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恐龍」京城落戶記,20世紀植物界最偉大的發現是什麼來頭

2021-01-09 北京日報客戶端

1992年初春,鄧小平同志南巡,參觀深圳仙湖植物園時說:「有一種古代樹種,叫水杉,現在全國都有了,有一棵很大的,在三峽附近。」如今,北京植物園是中國北方種植水杉最好的區域,秋日遊覽時,滿目璀璨金黃。有「活化石」「植物恐龍」之稱的水杉是如何落戶北京植物園的呢?

20世紀植物界最偉大的發現

1943年,當時的農業部中央林業實驗所技正王戰先生,去鄂西與湖北省政府接洽,商談去神農架考察原始森林事宜。路過四川省萬縣(即今重慶所轄的萬州)時,聽說磨刀溪有三棵奇樹,很感興趣,特意轉道磨刀溪村去察看。這是幾棵落葉大喬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33米,只見樹木古老滄桑、高大挺拔、龍骨虯枝、樹型奇特,肅穆端莊又有古樸典雅之美,猶如一座寶塔驚豔而立。當時誰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樹木,應該屬於哪一科。只是了解到當地人將此樹稱為「水桫」,在樹旁不遠有小廟,橫匾上寫「水桫廟」三字可以印證。王戰認為這種樹像水松,但也可能是未被記載的新種,他並不能確定,於是採得了有葉有果的標本準備深入研究。

1945年夏,王戰將一份標本和兩個球果委託重慶的中央大學森林學系技術員吳中倫,轉給了原中央大學森林學系鄭萬鈞教授,請他鑑定。鄭萬鈞當即認為不是水松,而是新類群。

鄭萬鈞於1946年又派自己的學生薛紀如赴磨刀溪採集到了古樹枝葉幼果標本,並撰寫了「中國唯一的巨樹」一文,刊登在1947年11月出版的16卷11期《科學世界》上。之後,鄭萬鈞的另一位學生華敬燦採集到了少量的古樹種。鄭萬鈞通宵達旦地對採集到的標本做了全面細緻的研究,並查閱了很多書刊文獻。經過研究分析,鄭萬鈞認為它的枝葉外形雖像水松,但葉對生,球果鱗片盾形、對生,既不是水松,也不是北美紅杉,在現存的杉松類中應該是一個新屬。

當時限於文獻資料缺乏,還是難以對標本做出準確的鑑定。於是,鄭萬鈞將這一新的裸子植物標本「兩個花枝和一個葉枝」寄給了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胡先驌教授,請他查閱文件,幫助鑑定。經胡先驌先生多方查閱資料,發現此標本和日本學者三木茂1941年所發表的新屬形態相同。由此初步確定,我國發現的這個新種應屬於化石屬的一種,是真正的「活化石」水杉。經二人反覆研究,並與美國加州大學錢耐教授溝通後,證實了它就是億萬年前在地球大陸生存過的水杉。

1948年5月,胡先驌和鄭萬鈞在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新編)》上聯合發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一文,向世界宣告在一個叫磨刀溪的中國山村發現了野生水杉,明確了水杉在植物進化系統中的重要地位,這一認定得到了國內外植物學、樹木學和古生物學界的高度評價。胡先驌觀察到水杉線形葉在枝上交叉對生,呈假二列狀排列,糾正了以前誤認為的水杉葉為對生、羽狀排列的描述。這篇論文發表後震驚學界,並使在大山深處默默無聞地生存了數億年的遠古植物——水杉,引起了世界植物學界的關注。水杉的發現被譽為20世紀植物界最偉大的發現。

之後不久,科學家在湖北利川小河境內又發現了大面積水杉群落,小河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水杉保存數量最多的地方,也因此聞名世界。美國《舊金山紀事報》曾如此刊載此事:「科學上的驚人發現——1億年前稱雄世界而後消失了2500萬年的東方紅杉,在中國內地一個偏僻的小村仍然活著!」新聞中所說的「東方紅杉」便是指那些被稱為植物界「活化石」的水杉樹。

