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焦作市人民醫院兒科一區
焦作市人民醫院兒科一區副主任鄭麗麗帶隊走進社區開展義診活動
兒科醫生被業內稱為「24小時醫生」,必須隨時待命。越是節假日,他們越忙碌,在千千萬萬個平凡的日子裡,他們用愛心和守護託起一個個患兒生命的重量。
近日,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走進焦作市人民醫院兒科一區,親身感受醫護人員全力以赴的堅守和擔當。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趙明 耿彩霞/文圖
厚德精醫
全力捧起明天的「太陽」
1月4日,記者來到焦作市人民醫院兒科一區,看到病房裡一片忙碌景象,走廊裡擺滿了病床,醫護人員忙得一上午顧不上喝一口水。
該科室主任馬衛東告訴記者,進入冬季,感冒、咳嗽的患者增多,從11月中旬到現在,科室內每天都是爆滿狀態,他們已經連軸轉了兩個多月。
2018年8月,隨著專科建設的需要,焦作市人民醫院兒科一分為二,兒科一區主要有內分泌以及生長發育、小兒神經、血液及心血管、泌尿內科、風溼免疫等專業。
2020年9月,焦作市人民醫院兒科一區接診了一位驚恐發作、伴有抽搐的10歲小男孩,由於其症狀比較特殊,做了各項檢查後,一直查不出病因,但醫生們始終不放棄,查詢各種病例,與上級醫院溝通交流。3個月來,經過反覆認證,多次討論,終於確診病因。在醫生的對症下藥下,小男孩的病情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服藥一個月後,病情趨於穩定。
「我們中間跑了好多家醫院,都查不出是什麼病因,最後在人民醫院查出來了,兒科一區的醫生不僅技術精湛,服務還非常周到!」男孩的媽媽張女士感激地說。
科學幹預
實現兒童長高的夢想
矮小症一直是被家長忽略的疾病,近幾年,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基因重組生長激素得到了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矮小症兒童得到了有效治療,矮小症的治療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內分泌專家的重視。而焦作市人民醫院兒科一區的副主任鄭麗麗是專門研究治療矮小症的專家之一。
今年10歲半的淘淘,生下來時身高和體重都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淘淘的媽媽發現,他總是比同齡人矮「半截」。2018年11月,媽媽帶著淘淘到焦作市人民醫院看病,鄭麗麗通過計算分析,發現他的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的兩個標準差,故診斷其為矮小症。通過連續為其皮下注射生長激素,經過1年8個月的治療,淘淘的身高增加了18釐米,達到了1.42米的正常身高值。
「很多家長以為矮小症是不可改變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科學人工幹預的方法,實現讓我們的下一代長高的夢想!」鄭麗麗說。
人文關懷
著力讓醫護充滿「陽光」
作為一名兒科醫護人員,面臨的患者群體比較特殊,除了過硬的醫療水平外,情感上的撫慰對患者病情的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3年1月2日,出生3個月的丫丫出現貧血症狀,在鄭州確診為純紅細胞再生障礙貧血後,醫生要求其每個月都要到醫院進行輸血治療,由於對人民醫院的信任和認可,丫丫的父母毫不猶豫把焦作市人民醫院作為「定點」醫院。
「由於丫丫不能與感染患者住在一起,每次來醫院輸血前,我們都提前把病房安排好,為其提供細緻貼心的服務,目前已經在我們醫院治療了7年,與我們醫護人員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考慮到其家庭條件貧困,我們科室盡力為其減免相關的治療費用,減輕其家庭負擔。」兒科一區護士長牛莎說。
全力以赴
託起患兒生命的重量
參加工作30多年的兒科一區主任馬衛東告訴記者,雖然兒科工作幹起來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但科室全體人員一直在全力以赴、盡善盡美的路上不斷前進……
2015年2月7日,4歲的陌陌全身浮腫,來到焦作市人民醫院看病,被診斷為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經過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情況有所緩解。然而,2019年5月3日,陌陌一度出現昏迷、全身浮腫的症狀,父母連忙帶著他來到焦作市人民醫院治療。
經過一系列檢查後,被診斷為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並伴隨高血壓腦病等併發症,經過幾個月的治療與服藥,陌陌的病情趨於穩定,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了。
徵途滿滿,唯有奮鬥。多年來,兒科一區獲得河南省人民醫院互聯智慧小兒神經與癲癇聯盟、河南省兒童腎病風溼免疫專科聯盟、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白血病專病聯盟單位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