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特寫的前世今生和以連環殺手為主題的影視作品的文化意象

2021-01-09 網易

2020-12-06 23:28:10 來源: 螞蟻思維

舉報

  犯罪心理側寫在最近30年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建立在系統實證研究基礎上的嚴謹科學。在警方調查期間,心理學家會被要求從犯罪者在犯罪現場的行為方式,分析罪犯的行為指標,並與心理特徵聯繫起來,以幫助警方調查人員縮小範圍並確定最有可能的嫌疑人的優先順序。

  

  最早的犯罪心理側寫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大名鼎鼎的英國連環殺人犯「開膛手傑克」。1888年,一名被稱為開膛手傑克的男子在倫敦謀殺了至少五名婦女,她們都是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妓女。每個受害者都被以同樣的作案手法殺害,即先將受害人勒死,然後肢解,再掏空內臟。因兇手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被稱為倫敦第一起連環殺人案。兩名協助警方進行屍檢的醫生喬治·菲利普斯和託馬斯·邦德不僅向警方提供了犯罪的物理細節,還提供了他們認為與殺戮方式有關的心理特徵。託馬斯·邦德認為,兇手在外表和舉止上都很謙遜,面對難以想像的暴力行為時,他會大膽而冷靜;他認為兇手年屆中年,過著孤獨的生活。因為兇手是在公共場所殺人,所以他作案時穿著一件長大衣,用來掩蓋他犯罪時的血跡。雖然開膛手傑克從未被抓獲,但是根據當時十幾份目擊者的陳述都支持邦德的描述。

  

  正式的現代犯罪心理側寫始於對外號為「瘋狂轟炸機」的喬治·梅特斯基的追捕。梅特斯基在1931年的一次工業事故中受傷,由於吸入滾燙的鍋爐煙霧,他被致殘26周。儘管梅特斯基提交了一份工傷賠償申請,聲稱事故導致肺炎,並惡化為肺結核,但他的索賠被拒絕,三次上訴同樣被駁回,梅特斯基因此失業。他對僱傭他的公司產生了強烈的仇恨,並為此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期間在紐約市安放了至少33枚炸彈。在長達16年的追捕中,警方由於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因而向精神病學家詹姆斯·A·布魯塞爾求助。布魯塞爾曾在二戰和韓戰期間從事反間諜分析工作,他為警方製作了一份犯罪份子詳細的個人資料,並預測他是東歐血統並在外國出生的男性(梅特斯基是立陶宛移民的後代)。其他的特徵為:(2)40至50歲之間;(3)與女性親屬住在一起的單身漢;(4)颳得乾乾淨淨、衣著整潔、身材健壯的男子;(5)偏執狂。值得一提的是,布魯塞爾還預測,襲擊者穿著雙排扣西裝。在當地報紙刊登了這位瘋狂轟炸機人物簡介的摘要後,僱傭梅特斯基的聯合愛迪生擴大了對個人檔案的搜索,尋找與側寫資料匹配的對公司心懷不滿的員工。他們很快找到了梅特斯基的檔案,1957年1月21日,警方前往他位於康乃狄克州的家中進行例行訊問。令他們驚訝的是,梅特斯基幾乎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符合布魯塞爾的個人資料,並立即認罪是他放置了炸彈。儘管警察趕到時他沒有穿雙排扣西裝,但梅特斯基在被捕前要求穿上雙排扣西裝。四個月後,法官宣布他患有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在法律上是精神錯亂的。該案件從側面證實了心理學和行為科學在協助警方懲奸除惡方面所展現出的潛力。

  

  與此同時,側寫在美國生根發芽,不過大部分依靠的是側寫人員的經驗和知覺。直到1974年,美國兩幫調查局成立了行為科學組,1976年到1979年間,幾名聯邦調查局特工採訪了36名臭名昭著的連環殺人犯,以建立起甄別不同類型罪犯的理論,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犯罪側寫系統。其中最著名的是約翰·道格拉斯,他退休後的著作《Mindhunter》成為了許多劇集的靈感來源,包括同名劇集《心靈獵人》和長壽心理劇《犯罪心理》,同樣他的作品還幫助了《沉默的羔羊》和《漢尼拔》的創作。在《心靈獵人》中,主創們還原了最初FBI採訪那些連環兇殺案兇手,並建立側寫檔案的經過。

