時,還出言譏笑他是難得一遇的笨賊.

犯案青年當天與同伴在雷克瑟姆市中心逛街,一時興起,突然走近一名在街上募捐的慈善機構人員,再順勢搶走她的眼鏡.他的同伴還用手機拍下過程,並將片段放上YouTube公諸於世,標題為「狂搶」.那群豬朋狗友用的手機或許是最新型號,所以20秒的片段異常清晰,犯案青年咧嘴狂笑的廬山真面目展露無遺.片段放上網數小時後,有網友認出搶劫者是何人,於是報警;警方迅速確定犯案者身份將其繩之於法.鑑於犯案青年初犯,警方只作警戒,但仍將其指紋及DNA記錄在案.警方坦言,現在可同時利用網上片段和街上攝像頭資料認人,有助加快破案速度.

相關焦點

  • 罪犯犯罪是因為有「犯罪基因」嗎?
    犯罪基因的說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這是被罪犯辯護的律師們推動的,他們希望從基因的角度為罪犯脫罪,不是我要幹的,而是基因要我幹的
  • 李昌鈺用最「笨」的方法,終於撬動了犯罪史上「最」完美的殺人案
    生要見人,死要見屍,這是法律對警察最低的要求,也是法官給罪犯定罪的最低門檻。如果找到海倫的屍體,理查才有殺人的可能,如果找不到海倫的屍體,她有可能失蹤,有可能只是躲了起來,理查就將啥事兒沒有,只能解除有罪的嫌疑。
  • 聽說廖凡主演了一部心理學犯罪電影?你猜他是演警察還是罪犯
    例如CBS以罪犯心理側寫為重點的劇集《犯罪心理》,豆瓣評分高達9.0,講的是一群心理側寫師,怎麼給罪犯畫像破案的故事。《犯罪心理》第一季罪犯本身的心理問題,加上破案者對罪犯的心理分析,成為了這個劇最大的看點。大量眼花繚亂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被罪犯和警方高明地運用,刷新著觀眾對犯罪行為的陳舊理解。
  • 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中網絡犯罪發展的7種方式
    對於許多網絡犯罪分子而言,全球冠狀病毒大流行一直是欺詐的千載難逢的機會。而且我們還沒有看到最糟糕的情況。騙子喜歡危機。從罪犯的角度來看,培養新的受害者要比自然災害或社會危機更好。為什麼?因為當人們不清楚思路時,騙局最有效。當人們情緒高漲,害怕或焦慮時(通常在危機中),他們往往會做出衝動的決定。這正是騙子想要的。
  • 《犯罪心理學小組X》解讀罪犯微表情,男主人設滿分卻沒火起來
    比如港劇《讀心神探》就是警察運用犯罪心理學和人類微表情行為,來破解罪犯的犯罪過程,分辨他們在說謊時下意識的行為和微表情。在搜狐視頻播出的《犯罪心理小組X》,也是講述警局成立一個犯罪心理學小組幫助破案,小組成員有組長同時也是犯罪心理側寫師的唐森(李晨浩飾)、天才犯罪學教授徐朗(張超飾)、武力值超高的女警丁嘉琪(米露飾)和天才黑客少年謝磊(王潤澤飾)。
  • 心理學中罪犯臉的幾大特徵:其實面相已經暴露了一個人的好壞
    也稱之為基因犯罪,(單胺氧化酶A基因MAOA-L)是指犯罪行為也可以因為基因而產生遺傳,也就是說父親是賊,兒子有可能做賊。天生犯罪人的臉型,顴骨突出,衝動、易怒、兩眼不對稱,瞳孔不對焦、戾氣過重,體型偏瘦,腦容量小,多數犯罪者都是早年時期人格缺陷導致。
  • 科學改造罪犯理論與技術研究
    ,與標準化技術有嚴格區別;(4)罪犯改造手段的適用性有嚴格區別:勞動改造主要解決思想、立場問題,消除犯罪惡習;教育改造主要解決思想認識和心理認知等問題,攻心治本;監管改造主要解決行為約束、導向和激勵問題,當前罪犯中日益增多的毒品、酒精、賭博和上網成癮性問題則要更多地運用行為約束手段,矯正行為。
  • 心理學中罪犯臉的幾大特徵:其實面相已經暴露了一個人的好壞?
    有這樣一種犯罪人,在生理、心理或體質等方面具有一些天生就有的、與正常人不同的特質或因素,這就決定這種人的犯罪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即天生犯罪人。也稱之為基因犯罪,(單胺氧化酶A基因MAOA-L)是指犯罪行為也可以因為基因而產生遺傳,也就是說父親是賊,兒子有可能做賊。
  • 犯罪心理學教授研究罪犯,最後發現自己就是「天生的變態」!
    在1876年,一位來自義大利的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曾假設出一個「天生犯罪」的理論,他認為某些罪犯,在很多方面都會與普通人大相逕庭,而這些不同之處會導致他們日後的犯罪率升高。但是很快,這個理論就因為「漏洞太大」而被推翻了。不過對於「天生犯罪人」的研究卻仍在繼續。
  • 犯罪心理學,你認為那些罪犯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
