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震撼!NASA繪製迄今最精確黑洞圖像,堪稱高清版"光圈"

2020-11-25 騰訊網

歐界報導:

今年4月份,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不僅讓人們一睹黑洞真容,也證實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正確性。而首張黑洞照片的問世,引發網友廣泛關注,不少網友甚至對這張照片進行PS。雖然人們都對黑洞照片的問世感到震撼,為其歡呼,但遺憾的是首張黑洞照片太模糊,很多人看的都不盡興。

近日,NASA又根據首張黑洞照片繪製了更加精準的黑洞圖像,和電影《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黑洞十分相像,不少網友都紛紛表示美哭了,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未來科學技術發展充滿了無限期待。

據了解,圖片最中間的黑色部分是黑洞的影子,大概是視界的2倍,外邊的光線是光子圈。最外圍是巨大的吸積盤,是由物質以及氣體組成的,在猛烈的碰撞和輻射的作用下,該吸積盤十分明亮。

照片最上方是吸積盤的遠端,下方則是吸積盤遠方的底部。而因為吸積盤進行逆時針旋轉,所以吸積盤左側的位置在面朝觀察者方向將做高速運動,又因為存在都卜勒效應所以吸積盤左側的圖像比右邊更加明亮。

按理說,黑洞一般都位於大型星系的中心,只是人們一直未搞明白黑洞是如何到達星系中心的,就連物理學家也未能揭開謎底。先有黑洞還是先有星系也成為宇宙上的一大難題,這就跟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是一樣的,目前還無人能解答此問題。人們目前所知道的消息就是黑洞很大,其相當於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倍至數十億倍,如此強大的質量甚至都可以控制恆星的形成了。

更驚人的是,黑洞的空間密度無限大,視界無限寬廣,無論是什麼物質哪怕是光,只要進入黑洞就相當於就如天牢地獄,一輩子都無法逃脫。而隨著吞噬的物質越多,黑洞的質量和體積也會隨著上漲。

總而言之,黑洞身上還有很多問題等待科學家們去解答,而NASA繪製的這張模擬圖讓人們看到黑洞的更多細節,解釋了很多人們之前解釋不通的問題,有利於幫助科學家解答更多和黑洞內部相關的極端物理現象,推動物理學界的發展。同時相信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間的推移,人們會看到真正的黑洞高清圖片。

來源:線上採編,如涉及版權問題或者尋求報導,請及時聯繫歐界傳媒網 o2ojie.com!

