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20年前已停止變綠?中國卻一年造林三個北京城

2020-11-11 環保前線

《科學美國人》曾報導,全世界的綠色正在逐漸減少,大約20年前,全球超過一半的植被都出現了「褐化」趨勢;也就是說,地球已經停止變綠了。

ennnn我不信,我的螞蟻森林肯定不是白種的!

其實地球不再變綠,主要是因為空氣越來越「幹」了。由於全球變暖,嚴峻的氣候變化使得各地的飽和蒸氣壓虧缺越來越嚴重,地球上的空氣水分含量比以前低得多,沒有以前那麼「溼潤」,導致植物的生長變得越來越慢。而植物長得慢,反過來也會加劇全球變暖的速度,陷入惡性循環。

同時由於人口壓力的持續增長和濫墾、濫牧、濫樵等現象的普遍存在,造成植被破壞、沙漠化迅速發展。

看到這些,我們就要失去信心了嗎?拿出你們每天起早貪黑偷能量的毅力來!要知道在中國,我們就有把沙漠變綠洲的能力。

對此我們可能不太了解,這是因為在我們吃喝玩樂的時候,有些人依然在負重前行,甚至是子承父志、世代相傳,守得沙漠變綠洲。

上世紀80年代初,八步沙——騰格里沙漠南緣甘肅省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沙魔從這裡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農田村莊。

風沙再狂,總有人不甘服輸。為保護家園,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6位村民,義無反顧挺進八步沙,以聯產承包形式組建集體林場,承包治理7.5萬畝流沙。

當時,他們中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也有40歲。在一個天剛蒙蒙亮的早晨,六老漢捲起鋪蓋住進沙窩。這一幹就再也沒有回頭。在沙地上挖個坑,上面用木棍支起來,蓋點茅草,當地人叫「地窩鋪」,夏天悶熱不透氣,冬天沙子凍成冰碴子,摸一把都扎手。

六老漢節衣縮食,湊錢買上樹苗,靠一頭毛驢,一輛架子車,幾把鐵鍁,開始了治沙造林。沒有治沙經驗,只能按「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辦法栽種樹苗。然而,在沙漠中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都難。

第一年,六老漢造林1萬畝。轉過年一開春,風吹、沙打、羊啃,苗子十存一二。難道真的幹不成?老漢們慌了。

當時的古浪縣林業局局長聽聞,帶著6名技術員來到八步沙,一起出謀劃策。他們發現,有草的地方栽種的樹苗「挺」過了狂風。興奮之餘,六老漢重拾信心,總結出「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治沙經驗。

慢慢地,樹苗的成活率上去了,漫天黃沙中顯現出點點滴滴的綠。但在沙漠裡最難的不是種草種樹,而是看管養護。當地的村民世代都在沙漠裡放羊,好不容易種下的草和樹,幾天就會被羊啃光。樹種下後,六老漢既當愚公,又當「包公」。每天日頭一落就進林地「值班」,夜裡12點再爬進沙窩休息,還沒少跟放羊的鄉親「黑」臉。

就這樣,10年六老漢用汗水澆「活」了4.2萬畝沙漠。為此,六位老人熬白了頭,甚至有人過早走完了人生路。治沙的人,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換綠色。賀發林是昏倒在樹坑旁的,被送到醫院時已經是肝硬化晚期。在這之前,老漢忍著疼種下人生中最後幾棵花棒。

如今向沙漠挺進的六老漢中,四個走了,兩個老得幹不動了。老人們放不下那些檸條、花棒、紅柳,走的時候約定,6家人每家必須有一個繼承人,把八步沙管下去,不能斷。

就這樣,父死子繼,花開花謝,誓約不悔。如今經過三代人多年的治理,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內林草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現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條南北長10公裡、東西寬8公裡的綠色屏障。確保了幹武鐵路及省道和西氣東輸、西油東送等國家能源建設大動脈的暢通。

在林場的涵養下,附近地區林草豐茂,大風天氣明顯減少,眾多植被保護著周邊3個鄉鎮近10萬畝農田,古浪縣整個風沙線後退了15公裡至20公裡。

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六老漢和他們的後人們憑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創造了荒漠奇蹟。

當然,在中國像六老漢一樣的值得我們敬佩的人還有很多很多。通過他們的努力,2019年我國治理沙化土地3390萬畝(相當於一個北京城),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371萬畝,退耕還林工程造林1284.89萬畝,三北防護林工程營造林874.7萬畝,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沿海和太行山等重點防護林工程完成年度建設任務444.8萬畝。森林撫育1.14億畝,預計在今年完成造林1.01億畝、森林撫育1.2億畝,種草改良草原5194萬畝,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8.1萬億元。

