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低估了!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竟這麼能「吸」,規模驚人

2020-11-24 九個頭條

自讀書以來,我們就明白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全球氣候變暖一直是近些年來最為嚴峻的氣候問題,碳排放量過高、全球森林退化是主要原因,為緩解全球氣候變暖,實現碳中和是世界的目標。

今年9月,我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對世界承諾,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更是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寫入2035遠景目標,事實上,我國一直在為此做努力,並且小有成效。


10月28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國森林強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的研究中被低估,研究顯示,中國的西南地區固碳貢獻最大,每年創造0.35拍克(3.5億噸)的碳匯,佔全國陸地碳匯的31.5%。

同時,東北地區在夏季也有很強的碳匯創造能力,每年平均創造0.05拍克(0.5億噸)的碳匯,佔全國的4.5%。研究還發現,2010~2016年間,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吸收約11.1億噸碳,吸收同時期人為碳排放的45%。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植樹造林40年以來來,中國森林覆蓋率已從1978年的12%提高到超22%,森林面積增加了近1倍,尤其是最近十幾年,中國每年的人工造林面積都在1億畝左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衛星圖像還證實,中國在造林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根據NASA數據,自2000年來,地球植被共增長了5.18億公頃,相當於多出了一個亞馬遜雨林,其中三分之一的功勞要歸功於中國和印度。


雖然中國的植被面積僅佔全球的6.6%,但全球植被葉面積淨增長的25%都來自中國,而中國新增的植被有42%都來自於植樹造林工程。螞蟻森林的產出也為中國植被增長做出了貢獻,讓更多人參與到植樹造林中,據數據顯示,截止今年5月底,螞蟻森林的參與者已超5.5億,累計種植樹苗已經超2億顆,種植面積更是超274萬畝。

相關焦點

  • 「中國被低估了!」研究發現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規模令人驚訝
    據英國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underestimated」)。,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An international team has identified two areas in the country where the scale of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by new forests has been underestimated.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中國兩個地區的新造樹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被低估了。
  • 「中國被低估了!」研究發現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規模令人驚訝丨外媒說
    據英國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
  • 研究發現:中國森林比想像中還能「吸」碳
    【文/觀察者網 鞠峰】原來,中國的森林這麼能「吸」。 上月,中方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對世界承諾,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巧的是,《自然》雜誌於10月28日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國森林強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的研究中被低估,BBC也於次日跟進報導。
  • 「中國的貢獻被低估了!」英媒: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規模令人驚訝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
  •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
  •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
  •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這一報告於10月2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基於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分析出中國兩個區域的新造樹林吸收二氧化碳規模被低估了。
  • 最新研究:中國新增森林的減排作用被低估
    【歐洲時報10月29日顧硯編譯】近日,《自然》(Nature)雜誌刊登了一項關於中國大規模植樹對碳排放的影響的研究。進行這項研究的國際團體確認,中國兩處新的森林區域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約佔中國地面碳匯總量的35%,其作用被低估。
  • BBC只好承認:中國植樹作用被低估
    雖然說這種變綠和季節變化相關,但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越來越多的綠洲在沙漠中湧現,這是我國植樹種草對抗沙漠的結果——,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BBC報導稱,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
  • 最新研究結果出爐,專家發現大大低估了中國,這一領域中國是主力
    但是這麼長時間以來,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國家卻是真的少之又少。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一直都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但是由於國際上普遍糟糕情況的存在,很多方面皆認為中國一樣不過也都是說說而已。但其實事實上,專家發現各方面還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據環球網報導,最新研究結果出爐,專家稱在這一領域中國已經成為主力。
  • BBC只好承認:中國植樹作用被低估
    雖然說這種變綠和季節變化相關,但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越來越多的綠洲在沙漠中湧現,這是我國植樹種草對抗沙漠的結果——,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BBC報導稱,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
  • 浙工大等科研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原來森林這麼能吸「碳」
    基於近10年的碳匯觀測,浙江工業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方雙喜聯合國內相關科研團隊定量估算了中國陸地植被的吸碳能力,比學界對其的固有認知,團隊測得的數據可以說翻了一倍。近日,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發表,向全球展現了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治理上所作出的努力。 這個重要結論是怎麼得出的?它意味著什麼?
  • 為何英國BBC報導:中國植樹造林作用被低估?種樹狂魔有多努力
    一個國際團隊近日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這一報告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還被英國BBC廣播電臺報導,從而引發全球關注。)的土地碳匯,以前都被全年低估了。請隨我一起深入探究一下吧: 碳匯是什麼可能大家對碳匯這個詞比較陌生,碳匯,又叫做碳吸儲庫或吸儲庫。從狹義的角度來解釋,碳匯指的是能夠無限期累積及儲存碳化合物(特別是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例如森林、土壤、海洋、凍土等。
  • 中國植樹造林,減碳能力被低估
    導讀:近日,據BBC報導,有國際團隊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量對世界所做出的貢獻極大,國際低估了中國的貢獻。研究發現,這些地區已經有了大範圍快速造林的格局,在這過去的十到十五年內,省級森林面積每年都會增加4萬到44萬公頃。
  • 最新研究顯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趙竹青)「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這一生態領域重要研究成果,北京時間29日凌晨獲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被嚴重低估!最新研究顯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
    「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這一生態領域重要研究成果,北京時間10月29日凌晨獲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研究結果顯示,2010-2016年,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吸收約11.1億噸碳,吸收了同時期人為碳排放的45%。
  • 最新研究: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為碳排放約45%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獲悉,該所劉毅研究團隊聯合英美同行最新研究發現,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其實際上約吸收人為碳排放的45%。
  • 《自然》: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被嚴重低估
    「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毅說。10月29日,劉毅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們認為,基於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計算排放通量的方法體系將為我國「碳中和」核算和國際談判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 研究稱中國植樹造林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
    根據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中國有兩個地區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的綠色植被增長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近數十年已經新種了數以十億計的樹,來抵抗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時還發展起了蓬勃的木材和造紙產業。最新分析檢查了許多數據源。這當中包括林業記錄、衛星遙感的植被綠色度測量,土壤水分供應情況;還有從太空觀察以及地面空氣直接採樣獲取的二氧化碳觀測數據等。被低估的兩個碳匯地區是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和廣西三個省份;以及東北部,主要是黑龍江和吉林省。
  •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為碳排放約45%
    10月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獲悉,該所劉毅研究團隊聯合英美同行最新研究發現,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其實際上約吸收人為碳排放的45%。這一生態領域重要研究成果論文,北京時間29日凌晨獲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