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群星 閃耀甬城 20年前種下的樹如今長成一片林

2020-12-04 新華社客戶端

↑「甬籍院士故鄉行」院士林20周年紀念活動合影。

20年前,寧波首次舉行甬籍院士故鄉行活動,院士們在月湖邊種下一棵棵小樹苗。20年來,這裡先後有49位院士種下了銀杏樹,如今這裡已長成一片「院士林」。

10月17日下午,寧波市科協舉辦的「回鄉·重聚·共創」為主題的「甬籍院士故鄉行」20周年紀念活動在月湖公園院士林舉行。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院士,市委副書記、市長裘東耀出席活動並致辭。徐志磊、周永茂、倪維鬥、魏敦山等16位寧波籍院士參加。甬籍院士再次為「院士林」澆水培土、增補樹苗。

「20年間,當初的小樹苗已經長成了大樹,寧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寧波籍院士,我願盡心盡力為寧波發展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韓啟德在致辭時飽含深情地說。

據介紹,共有22位甬籍院士參加了此次「甬籍院士故鄉行」活動。

20年來,甬籍院士情系桑梓,寧波教育、衛生、城建、產業等眾多領域都有他們的身影,而寧波各項事業也因為他們的助力而熠熠生輝。

濃濃故鄉情

1999年,寧波提出科教興市「一號工程」,把發展高等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和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作為工作重點。而人才工作成為落實「一號工程」的重要保障。

同年,寧波市科協開始了尋訪甬籍院士活動。在當時近1200名兩院院士中,寧波籍院士佔了65位。目前,我國兩院院士共有3000多位,其中寧波籍院士多達116位。這一比例穩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

這些院士在各自領域都建立了顯赫的功績。如,祖籍寧波鄞州的徐秉漢在上世紀60年代參加中國核潛艇的研發及實驗,見證了多條潛艇的誕生;2002年6月,寧波鎮海籍科學家徐芑南擔任「蛟龍」號總設計師;最近,寧波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賀賢土榮獲了2019年度世界聚變能源領域最高獎項愛德華·泰勒獎……

寧波市科協黨組書記丁海濱說,甬籍院士數量眾多,而且層次高,專業分布面廣,對家鄉懷有深厚感情。

從1999年至今,寧波市科協堅持為每一位甬籍院士徵訂《寧波晚報》,這一份份報紙成為院士了解家鄉的窗口。甬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倪維鬥說到對家鄉的感受時,特別提到,《寧波晚報》拉近了他與故鄉寧波的距離,是他最喜歡看的家鄉報紙。

「最喜回家看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浙江萬裡學院名譽校長的石鐘慈,今年雖已86歲高齡,但仍精神健碩,每年都會回家鄉看看。此次來寧波參加甬籍院士故鄉行活動,最關心的還是家鄉的教育,一到寧波,他就攜夫人施善,來到母校寧波中學參觀。

拳拳赤子心

如今,很多院士依然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即便公務繁忙,仍一直關注著家鄉的發展。因多名院士高端智力「加盟」,寧波在教育、醫療、城建、新產業領域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發展。

如,甬籍院士、時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為促成寧波諾丁漢大學成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甬籍院士、時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的積極促成下,中科院與浙江省共同在寧波組建了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長期以來,還有許多甬籍院士相繼擔任寧波各區縣(市)及有關部門的科技顧問,在產業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的制定、論證、決策中提供意見;多位甬籍院士在寧波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一批又一批的甬籍院士來到寧波講學、做學術報告,協助家鄉的研究機構、有關企業進行科技攻關;通過傳幫帶,扶持了一批高層次的青年科技人才……

在甬籍院士智力資源對接下,一批寧波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為寧波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寧波大發化纖與甬籍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以來,創新研發了廢紡織品和聚酯瓶為原料的回收利用法並予以產業化,走出了一條高附加值低碳排放新路。今年,這一關鍵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甬籍院士朱英浩團隊幫助下,寧波甬嘉變壓器有限公司在配電變壓器行業前沿的智能化、節能、環保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新增產值4.1億元。

寧波金名片

「甬籍院士雖然研究領域、科研成果及人生經歷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有著相同的崇高品質:愛國愛鄉、獻身科學、勇為人先、甘為人梯。」寧波市科協主席陳文輝說,甬籍院士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是寧波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近年來,我市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和宣傳形式宣傳甬籍院士,建設甬籍院士雕塑園、在月湖景區建立「院士林」、成立寧波市院士文化研究中心,高新區綿延幾公裡的院士路上,以燈箱形式逐一宣傳甬籍院士的事跡。

