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獵人》:非典型,無差別的黑暗心理側寫

2021-01-09 澎湃新聞
《心靈獵人》海報 

《心靈獵人》(Mindhunter)第二季的口碑不及首季,大概因為它反其道而行之,未按罪案劇紛繁線索終歸攏一束的套路走。

這一季中,換了新上司的行為科學部在FBI的地位上升,不再是窩在地下室從事奇怪科研的邊緣部門。機緣巧合下,他們有機會把犯罪心裡側寫的研究用于震驚世人的「亞特蘭大連環兒童謀殺案」調查,並初嘗官僚機構運作方式及黑人社群現狀的冷酷現實。

為實現時間和空間上的全景展現,行為科學部的四個角色在本季中被拆分成單獨行動的個體,打破「分散角色——組隊打怪」的大快人心模式。成員被引至各處,大部分時間必須獨自應對眼前事。以這種方式,本季觸及的時空範圍較第一季更廣,付出的代價則是案件完整度的降低。

《心靈獵人》劇照

空間上,兩宗貫穿全季的連環殺手案一明一暗並列進行,形成探員們尋找黑暗,更多黑暗正凝視他們的壓抑氛圍。暗線延續自第一季的堪薩斯連環殺手BTK(Blind, Torture, Kill),他繼續在每一集的開頭悄然進化。明線的亞特蘭大連環兒童謀殺案則掀起政治風波和全國範圍的矚目。上世紀70年代末的黑人群體寧願相信連續殺害黑人孩子的兇手是3K黨之流,而拒絕接受兇手或為他們同種族人的可能性。

時間上,行為科學部的成員繼續二人一組地拜訪重刑犯,殺人的過去以真假莫辯的面貌出現。採訪現場精準的場面調度和逼真的環境描摹皆服務於一個目的:以語言,人類所擁有的最有效,卻常常遠不足以真正了解彼此的溝通方式構建犯罪心理圖譜。

長壽劇《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早已在大眾心裡注入對罪犯心理側寫的極大信心。然而事實未必如此。1990年代,英國內政部分析了184宗使用該方式協助偵破的案件,發現有效率僅為2.4%。利物浦大學的一項由心理學家主導的研究亦表明,FBI這套方法對犯罪現場的分類——有組織犯罪和無組織犯罪是錯誤的,同樣的犯罪行為可能由完全不同的原因觸發。

在真正的罪案偵破中,犯罪心理側寫或許永遠不會像《犯罪心理》所表現地那樣無所不能。這或許也是大衛·芬奇為何沒有把本季中的案件拍得「好看」「精彩」「有頭有尾有高潮」的原因。

與其神化一套試圖歸納人心黑暗的新生理論體系,不如退後一大步,通過探員與重刑犯的交談刻繪所謂的「犯罪心理」同時,把是人而非神的小組成員也變為「被側寫」的對象。還原度極高的「曼森戲」重現了一個坐在椅子上,「像國王一樣」的曼森。這場戲中,霍頓的天賦和直覺迅速成為曼森用來控制他的武器。觀眾屏息目睹曼森現場表演操控人心,用自己的黑洞吞噬他人的光,最終令人產生幻覺——眼前的曼森就是自己黑暗內心的化身。

臨別,霍頓夢遊般把自己的墨鏡送給了曼森。角色原型約翰 E. 道格拉斯(John E. Douglas)在自己的書中有過類似表述,大意是:如果曼森能為我們部門所用,他將是極佳的成員,因為他有洞悉並抓住他人弱點和恐懼的超凡能力。

在這部劇中,探員和罪犯享有同樣「被側寫」的待遇,交談和追兇因此具有豐富的質感。

隨著兒童謀殺案的推進,亞特蘭大城也成為被側寫的對象。像《火線》(The Wire)中的巴爾的摩一樣,這座黑白混雜的城市因為兇案而浮現洶湧情緒,單純的霍頓在這裡學到重要的一課:亞特蘭大和巴爾的摩的黑人小孩有完全不同的生存現狀。而在此之前,他眼裡的街頭黑小孩無分彼此。還有,到這個層面的案件必然與政治深深關聯。

