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福爾摩斯忽然對華生說:「所以,你不打算在南非投資了?」
儘管早已習慣了福爾摩斯的各種奇特本領,但對他這樣突然道破自己的心事,華生仍感覺無比詫異。
福爾摩斯的理由也很簡單:「第一,昨晚你從俱樂部回來,你左手虎口上有白粉;第二,只有在打撞球的時候,為了穩定球桿,你才在虎口上抹白粉;第三,沒有瑟斯頓做伴,你從不打撞球;第四,你在四個星期以前告訴過我,瑟斯頓有購買某項南非產業的特權,再有一個月就到期了,他很想你跟他共同使用;第五,你的支票簿鎖在我的抽屜裡,你一直沒跟我要過鑰匙;第六(結論),你不打算把錢投資在南非。」
上世紀50年代,一名自稱F.P.的炸彈瘋子在紐約市頻頻作案,據稱此人應對15年中的三十多起爆炸負責。他的襲擊目標是標誌性建築物,例如中央火車站、賓夕法尼亞火車站和無線電城音樂廳,傳統的刑偵手段對此無能為力。在無計可施的情形下,警方求助於曼哈頓的精神病專家詹姆斯·布魯塞爾博士。
他根據匯總的資料,對炸彈瘋子進行心理分析,得出了十一條結論,其中包括:兇手患有偏執狂,仇恨他的父親,深戀他的母親,家住康乃狄克州的一個城市。布魯塞爾在側寫報告的結尾處提示警方:
尋找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中年人、出生在外國、信奉羅馬天主教、單身漢、與一個兄弟或姐妹同住、被找到時可能身穿一件雙排紐扣的西裝、紐扣是扣上的。
當警方最終捕獲罪犯時,驚奇地發現他幾乎符合每一條分析!
布魯塞爾分析炸彈瘋子的方法跟普通的精神病醫生的方法正好相反。普通的方式是根據病人的心理特徵預測他未來的行動,布魯塞爾則是根據罪犯的行為方式推斷出他的心理狀態,進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等。
這種根據犯罪現場收集的信息對罪犯進行心理畫像的方法被稱之為犯罪側寫。
於是,在福爾摩斯出現50年之後,對罪犯的側寫開始從書本走進現實。1978年,美國聯邦調查局成立了行為分析科。但與福爾摩斯受到的推崇與熱捧相反,當時執法界總體上都把應用於犯罪學研究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視為不值一提的胡說八道。
為了避免混淆和以正視聽(「行為科學」與「胡說八道」的縮略語同為「BS」),1990年,行為分析科時任主管將其更名為調查支援科(BAU)。隨著一個個重案懸案憑藉著犯罪側寫而告破,心理側寫師們終於贏得了屬於自己的美譽:「現代福爾摩斯」。
與福爾摩斯不同,側寫師們給出的「罪犯畫像」添加了對罪犯的犯罪行為與犯罪心理的分析,這一部分更像是建立在科學之上的一門藝術。
在維吉尼亞州中心偏南的地方有一片佔地面積較大的樹林,很多人會在此穿行,一連串的槍擊案即發生在這條路上。
據勘察,這幾起槍擊案都在夜間發生,地點都在樹林的深處,死者大多數是年輕英俊的男性。因為樹林較大,守林人並沒有聽見過槍擊的聲音。兇手手腳利索,現場沒有留下可供破案的痕跡,破案工作陷入僵局,聯邦調查局側寫師羅恩被派來協助破案。羅恩發現所有受害者都是背部中槍,便詢問守林員這段時間有沒有看到過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或殘疾人進出這片樹林。守林人表示沒有。
回到警局後,羅恩宣布說殺人兇手是一個生活在樹林附近患有口吃的人。依照羅恩給出的側寫,警察最後在離樹林最近處的加油站捕獲了兇手湯姆。湯姆口吃很嚴重,那些被害的年輕小夥子途經此處加油時,都因湯姆的口吃而嘲笑過他。
這個除了彈道痕跡並未留下任何線索的案件,為何側寫師問了個問題後便給出了犯罪的「畫像」?並且能如此神奇的契合。
就如開篇福爾摩斯的切入點是華生左手虎口的白粉一樣,此案羅恩的切入點是:被害人皆為背後中槍