甬籍院士已成為寧波一張亮麗的金名片。他們身上集中體現的以「四知」為代表的寧波幫精神已深深注入到寧波人的血液中。

有小行星命名的甬籍院士

貝時璋 中國科學院院士

談家楨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祖澤 中國科學院院士

賀賢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甬全職甬籍院士

陳劍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職入職寧波大學)

柴之芳

(中國科學院院士,全職入職中科院材料所)

朱志偉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全職入職寧波大學)

甬籍雙院院士

路甬祥、鄭哲敏、陳俊亮

甬籍女院士

黃量、陳亞珠、陳賽娟、侯凡凡

甬籍兄弟院士

楊福愉和楊福家

院士伉儷

王陽元的夫人也是院士

陳賽娟的丈夫也是院士

記者 徐文燕

相關焦點

  • 【湘約2018】新金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栽下一棵樹,長成一片林」
    「栽下一棵樹,長成一片林,引得鳥兒們都來築巢棲息,這棵『小樹』就是新金寶,我們要在嶽陽打造出一片『電子巢』,從而構建一條牢固的產業鏈。」12月6日,來湘參加嶽陽基地項目奠基儀式的新金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在接受湖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將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與地方攜手「築巢引鳳」,吸引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在湖南。
  • 馬雲巨資打造螞蟻森林,如今樹長成啥樣了?看到衛星圖傻眼了!
    馬雲巨資打造螞蟻森林,如今樹長成啥樣了?看到衛星圖傻眼了! 現在支付寶等行動支付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店鋪都可以使用,所以很少有人會帶現金出門,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使用很頻繁,在螞蟻森林收取綠色能量,積累夠能量就能種下屬於自己的一棵樹
  • 馬雲斥巨資在沙漠裡種樹,如今你們的樹長成什麼樣子了呢?
    馬雲斥巨資在沙漠裡種樹,如今你們的樹長成什麼樣子了呢?現在隨著我們中國的科技也是有所發展,而且我們大家也在科技的幫助下生活在快速的前進,現在有很多的工業技術已經進入了我們這個科技時代,不過什麼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雖然說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工業在慢慢的進步,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是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雖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為此我們也付出了很多代價,況且我們現在大家也都已經知道了由於工業的發展,也汙染了我們這個地球的生態環境
  • 400年前隨手一栽,卻長成如今最大的一棵樹,佔地20畝
    因為這顆大榕樹的光佔地面積就達到了20畝!20畝,看照片也真的很難想像這是一顆樹木啊,不知道實情的人真的會以為這只是一片樹林吧!但根據當地了解的人說,這顆榕樹只是400年前一位村民隨手插在這裡的,又怎麼能想到日後竟然長到了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樹,真是應徵了那句「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話了。
  • 南大閔乃本院士逝世 「閔乃本星」將永遠閃耀
    璀璨銀河,群星閃耀,有一顆叫做「閔乃本星」的小行星。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6日17時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歲。閔乃本院士出生在如皋市石莊鎮,這顆科學界閃耀的星星,正是從這裡升起的。19日,記者來到他的出生地,進行了探訪。
  • 梭梭樹|你起早貪黑種下的樹長這個樣子
    植樹節剛剛過去,現在我們很少能體會得到親手栽種一棵樹苗的喜悅了,但是自從支付寶上推出了「螞蟻森林」之後,彌補了很多人不能親手種樹的遺憾,也為祖國的疆原增添了一片又一片的綠洲
  • 學術虛假與「群星閃耀」
    學術虛假與「群星閃耀」:在物理界有一張合影,被認為是物理史上「群星閃耀」的時代,這張合影就是1927年索爾維會議合影。
  • 日照網球文化節星光閃耀!「去愛你群星演唱會」落幕
    7月20日晚,由安泰實業主辦的「7.20去愛你群星演唱會」在日照安泰網球公園中心賽場璀璨開唱!人美歌甜張韶涵,人氣小天王魏晨,創作才女許飛,清泉王子胡夏,情歌女王莊心妍齊聚日照安泰網球公園!一場聲勢浩大,群星薈萃的星光音樂盛宴閃耀整個日照夜空!
  • 群星Stellaris武器科技樹心得詳解 群星攻略
    《群星》官方沒有完整的科技樹,要考玩家自己摸索,小編今天帶來玩家「Saratin」「聖虹領主」分享的《群星》武器科技樹心得詳解,一起看下吧。  1.雷射類武器全部,護盾,反應堆出自物理研究,飛彈動能類武器大部分出自工程研究,之所以說是大部分,是因為有一些雜交科技  2.如果把雷射,動能和飛彈看做三套專精,你開局自帶一套,在科技樹研發中也可能刷出第二專精