當年9月,胡先驌在《紐約植物園期刊》上發表《「活化石」水杉是如何在中國發現的》(英文)。該文後來被世界上不同語種的刊物全文轉載或翻譯多次,更有數不清的部分轉載和引證。活水杉的發現震驚世界,有報紙將其譽為「世界植物界的一『棵』明星」,還有人將水杉比作植物界的「恐龍」。無論如何,中國的植物學家將這古老的孑遺樹種挖掘出來,並賦予新生,使它重現天日被世人所認知,是現代中國科學史上極為重要的盛事。水杉的發現和研究,對於植物學、古植物學、演化生物學、古氣象學、古地理學和地質學等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植物學界一件重大的貢獻,為祖國贏得了榮譽,永載史冊。

新中國成立後,林業部將天然水杉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1973年,利川縣人民政府在水杉原生古樹分布較集中的小河村設立了利川縣水杉母樹管理站,專門從事境內五千餘棵古水杉的保護研究工作。

水杉進京路

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原理事長、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國家委員會首屆委員、原北京植物園園長張佐雙先生說:「水杉是植物界上個世紀40年代震驚世界的一個發現。胡先驌先生給哈佛大學的導師送標本,導師在地圖上注視了幾分鐘說:『如果看到活的水杉,就像看到活的恐龍一樣。』植物園將珍稀瀕危植物引种放在植物園引種的前列。植物保護一個是就地保護,一個是遷地保護,植物園的使命是要做好植物遷地保護,豐富植物種類。植物園完成了水杉種子到種子的引種馴化,也是一種很好的文化展示。」

上世紀70年代,去各省收集植物標本需要向當地省林業廳換文。當時的北京市園林局給利川水杉母樹管理站發了「北京市政府」(那時叫北京市革命委員會)公函,希望收集利川水杉種子。秋天的時候,利川水杉母樹管理站寄來了種子。當時北京植物園苗圃負責人張濟和騎自行車去園林局將種子取了回來,北京植物園和西南郊苗圃都分了些。張佐雙先生回憶當年種植水杉的情形說,按照植物繁殖經驗,先將種子冬天沙藏、春天播種。春天苗出來以後,怕芽被太陽「燒」了,要進行遮陰處理。給稻草簾上灑水,隨時察看樹苗長勢情況。1973年播種,當年就長了一米多高。1974年春天,北植櫻桃溝成為當時園裡的引種馴化區。

櫻桃溝因為有著得天獨厚的小氣候,風景優美、地理環境優越,曾被譽為北京公園的「掌上明珠」。這裡有泉水,水量十分充沛,有利於水杉的栽植養護。水杉喜歡溼度大的土壤,也喜歡溼度大的空氣環境,櫻桃溝這樣的環境下種植水杉相對容易成活。

到了移植水杉的時候卻犯了難——勘察櫻桃溝現場後發現黃土下面是「白泥」,而「白泥」不利於植物生長。大家繼續往下挖,將20到30公分厚的「白泥」穿過去,又見到黃土。1973年播種,1974年種到櫻桃溝裡一些,1975年又種了一部分,快栽到水塘邊上了。水杉種上以後不用老澆水,因為櫻桃溝生態環境好,水源充足,水杉長勢很好。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園林學家、植物分類學家俞德浚先生,曾陪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主任到北植訪問,他說:「北京植物園在引種馴化上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水杉。」

俞德浚於1953年從事植物分類學研究和北京植物園的建園工作,並被任命為北京植物園主任。回憶起老主任,張佐雙動容地說:「俞德浚先生是中國科學院植物園系統唯一院士,胡先驌先生非常喜歡他,他曾經去雲南採集了很多植物。後來,他受英國皇家植物園的資助,於1947年至1950年,在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和邱園做研究員。他在薔薇分類方面在英國很有名,世界植物園主席曾說『俞德浚是世界知名的植物分類學家』。新中國成立以後,他歷盡艱辛回到祖國,將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植物科學事業。當年,英國政府設下了重重障礙阻撓他回國。因為在薔薇科分類上,他是世界一流水平的。雖然當時他在英國拿很多英鎊,中國的工作環境條件相對艱苦,收入也並不多,但他非常愛國,毅然回到了祖國。」

