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雨林退化成荒漠,這對夫婦用20年種下200萬棵樹重現一片綠洲

2021-01-19 碧山旅行




在巴西,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平方公裡的熱帶雨林被破壞,連世人所知的亞馬遜雨林也正以每分鐘1.5個足球場地面積減少。巴西著名攝影師薩爾加多曾親眼目睹了他的故鄉Minas Gerais州被亂砍濫伐後只留下貧瘠的土地,但令人敬畏的是,薩爾加多和妻子莉莉婭用二十年,親手種下200多萬棵樹苗,賦予了這片被榨乾的故土新的生命。



薩爾加多與妻子莉莉婭


無論是攝影還是做環保公益,薩爾加多都從未停止對南美、對自然、對人類的熱愛,知名導演維姆·文德斯 也曾為他拍下了一部紀錄片《地球之鹽》。






攝影大師薩爾加多熱衷於對地球之鹽——人類的拍攝,但他的創作也一直都離不開他所熱愛的美洲大陸。1969年他決定圍繞巴西,在其周邊國家進行旅行,1977年,他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大型項目《另一個美洲》,前後探訪了百餘個部落,並花了八年時間在南美走走停停。





在此期間,薩爾加多用自己的攝影力量為世人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美洲世界。厄瓜多南部愛酗酒的薩拉古羅人;墨西哥瓦哈卡州中熱愛音樂的密艾斯人;墨西哥北部愛奔跑的塔羅烏馬拉人;亞馬遜叢林下唇上插著一截木頭的Zoe人均在薩爾加多的鏡頭下為世人所知。





那些世人眼中神秘的南美文化,透過薩爾加多的鏡頭展示在人們的面前,他在照片所傳達的人物情感,也帶給了人們心靈的衝擊。








後來薩爾加多離開了南美,來到非洲拍攝,但不幸的的是他恰好遇上了盧安達大屠殺,他多次放下相機為他所看見的景象大哭,並懷疑自己人文攝影師的工作。身心疲憊的薩爾加多回到了南美巴西老家MinasGerais州,那裡有一片茂盛的亞熱帶雨林,薩爾加多試圖在這1750英畝的雨林中撫平內心的創傷。但讓薩爾加多失望的是,他回到老家時,眼前只剩一片光禿禿的荒漠!






由於當地人缺乏環保意識,大量砍伐樹木賣錢,種植非洲牧草養牛等導致了這片雨林逐漸惡化,雨林覆蓋率一度跌到了0.5%。薩爾加多記憶中的雨林退化成了荒漠,曾經伴隨著他童年一起長大的動物們也隨著雨林消失了。





此時莉莉婭提出了在這片荒土上種樹的想法,試圖將這乾旱之地重新變回薩爾加多兒時印象中茂密的雨林。於是兩人將工作和生活重心都轉移到環保事業上,1998年,夫妻倆一起成立了環保組織Instituto Terra,後來又從巴西礦業公司Vale獲得了10萬棵樹苗的捐贈,薩爾加多還利用自己作為攝影師的國際聲譽,獲得了世界各國政府和基金會的財政捐助。





但想要恢復雨林談何容易,在第一批種植的植物中,60%的幼苗都沒能成活,認真分析失敗原因後,薩爾加多夫婦僱傭了二十多名工人,讓他們開始用赤手和基本工具去除入侵的非洲牧草,然後再將幼苗種植到清理後的土地上,幸運的是科學的方法讓幼苗的成活率也大大的提升了。





然而在2005年,Instituto Terra遭遇了資金困難,薩爾加多不得不賣掉了自己心愛的徠卡M70相機,用107500美元換來了30000顆幼苗。20年,超過200萬顆樹木,從無到有,薩爾加多夫婦不斷改良著方法,帶領著他們團隊通過努力真的將這片光禿禿的土地種出了一片森林。