坦奇探員(霍特·麥克卡蘭尼飾)在本季升至與霍頓同等重要的位置,並發展出一條宛如預兆的副線:他沉默自閉的養子目睹了一宗嬰兒謀殺案。這孩子看到過坦奇帶至家中的兇案現場照片,又在教堂聽過耶穌在十字架上復活的布道。為了讓死去的嬰兒復活,他想出把死孩子放在十字架上的主意。

就在霍頓和安娜·託芙飾演的文迪·卡爾博士在採訪中被觀照內心的同時,坦奇被養子可能天生異常的恐懼籠罩。他被迫回到從事這項研究的原點:人性本惡或本善?天性可能被環境改變嗎?

溫迪·卡爾博士在這一季中是爭議最大的角色。作為小組顧問,她對推動案件幾乎沒起任何作用。偶爾代替遠赴亞特蘭大的霍頓和坦奇親自下場採訪,結果一急就把自己的真實信息拋給罪犯,又在高層派對上被當作獵豔對象騷擾。編劇把很大篇幅用在溫迪與女酒保凱(勞倫·格萊齊爾飾)的戀情上。是莫名其妙的廢筆嗎?

如果把這部劇視作廣泛意義上的人心之黑暗描摹,不僅限於犯罪心理側寫,那麼溫迪·卡爾的「出戲」部分就不算敗筆。上一季她決定離開哈佛的導師兼愛人,到匡提科實現人生獨立後,如今她必須重現梳理自己作為男性世界(犯罪研究世界)中的女性、同性戀尚未合法時期女同性戀者的角色。

角色轉換期,溫迪遇到凱,以為她是超越日常之人。戀情迅速熄滅的原因則是她自以為看透了凱,認為對方不過是表裡不一的嬉皮酒保而已,是「用爛雜誌上的心理測試題了解他人的貨色」。

作為一個研究人心的學者,她的研究坐標中卻沒有為「現實」留出一席之地,秉持非黑即白,非誠實即說謊的單一價值觀。脫離對她冷酷的教授/愛人後,溫迪自己也轉身成為冷酷而不能理解他人之人。她的這條線,旁敲側擊地為「犯罪心理側寫並非萬能」提供鋪墊,從而令下一季更能順理成章地不用遵循罪案劇的套路,而是把重心放在對所有角色一視同仁地「黑暗側寫」上。

