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

2020-11-28 山東省委政法委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

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

報導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中國兩個地區的新造樹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被低估了。該團隊表示,兩個地區加起來,佔中國整體陸地「碳匯」的35%多一點。(作者註:碳匯 carbon sink,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而這兩個被嚴重低估的碳匯地區,是中國的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BBC在報導中寫道:「此前被低估的兩個碳匯地區是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和廣西三地;以及東北部,主要是黑龍江和吉林。」

中國新造樹林的減碳能力令專家吃驚

這兩個地區的造林綠化面積擴展得很快,其帶來的減碳能力讓外國專家意想不到。

研究稱,這些省份已經形成了大面積快速造林的格局,在過去10到15年裡,省級森林面積每年增加4萬至44萬公頃。西南地區的陸地生物圈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碳匯,約佔中國陸地碳匯的31.5%,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東北地區的生物圈則具有季節性,約佔4.5%。

該研究的聯合作者、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保羅·帕爾默教授(Prof Paul Palmer)表示,這些森林碳吸儲庫的規模雖然令人驚訝,但他指出,這個結論值得信賴。

「大膽的科學結論必須有大量的證據支持,而我們在研究當中做到了這一點。」他對BBC說:「我們匯集了一系列實地測量和衛星數據的證據,對中國碳循環得出了一個前後一致並且站得住腳的說法。」

儘管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佔全球28%,但中國已宣布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報導稱,近年來,中國的綠色植被增長有目共睹。最近數十年已經新種了數以十億計的樹木,來抵抗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時還發展起了蓬勃的木材和造紙產業。

中國是全球變綠的重要力量

中國的淨零排放目標,對全球的碳匯問題與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

2019年,NASA曾發表報導稱,與20年前相比,世界越來越綠了,而中國是促進這一改變的重要貢獻者之一。

報導稱,來自NASA地球衛星數據顯示,中國和印度的植樹造林和農業等活動主導了地球變綠的過程。「衛星數據(2000-2017年)顯示,中國和印度境內的綠化帶非常醒目,與世界各地的農田重疊。」

中國的綠化帶是主導世界變綠的重要力量,即使在全球植被面積中佔比不大,但增長速度在全球領先第一。正如NASA所指出的:「中國的植被面積僅佔全球的6.6%,但全球植被葉面積淨增長的25%都來自中國。」