歐界傳媒 | Jie Media

七年專注有深度的網際網路世界

相關焦點

  • 太震撼!NASA繪製黑洞圖像 「高清動圖版」展現扭曲而壯美的一幕
    NASA繪製黑洞圖像 「高清動圖版」展現扭曲而壯美的一幕  Evelyn Zhang • 2019-09-30 11:55:29 來源:前瞻網
  • NASA繪製黑洞圖像:扭曲、壯美的世界
    此前,全球多家天文臺同時公布了人類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而NASA又根據這張照片繪製了更加精確的黑洞圖像。這張繪製的黑洞圖像非常接近電影《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黑洞。這是一個由黑洞本體、光線、吸積盤等組成的系統。最中間黑色的部分是黑洞的影子,約為視界的兩倍。
  • NASA繪製黑洞圖像 高清動圖揭秘黑洞背後的故事
    NASA繪製黑洞圖像高清動圖揭秘黑洞背後的故事,人類歷史上第一幅黑洞照片的誕生,是科學史上的一次壯舉,但是實現難度極大,最後得到的圖像解析度相對較低。科學和技術是不斷進步的,科學家預計,未來我們可能看到黑洞的直接圖像質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改善。
  • 迄今最精確黑洞圖像:接近《星際穿越》卡岡圖雅
    此前,全球多家天文臺同時公布了人類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而NASA又根據這張照片繪製了更加精確的黑洞圖像。這張繪製的黑洞圖像非常接近電影《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黑洞。這是一個由黑洞本體、光線、吸積盤等組成的系統。
  • NASA繪製黑洞圖像 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高清版來襲
    2019年4月10日,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大家爭相傳閱。  這顆被拍攝到的黑洞為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據報導,這一重大科學成果由全球多國科研人員歷經數年合作完成,光「衝洗」就花了兩年的時間。
  • NASA模擬黑洞高清震撼動圖,美到窒息!
    >>>人工智慧改變中國,我們還要跨越這三座大山 | 獻禮70周年 人類歷史上第一幅黑洞照片的誕生,是科學史上的一次壯舉,但是實現難度極大,最後得到的圖像解析度相對較低。科學和技術是不斷進步的,科學家預計,未來我們可能看到黑洞的直接圖像質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改善。
  • Nature:迄今最精確人類大腦圖譜出爐
    不過最近美國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稱,他們繪製出迄今最全面、最精確的人類大腦圖譜,其中97個人類大腦皮層區域此前從未描述過,屬於首次公布。我們都知道,大腦可以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區域,包括大腦、小腦、邊緣系統以及腦幹,這些區域可以因功能的不同再劃分為許多小型的區間。
  • 美科學家繪製迄今最全人腦圖譜
    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院的艾德.萊茵和同事們繪出了迄今最完整的數字版人腦結構圖譜。該院官網16日發布公告稱,美國《比較神經學期刊》近日推出的350頁專刊,集中介紹了這一迄今最清晰腦部微觀解剖學結構圖譜,該腦部圖譜可在艾倫研究院官網公開獲取,將成為大腦研究人員的最新指南和「導航圖」。
  • 科學家繪製迄今最精確馬裡亞納海溝3D地圖
    日前,一支海洋測繪探險隊的科學家們利用回聲探測儀,在西太平洋關島附近進行海底3D掃描時發現了四座海底「橋梁」,這些長約241.4萬米,深度約1.09萬米的海底「橋梁」位於迄今為止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
  • 美繪製出迄今最精細的高清晰度南極衛星地圖
    美繪製出迄今最精細的高清晰度南極衛星地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3日 09:16 來源:   來源:科技日報   美國宇航局7日發布報告說,宇航局和美國地質勘探局研究人員利用衛星拍攝的1000多張圖片,繪製出了迄今最精細的高清晰度南極洲地圖
  •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來源:【人民日報】核心閱讀 近日,中外科學家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明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銀河繫結構是天文學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歷經17年,美國、德國和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重大科學研究團隊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清晰地展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資深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馬克·裡德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鄭興武聯合撰寫的《銀河系新視野》,刊登在近日的《科學美國人》雜誌上,成為封面文章。
  • NASA繪製迄今最精確黑洞圖片 「你說的黑是什麼黑?」
    【CNMO新聞】今年4月份,一張黑洞的照片被公布,人類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黑洞的真面目,雖然模糊得讓人聯想到蜂窩煤,但那依然是一個真正的黑洞。除了這張照片,我們其實也曾在不少影視作品中看到黑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星際穿越》了。
  • 南京大學與哈佛合作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該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術精確測量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距離和自行,得到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為10萬x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繫結構圖。
  • 科學網—科學家繪製迄今最精確馬裡亞納海溝3D地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一支海洋測繪探險隊的科學家們利用回聲探測儀,在西太平洋關島附近進行海底3D掃描時發現了四座海底「橋梁」,這些長約241.4萬米,深度約1.09萬米的海底「橋梁」位於迄今為止地球上最深的地方
  • 迄今最精確人類大腦圖譜出爐 近百個大腦皮層區域亮相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稱,他們繪製出迄今最全面、最精確的人類大腦圖譜,其中97個人類大腦皮層區域此前從未描述過,屬於首次公布。 一直以來,科學家試圖描繪出一幅包含人腦連接性、功能和微觀結構的高清圖譜,但由於技術難度過大,這一設想一直未能成真。
  •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主旋臂美得像一顆...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主旋臂美得像一顆「眼」   Cathy Shen • 2020-04-24 17
  • 中美聯合繪製迄今最精細全銀河系地圖
    鄭興武和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裡德繪製的銀河繫結構圖銀河系直徑約為10萬至18萬光年,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很遠該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的距離和自行,得到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為10萬×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繫結構圖。該圖是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 中美科學家繪製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找到我們的「銀河坐標」
    我們還有很多關於銀河系的懸而未決的問題,例如銀河系有多少條旋臂,最接近太陽的一種大型結構是否可以算作一條獨立旋臂,以及我們太陽系在銀河系中處於什麼位置。 然而,科學家最近正努力從內到外測繪銀河系,從而能首次繪製準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 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四條旋臂星系
    該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的距離和自行,得到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為10萬×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繫結構圖。該圖是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 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改寫對宇宙...
    北京時間 6 月 28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該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改寫對宇宙的認知。2015 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雖然對科學家而言,該發現過於複雜,無法精確查明該過程究竟發生了什麼,但這一信號帶來更多天文觀測的希望,該發現甚至預示著未來人們將對超新星爆炸有更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