在張佐雙看來,水杉能夠在北植成功引種馴化,最主要的是選擇在櫻桃溝進行栽植,土壤、空氣溼度都具備水杉生存條件,符合生態優先的原則。他回憶說:「當時挖了五百多個坑,我自己就挖了十多個。挖了60到80公分,穿透了黏土層,確保根系能扎進去。我們注重改良土壤,為水杉的成活創造了良好條件。櫻桃溝又有泉水,確保了引種馴化的成功。當時成活了五百餘棵水杉,現在還有一百八十餘棵,已實屬不易。」

後來櫻桃溝的水量小了,水源不足是大家最擔心的事情。為了確保水源充足,公園重新鋪了管子,提交了「關於解決北京植物園缺水的問題」的相關材料,想打隧道引京密引水渠的水入北植,但沒有實現。後來市發改委特批,準許公園打深井,終於解決了櫻桃溝水量不足的問題。

水杉屬落葉大喬木,狀如寶塔,蔚為壯觀。如今北京植物園是中國北方種植水杉最好的區域,北植以水杉為核心區設置的全長約200米的人工造霧景觀,既滿足了水杉的生長需要,也為四周植被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遊客夏日漫步棧道,可見樹木蔥鬱、流水潺潺,山谷中霧氣繚繞,宛若置身仙境。

水杉亭與水杉歌

北京植物園成功引種馴化水杉後,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2000年,北植著手櫻桃溝的新景點興建工作,水杉亭的修建建議提上議事日程。

修建水杉亭主要是為了紀念「活化石」水杉這一上世紀植物界最重大的科學發現,以及那些在這一發現過程中為之付出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的人們,尤其是胡先驌先生。

現任北京植物園總工郭翎女士說:「胡先驌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學者,他不僅是國際著名的植物學家,而且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古體詩人和文學家。他的水杉一文發表14年後,又在《人民日報》發表了《水杉歌》。他對這一嘔心之作十分珍愛,曾多次書寫贈給朋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其廣博的科學知識和深厚的文學造詣,堪稱科學與文化相結合的典範。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毅讀後頗為感慨,曾寫有讀後記:胡老此詩,介紹中國科學上的新發現,證明中國科學一定能夠自立且有首創精神,並不需要俯仰隨人。」

嘉木惠草,歷來是中國詩詞吟詠的對象。《水杉歌》被譽為亙古未有的科學詩。序中說:「餘自戊子與鄭君萬鈞刊布水杉,迄今已十有三載,每欲形之詠歌,以牽涉科學範圍頗廣,懼敷陳事實,墜入理障,無以彰詩歌詠嘆之美。新春多暇,試為長言,典實自琢,尚不刺目,或非人境廬掎摭名物之比耶。」

詩的開篇,描寫了億萬年前白堊紀地質年代的壯觀景象,亦描述了水杉屹立其間的雄偉之姿,寫出了「海風吹不斷,江明照還空」的無我之境。後又描述了水杉的習性、地質變遷和它的發現與命名。《水杉歌》的描述,讓讀者感知到水杉的「死而復生」,絕非輕易獲得,而是中國植物學家們刻苦鑽研,皓首窮經,孜孜不倦探究的結果。水杉不僅承載著千萬年來的歷史,也承載著中國學者的執著追求。

修建水杉亭的提議得到了市裡的大力支持並得以圓滿實現。如今,人們遊覽水杉亭,抬頭可見其南北匾額上有歐陽中石所題「問杉」「知源」,在旁的石壁上鐫刻著胡先驌先生所寫的《水杉歌》。