若被害人既未被劫財又未被性侵,被害的原因極可能出於私怨。然而,當對方手無寸鐵,而兇手卻握有槍枝時,難道不是當面擊斃更能獲得復仇的快感嗎?為什麼要選擇在背後下手?一定有什麼讓兇手不願意面對被害者的原因,一種缺陷或劣勢……而引起私怨的緣由極可能與此有關。
羅恩對守林人的詢問是為了縮小嫌疑人範圍:陌生人或外表有殘疾的人都是目測可見的,但守林人表示並未有特別的人引起他的注意,即是說:兇手為方便出入此條道的本地人,並且他的殘疾是外表看不出但通過人際交往會知道的,那就只有:口吃。
心理側寫師的先驅們曾簡潔明了地將他們的側寫過程用三個問號來概括:是什麼?為什麼?是誰?這三個問號如三重門,「是什麼」的門裡鎖著現實層面的證據;「為什麼」的門裡鎖著心理層面的痕跡與邏輯,兩把鑰匙合起來,便能打開「是誰」這重門。
美聖地牙哥某高檔社區,三周內有六名白人女性在自己家中被殺,所有案件均發生在白天,沒有嫌犯,也沒有目擊證人。
此系列案第四犯罪現場。
1. 罪犯自某一窗口翻窗而入,側寫師模仿後發現有一定難度。
分析:罪犯具有一定的運動型體格。
2. 受害者身上有捆綁和膠帶封口的痕跡,但現場無此類物。
分析:作案工具為兇手自行帶來、帶走。兇手攜帶有工具箱,其行為應符合其職業特點,因而不為他人留意。
3. 兇手清理和布置了現場。
分析:兇手有條理,追求控制感。
4. 兇手在室內停留了許久,寫下了留言,毀壞了一些東西,但沒有帶走財物。
【分析】兇手了解受害人家庭的作息規律,對受害者羨慕、嫉妒、恨。同時,渴望關注,向警方彰顯自己的罪行。
為什麼偏偏選擇了她?她受到了罪犯怎樣的對待?為什麼?
受害者為家庭女主人,遭兇手姦殺後,兇手將受害者屍體擺放在床上,並特意用膠水將受害者的眼睛粘得大睜著。
【分析】遭強暴的女子常常會緊閉眼睛或扭轉頭去,對盤剝型強姦犯來說,這會毀了幻想,這類強姦犯需要對方看著他,並感受他。因此,兇手粘住受害者的眼睛並令它們大睜著,對他來說,強迫對方關注自己比強暴本身更重要。
若性不是強暴女性的主要目的,那便意味著兇手在自己的生活中受到一個強悍女人的壓迫,而他渴望奪回控制權。
解開了「什麼」和「為什麼」,「是誰」便呼之欲出。
1. 對富人階層的羨慕、嫉妒與恨表示兇手屬於一個較低的階層,雖然他具有某方面的特定能力,但在自己的生活中,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不足,因而罪犯追求他人的關注,並渴望擁有控制感和話語權。
2. 一個明顯是低階層的人在一個警察加強巡視的高端社區會很明顯,罪犯卻融入了。說明他的出現因職業因素被周圍人視為合理,同時,他的工作性質又常常令人忽視他,視若無睹。
3. 別誤以為罪犯是個看上去暴力的人,相反,由於他能夠承受和屈服於某位強勢女人的壓力,他表面上性情溫和,哪怕不是自己的錯誤也會說對不起。由於性犯罪極少是跨種族的,所以罪犯為具有一定運動型體格的四十歲以下白人男性。據其行為的冷靜程度和複雜程度,不會太年輕。
4. 罪犯隨身攜帶著他的武器——工具箱,有條理的殺手通常有著技能性工作,可能和技術相關的,包括手的使用。幾個罪案現場相距甚遠,他需要輛車,這輛車保養良好;他白天行動自如,因此這車可能和他的工作相關,可能是公司用車或卡車。
罪犯的心理側寫已發布,警察局在案發社區增派了四倍的警力,卻還是未能抓獲嫌犯,根據兇手的犯案節奏,若不立即破案便會有其他受害者出現
「一定漏掉了什麼?」側寫師再次回到犯罪現場,這次他依照案中受害人的姿勢躺了下去,眼睛大睜著,於是,一樣事物印入眼中:窗外的電線桿。謎底昭然若揭——疑犯為電話維修工。拼圖的最後一塊終於完美地拼接上。所有的側寫都貼切了。
有人形容側寫師的工作是「從一堆稻草中找到一根針」,但犯罪側寫師卻認為,他們是從一堆針中找到一根針。因為針在稻草中仍有辨識度,而他們要在表面上無辨識度的「針」裡找到「特別的」那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