對,側寫對象也包括屏幕前的你。為什麼,人永遠對真實又恐怖的罪案抱有熱情?為什麼當發現劇中的演員與罪犯原型如此相似時會汗毛倒豎?如果曼森居高臨下地坐在你對面,你會在他身上照出怎樣的自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心靈獵人第二季,「心理側寫」不只側寫犯罪心理
    1心靈獵人為何如此備受期待?《心靈獵人》是一部聚焦犯罪心理的美劇。第二季正在播出,首先製作班底強大,導演是代表作《消失的愛人》《搏擊俱樂部》《龍紋身的女孩》的大衛·芬奇。這是新出的《心靈獵人》第二季,口碑也是相當不錯。這部劇主講的是美國重刑犯身上研究出的心理側寫法。
  • 心理 犯罪側寫:「真實的」福爾摩斯
    他根據匯總的資料,對炸彈瘋子進行心理分析,得出了十一條結論,其中包括:兇手患有偏執狂,仇恨他的父親,深戀他的母親,家住康乃狄克州的一個城市。布魯塞爾在側寫報告的結尾處提示警方:尋找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中年人、出生在外國、信奉羅馬天主教、單身漢、與一個兄弟或姐妹同住、被找到時可能身穿一件雙排紐扣的西裝、紐扣是扣上的。
  • 純愛|犯罪側寫by廿色
    NO.85_純愛犯罪側寫by廿色文案世上有這樣一種人,心理與智商異於常人。遊走在犯罪與破案邊緣反社會人格攻VS內心乖軟外表假裝堅強高智商受1,主受;2,平行世界,背景架空;3,作者是《犯罪心理》《CSI:犯罪現場調查》《別對我撒謊》《神探夏洛克》《名偵探柯南》等劇忠誠粉!
  • 《心理罪》中的犯罪側寫:洞察你心中的"不可描述"
    但試問,又有誰不會對原力的黑暗面產生好奇呢?犯罪側寫的起源和發展「犯罪心理畫像,就是對犯罪嫌疑人進行相關的行為、動機、心理過程、心理特點等分析,進而對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動徵象的描述。裡面涉及了刑事偵查、法醫鑑定、心理分析和文化人類學等等,是一門用於偵破系列案件的綜合科學。」
  • 《心靈獵人》想證明「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新劇導航】  《心靈獵人》選取了FBI匡提科建立行為科學部之初作為素材  關鍵詞「關係」  破案的關鍵是與罪犯建立聯繫  對犯罪心理學這門科學有相當研究基礎的人來說,《心靈獵手》男主角福特的探索很粗糙,看得人暗暗發笑,回頭一想他處於起步階段,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和超群的智力。反過來,普通觀眾沒有多少犯罪心理的基礎知識,難免看著墜入迷魂陣。
  • 犯罪心理特寫的前世今生和以連環殺手為主題的影視作品的文化意象
    最早的犯罪心理側寫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大名鼎鼎的英國連環殺人犯「開膛手傑克」。1888年,一名被稱為開膛手傑克的男子在倫敦謀殺了至少五名婦女,她們都是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妓女。  正式的現代犯罪心理側寫始於對外號為「瘋狂轟炸機」的喬治·梅特斯基的追捕。梅特斯基在1931年的一次工業事故中受傷,由於吸入滾燙的鍋爐煙霧,他被致殘26周。
  • 【每日案件】犯罪側寫
    由於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兇手,我根據死者的情況使用犯罪側寫的方法找出了嫌疑最大的人,經過審訊,那個人果然招出自己殺害了死者的事實。* 小科普:犯罪側寫是一項常用的調查手段,它在分析犯罪以及犯罪手法的基礎上識別罪犯。根據罪犯的行為方式推斷出他的心理狀態,從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等。
  • 全職獵人:黑暗大陸到底有多可怕?實力頂尖,且物種強大
    全職獵人獵人世界的生物觀那麼說到了黑暗大陸的可怕程度,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在獵人世界中,實力的定位都是怎麼劃分的,在這個世界是強者如雲的存在,目前如果單單放在獵人的世界中來看的話,不往外界的世界看,在獵人世界中,蟻王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存在,實力能夠達到頂尖,那麼最底層的就是連念都不會使用的人,從蟻王NGL的篇章中來看,普通獵人都不是小隊長的嵌合蟻對手,甚至馬上就會被打敗,嵌合蟻的綜合實力還是不錯的,從官方設定中來看,奇美拉蟻也就是嵌合蟻,他們呢的綜合實力還是一個
  • 玩沙子也能解決心理問題 「意象沙遊」你擺對了嗎?
    12日,記者來到黑龍江省希望工程「希望心靈驛站」志願者工作室(以下簡稱心理工作室),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沙盤遊戲分析師吳海蓮的幫助下,通過「意向沙遊」,眾多青少年心理問題顯現出來,然後通過一定的心理幹預,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擾。當日,吳海蓮通過三個案例提醒大家,一些平常事可能就是心理問題的「臨床表現」。