    很多人歧視唾罵罪犯,罵他們變態沒人性,後來有人提出罪犯都是被虐的或者有不好的童年,但是有人覺得那是藉口,在怎麼怎麼樣,也不該怎麼怎麼樣,我只覺得,事情沒發生在自己身上說起來都是聖人。天生的惡人我想也是有的,但是只在極少數,就像我們的智商基本都差不多的,特別聰明和特別傻的是少數。
  • 從犯罪中窺探人性
    《沉默的羔羊》電影海報來源 l 網絡編輯 l 若如將邪惡的產生歸結於超自然的因素是沒有必要的,人類自身就足以實施每一種惡行。——約瑟夫·康拉德犯罪心理學是一門研究犯罪原因、犯罪行為和心理的規律、犯罪對策和預防的學科。
  • 韓國《素媛》原型罪犯出獄引眾怒 預防兒童性犯罪道阻且長
    (國際觀察)韓國《素媛》原型罪犯出獄引眾怒 預防兒童性犯罪道阻且長中新社首爾12月12日電 題:韓國《素媛》原型罪犯出獄引眾怒 預防兒童性犯罪道阻且長中新社記者 曾鼐韓國電影《素媛》原型罪犯趙鬥順(又譯趙鬥淳)12日出獄。預防兒童性犯罪是韓國難題,任重道遠。
  • 罪犯吳海波減刑一案
    海南省三江監獄提請減刑建議書(2015)瓊江獄減字第號罪犯吳海波罪犯吳海波在服刑改造期間,認罪服法,服從管教,遵守監規紀律,接受改造,悔改表現突出。具體事實(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止)的考核實績如下:一、思想紀律方面:該犯端正改造態度,思想穩定,服從管教,主動深挖犯罪根源,反省犯罪所帶來的危害,嚴格遵守監規紀律和《監獄服刑人員行為規範》,積極地投入改造中去。未出現違規行為,積極維護監管改造秩序。
  • 北京900餘輕刑未成年人犯罪檔案被封存
    報告內容顯示,去年,全市少年法庭共判處未成年罪犯1053人,同比下降14.9%,未成年罪犯人數五年來總體呈下降趨勢。此外,全市少年法庭共對900餘名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未成年罪犯實施了犯罪記錄封存,減少了犯罪記錄對未成年人就學、就業及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
  • 心理 犯罪側寫:「真實的」福爾摩斯
    當警方最終捕獲罪犯時,驚奇地發現他幾乎符合每一條分析!布魯塞爾分析炸彈瘋子的方法跟普通的精神病醫生的方法正好相反。普通的方式是根據病人的心理特徵預測他未來的行動,布魯塞爾則是根據罪犯的行為方式推斷出他的心理狀態,進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等。這種根據犯罪現場收集的信息對罪犯進行心理畫像的方法被稱之為犯罪側寫。
  • 罪犯張金龍減刑一案
    (原標題:罪犯張金龍減刑一案) 提請減刑建議書(2015
  • 萬萬沒想到,罪犯噴灑出的唾沫星子會發螢光,一不小心暴露了DNA
    在犯罪現場調查中,來自嫌疑人身上的都是關鍵的物證。比如指紋、血液、汗液。但我們都知道指紋很容易拿來鎖定身份,罪犯也知道。逐漸進化的罪犯們學會了不留下指紋的反偵查手段。相比之下,對罪犯而言,DNA證據才更為防不勝防。
  • 利用AI「看面相」預測犯罪傾向?谷歌研究員兩萬字批駁
    使用精確的測量儀器,Lombroso 記錄下了他在 Villella 遺體上發現的更多顯示其有精神錯亂(derangement)的物理特徵,包括「不對稱的臉」。Lombroso 寫道,犯罪分子「生下來就是罪犯」。他認為犯罪行為是會遺傳的,並且在遺傳時會帶有伴隨的物理特徵,可以用卡鉗和顱骨等儀器來測量[1]。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別拿罵人不當犯罪,你這麼罵人試試
    同樣的行為在去年也同樣發生在我們犧牲的民警上你的囂張踩疼了我的良知去年12月20日,貴陽市公安局花溪分局貴築派出所民警馬金濤,在抓捕涉毒案件嫌疑人過程中不幸犧牲。但是,這段時間,個別網友在網絡中對犧牲的馬警官進行辱罵和侮辱。我們知道涉毒案件是多麼惡劣且危險的犯罪行徑,這等不分青紅皂白的侮辱謾罵,簡直是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經過2小時,在南明分局、小碧鄉派出所的緊密配合下,犯罪嫌疑人譚某落網。譚某承認在網絡中發布的侮辱言論為個人所為。據了解,譚某曾有搶劫前科,對民警有仇視心理。
  • 心靈獵人第二季,「心理側寫」不只側寫犯罪心理
    我覺得最恐怖的往往不是犯案手段有多麼的殘忍,而是相比小短劇中演員的猙獰,面對記者採訪的犯罪嫌疑人,實在是太過普通。外形普通,遣詞造句普通,眼神甚至是和善的,質樸的。也就是說,想從外形和行為上去預防,對普通人而言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