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計劃」背後的故事
2018年由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強強合作的科研項目天琴計劃,藉助嫦娥四號「鵲橋」衛星順利實施,將為未來在空間探測引力波的「天琴計劃」做先導性研究工作。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之所以可以深入合作開展科研工作,離不開中山大學的校長羅俊院士,2015年時任華科副校長的羅俊院士調任中山大學校長,同時把華中科技大學引力波實驗中心的團隊帶到了中山大學,助力中山大學發展理工科,中山大學和華中理工大學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中山大學的化學和生物醫學院強,而華中科技大學的工科和物理實力強,中山大學藉助羅俊在華中科技大學的物理團隊,最近幾年物理學科也發展迅猛!
華科大全新數字PET在中山大學測試
2019年6月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準產批件發布通知》中,「正電子發射及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掃描系統」(簡稱PET/CT)成功獲批。這款PET/CT是由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團隊發明的醫學設備,成功打破了先進醫療診斷設備完全靠進口的局面,PET是一種生化靈敏度極高的核醫學分子影像技術,可以用於針對惡性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療效評估、病理研究等方面的應用價值。這項先進的醫療設備,在羅俊院士牽線搭橋下,全新數字PET是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的臨床試驗。充分顯示了這兩所高校在學科和科研上的深度交流和戰略合作。
綜合排名也接近的兩所高校
從2019年各類的高校排名綜合數據來看,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綜合排名非常的接近,兩所高校同時進入全國十大高校,整體的學科發展存在很好的互補,其中華中科技大學在傳統醫學實力不俗,但是化學學科和前沿生物醫學不如中山大學,2019年中山大學已經發表了2篇《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篇《The Lancet》,1篇《nature》,還有20多篇CNS子刊,大部分都是生物醫藥化學學科論文,而華中科技大學則在物理和光電學科領域發表多篇頂尖論文,如果兩所高校如何繼續加深學科合作,通過學科互補的方式,深入交流,那麼未來這兩所高校的綜合排名還會繼續穩步向前!從2019年生物醫學論文來看,中山大學已經趕超上交大和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