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傑青周峰團隊《材料化學》可控表面解離性的分層水凝膠,可...

2020-12-06 騰訊網

【科研摘要】

開發具有特潤滑,承重和抗磨性能的生物啟發水凝膠材料對於耐用的潤滑性植入物或設備而言是必要的。儘管對水凝膠材料的潤滑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是由於其較差的機械性能,通常難以在當前系統的潤滑和承重之間達到平衡。最近,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周峰研究員團隊在8月31日《Chemistry of Materials》刊發相關題為『『Layered Hydrogel with Controllable Surface Dissociation for Durable Lubrication』』的論文。

該文強調通過採用鹼誘導的網絡解離策略,可以容易地製備由柔軟且多孔的頂層和堅固的底層組成的軟骨啟發的層狀水凝膠材料。頂部軟層的厚度隨著鹼處理時間的延長,不同的表面和橫截面形態以及機械性能而增加。頂部的柔軟多孔層確保表面對硬鋼球接觸對的摩擦力極低(摩擦係數(COF)約0.009,3 N; COF約0.035,20 N),而底層則表現出優異的摩擦力承重功能。因此,由於表面潤滑和底部承重的結合,層狀水凝膠可以獲得非凡的耐磨性。證明了該方法可用於開發層狀水凝膠潤滑導管,該導管的內外表面均具有光滑的特徵。層狀水凝膠的非凡潤滑性能表明它們在組織工程和醫療設備領域的潛在應用。

【圖文解析】

1.層狀水凝膠的製備

製備了具有非凡機械性能的雙交聯聚(丙烯酸)-Fe/聚丙烯醯胺(PAA-Fe/PAM)水凝膠片。在典型情況下,水凝膠片由PAA/PAM的化學交聯網絡和PAA-Fe(III)配位的物理交聯網絡組成。將NaOH溶液倒在PAA-Fe/PAM水凝膠片的上表面時,OH-會擴散到表面水凝膠網絡中。同時,由於OH–和Fe3+的配位能力強於COO–和Fe3 +,因此網絡中鍵合的Fe3+逐漸解離並被OH–取代,從而形成Fe(OH)2+的一級和二級配體。鐵(OH)+。隨著Fe3 +的解離,水凝膠片材的原始網絡狀態從雙交聯情況逐漸變為雙交聯和單交聯混合情況,從而導致水凝膠網絡的外觀較低在水凝膠片的頂表面上的交聯度。結果,在具有高機械強度的硬質水凝膠基材的表面上產生了具有低機械強度的軟質水凝膠層。將處理過的樣品浸入去離子水浴後,Fe(OH)2+和Fe(OH)+擴散到水中,而水分子擴散到解離的水凝膠網絡中,導致頂部水凝膠層充分溶脹。結果,很好地製備了一種新型的層狀水凝膠材料。製備的層狀水凝膠材料的結構分布與天然軟骨相似(圖1)。

圖1.頂部示意圖,顯示了通過鹼誘導的網絡解離策略製備層狀水凝膠的過程和形成機理。

2.結構和形態表徵

用0.1 M/L NaOH溶液處理PAA–Fe/PAM水凝膠片的表面後,形成了柔軟而多孔的水凝膠頂層。此過程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很好地監視和確認(圖2a)。相應地,頂部水凝膠層的厚度通過延長處理時間而增加。同時,頂部水凝膠層在較短的處理階段是均勻且平坦的,但是隨著延長處理時間而變得波紋。相應地,皺紋的大小逐漸變大。如圖2b所示,在0.1 M/L NaOH溶液中處理30 s後,軟頂層的厚度約為30μm,而將處理時間延長至5分鐘後其厚度約為420μm。當處理時間為15分鐘時,軟頂層的厚度可以增加到約900μm。隨著軟頂層的厚度增加,原始PAA–Fe/PAM水凝膠片(或底層)的厚度逐漸減小(圖2c)。然而,由於水下的頂部軟層充分溶脹,製備的層狀水凝膠片的整個厚度也會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圖2d)。

圖2.(a)未經處理的PAA–Fe/PAM水凝膠片。(b)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頂部軟層的厚度變化。(c)未經處理的PAA-Fe/PAM水凝膠片或底部硬質層的厚度隨延長處理時間而變化。(d)在延長處理時間時,包括頂部軟層和底部硬層的整個水凝膠片的厚度變化。

3.機械性能表徵

如圖3所示,由於產生了柔軟的頂層,因此所製備的層狀水凝膠片逐漸向未處理側彎曲。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捲曲度逐漸變大。這可以歸因於軟頂層和硬底層之間基於其在水中的不同網絡溶脹度而增加的不對稱應力差。在典型情況下,用NaOH溶液處理15分鐘後,幾乎將層狀水凝膠片幾乎捲成管。

