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籍院士故鄉行」院士林20周年紀念活動合影。
20年前,寧波首次舉行甬籍院士故鄉行活動,院士們在月湖邊種下一棵棵小樹苗。20年來,這裡先後有49位院士種下了銀杏樹,如今這裡已長成一片「院士林」。
10月17日下午,寧波市科協舉辦的「回鄉·重聚·共創」為主題的「甬籍院士故鄉行」20周年紀念活動在月湖公園院士林舉行。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院士,市委副書記、市長裘東耀出席活動並致辭。徐志磊、周永茂、倪維鬥、魏敦山等16位寧波籍院士參加。甬籍院士再次為「院士林」澆水培土、增補樹苗。
「20年間,當初的小樹苗已經長成了大樹,寧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寧波籍院士,我願盡心盡力為寧波發展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韓啟德在致辭時飽含深情地說。
據介紹,共有22位甬籍院士參加了此次「甬籍院士故鄉行」活動。
20年來,甬籍院士情系桑梓,寧波教育、衛生、城建、產業等眾多領域都有他們的身影,而寧波各項事業也因為他們的助力而熠熠生輝。
濃濃故鄉情
1999年,寧波提出科教興市「一號工程」,把發展高等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和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作為工作重點。而人才工作成為落實「一號工程」的重要保障。
同年,寧波市科協開始了尋訪甬籍院士活動。在當時近1200名兩院院士中,寧波籍院士佔了65位。目前,我國兩院院士共有3000多位,其中寧波籍院士多達116位。這一比例穩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
這些院士在各自領域都建立了顯赫的功績。如,祖籍寧波鄞州的徐秉漢在上世紀60年代參加中國核潛艇的研發及實驗,見證了多條潛艇的誕生;2002年6月,寧波鎮海籍科學家徐芑南擔任「蛟龍」號總設計師;最近,寧波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賀賢土榮獲了2019年度世界聚變能源領域最高獎項愛德華·泰勒獎……
寧波市科協黨組書記丁海濱說,甬籍院士數量眾多,而且層次高,專業分布面廣,對家鄉懷有深厚感情。
從1999年至今,寧波市科協堅持為每一位甬籍院士徵訂《寧波晚報》,這一份份報紙成為院士了解家鄉的窗口。甬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倪維鬥說到對家鄉的感受時,特別提到,《寧波晚報》拉近了他與故鄉寧波的距離,是他最喜歡看的家鄉報紙。
「最喜回家看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浙江萬裡學院名譽校長的石鐘慈,今年雖已86歲高齡,但仍精神健碩,每年都會回家鄉看看。此次來寧波參加甬籍院士故鄉行活動,最關心的還是家鄉的教育,一到寧波,他就攜夫人施善,來到母校寧波中學參觀。
拳拳赤子心
如今,很多院士依然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即便公務繁忙,仍一直關注著家鄉的發展。因多名院士高端智力「加盟」,寧波在教育、醫療、城建、新產業領域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發展。
如,甬籍院士、時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為促成寧波諾丁漢大學成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甬籍院士、時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的積極促成下,中科院與浙江省共同在寧波組建了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長期以來,還有許多甬籍院士相繼擔任寧波各區縣(市)及有關部門的科技顧問,在產業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的制定、論證、決策中提供意見;多位甬籍院士在寧波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一批又一批的甬籍院士來到寧波講學、做學術報告,協助家鄉的研究機構、有關企業進行科技攻關;通過傳幫帶,扶持了一批高層次的青年科技人才……
在甬籍院士智力資源對接下,一批寧波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為寧波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寧波大發化纖與甬籍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以來,創新研發了廢紡織品和聚酯瓶為原料的回收利用法並予以產業化,走出了一條高附加值低碳排放新路。今年,這一關鍵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甬籍院士朱英浩團隊幫助下,寧波甬嘉變壓器有限公司在配電變壓器行業前沿的智能化、節能、環保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新增產值4.1億元。
寧波金名片
「甬籍院士雖然研究領域、科研成果及人生經歷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有著相同的崇高品質:愛國愛鄉、獻身科學、勇為人先、甘為人梯。」寧波市科協主席陳文輝說,甬籍院士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是寧波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近年來,我市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和宣傳形式宣傳甬籍院士,建設甬籍院士雕塑園、在月湖景區建立「院士林」、成立寧波市院士文化研究中心,高新區綿延幾公裡的院士路上,以燈箱形式逐一宣傳甬籍院士的事跡。
甬籍院士已成為寧波一張亮麗的金名片。他們身上集中體現的以「四知」為代表的寧波幫精神已深深注入到寧波人的血液中。
有小行星命名的甬籍院士
貝時璋 中國科學院院士
談家楨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祖澤 中國科學院院士
賀賢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甬全職甬籍院士
陳劍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職入職寧波大學)
柴之芳
(中國科學院院士,全職入職中科院材料所)
朱志偉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全職入職寧波大學)
甬籍雙院院士
路甬祥、鄭哲敏、陳俊亮
甬籍女院士
黃量、陳亞珠、陳賽娟、侯凡凡
甬籍兄弟院士
楊福愉和楊福家
院士伉儷
王陽元的夫人也是院士
陳賽娟的丈夫也是院士
記者 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