來源:中國網

編輯:鄭雨瀟

相關焦點

  •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
    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報導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中國兩個地區的新造樹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被低估了。
  •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
    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報導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中國兩個地區的新造樹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被低估了。
  • 為何英國BBC報導:中國植樹造林作用被低估?種樹狂魔有多努力
    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這一報告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還被英國BBC廣播電臺報導,從而引發全球關注。)的土地碳匯,以前都被全年低估了。中國植樹造林有多努力?由於中國的植樹造林覆蓋面較大,如果一個個點出來說,那感覺不太現實。今天,我們就揀重點來聊聊——三北防護林。
  • 「中國的貢獻被低估了!」英媒: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規模令人驚訝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
  • BBC只好承認:中國植樹作用被低估
    雖然說這種變綠和季節變化相關,但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越來越多的綠洲在沙漠中湧現,這是我國植樹種草對抗沙漠的結果——,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BBC報導稱,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
  • 「中國被低估了!」研究發現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規模令人驚訝
    據英國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underestimated」)。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
  • BBC只好承認:中國植樹作用被低估
    雖然說這種變綠和季節變化相關,但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越來越多的綠洲在沙漠中湧現,這是我國植樹種草對抗沙漠的結果——,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BBC報導稱,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
  • 中國植樹造林,減碳能力被低估
    ,國際低估了中國的貢獻。此團隊表示,中國兩個地區的新造樹林對於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超過中國陸地「碳匯」的35%。這兩個被忽略的地區是中國的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主要是西南部的雲南、貴州以及廣西,還有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和吉林。
  • 研究稱中國植樹造林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
    根據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中國有兩個地區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的綠色植被增長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近數十年已經新種了數以十億計的樹,來抵抗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時還發展起了蓬勃的木材和造紙產業。最新分析檢查了許多數據源。這當中包括林業記錄、衛星遙感的植被綠色度測量,土壤水分供應情況;還有從太空觀察以及地面空氣直接採樣獲取的二氧化碳觀測數據等。被低估的兩個碳匯地區是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和廣西三個省份;以及東北部,主要是黑龍江和吉林省。
  • 「中國被低估了!」研究發現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規模令人驚訝丨外媒說
    >被低估了(「underestimated」)。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該團隊表示,兩個地區加起來,佔中國整體陸地「碳匯」的35%多一點。註:碳匯(carbon sink),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 最新研究:中國新增森林的減排作用被低估
    【歐洲時報10月29日顧硯編譯】近日,《自然》(Nature)雜誌刊登了一項關於中國大規模植樹對碳排放的影響的研究。進行這項研究的國際團體確認,中國兩處新的森林區域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約佔中國地面碳匯總量的35%,其作用被低估。
  • 這張衛星圖震撼BBC!全球四分之一增長來自亞洲,全球低估了中國
    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方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這一報告於上個月月底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中方兩個地區的新造樹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被低估了。該團隊表示,兩個地區加起來,佔中方整體陸地「碳匯」的35%多一點。而這兩個被嚴重低估的碳匯地區,是中方的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
  • 質疑中國植樹造林,學術分歧究竟在哪裡?
    在近期的一些研究和報導中,對於森林的作用產生了對立的爭論,在減緩氣候變化作用方面,有學者認為森林雖然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也可以吸收更多的光線,使得地表溫度升高。而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國外相關媒體報導也對中國在乾旱地區的「植樹造林」活動產生質疑。有關這些爭議的真實情況究竟是什麼?
  • 中國被低估了!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竟這麼能「吸」,規模驚人
    10月28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國森林強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的研究中被低估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植樹造林40年以來來,中國森林覆蓋率已從1978年的12%提高到超22%,森林面積增加了近1倍,尤其是最近十幾年,中國每年的人工造林面積都在1億畝左右。
  • 應對氣候變化,植樹造林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氣候大會特別策劃
    因此,減排仍然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首要之事,不應過分誇大植樹造林在減緩氣候變化上的作用。沒有人會否認森林對改善環境起到的關鍵作用,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森林對減緩氣候變化作用有限,我們應該在紮實的科學研究結果的支持下,合理地實行適合當地自然社會環境的綠化政策,使之成為一種改善環境的有效手段。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裡實施的植樹造林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也走了不少彎路。
  • 新研究發現中國等國植樹造林的固碳貢獻大
    這表明,中國等國的植樹造林活動對固碳具有重要作用。森林被廣泛認為是重要的碳匯,可以捕獲和儲存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此前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熱帶雨林在吸收溫室氣體方面發揮較大作用。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建模方法,計算出2001年到2010年間原始森林的碳吸收量,並將其與新造林進行比較。
  • 最新研究結果出爐,專家發現大大低估了中國,這一領域中國是主力
    嘴上說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應該重視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但是這麼長時間以來,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國家卻是真的少之又少。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一直都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但是由於國際上普遍糟糕情況的存在,很多方面皆認為中國一樣不過也都是說說而已。
  • 溫室氣體濃度變化證明 我國陸地碳匯被低估
    >  ■我國陸地生態系統(森林、草地等)固碳能力被低估;  ■高精度二氧化碳觀測數據缺乏,使得東亞地區碳匯能力計算存在不確定性;  ■自上而下的碳同化反演算法,未來或成為溫室氣體核查的重要支撐和驗證方法
  • 原來梭梭樹的作用這麼大,怪不得被當成沙漠植樹造林的先驅者
    低調又不簡單的梭梭樹目前我國植樹造林的地點主要是選擇了西北地區的沙漠地區,這些沙漠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並非是由環境變化造成的沙漠,而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沙漠化。要知道的是,沙漠是一種自然景觀,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了,而且僅憑人類的力量根本無法消滅它們。
  • 科學家:看看中國,植樹造林並不見得好
    然而,科學家發表的新研究表明,多種樹並不見得有好處,尤其是通過分析中國和智利的植樹造林活動,他們更加堅定了這個看法。換句話說,在外國科學家看來,中國種樹並沒有讓環境變好,他們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呢?眾所周知,植樹是一種成本低,回報高的環保活動,以往的研究表明,樹木確實具有固碳的作用,包括中國、智利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將植樹活動當做解決氣候和環境問題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