圖3.(a)照片顯示了通過延長處理時間,用0.1 M/L NaOH溶液處理PAA-Fe/PAM水凝膠片的上表面時的彎曲過程。(b)通過未處理的PAA-Fe/PAM水凝膠片和層狀水凝膠片觀察到的徽標和風景照片。

通過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光學顯微鏡確認層狀水凝膠的微觀形態。圖4a顯示了用NaOH溶液處理5分鐘並冷凍乾燥後的層狀水凝膠樣品的表面SEM圖像。與對照PAA–Fe/PAM水凝膠片的表面形態相比,層狀水凝膠的表面上出現了許多島狀簇,每個簇都由許多小孔組成。通過橫截面SEM圖像(圖4b)觀察,分層結構很明顯,邊界清晰。同時,頂層表現出明顯的多孔結構,而下面的基底層表現出緊湊的結構。相應地,這兩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並且在界面處未觀察到間隙。如預期的那樣,頂層的多孔結構有利於吸收大量的水,並且可以大大提高堅固底層的水合度。隨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水合狀態下層狀水凝膠出現的頂層的實時表面形態(圖4c)。經發現,遇到NaOH處理後,島狀圖案出現在水凝膠的頂面上。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水凝膠表面上產生的圖案的尺寸逐漸變大並趨於形成較粗糙的表面。顯然,這些圖案的外觀與頂層的彈性模量和厚度高度相關,這可以歸因於由頂部軟層和底部硬層之間的模量差引起的界面應力失配。

圖4.SEM圖像顯示了分層水凝膠的(a)表面和(b)橫截面形態。(c)顯示在不同的NaOH處理時間:30s,2min,5min,10min和15min時所製備的層狀水凝膠的表面形態的光學圖像,以及島狀圖案的出現。

4.潤滑性能評估

圖6a顯示了在不同的NaOH處理時間下層狀水凝膠的摩擦測試曲線。同時,層狀水凝膠的潤滑性能高度依賴於處理時間或頂部多孔層的厚度(圖6b)。在典型情況下,用NaOH溶液處理30 s的層狀水凝膠的平均摩擦係數(COF)為0.04,而將處理時間延長至2分鐘會明顯降低至0.017,這是因為多孔膜的厚度增加了層以及更高的表面水合作用。當處理時間延長到5分鐘時,層狀水凝膠的平均COF可能低至0.015。在將處理時間從5、10分鐘進一步延長至15分鐘後,發現層狀水凝膠的平均COF增加。其原因可能是較厚的多孔層通常在剪切過程中引起嚴重的彈性變形。總體而言,在應用5分鐘的NaOH處理後,層狀水凝膠的潤滑性能最佳。潤滑機理可以分析如下:水凝膠頂層的多孔結構有利於吸收大量水以提供潤滑,而底層可以支撐載荷以提供軸承功能。此外,考慮到材料的潛在生物醫學應用,在磷酸鹽溶液中分別使用磷酸鹽緩衝鹽水(PBS,pH = 7.4)和生理鹽水(0.9%)作為潤滑劑,評估了層狀水凝膠的潤滑性能(處理5分鐘)。3 N負載和1 Hz頻率,持續3600個周期。

圖6.(a)在不同的NaOH處理時間下獲得的層狀水凝膠的摩擦試驗曲線。(b)在不同的NaOH處理時間下獲得的層狀水凝膠的平均COF的統計值。(c)在5分鐘的NaOH處理(滑動頻率:1 Hz)下獲得的層狀水凝膠的負荷下,平均COF的變化。(d)用5分鐘的NaOH處理(負載:3N)獲得的層狀水凝膠的平均COF隨滑動頻率的變化。

5.層狀水凝膠潤滑導管的製備

將製備好的PAA–Fe/PAM水凝膠管浸入0.05 M/L NaOH溶液中1分鐘,以在其內表面和外表面均產生軟潤滑層,從而成功製備了三層水凝膠管(圖8a)。如圖8b所示,在水凝膠管的外表面上的軟潤滑層的厚度為約200μm,而在水凝膠管的內表面上的為約100μm。從COF曲線可以看出,內潤滑層和外潤滑層的出現都會導致COF的顯著降低。相應地,低摩擦狀態可以保持300個循環甚至3600個循環,表明軟潤滑層很堅固。在典型情況下,原始PAA–Fe/PAM水凝膠管的內表面的平均COF為約0.35,而管的外表面的平均COF為約0.185。管外表面上產生的潤滑層的低COF約為0.02,而內部潤滑層的COF則可以低至0.017。層狀水凝膠管的非凡潤滑性能表明其在生物醫學設備領域的重要潛在應用。

