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有5所高校被認為是原交通大學的繼承者,分別為上交、西交、臺灣交通大學(也稱新竹交通大學)、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其中,前3所的整體實力足夠「一流大學A」類,這點毋庸置疑,而後面兩所高校在首輪「雙一流」建設中僅為「一流學科」高校,那麼在即將進行的第二輪建設中可能成功取得突破嗎?
我們先來看一看兩校的歷史。西南交大前身為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後為大名鼎鼎的唐山交通大學,是「交通大學」最早兩大源頭之一。1964年學校內遷四川,1972年更為現名。北京交大於1921年參與組建交通大學,是交通大學的三個源頭之一,後獨立建校,於2003年恢復「北京交通大學」校名。這樣來看,西南交大的歷史明顯要更輝煌一些。
再看兩校的學科實力,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西南交大的交通運輸工程為A+,土木工程為A-,另有7個B+、3個B、4個B-;北京交大的系統科學為A+,信息與通訊、計算機、交通運輸、工管4個學科為A-,另有7個B+、3個B、5個B-,表面來看兩校學科評估結果都不差,北交相對更好一些。
兩校均以工科見長,而且都有各自的拿手領域,西南交大在高鐵相關領域是絕對的權威,北交在「智慧交通」這個前沿領域上已經走在前列。兩校的優勢學科方向有很大的重疊,是行業特色十分鮮明的院校,這或許也是在下一輪評選中重點傾斜的。兩校在人文社科、醫學、農學方面沒有太大建樹,相較於綜合性大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包括兩校辦學規模、學位點設置、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重點學科數量、院士校友數量、師資力量、生源質量、國際排名、國家三大獎獲獎情況、ESI前百分之一學科數量等重要維度綜合分析,兩校各有千秋,總之不弱於其他可能新晉「一流大學」的競爭者。此外兩校的外部影響也不容忽視!
先來看看西南交大,成都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高等教育實力最強的城市,目前有兩所「一流大學」,與其他7個大區的高等教育中心城市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而且西南地區人口總數並不少,好大學數量明顯缺乏,加之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圈等戰略的逐步實施,作為工科院校的西南交大有很大優勢和利好。
而位於首都北京的北京交通大學,雖然說實力不弱於西南交大,但地處擁有8所「一流大學」和眾多「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城市,顯然壓力巨大,而且包括北科、北郵、國科大在內的高校哪個不是有力的競爭者?為了平衡各地區發展,北交似乎只能再等一等了。此外,兩校優勢領域比較重疊,讓一所進入或許更符合我國國情。
最終結果如何,還需根據教育部最終文件為準。希望這兩所交通大學發展得越來越好!那麼你認為這兩校可能晉級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