  • 心靈獵人Mindhunter(2017)
    心靈獵人Mindhunter(2017)影片評分:IMDb9.1/10豆瓣8.9/10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 ... (4 episodes, 2017)安德魯·道格拉斯Andrew Douglas ... (2 episodes, 2017)阿斯弗·卡帕迪爾Asif Kapadia
  • 比綠燈俠還綠 蝙蝠俠和超人的結合體 火星獵人
    他還有一個雙胞胎弟弟名叫馬拉法克,意為「黑暗之心」。雙胞胎的誕生在火星文化中是很少見的情況,而馬拉法克出生後被發現是一個變種火星人,沒有遺傳火星人的心靈感應能力。因為自己的特殊性,馬拉法克慢慢對火星文明十分牴觸,甚至開始痛恨自己這個種族。
  • 火星獵人-DC宇宙裡被壓制最厲害的巨頭
    火星獵人原本是火星的警察,有自己的妻女。但他的變種兄弟馬雷法想滅絕火星人,於是他發明了一種病毒,這種病毒利用火星人對火的恐懼,讓他們幻想自己被火焚燒,最後精神緊張真的自燃而死,火星獵人親眼看著自己的妻女活活被燒死。地球上有個科學家利用古代火星人的技術製造了一臺傳輸裝置,想和地外文明接觸,結果正好傳輸火星獵人來到地球。
  • 黑暗森林法則,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
    2008年,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橫空出世,隨即便吸引了一大波讀者,書中所講到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更是讓廣大讀者甚至是科學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呢?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是由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引入的法則,法則認為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不變,一個文明的出現就代表另一個文明的終結,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一般潛行在林間,每個獵人都必須小心,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在這片森林中,他們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跟吃雞遊戲是一樣的道理。
  • 全職獵人黑暗大陸篇,最終BOSS到底是誰,讓你意想不到
    全職獵人黑暗大陸篇,最終BOSS到底是誰,讓你意想不到 眾所周知,全職獵人目前只剩下最後的黑暗大陸篇還沒有更新完了也就是說
  • 全職獵人,黑暗大陸篇小傑、奇犽不出場或許更好?
    在《全職獵人》中,「黑暗大陸篇」已經拉開了大幕!雖然現在的焦點還在王位爭奪上,但這也僅僅是「黑暗大陸篇」的前奏罷了,真正的高潮還是要等到登上黑暗大陸才會到來!但是,到目前為止,《獵人》中的四大主角——小傑、奇犽、酷拉皮卡、雷歐裡,只有酷拉皮卡和雷歐力登上了去往黑暗大陸的鯨魚船,小傑和奇犽究竟去不去還不得而知。雖然很多漫迷很強烈的希望看到小傑和奇犽也能登上黑暗大陸,但是小妖覺得小傑和奇犽不去或許更好!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從「螞蟻篇」和「貪婪之島篇」來看,雙主角搭配模式效果良好。
  • 結束亦是開始——致《犯罪心理》
    學生時代追的美劇,隨著《犯罪心理》S15E10的播出,最後一部也完結了。有那麼一瞬間,真的能聽見青春斷裂的聲音。15年的時間裡,這部劇帶給我的意義,從劇內延伸到劇外。《犯罪心理》從心理側寫的角度,將案件抽絲剝繭,分析受害者類型,剖析連環殺手的作案模式、心理動機,形成嫌疑人側寫(profile),縮小疑犯範圍直至找出兇手。這部劇以真實案件為藍本,片頭也會出現這些臭名昭著的變態殺手照片。從查爾斯·曼森到泰迪·邦迪,從BTK殺手到艾德·坎伯……戲裡戲外,這些人的罪惡給世界蒙上陰雲,而將其繩之以法,在背後努力不懈的探員,則是穿透黑暗的光。
  • 講座|王立業:屠格涅夫與其最優秀的作品《獵人筆記》
    思想意義的第三個話題是兩個俄羅斯形象:一個是農民百姓的、生機勃勃的俄羅斯,另一個則為官方的農奴制的俄羅斯,黑暗的讓人痛苦不堪的俄羅斯。兩個俄羅斯,如果說後者現身於農奴制地主及其嘍囉身上,第一個俄羅斯則具現在農民和沒受農奴制影響的大小貴族身上,同時也體現在美麗如畫的大自然上。
  • 百度內容創作者楊曉洋:在無差別科普的浪漫理想中前行
    在這場直播中,致力於無差別科普,向大眾傳遞知識的植物學家、百度的人氣內容創作者——水果獵人楊曉洋,不僅分享了他從蠻荒曠野到蘇門答臘島的尋果秘聞,更是用帶到現場的眾多奇特水果為大家展現出了一個完全未知的奇妙水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