  • 你來的那天,群星閃耀
    前段時間,NASA公布了 366張哈勃望遠鏡拍下的珍貴圖像, 並提供了一項極其浪漫的服務—— 你生日那天的宇宙什麼樣?
  • 孔子在2500年前種下的兩棵銀杏,如今成了愛情象徵,無數遊人驚豔
    孔子在2500年前種下的兩棵銀杏,如今成了愛情象徵,無數遊人驚豔又到了銀杏成熟的季節,全國有很多銀杏都變成了金黃色,也有很多遊客被銀杏,跑去世界各地看銀杏。如果再有一些文化色彩,就更好了。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孔子親自種的兩顆銀杏樹。
  • 支付寶螞蟻森林種植的樹木,如今都長成什麼樣子了?你種了幾顆?
    就是我們可以通過用支付寶消費以及步行來得到能量收集能量,等攢到一定數量的能量時就可以在阿拉善沙漠種下屬於自己的一棵小樹苗。這一項功能讓大家非常的開心,大家都早早的起來收能量偷能量,當能量攢夠可以換一棵樹時,可是帶來了不少的成就感。其實阿拉善沙漠是我國第二大沙漠,沙漠上漫天黃沙,沒有一點生氣。
  • 耗資幾十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的幾億棵樹,現在長成什麼樣了?
    植物也只有極其耐旱的才能在沙漠之中站穩腳跟,平常我們看到的都是一些沙漠仙人掌,小型灌木之類的植物,因此我國面對荒漠化問題,更是耗資幾十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了幾億棵樹,相信很多人好奇:現在長成什麼樣了?我國之前在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種下了一萬棵樹,如今的確也是到了觀賞成果的時候了。至於我們要花費這麼多的精力,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這麼多樹的原因,相信大家也非常的清楚。
  • 仙人掌20年長成3米大樹年年掛滿上千個「仙人果」
    而在墊江縣太平鎮群力村的這株仙人掌,不僅長成了3米多高的大樹,而且年年都開花結果上千個。在太平鎮群力村程德樹大爺家的院壩邊,記者見到這株身材魁梧的巨型仙人掌,3米多高的樹幹,比一層樓還要高,渾身都還長滿了硬刺。在數百快塊翠綠肥厚的葉片邊緣,都結滿了像鴨蛋般大小的長圓形果實,或青或黃,累累碩果,數不勝數。
  • 四川「犇」字圖案確認為鵝掌楸 為27年前造林所植
    22日,邛崍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及林業專家前往現場進行勘察,比對資料,最終確定了這片神奇的「犇」字林為1988年造林時種下的鵝掌楸(又名馬褂木),而當時這些鵝掌楸只是作為區分其他樹木的隔離帶使用。  探訪確定樹種鵝掌楸,為27年前人工造林  22日上午,邛崍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和林業專家在看到本報的報導後,前往邛崍市天台山鎮馬坪村進行實地探訪。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摸索」,一行人終於來到了這種「神秘」植被的腳下。
  • 世界歷史的14個永恆瞬間——人類群星閃耀時
    今天少東家給大家分享一部人物傳記——《人類群星閃耀時》,這部書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傳記名作之一。在這裡,少東家要重點介紹一下史蒂芬·茨威格(少東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刺蝟哥」,這樣比較好記)。
  • 巴西雨林退化成荒漠,這對夫婦用20年種下200萬棵樹重現一片綠洲
    巴西著名攝影師薩爾加多曾親眼目睹了他的故鄉Minas Gerais州被亂砍濫伐後只留下貧瘠的土地,但令人敬畏的是,薩爾加多和妻子莉莉婭用二十年,親手種下200多萬棵樹苗,賦予了這片被榨乾的故土新的生命。
  • 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14個改寫人類歷史命運的瞬間!
    這本書,就是《人類群星閃耀時》!有人說,如果一個人讀完《人類群星閃耀時》,沒有被感動得至少起一次雞皮疙瘩,是打死也不信的。一方面因為書裡的故事太精彩,跌宕起伏,熱血沸騰。另一方面,這本書又特別好讀,很多人拿到書都是一口氣讀完,然後被感動得心潮澎湃!
  • 群星閃耀的歷史(二)
    1864年,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Dimitri Mendeleev)將當時人類已經知道的64種元素按照原子重量增加的順序排列起來
  • 「最小」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何以「群星閃耀」
    其中,上海科技工作者表現不俗,共有1個獎牌獲獎團隊、1位獎章獲獎人和20名獎狀獲得者榜上有名。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此次上海的獎牌獲獎團隊,25年來,實驗室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小教研室發展到國內免疫學的「領頭羊」;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院士則憑藉多年來在科普領域的辛勤耕耘,為上海摘得一枚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