看著這些種子長成樹苗,樹苗長成小樹,想著小樹會繼續生長400年,一切恢復到它曾經未曾存在過的樣子,薩爾加多對此感到無比的滿足。森林的回歸也帶了一連串的驚喜,亞熱帶生態系統逐漸恢復,乾涸的小溪也重現涓涓細流,三百餘種植物悄然綻放在這片美麗的土地。





面對這片鬱鬱蔥蔥的土地,薩爾加多突然發現地球上有一半區域都停留在創世紀時的狀態,於是他決定向這個星球致敬,也因此開啟了他人生以及職業生涯的一重大轉折——拍攝《創世紀》。





薩爾加多的身影開始出現在熱帶的雨林、遼闊的草原、酷熱的沙漠,甚至是常年受冰川覆蓋的山脈,或是荒無人煙的孤島。他通過鏡頭,讓我們看見了大自然、動物們美得令人窒息的場景,也通過鏡頭讓我們明白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後來,薩爾加多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園,而他當年種下的雨林,已經出現了一千多眼泉水,250萬棵樹木,就連美洲豹都在林中現身…





「當我過世之後,這片森林將恢復為我兒時的模樣,

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




秘魯——尋訪失落的印加文明

 

出行時間:2019年9月27日-10月7日 

價格:34800元/人

 

行程特色

1、重走印加古道,探訪"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2、泛舟徜徉在舉世聞名的亞馬遜河;

3、欣賞殖民時期留下的經典建築。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細行程







內容監製©️不思議Amazine

文 / 劉燦

設計 / Sinhow

圖 / 碧山、網絡





去雲南避暑採松茸,蒼山輕徒步,大理夏日限定玩法每天都不重樣


踏上奇遇旅行,從尋找失落的印加文明開始......