知道多一點

水杉的全球之旅

如今美麗的水杉樹已成為世人耳熟能詳的孑遺植物,它讓人們感受到來自一億年前遠古時代的獨特氣息。

遠在中生代白堊紀,地球已出現水杉類植物,那時它分布在北極圈內。一億至四千萬年前地球氣候較暖,水杉曾廣布於北半球北部。後來由於全球變冷,特別是第四紀冰川的活動,水杉樹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水杉的生存範圍逐漸縮小,最後僅生存於我國四川萬縣和湖北利川交界的磨刀溪一帶。因為此地山巒重疊、溝壑縱橫,連綿起伏的群山地貌為受古冰川襲擊的生物提供了避難所,從而集中保存了古老、豐富、珍稀樹種形成的稀有珍貴樹種群落。

由於水杉成功引種馴化,今日的水杉栽培範圍已擴大至北起北京、遼寧南部,南及廣東和廣西、雲貴高原,東臨東海、黃海之濱,西至四川盆地的遼闊地區。 水杉還被當作「綠色外交與和平的使者」帶到世界各國種植栽培。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出國訪問,水杉種子曾作為贈送友好國家的禮品。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周總理也將水杉種子作為禮物送給他。尼克森還把他心愛的遊艇命名為「水杉號」。同年,周總理贈送水杉種子給朝鮮金日成主席,以表達中朝人民的友誼。1978年,尼泊爾首相訪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還把兩株水杉苗送給尼泊爾皇家植物園,尼泊爾人民稱其為「尼中友誼樹」。

如今,水杉已被引種至亞、非、歐、美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歷經千萬年之後,水杉以其古樸秀雅之姿,再次回到了它曾踏足的廣袤大地,繼續見證這個世界的風貌變遷,並開啟新的使命徵程。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劉穎