  

  另一名值得載入史冊的聯邦調查局探員是羅伯特·K·雷斯勒,他於1970年加入聯邦調查局。成為行為科學組的一員,他被認為是「連環殺手」這個詞的創始人。雷斯勒還在20世紀80年代採訪了連環殺手,並開發了美國第一個未偵破犯罪的計算機資料庫,幫助抓獲了那些在殺人時越過州界的人。他參與了重大連環殺手案件,包括對傑弗裡·達默和泰德·邦迪的搜查,前者肢解了17名男性,而後者則前後犯下了30起謀殺案。

  

  專家們可以通過觀察犯罪現場,得出以下結論:犯罪現場涉及多少事前計劃,是機會犯罪還是有針對性的襲擊,犯罪者在清理證據方面有多老練,以及傷害模式是否顯示出性虐待的證據--這些結論有助於形成犯罪者的背景信息。約翰·道格拉斯提出了「有組織/無組織二分法」的概念:有組織犯罪是有預謀的、精心策劃的,所以在現場幾乎找不到證據。根據分類方案,有組織的罪犯是反社會的,通常明辨是非,並不瘋狂,也不會表現出悔恨。相比之下,無組織犯罪不是有計劃的,罪犯會留下指紋和血跡等證據。無組織的罪犯可能是年輕人,在酒精或毒品的影響下,也可能是精神病患者。

  

  科學地測試犯罪側寫的有用性並非易事。根據犯罪學家丹·甘迺迪的說法,這種側寫建立在一個根本的謬誤之上,他稱之為同源性問題—即認為你的日常生活和你在犯罪現場的所作所為之間會有某種關聯。雖然始終如一的犯罪行為反映出始終如一的個性或性格似乎是常識,但這種相關性要麼太弱,要麼太不規範,沒有任何用處。人類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情景條件做出反應的,即使以同樣的方式重複執行一項任務,也不能說明生活中其他領域的行為是可預測的。利物浦大學的一項研究為這一說法提供了一些支持。他們對100起涉及陌生人強姦犯的案件的審查顯示,犯罪現場之間的相似性與罪犯之間的相似性沒有相關性。研究人員嘗試過的另一種方法是,將已偵破犯罪的案件檔案展示給側寫員和其他人,並比較他們生成的檔案的準確性。結果好壞參半;側寫員在強姦案卷宗上的準確度更高,但在謀殺案卷宗上的表現並不比平均水平高。側寫問題往往是由於過於具體的指控和對這些指控的過度自信,這可能會因為給予辦案人員狹隘的視野而使調查偏離真相。

  

  儘管如此,側寫對流行文化的影響顯而易見,犯罪劇已經成為當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連續劇類型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有超過上千部以連環殺手為主角的電影誕生。教養理論認為,消費者看某種類型的電視或某個電視節目的次數越多,就越會影響他們對社會現實的看法。消費者會相信現實世界與電視或其他媒體節目上的現實世界相似。教養理論幫助我們解釋了連環殺手類作品的長期影響。消費者可能會認為連環殺手是一種常見的犯罪者,或者消費者可能會相信關於連環殺手的特定類型的刻板印象。根據這一理論,觀看大量基於犯罪的虛構電視節目的人最終會以電視內容所描繪的方式感知現實世界,觀看以連環謀殺案或連環殺手為題材的電視節目的消費者,可能會將這些肇事者或他們的罪行的描述視為事實。如果描述不準確或誤導消費者,這可能是危險的。比如被定罪的連環殺手通常都是受性幻想驅使,他們的犯罪是有性動機的,對性幻想成分的關注導致連環殺手被定位為「性虐待殺手」,並且成為影視作品中常見的主題。

  