也許你正在失去塑造孩子價值觀最重要的機會




相關焦點

  • 梭梭樹|你起早貪黑種下的樹長這個樣子
    植樹節剛剛過去,現在我們很少能體會得到親手栽種一棵樹苗的喜悅了,但是自從支付寶上推出了「螞蟻森林」之後,彌補了很多人不能親手種樹的遺憾,也為祖國的疆原增添了一片又一片的綠洲
  • 「10元幫荒漠煥新裝」活動啟動,在新疆塔裡木盆地種下7500棵胡楊
    近日,蘇寧公益聯合中國綠化基金會發起「10元幫荒漠煥新裝」活動,為「我有一片胡楊林」公益項目籌集善款,計劃2019年在新疆種植7500棵胡楊樹苗,並為樹苗提供三年的撫育管護。公益推廣大使羅雲熙也加入其中,號召大家在新疆種胡楊。同時,愛心企業為公眾捐款進行4倍配捐。籌款公益活動自開展以來,引發廣泛參與,數日內已有超6000網友參與,籌款已滿37.5萬元。
  • 父女倆雙雙放棄工作,苦戰荒漠20年,終將沙地變綠洲!
    這名父親叫做萬平,女兒名叫萬曉白。萬平:賠錢治沙的孤膽英雄故事從30年前說起。那時候,年輕的萬平剛來這邊下鄉當知青。當時的科爾沁還是一片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鄉親們對這位小知青格外呵護,把家裡好吃的給他吃。在這裡萬平也找到了愛情,成了當地女婿。
  • 參與"我有一片胡楊林 | 甘肅",見證改變荒漠的力量
    但是,在沙漠中找到水源並不容易,種子大多數情況下,種子很難正常萌發,於是他們進化出了另一種繁殖方式——從根部萌生幼苗。在老胡楊樹的周圍常常有一些中齡和幼齡的胡楊樹,它們是從老樹根部直接長出而不是由種子衍生而成的。
  • 荒漠裡的人都走了,只剩下一對夫婦:種樹20年,花掉100萬
    然而有一對夫婦,他們卻像紮根於此的的罕見綠植一般,二十年都居住於此,只為了一個信念:在這片土地上種滿植被。他們就是從2002年申請退休開始,一直堅守在古日乃種了20年的樹,花掉了100萬的圖布巴圖和陶生查幹夫婦。圖布巴圖原來是一位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地區的人大主席,從小生活在這裡的他見過曾經植被茂盛的額濟納旗。
  • 30年不砍一棵樹的萬畝林場,就在佛山北回歸線上……
    中國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夏季溫暖溼潤,成為回歸沙漠帶的「綠洲」。北回歸線穿過佛山18公裡,這裡生長出一片綠洲——三水大南山,它像一塊渾然天成、未經雕琢的碧玉,鑲嵌在佛山最北部。這片近萬畝的山林猶如一座天然氧吧,成為三水最大的「綠肺」,調節著氣候,滋潤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大南山,北回歸線上的生態綠洲,萬畝山林,湖光山色、翠煙繚繞、靜嫻毓秀。
  • 18年種4000多畝梭梭樹,退休夫妻成「活愚公」,值得敬佩!
    廣袤戈壁越往北走降水量越稀少,荒漠腹地水貴如油,額濟納的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樹木在這裡尤為昂貴。 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發現,遠古時代的額濟納是胡楊成林、水美草肥的綠洲,黑城的殘垣斷壁和那些千年胡楊便是昨日綠洲的見證。然而,千百年的天災人禍,導致額濟納環境惡化,水資源奇缺,生態極其脆弱。
  • 參與「我有一片胡楊林」公益項目,為甘肅種下「沙漠英雄樹」
    但是,在沙漠中找到水源並不容易,種子大多數情況下,種子很難正常萌發,於是他們進化出了另一種繁殖方式——從根部萌生幼苗。在老胡楊樹的周圍常常有一些中齡和幼齡的胡楊樹,它們是從老樹根部直接長出而不是由種子衍生而成的。
  • 陝西沙漠被美國衛星拍下,裡面記錄了什麼?引發多國熱議!
    這是陝西榆林的沙漠,在這裡曾經是一片綠色盎然充滿生機,可惜的是好景不長,這片綠洲最終在人類活動下變成了荒漠,陝西地區狂風肆虐,加上缺乏管理,慢慢的這裡變成了杳無人煙的荒漠,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之後,這才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
  • 用希望抵禦荒漠:民勤蘇武的守土之路
    「梭梭農莊」公眾號 「要是這兩個沙漠合二為一,會形成一個近10萬平方公裡的大沙漠,成為中國第二大沙漠。民勤的綠洲將消失,再放大一點來講,河西走廊就保不住了。」馬俊河順著45度斜坡踏上一塊約二十米高的沙丘頂端,感嘆:「沙子太厲害了,人呆不住,就成了生態難民。」
  • 巴西科學界大聲疾呼保護雨林,巴西政府卻動用情報機構對付環保人士...
    編輯:張一天 華輿訊 綜合報導 2019年,巴西亞馬孫雨林大火蔓延,遠超常年。地獄般的景象震驚世界,成了全球頭條新聞。2020年受疫情影響,對亞馬孫雨林的關注減少了許多,但雨林大火仍然呈現高發態勢,專家警告這可能會導致雨林不可逆轉地退化成草原。
