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平方公裡的熱帶雨林被破壞,連世人所知的亞馬遜雨林也正以每分鐘1.5個足球場地面積減少。巴西著名攝影師薩爾加多曾親眼目睹了他的故鄉Minas Gerais州被亂砍濫伐後只留下貧瘠的土地,但令人敬畏的是,薩爾加多和妻子莉莉婭用二十年,親手種下200多萬棵樹苗,賦予了這片被榨乾的故土新的生命。
薩爾加多與妻子莉莉婭
無論是攝影還是做環保公益,薩爾加多都從未停止對南美、對自然、對人類的熱愛,知名導演維姆·文德斯 也曾為他拍下了一部紀錄片《地球之鹽》。
攝影大師薩爾加多熱衷於對地球之鹽——人類的拍攝,但他的創作也一直都離不開他所熱愛的美洲大陸。1969年他決定圍繞巴西,在其周邊國家進行旅行,1977年,他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大型項目《另一個美洲》,前後探訪了百餘個部落,並花了八年時間在南美走走停停。
在此期間,薩爾加多用自己的攝影力量為世人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美洲世界。厄瓜多南部愛酗酒的薩拉古羅人;墨西哥瓦哈卡州中熱愛音樂的密艾斯人;墨西哥北部愛奔跑的塔羅烏馬拉人;亞馬遜叢林下唇上插著一截木頭的Zoe人均在薩爾加多的鏡頭下為世人所知。
那些世人眼中神秘的南美文化,透過薩爾加多的鏡頭展示在人們的面前,他在照片所傳達的人物情感,也帶給了人們心靈的衝擊。
後來薩爾加多離開了南美,來到非洲拍攝,但不幸的的是他恰好遇上了盧安達大屠殺,他多次放下相機為他所看見的景象大哭,並懷疑自己人文攝影師的工作。身心疲憊的薩爾加多回到了南美巴西老家MinasGerais州,那裡有一片茂盛的亞熱帶雨林,薩爾加多試圖在這1750英畝的雨林中撫平內心的創傷。但讓薩爾加多失望的是,他回到老家時,眼前只剩一片光禿禿的荒漠!
由於當地人缺乏環保意識,大量砍伐樹木賣錢,種植非洲牧草養牛等導致了這片雨林逐漸惡化,雨林覆蓋率一度跌到了0.5%。薩爾加多記憶中的雨林退化成了荒漠,曾經伴隨著他童年一起長大的動物們也隨著雨林消失了。
此時莉莉婭提出了在這片荒土上種樹的想法,試圖將這乾旱之地重新變回薩爾加多兒時印象中茂密的雨林。於是兩人將工作和生活重心都轉移到環保事業上,1998年,夫妻倆一起成立了環保組織Instituto Terra,後來又從巴西礦業公司Vale獲得了10萬棵樹苗的捐贈,薩爾加多還利用自己作為攝影師的國際聲譽,獲得了世界各國政府和基金會的財政捐助。
但想要恢復雨林談何容易,在第一批種植的植物中,60%的幼苗都沒能成活,認真分析失敗原因後,薩爾加多夫婦僱傭了二十多名工人,讓他們開始用赤手和基本工具去除入侵的非洲牧草,然後再將幼苗種植到清理後的土地上,幸運的是科學的方法讓幼苗的成活率也大大的提升了。
然而在2005年,Instituto Terra遭遇了資金困難,薩爾加多不得不賣掉了自己心愛的徠卡M70相機,用107500美元換來了30000顆幼苗。20年,超過200萬顆樹木,從無到有,薩爾加多夫婦不斷改良著方法,帶領著他們團隊通過努力真的將這片光禿禿的土地種出了一片森林。
看著這些種子長成樹苗,樹苗長成小樹,想著小樹會繼續生長400年,一切恢復到它曾經未曾存在過的樣子,薩爾加多對此感到無比的滿足。森林的回歸也帶了一連串的驚喜,亞熱帶生態系統逐漸恢復,乾涸的小溪也重現涓涓細流,三百餘種植物悄然綻放在這片美麗的土地。
面對這片鬱鬱蔥蔥的土地,薩爾加多突然發現地球上有一半區域都停留在創世紀時的狀態,於是他決定向這個星球致敬,也因此開啟了他人生以及職業生涯的一重大轉折——拍攝《創世紀》。
薩爾加多的身影開始出現在熱帶的雨林、遼闊的草原、酷熱的沙漠,甚至是常年受冰川覆蓋的山脈,或是荒無人煙的孤島。他通過鏡頭,讓我們看見了大自然、動物們美得令人窒息的場景,也通過鏡頭讓我們明白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後來,薩爾加多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園,而他當年種下的雨林,已經出現了一千多眼泉水,250萬棵樹木,就連美洲豹都在林中現身…
「當我過世之後,這片森林將恢復為我兒時的模樣,
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
秘魯——尋訪失落的印加文明
出行時間:2019年9月27日-10月7日
價格:34800元/人
行程特色
1、重走印加古道,探訪"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2、泛舟徜徉在舉世聞名的亞馬遜河;
3、欣賞殖民時期留下的經典建築。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細行程
內容監製©️不思議Amazine
文 / 劉燦
設計 / Sinhow
圖 / 碧山、網絡
去雲南避暑採松茸,蒼山輕徒步,大理夏日限定玩法每天都不重樣
踏上奇遇旅行,從尋找失落的印加文明開始......
也許你正在失去塑造孩子價值觀最重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