  另一種常見的劇情是,女性通常是罪案當中的受害者,因為連環殺手清一色都是男的,或者連環殺手殺人的動機通常是對女性的厭惡。這種模式與女權主義的盛行有關,在20世紀70年代,這一點變得更加明顯。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掌權,男性對女性的暴力行為也越來越多。因為當女性掌握更多權力時,一些男性可能會感到沒有安全感。

  

  描述連環殺手的電影、迷你劇和紀錄片風格的電視節目長期流行,反映了製作和我們著迷的消費之間的共生狀態。作為一種文化,我們似乎會迫不及待地回到暴力和臭名昭著的犯罪現場。但是無論是性動機還是對女性的蔑視,媒體傾向於更多地關注這些犯罪的性方面,而不是犯罪的權力和控制方面,實際上更多的犯罪與連環殺手尋求權力與控制有關。因為連環殺手的文化建設強化了一種反動情緒,滿足了觀眾對文化禁忌的渴望。由於連環殺手主要是白人和男性,謀殺那些被視為脆弱或危險的人明確了關於某些群體(特別是婦女、兒童、男同性戀者和老年人)脆弱性的刻板印象,連環殺手瞄準的許多對象似乎有些微不足道,反映了他們的邊緣社會地位,他們因此得以維護男性至上的統治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飾演連環殺手 丹尼·查維提走近《犯罪心理》
    TVGuide.com報導,他將在CBS劇集《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中任客串,出演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過去卻是個血案累累的連環殺手,外號「屠夫」,雖然對以前的事已經記不得多少,他還是決定鋌而走險,重操舊業。
  • 《血色月光》男主 《犯罪心理》客串連環殺手
    搜狐娛樂訊 吸血鬼題材的電視劇《血色月光》(Moonlight)在被砍之後,CBS電視臺承諾將會為男主角艾歷克斯-奧洛林量身定做一部罪案劇。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雖然這部罪案劇仍然不見動靜,不過CBS為艾歷克斯安排了一個新的角色——連環殺手。
  • 美劇《犯罪心理》隱藏在片頭的秘密:真實存在的連環殺人犯圖鑑一
    相信很多人平時喜歡看FBI類型的影視,裡面帥氣的警察和各種緊張刺激的犯罪現場,都時刻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素,一刻不能放鬆。美劇《犯罪心理》講的就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下屬的行為分析部(BAU)中的一支心理側寫隊伍的探案經歷。這個部門地處匡提科。
  • 催眠前世今生_啊漫老師:揭示你的夫妻關係
    前世今生,輪迴轉世,你是怎樣看呢?前世今生,有人信,有人不信。催眠中的前世今生,怎麼看?如果你相信前世輪迴之說,那這就是今生轉世之緣。如果你不是特別確定,催眠中的前世今生,實質上可以看成是發生在很久之前的事情(可能都忘記了),或者深埋潛意識的感受、記憶,以意象畫面的形式呈現出來。
  • 《犯罪心理》片頭殺手身份揭秘(一)
    在各位法醫控的硬碟中,《犯罪心理》一定佔了不少的空間吧?除了看劇集故事以外,你知道其實在片頭中也隱藏著不小的秘密嗎?下面就讓我們一個一個鏡頭地給大家挨個分析。第一個鏡頭他是最瘋狂的連環殺手之一,因為他既無特定的殺手方式(射殺、用棒打死、割喉、赤手空拳打死和扼死等都試過),亦非針對某一特別類型的人(被害者年齡由幾歲到70歲,各行各業都有),他的作案標誌是在受害者身上或者犯罪現場留下象徵撒旦崇拜的倒置五角星。
  • 催眠到底可不可以看到你的前世今生呢