  • 你在螞蟻森林種下的梭梭樹,對沙漠的貢獻原來這麼大
    有很多朋友都在螞蟻森林裡面澆水種樹,我們需要收集齊17900g的綠色能量,便能在荒漠中種下一棵梭梭樹,這也是螞蟻森林中所需能量最少、最好種的一棵樹,但卻需要堅持好久。之前,有位網友親自跑到了新疆阿拉善,希望看一眼自己辛苦種下的梭梭樹,然而見到真樹之後,該網友瞬間覺得有些失望,因為梭梭樹就像雜草堆一樣排列在沙土中,並不是自己想像中高大聳立的樣子。
  • 亞馬遜雨林大火重現,人類的噩夢又來了,現已變成不毛之地!
    亞馬遜雨林大火重現,人類的噩夢又來了,現已變成不毛之地!地球上有兩種災禍是難以抵禦的,一種是天災,另一種是人禍。天災亦指自然災難,例如火山、地震、海嘯等,它們的突如其來,導致無數人喪命。其實每個人都感受到今年地球的變化,全球變暖導致溫度驟升,無數地區受到影響。
  • 地球之肺,探索地球上的17個雨林
    它的 面積為550萬平方千米 ,覆蓋南美大部分亞馬遜流域,遍及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蘇利南和法屬蓋亞那。亞馬遜河也穿過森林。巴西約有60%的森林。 據估計,森林覆蓋著3900億棵樹木,分為1.6萬個物種。該地區發現的一些物種包括250萬種昆蟲,大約2000種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及數萬種植物。
  • 這片綠洲,專家預測將在十七年後消失......
    甘肅省的東北部,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中間,夾著一片綠洲。它是河西走廊上的第一片沙漠綠洲。它歷史悠久,早在東周時候就有人在此活動,並創造了「沙井文化」。世世代代有人在此繁衍生息。但惡劣的自然環境讓這顆綠色寶石漸漸失去了光芒。昔日水草豐美可耕可漁的民勤綠洲已成為成為全國最乾旱、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北方地區沙塵暴四大策源地之一。
  • 泰內雷之樹:世界最孤獨的一棵樹,獨自生存300年,不敵人類破壞
    而在這不毛之地的中央,居然長出了一棵相思樹。估計樹齡超過300年的「泰內雷之樹」成了旅人在茫茫沙漠中的燈塔,成了唯一一棵會被畫在4百萬比1地圖上的植物,以及當地人眼中的「聖樹」。在茫茫的荒漠中,遊牧商人要找到前往綠洲比爾馬的道路何其困難。一個方向走錯,就可能是生與死的差別。
  • 地球之肺正走向窒息:NASA衛星照,巴西亞馬遜雨林已千瘡百孔
    比如在巴西的朗多尼亞州,這裡位於巴西西北部的亞馬遜森林區,從衛星近20年的監控來看,這裡的森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原本應該一片墨綠的森林,先是在1986年出現了一道道白線,這是當地人開發雨林修建的道路和農田。而到了十多年後的1998年,朗多尼亞的白線面積變得更大、更密集,更多的白色出現在森林中,這是當地砍伐、毀壞森林的直接證明。
  • 地球20年前已停止變綠?中國卻一年造林三個北京城
    要知道在中國,我們就有把沙漠變綠洲的能力。對此我們可能不太了解,這是因為在我們吃喝玩樂的時候,有些人依然在負重前行,甚至是子承父志、世代相傳,守得沙漠變綠洲。這一幹就再也沒有回頭。在沙地上挖個坑,上面用木棍支起來,蓋點茅草,當地人叫「地窩鋪」,夏天悶熱不透氣,冬天沙子凍成冰碴子,摸一把都扎手。
  • 馬雲的「螞蟻森林」,真的形成一片森林了嗎?衛星圖讓人淚目!
    提倡我們低碳生活,多種樹淨化環境。我們可以用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步行出門,在網上繳費這些行動來累計積分換取樹苗。而這些樹苗是會變成我們現實生活的一顆樹種在我們的地球上。螞蟻森林上線已經有幾年了,好多人都好奇自己在螞蟻森林上面的樹有沒有被種植活下來?馬雲有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我們都知道在前幾年,我們的國家的空氣品質是比較差。
  • 科學用鹹水也能讓荒漠變綠洲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將到來之際,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宋懷龍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世界鹹水資源量超過陸地淡水資源量17.8%以上,鹹水是隱藏在荒漠或極度乾旱區地表下的水資源,是解決水危機的有效資源。宋懷龍強調說,這絕非異想天開、痴人做夢,而是有根據、有理由的科學設想。近年來,世界各地有不少鹹水適用技術與片段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