我們要明白的是:森林與人類息息相關。森林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作用顯著,在全球範圍內,常生林通過固存碳每年可去除大氣中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15%。

熱帶雨林也通過蒸發大量水形成將太陽光反射到太空的雲彩使地球變得「清涼」,僅亞馬遜雨林每年就向大氣中蒸發約8萬億噸的水蒸氣。

人類的健康也離不開森林的保障。據學者的研究,熱帶原始森林對於緩解傳染病的影響具有重要作用。

在熱帶地區林木遭到砍伐或嚴重退化的地區,感染瘧疾的風險比原始森林地區要高多達300倍,原因是退化森林的淺水灘較多,為蚊蟲和其他病媒提供了滋生地。

所以說不管是保護森林還是造林,都不是某個人的事,而是全人類的事。雖然我們無法親身參與種樹的過程,但我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護森林,愛護大自然。比如少用一雙一次性筷子;據悉我國每年僅一次性筷子,就需要砍伐2500萬棵樹。

在日常生活中小舉動也可以保護森林,為森林發聲,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稱,20年前地球早已停止變綠,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在眾人的眼中,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它提供豐富的資源,還有適宜的環境。如果不是地球,所有生物不可能擁有家園。比較令人失望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人口的頻繁增長,地球上的資源日漸枯竭,尤其是很多隻圖一己私慾的人類,一直在破壞環境,導致地球原本的面貌消失不見。
  • 20年前地球停止變綠?衛星數據:中國更綠了,日本,印尼幾乎全綠
    在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當中,環境的變化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由於人類活動,大量的工業發展跟人們的生活需求,大量的森林被破壞,這導致地球的綠化面積越來越少,根據科學家的的預測,地球本該在20年前綠化率就停止上漲了,甚至是倒退,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 中國是怎樣讓地球變綠的?衛星遙感影像告訴你!
    6月17日是第二十五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中國宣傳的主題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動綠色發展」。可以說,在防沙治沙領域,中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績單。地球變得更綠了,中國的貢獻比例居首。:2000—2017年,中國和印度主導了全球陸地變綠(植被葉面積的增加)。
  • 據說地球已經停止變綠,我們的城市卻在逆生長
    1986年杭州森林覆蓋率為48.48%,從這一年起,杭州實現森林覆蓋率連續30餘年增長。到2017年,杭州森林覆蓋率已經到達66.83%,近兩年這一數據還在不斷攀升。 而另一組數據是,大約20年前,全球超過一半的植被都出現了「褐化」趨勢,也就是說,地球已經停止變綠。 而我們的城市,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變得越來越綠。
  • 廣西:玉林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 今年計劃造林16萬畝
    中國園林網2月28日消息:又是一年春來到。為切實抓好林業生態建設,全力打造美麗玉林,市林業局精心謀劃今年植樹造林工作,計劃全年完成植樹造林面積16萬畝,全民義務植樹750萬株。
  • 廣西:「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綠了山頭 富了口袋
    中國園林網11月12日消息:綠,是八桂大地最醒目的一個招牌,廣西人也孜孜不倦地為自己的家鄉添綠。2010年,自治區黨委、政府發出通知,在全區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以下簡稱「綠滿八桂」工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新一輪造林綠化熱潮。近日,記者來到柳州、浦北、三江等地,除了欣賞綠水青山,還感受到「綠滿八桂」工程給老百姓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 美國NASA被震撼,中國面積4.2萬平方公裡,100多年的沙漠即將消失
    但是現在人類對抗沙漠化,最有名的成功案例出現在了中國。三北防護林,號稱綠色長城,目標是在2055年前,種下超過660億棵樹。毛烏素沙漠位於黃土高原以北,陝西跟內蒙古交界的地方,這裡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橫跨寧夏陝西內蒙古三個省份,毛烏素用蒙古話翻譯是壞水,意思是這塊沙漠中水質不好,但在一千多年前它曾經水草肥美,是歷代皇族的養馬之地,但是後來因為地質變遷,成了荒漠。
  • 美國NASA被震撼,中國耗時70年,將4.2萬平方公裡的沙漠變成森林
    三北防護林,號稱綠色長城,目標是在2055年前,種下超過660億棵樹。毛烏素沙漠位於黃土高原以北,陝西跟內蒙古交界的地方,這裡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橫跨寧夏陝西內蒙古三個省份,毛烏素用蒙古話翻譯是壞水,意思是這塊沙漠中水質不好,但在一千多年前它曾經水草肥美,是歷代皇族的養馬之地,但是後來因為地質變遷,成了荒漠。
  • 美國衛星發現地球在變綠,中國和印度最為突出你知道是什麼嗎?
    美國衛星發現地球在變綠,中國和印度最為突出你知道是什麼嗎?衛星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得到了更多觀測,地球和地球之外事業的機會,而對於世界各國來說,衛星技術發展比較靠前的就是美國,所以美國衛星總是能夠及時發現一些現象,從而引起人類的重視,近期,美國宇航局nasa對比了近些年來的衛星圖,發現地球出現了變綠的情況。
  • 防治荒漠化丨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的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的統計數據表明,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治理率已達七成,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沙塵天氣大幅減少,毛烏素沙地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的歷史性轉變。 越來越綠的毛烏素沙地,究竟發生了什麼?巨大變化是怎樣產生的?除了人們的努力,西北地區氣候「暖溼化」趨勢帶來了多大影響?在毛烏素沙地,記者深入探訪,尋找答案。
  • 廣西:賀州紮實推進「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建設