    催眠到底可不可以看到你的前世今生呢,每天有很多粉絲,朋友很好奇地問我可不可以通過催眠來看到我的前世,那今天不但告訴你催眠能不能看到前世今生同時告訴你催眠,首先我們要知道催眠到底是什麼和影視作品以及表演當中催眠是不是一樣的,答案是有很大的區別
  • FBI前女特工:我與連環殺手大打「心理戰」
    「許多心理變態的連環殺手都喜歡說個不停,尤其是在和女特工交談時,」柯比說,「但他們中很少有人像萊克特博士那樣聰明。」  4.總是單獨行動的女特工  柯比和連環殺手交談取得了巨大成功,FBI試圖招聘更多的女特工,專和連環殺手們打交道。可是,許多女特工都沒能堅持下來,很快便離開了這一特殊的崗位。
  • 真實連環殺手改編的犯罪恐怖片,豆瓣4.9,主角因為太孤獨而殺人
    成年人為了生活不得不疲於奔波,有時候他們會很孤獨,尤其是身體和精神都很疲憊的時候,他們只想找個人說說話。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的主角,因為童年時候受過的創傷加上長大後的極大孤獨感而走上殺人犯罪的道路。下面就一起來看真實案件改編的犯罪恐怖片——《高速路連環殺手》!
  • 和連環殺手談戀愛指南,監獄大果風雲
    而最瘋狂的女粉絲還和這些殺手結了婚,為他們生了孩子。我們把這類迷戀連環殺手並願意為其付出人力物力財力貞操甚至生命的女粉絲,統稱為「鐵窗骨肉皮」,或者更通俗一點,叫她們「監獄果」。現在,在很多領域,對某類特殊男性族群投懷送抱的女子,基本都可以叫做「xx果」,反正美國人是這麼說的1990年,犯罪小說作家SondraLondon因為一系列驚世駭俗的「追星行為」在數量龐大的監獄果群體中脫穎而出。她先是和連環殺手G.J.Schaefer通信,後者曾宣稱自己殺死了30名婦女。
  • 大衛·芬奇執導,用美國連環犯罪事件,解析犯罪心理學
    連環殺手一直是個恐怖又神秘的議題。他們殘暴、冷血、泯滅人性,犯下常人難以理解的罪行。但同時他們又乖張、自洽,常常和高智商犯罪掛上鉤。所以研究連環殺人犯心理,成了警方破獲連環殺人案的重要課題之一,而對這些人的分析,往往會成為許多疑難案件的關鍵破解手段。
  • "甘肅白銀連環命案"將拍電影 多少"懸疑"待解?
    昨天,有消息稱公安部金盾影視與北京環球藝動影業將共同拍攝反映這一事件的院線電影。「環球藝動」股東陸川的工作室相關人員確定了該消息。   不過,由於陸川工作室和金盾影視都沒有談及具體的改編情況,所以未來的這部「白銀殺人案」的影片就像案件本身也給現實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待解的「懸疑」。
  • 世界著名的六大連環殺手
    傑克:連環殺手的「祖師爺」  「開膛手」傑克是「連環殺手」中的祖師級人物。除了出現時間早之外,這名殺手始終沒能被繩之於法,神秘感強,而且極其囂張,主動挑戰社會公眾。  傑克案發於倫敦東區,是當時著名的東歐移民區和貧民區。擁擠逼仄的環境和三教九流的民眾很容易滋生犯罪。1888年,一具妓女的屍體在東區白教堂被發現,宣告了一個惡名遠播的惡魔出現。
  • 邪惡連環殺手犯罪9年後才被抓,被判52次死刑!1
    溫馨提示:本文為付費內容本文為真實案件紀實,旨在:破解犯罪心理,捍衛正義人間!探查人性陰暗,杜絕犯罪發生!他是俄羅斯歷史上,最殘忍恐怖的連環殺人犯,一生殺害了50多個人,包括女性和男性,包括成年人和孩子,受害者中最小的,年僅8歲。
  • 探尋蜀道的「前世今生」 10集大型文化紀錄片《蜀道風流》開播
    穿越6個國家 探索蜀道的「前世今生」為什麼要探索蜀道的「前世今生」?在開播儀式現場,該片總導演段駿通過VCR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感悟。「借用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的一句話,『在四川的腦子裡,裝著中國前世今生的完整檔案』。而蜀道,正是打開這份檔案的最好路徑。」段駿說。