圖8.(a)製備好的分層水凝膠潤滑導管的照片。(b)顯示三層水凝膠潤滑管的橫截面形態的光學圖像。內外表面:柔軟多孔的潤滑層;中間部分:堅固的支撐層。(c)分層水凝膠管和原始PAA–Fe/PAM水凝膠管的內外表面的COF曲線。(d)分層水凝膠管和原始PAA-Fe / PAM水凝膠管的內外表面的平均COF的統計值。

【陳述總結】

該文報導了一種簡單的方法,可通過使用NaOH處理誘導的網絡解離策略來製備層狀水凝膠材料。層狀水凝膠的頂層是柔軟且多孔的,可以吸收大量水以使其膨脹,從而起到非凡的潤滑作用。層狀水凝膠的底層堅固且在水中抗溶脹,可以作為良好的承載階段。在典型的圓盤接觸模式下,將具有約200 GPa的高彈性模量的硬鋼球用作對層狀水凝膠的滑動對,以評估潤滑性能。同時,顯示出頂部柔軟和多孔層之間的協同作用,可提供出色的水潤滑性

參考文獻:

doi.org/10.1021/acs.chemmater.0c02450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膠體高分子科學的研究進展及科研信息。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改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覺得不錯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周峰《材料化學》可控表面解離性分層水凝膠,可持久潤滑
    最近,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周峰研究員團隊在8月31日《Chemistry of Materials》刊發相關題為『『Layered Hydrogel with Controllable Surface Dissociation for Durable Lubrication
  • 科研人員製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材料
    圖1.傳統滲透型水凝膠的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賀曦敏團隊合作,通過仿生青蛙跳躍過程中肌肉的加速機制,提出一種非常規驅動模式(彈性驅動),解決了傳統滲透型水凝膠驅動機制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製備出一種強收縮高能量密度的水凝膠材料,如圖2所示。
  • 製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
    本報訊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賀曦敏團隊合作,通過仿生青蛙跳躍過程中肌肉的加速機制,提出一種非常規驅動模式(彈性驅動),解決了傳統滲透型水凝膠驅動機制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製備出一種強收縮高能量密度的水凝膠材料。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科研摘要】最近,中科院蘭州物化所傑出青年周峰研究員,香港城市大學長江學者王鑽開教授與中科院院士劉維民教授攜手團隊在5月發表了《Chemical Society Reviews》題為「Mussel-inspired
  • 中科院王曉龍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的3D列印
    王曉龍的化學材料研究之路至今已 10 餘年,他於 2007 年博士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讀博期間的研究方向為高性能工程塑料的設計與製備。從蘭州大學畢業後,他加入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了潤滑材料方面的研究。 而真正將 3D 技術與高性能材料結合在一起,是在王曉龍從加拿大回到中國之後。
  • 王曉龍/周峰《材料化學》3D列印超強韌性雙物理交聯殼聚糖水凝膠
    【科研摘要】具有高固有機械性能的水凝膠的3D列印在許多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但已被證明是一項基本挑戰。11月,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王曉龍/周峰研究員通過構建基於聚乙烯醇(PVA)和殼聚糖(CS)的交聯DPC網絡,可以實現超高強度水凝膠的3D列印。
  • 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
    餘桂華團隊Chemical Reviews: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餘桂華教授(點擊查看介紹)課題組在頂級化學材料綜述性期刊Chemical Reviews
  • 【中國科學報】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研究獲進展
    為解決水凝膠材料力學性能差的問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周峰課題組利用分子工程設計製備出了一種具有雙交聯網絡的超高強度水凝膠,該水凝膠具有新穎的共價鍵與配位鍵雙交聯的結構形式,其中的化學交聯形成惰性的水凝膠交聯網絡,接著利用鐵離子—羧酸根的配位鍵作為動態的交聯形式,在受到外界的應力後,可動態地斷裂配位鍵以耗散能量,從而大大提高水凝膠的機械性能。
  • 海南大學郝萬軍/化學所郭興林《ACS AMI》:一步聚合獲得高強韌抗疲勞水凝膠粘附材料
    水凝膠-聚合物雜化材料是生命活動和仿生科學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如肌肉與骨骼結合以完成肌肉收縮,人造軸突及可植入設備植入後與肌體融合等。但受限於雜化物中豐富的水含量和基材表面的水膜,雜化物的粘合強度較低,嚴重阻礙了水凝膠雜化材料的利用。
  • Rev.》綜述:貽貝啟發的水凝膠,從設計原理到應用
    使用木質素作為鄰苯二酚前體的基礎材料製造貽貝類水凝膠。3. 貽貝類水凝膠的先進應用由於貽貝啟發的化學具有許多有趣的物理/化學特性,因此受到貽貝啟發的水凝膠具有許多獨特的特性,例如卓越的粘合強度,出色的光熱效應,生物相容性,可注射性,可拉伸性和自修復能力。