    中國園林網7月15日消息: 近年來,賀州市採取多項措施大力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生態環境,賀州大地呈現出「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的景象。 強化責任領導,科學制定方案。
  • 地球正在慢慢變綠,中國做了哪些貢獻?看看衛星拍的照片就明白!
    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好地球的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地球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但讓人比較無奈的是,隨著近些年來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對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越來越嚴重。
  • 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的
    統計數據表明,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治理率已達七成,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沙塵天氣大幅減少,毛烏素沙地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的歷史性轉變。  越來越綠的毛烏素沙地,究竟發生了什麼?巨大變化是怎樣產生的?除了人們的努力,西北地區氣候「暖溼化」趨勢帶來了多大影響?在毛烏素沙地,記者深入探訪,尋找答案。
  • 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的(深度觀察)
    統計數據表明,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治理率已達七成,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沙塵天氣大幅減少,毛烏素沙地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的歷史性轉變。越來越綠的毛烏素沙地,究竟發生了什麼?巨大變化是怎樣產生的?除了人們的努力,西北地區氣候「暖溼化」趨勢帶來了多大影響?在毛烏素沙地,記者深入探訪,尋找答案。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毛烏素是這樣變綠的
    統計數據表明,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治理率已達七成,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沙塵天氣大幅減少,毛烏素沙地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的歷史性轉變。 越來越綠的毛烏素沙地,究竟發生了什麼?巨大變化是怎樣產生的?除了人們的努力,西北地區氣候「暖溼化」趨勢帶來了多大影響?在毛烏素沙地,記者深入探訪,尋找答案。
  • 「中國的貢獻被低估了!」英媒: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規模令人驚訝
    而這兩個被嚴重低估的碳匯地區,是中國的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BBC在報導中寫道:「此前被低估的兩個碳匯地區是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和廣西三地;以及東北部,主要是黑龍江和吉林。」中國新造樹林的減碳能力令專家吃驚這兩個地區的造林綠化面積擴展得很快,其帶來的減碳能力讓外國專家意想不到。研究稱,這些省份已經形成了大面積快速造林的格局,在過去10到15年裡,省級森林面積每年增加4萬至44萬公頃。西南地區的陸地生物圈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碳匯,約佔中國陸地碳匯的31.5%,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
  •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
    BBC在報導中寫道:「此前被低估的兩個碳匯地區是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和廣西三地;以及東北部,主要是黑龍江和吉林。」西南地區的陸地生物圈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碳匯,約佔中國陸地碳匯的31.5%,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東北地區的生物圈則具有季節性,約佔4.5%。
  •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
    西南地區的陸地生物圈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碳匯,約佔中國陸地碳匯的31.5%,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東北地區的生物圈則具有季節性,約佔4.5%。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是全球變綠的重要力量中國的淨零排放目標,對全球的碳匯問題與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2019年,NASA曾發表報導稱,與20年前相比,世界越來越綠了,而中國是促進這一改變的重要貢獻者之一。
  •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
    BBC在報導中寫道:「此前被低估的兩個碳匯地區是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和廣西三地;以及東北部,主要是黑龍江和吉林。」研究稱,這些省份已經形成了大面積快速造林的格局,在過去10到15年裡,省級森林面積每年增加4萬至44萬公頃。西南地區的陸地生物圈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碳匯,約佔中國陸地碳匯的31.5%,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東北地區的生物圈則具有季節性,約佔4.5%。
  •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 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
    統計數據表明,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治理率已達七成,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沙塵天氣大幅減少,毛烏素沙地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的歷史性轉變。越來越綠的毛烏素沙地,究竟發生了什麼?巨大變化是怎樣產生的?除了人們的努力,西北地區氣候「暖溼化」趨勢帶來了多大影響?在毛烏素沙地,記者深入探訪,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