  • 結束亦是開始——致《犯罪心理》
    學生時代追的美劇,隨著《犯罪心理》S15E10的播出,最後一部也完結了。有那麼一瞬間,真的能聽見青春斷裂的聲音。15年的時間裡,這部劇帶給我的意義,從劇內延伸到劇外。《犯罪心理》從心理側寫的角度,將案件抽絲剝繭,分析受害者類型,剖析連環殺手的作案模式、心理動機,形成嫌疑人側寫(profile),縮小疑犯範圍直至找出兇手。這部劇以真實案件為藍本,片頭也會出現這些臭名昭著的變態殺手照片。從查爾斯·曼森到泰迪·邦迪,從BTK殺手到艾德·坎伯……戲裡戲外,這些人的罪惡給世界蒙上陰雲,而將其繩之以法,在背後努力不懈的探員,則是穿透黑暗的光。
  • 犯罪心理學家對陣連環變態殺手,豆瓣評分8.8,驚悚到你不能呼吸
    他是本片中最大的反派,在電影中飾演一個愛好吃人的心理犯罪學家漢尼拔。安東尼霍普金斯在電影中演技十分的出色,長相本就溫文爾雅的霍普金斯演起食人漢尼拔給人一種邪魅的感覺,尤其是當霍普金斯在電影中注視著你,就像是餓狼在盯著獵物一般。於是溫文爾雅的氣質加上邪魅的臉龐將漢尼拔這個角色徹底演活,而霍普金斯本人也憑藉這一角色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
  • 心理學:變態連環殺手的3種特質,如果身邊的人3種全中,請提防
    心理學:變態連環殺手的3種特質,如果身邊的人3種全中,請提防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很多關於變態連環殺手的故事。人們很訝異他們犯案是那種無所畏懼的冷靜,同時也深深畏懼他們毫不留情地犯案態度。而經過心理學家的分析,變態連環殺手犯案其實是為了滿足他們的病態的心理訴求。通過統計,絕大部分變態連環殺人犯都在成長中的某段時期,經歷了虐待或者心理上的創傷。這導致他們產生了病態的心理訴求,只有通過施暴才能滿足,這便造就變態連環殺手犯案不斷。變態殺手偽裝成普通人的樣子,潛伏於人間。他們憑藉著完美的偽裝,而不被人懷疑,所以警察往往很難抓到一個變態連環殺手。
  • 心理測試:哪個夢境似曾相識?測你前世戀人在哪,今生會不會相遇
    心理測試:哪個夢境似曾相識?測你前世戀人在哪,今生還會不會相遇!前世你們很相愛,但是兩個人因為家庭背景的不同,父母的阻撓,兩個人終究沒有抵抗住壓力而分開,各自開始自己的生活,對於你們來說是一場遺憾。可能還是因為緣分不夠深,所以今生對方已經是別人的愛人,其實對你來說並沒有什麼,過去的就是過去了,沒必要一直糾結,今生的你會遇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珍惜當下才是最好的。B、你與前世的戀人不會再相遇!
  • 催眠:前世今生—我與女兒的約定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一個聽上去無比玄妙而又浪漫的詞,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致力於此的人至今仍在不斷探究。但是在心理諮詢界,利用前世回溯治療有效的案例數不勝數,所以不論真實與否,單從療愈效果上來說,前世回溯治療被證實從根源上是有效的。
  • 白蛇:緣起,輪迴裡的前世今生,一眼千年難忘,他日相見又何妨
    回看以往以白蛇為題材的影視作品,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陌生化敘事,《白蛇:緣起》最為明顯。眾所周知,白蛇傳的故事發生在南宋杭州西湖,這是許仙與白娘子相遇之處,而《白蛇:緣起》則追溯到了五百年前的晚唐永州。在這裡,皇帝痴迷長生,國師捕蛇練功,村民為抵稅而聚集捕蛇,種種緣由為小白和許仙的相遇埋下伏筆,時間的倒流使得觀眾在感受不一樣的情景之餘,也為二人緣起做下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