流程編輯 王夢瑩

相關焦點

  • 植物界的迷惑行為,簡直像人一樣,那些最奇幻的植物
    植物界的迷惑行為,簡直像人一樣,那些最奇幻的植物我們在遇到有趣的事情,常常會做出一些迷惑行為大賞,但是你知道動物界植物界也是一個樣子的嗎?世界上的植物千千萬,還是有很多奇幻的植物的,今天我們介紹一下植物界的迷惑行為大賞。
  • 最偉大的恐龍獵人,你認識幾個?
    小朋友都非常喜歡恐龍,但是你們了解世界上最偉大的幾位恐龍獵人嗎?是他們幫人類捕獲了恐龍的行蹤,才讓我們對這種神秘的物種有了如此多的認知。
  • 植物世界的統治者,從恐龍時代活到現在,如今全球僅剩一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小文地球誕生46億年,其中孕育了數百萬的植物和動物,但由於環境的變遷亦或是天降災難,導致一些曾經在地球上叱吒風雲的生命也隨之滅絕了,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宜賓發現上萬株這種植物,見證過恐龍生死
    活300000000年是一種什麼體驗?
  • 平時最不起眼的植物,竟然已有2.8億年歷史?它是僅剩的一棵
    然而萬事皆有可能,植物界中也有破例受到人類青睞和關注的物種,例如接下來要介紹的這種植物,它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孤獨的植物」。這種植物之所以獲得這樣的稱號,是因為目前植物學家未在野生環境中找到第二棵同類的植物,僅有的一棵植物還是雄性的,這種植物就是「伍德蘇鐵」。賣了半天的關子,原來要介紹的只是蘇鐵?很多小區花園的綠化帶裡也種有蘇鐵,伍德蘇鐵又有什麼特別的呢?
  • 見過恐龍的生死 宜賓發現上萬株在地球生活了3億年的植物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靜雯)活300000000年是一種什麼體驗?就連恐龍的誕生和滅絕都只是它們生命中的一小段插曲。在最近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中,宜賓興文發現了這樣一種木本蕨類植物——桫欏。這種植物堪稱植物界的鼻祖。它起源古老的冰川時代,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親眼見證了恐龍從食物鏈頂端到滅絕的全過程。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與愛因斯坦並列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與愛因斯坦並列  本月初,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票選活動。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
  • 法蘭克·辛納屈當選「20世紀最偉大歌手」
    中新網舊金山4月16日消息: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針對聽眾、歌手與樂評專家進行的一項調查,「20世紀最偉大歌手」名列首位的是「瘦皮猴」法蘭克·辛納屈,貓王名列第2,「披頭四合唱團」約翰·列儂則排名第6。  「英國廣播公司」昨天公布的這項民意調查統計結果,共計選出100名「20世紀最偉大歌手」。
  • 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的諾獎得主,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然而,英國某大媒體發起的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中,屠呦呦是與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並列的巨人。她入選的理由是:「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屠呦呦:落選院士的諾獎得主,被BBC評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的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中,屠呦呦是與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並列的巨人。她入選的理由是:「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BBC今年1月發起了「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票選活動,並公布了榮耀名單。其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位列28位候選人名單之中。此次入圍的份量可是沉甸甸的。屠呦呦是此次入選的科學家中唯一的亞洲面孔,更是科學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
  • 重慶新發現13種中藥材植物 首次見植物界的活化石
    原標題:重慶新發現13種中藥材植物 首次見植物界的活化石   華龍網訊 (記者 李珩 實習生龔曉菲)7月23日,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局獲悉,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在我市已完成野外調查採樣。此次普查中,我市新發現13種中藥材植物。
  • BBC評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排行榜,屠呦呦與圖靈、愛因斯坦並列!
    在2019年1月初,英國知名媒體BBC發起了20世紀最偉大人物,其中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評選當中,我國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入圍,並與愛因斯坦並列。值得注意的是,在入選的4人名單中個,屠呦呦是科學領域28個候選人中唯一入圍的亞洲人,下面是完整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排名以及介紹。
  • 世界上最「重口味」的植物:葉子甜如蜜,卻被稱作植物界坐便器
    大自然有稀奇古怪的各種動物,甚至於很多我們本來認為無害的生物,可能經過研究的深入,會發現也有其惡魔的一面,例如看到植物的時候大家都會默認為無害,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食肉性的植物也不少。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各種豬籠草了,一般的豬籠草都是依靠各種特殊的氣味,吸引昆蟲落入自己的陷阱,然後通過特殊的消化液將這些昆蟲消化為自己的養分。雖然看上去有點兇殘,但畢竟他們只會捕食昆蟲大小的東西,對人類沒有什麼危險。
  • 神秘職業「植物獵人」大揭秘,你不知道的植物界秘聞丨蝌學薦書
    什麼是植物獵人?從前,植物界存在著一個神秘的職業。有一批人,以收集奇花異草為使命,每天與千萬種植物打交道,做著看似很酷卻十分孤獨的工作。他們被人們稱為「 植物獵人 」。植物獵人這個職業聽起來很神秘, 似乎鮮有人知,但就是這麼一群人,改變了我們身邊的植物世界......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有這三個理由
    1月初,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首先是一種認可,也是一種榮譽,是繼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再一次獲得認可。從範圍和人群來看,如果獲得諾貝爾獎是專業界的認可,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就意味著獲得公眾和全社會的認可,由此以屠呦呦為代表的科學家發明青蒿素的意義也將永留青史。
  • 她是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超越霍金,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齊名!
    她是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超越霍金,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齊名!本月初,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一共有領導人、探險者、科學家、演藝人員、社會運動、運動員、藝術家7大板塊,總計入圍28位候選人。在14日發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此次與其一起入圍「科學家篇」的還有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數學家艾倫·圖靈。
  • 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
    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才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成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生前不要虛榮,死後更不要哀榮。他留下遺囑,要求不發訃告,不舉行葬禮。他把自己的腦供給醫學研究,身體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讓人知道的河裡,不要有墳墓也不想立碑。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和愛因斯坦並列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本月初,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
  • 他是20世紀迄今在世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
    如果問20世紀迄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有哪些?或者說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有哪些?楊振寧一定都是繞不開的一位。 丁肇中先生評價楊振寧:楊振寧是20世紀偉大科學家之一, 當人們回顧20世紀物理發展主要裡程碑時馬上就想到1.相對論2.量子力學3.楊振寧。規範場...標準模型能解釋關於亞原子粒子的所有實驗數據,直到能量大約高達一萬億電子伏。這大約是現在運行中的原子對撞機的極限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