  • 中科院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3D列印,高強韌性、製備方便性凸顯
    圖 | 二次塑性後的 3D 列印雙網絡水凝膠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曉龍及其團隊通過構築雙物理交聯網絡實現了超高強韌水凝膠的 3D 列印。圖 | 3D 列印的多種精細結構雙網絡水凝膠王曉龍的化學材料研究之路至今已 10 餘年,他於 2007 年博士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讀博期間的研究方向為高性能工程塑料的設計與製備。從蘭州大學畢業後,他加入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了潤滑材料方面的研究。
  • 水凝膠,又一篇Science子刊!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儘管刺激響應型水凝膠具有很大的變形能力,但當用作致動器、智能開關和人造肌肉時,由於滲透壓驅動的傳遞力(~2 kPa)和速度較低,其功率密度較低近日,受到許多生物在跳躍過程中能量轉換機制的啟發,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周峰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Ximin He報導了通過在聚合物網絡中儲存和釋放彈性勢能,設計了一種彈性驅動的強收縮水凝膠。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近期,來自葡萄牙阿威羅大學的JoãoF.B)設計和組裝負載有細胞來源的外體納米囊泡的pH響應水凝膠。注射後可在酸性傷口微環境中自動釋放,並顯著增強再生過程和細胞外基質沉積。
  • 餘桂華團隊EES:調控水凝膠表面潤溼態加快太陽能致水蒸發
    然而,最關鍵的挑戰在於自然陽光擴散太強(≤1kW m-2),無法為高效的水蒸發系統提供動力。而一旦利用昂貴的太陽能集中器就會增加其整體的技術成本。研究者們通過引入高效光熱能轉換材料以及合理設計蒸發器納米結構來加速蒸發過程。最近,通過調節聚合物網絡與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水凝膠太陽能蒸發器可在一個陽光下達到高蒸發速率。
  • 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或可提升火星表面局部地區溫度
    新華社華盛頓7月16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日前提出,使用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作為「保溫被」,可在冬季夜間溫度達零下90攝氏度的火星中緯度地區製造溫室效應,讓火星局部地區變得宜居。研究人員大膽設想,這種材料有望成為未來人類定居火星用的建築材料。
  •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周峰研究員、 KAIST Haeshin Lee博士來河西...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周峰研究員、 KAIST Haeshin Lee博士來河西學院作學術報告  5月7日,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周峰博士和韓國高等科學技術院Haeshin Lee博士應邀來河西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並分別作了題為「仿生潤滑與摩擦調控」和「Poly(dopamine
  • 《Science子刊》可編程彈性反衝生物啟發高功率密度/強收縮水凝膠
    受許多生物在跳躍過程中能量轉換機制的啟發,最近,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Ximin He和蘭州化物所傑青周峰研究員在《Science》子刊發表Bioinspired high-power-density strong contractile hydrogel by programmable elastic recoil一文,他們論述了通過在聚合物網絡中存儲和釋放彈性勢能來設計一種彈性驅動的強收縮水凝膠
  • 《Adv.Mater.》浙大吳子良團隊Kirigami設計多開關水凝膠智能材料
    先前,浙江大學吳子良課題組4月在《先進材料》期刊上發表題為: 『『Kirigami‐Design‐Enabled Hydrogel Multimorphs with Application as a Multistate Switch 』 』。該文演示了一些kirigami設計用於複合水凝膠片材的可編程,多穩態3D配置。
  • 《Adv.Mater.》浙大吳子良團隊Kirigami設計多開關水凝膠智能材料
    該文演示了一些kirigami設計用於複合水凝膠片材的可編程,多穩態3D配置。通過光刻聚合,可以製造穿孔的複合水凝膠片,其中在剛性和被動水凝膠框架中對柔軟的活性水凝膠條進行構圖。通過控制每個條的屈曲方向,可以在單個複合水凝膠中獲得多種構型。也可以通過使用分層設計的摺紙結構獲得多層配置。通過利用多層凝膠配置來設計電路的多觸點開關。此外,通過在kirigami設計中引入手性來實現旋轉模式。kirigami結構針對可編程變形的通用設計應適用於其他智能材料,從而有望應用於生物醫學設備和柔性電子產品。
  • 水凝膠生物傳感器:可用於疫苗的可植入納米技術?
    美國國防部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已與矽谷的Profusa合作,開發了一種由水凝膠製成的納米技術(類似於軟性隱形眼鏡),該技術可通過以下方式注射並植入皮膚下:疫苗作為運送系統。每個生物傳感器比一粒米還小,是一根長約5毫米、寬約半毫米的柔性纖維,由多孔支架組成,可誘導周圍組織的毛細血管和細胞生長。水凝膠與發光的螢光分子相連,這些螢光分子會根據體內化學物質的濃度,如氧氣、葡萄糖或其他感興趣的生物分子的濃度連續發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