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製出利用回收廢物製成的新型塑料

2020-10-10 塑連網絡

一種由回收廢物製成的新型塑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會降解。這種物質名為聚羥基丁酸酯,不久將被主要用於生產和分解一次性產品,對環境友好。這種創新材料可以通過弗勞恩霍夫生產系統和設計技術研究所IPK及其合作夥伴開發的新工藝進行工業規模生產。

日常生活中沒有塑料是很難想像的。塑料在包裝和消費品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汽車和醫療工程等工業應用中也不可或缺。從化石資源中再利用和回收塑料幾乎是不常見的做法。最重要的是,它們的降解速度非常緩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汙染環境。漂浮在海洋上的大片塑料垃圾證明了它們的汙染能力。

國際生物經濟研究計劃

鑑於塑料在世界各地的大量使用,迫切需要制定全球回收戰略。越來越多的政府正在訴諸禁令來遏制日益膨脹的塑料垃圾潮。目前還沒有找到大規模替代化石塑料的可行方案。正因如此,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BMBF)與弗勞恩霍夫IPK、柏林工業大學生物工藝技術系、地區工業夥伴以及來自馬來西亞、哥倫比亞和美國的國際研究夥伴密切合作,發起了「國際生物經濟」(Bioökonomie International)研究計劃。這些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製造聚合物的方法,而不需要動用礦物油、棕櫚油和菜籽油等高級資源,因為這些資源的生產對環境非常不利。

一種很像聚丙烯的新型塑料

該新工藝將工業廢料(如含有大量礦物殘渣的廢油脂)轉化為聚羥基丁酸酯(PHB)。微生物可以在特殊的發酵過程中代謝這些殘留物。它們將PHB沉積在細胞中以儲存能量。「即使塑料從細胞中溶解,仍然不能用於工業用途,因為硬化過程需要的時間太長了。」弗勞恩霍夫IPK的微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人Christoph Hein說。在後期生產階段,原料必須與下遊的化學添加劑混合。例如,研究小組調整了塑化和加工參數,以調整再結晶時間,以適應工業加工的時間。所得生物聚合物的性能與聚丙烯相似。但不同的是,這種塑料在6到12個月內就會完全降解。

在這種生產塑料的方法中,微生物在生物技術過程中合成了整個聚合物。「為此,我們將廢棄脂肪等生物殘餘物轉化為可用於技術用途的聚酯。」Hein說。研究人員和他的團隊選擇了用微生物作為生物催化劑,並用分子方法進行了基因改造。藉助於化學淨化工藝和廣泛優化的材料,他們已經能夠開發出滿足工業塑料需求的新型材料系列。

不需要石油類合成成分

這種新工藝不僅完全摒棄了以石油為基礎的合成成分,而且還成為了綠色塑料替代品。自然產生的微生物可以分解這些新開發的塑料,因此它們不必受到工業堆肥廠降解物質的特殊條件的影響。它們為製造和降解一次性產品和其他一次性物品提供了一個生態友好的替代方案。

該工藝也有助於為某些技術和周期應用生產高質量的塑料零件。這種產品的規格要求更高。它們可能必須表現出特定的幾何公差和表面質量,或者具有極高精度的可複製性。研究人員開發了高度專業化的複製工藝來滿足這些要求。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可以利用塑料廢物製成5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
    致力於塑料回收的科學家們正在不斷發現新的方法來使用廢棄的塑料,從將其轉化為有用的氣凝膠或可用燃料。
  • 新型塑料回收技術幫助多層塑料回收再利用
    新型塑料回收技術幫助多層塑料回收再利用 發表時間:2020/11/26
  • 海洋塑料OBP標準整個價值鏈回收再生材料 阿迪達斯紗線循環利用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主要來源於大陸、城市和暴雨徑流、下水道溢流、海灘遊客,以及廢物處理和管理不善、工業活動、建築和非法傾銷。此外,海洋的塑料垃圾主要來自漁業、航海活動和水產養殖業。塑料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它不能進行生物降解。
  • 如何做到廢物利用?
    #廢物利用#這些東西實際上是大家不要的,是破塑料,是舊衣服。若是講這些東西亂扔會帶來非常嚴重的環境汙染,若是汙染環境,不如像個辦法實現這些東西的廢物利用。如何做到廢物利用呢?接下來我會告訴你。這些廢物正在汙染環境現在有了一些技術,將這些廢物即將變成瓶子。我們都知道塑料廢物是個問題,可能需要1000年才能分解。
  • 塑料廢物的管理和回收:這不僅僅是塑料包裝的問題
    對日益嚴重的塑料廢物問題的討論通常集中在減少一次性塑料包裝物品的數量上,如袋子、瓶子、盆和薄膜。但密西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2017年美國投入使用的塑料中有三分之二用於其他用途,包括電子產品、家具和家居用品、建築施工、汽車和各種消費品。
  • 將塑料廢物升級為可持續能源儲存
    一種多孔碳納米材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用於由回收的PET塑料汽水瓶製成的能量儲存。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方法,將蘇打水或水瓶等塑料廢物回收成用於能量儲存的納米材料。Mihri和Cengiz Ozkan和他們的學生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改進儲能來自可持續來源的材料,如玻璃瓶,沙灘,傻油灰和褐菇。他們最近的成功可以減少塑料汙染,加快向 100% 清潔的過渡能量.
  • 回收利用新方法,電子廢棄物變身鋼材防護膜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電子廢棄物可以被回收,製成堅固的鋼材防護膜。由於製成材料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因此,分離不同的材料並去除有害材料對於電子垃圾之類並不可行。儘管回收起來很困難,但就目前的情形來看,回收電子垃圾還有很多原因。例如,聯合國發現,2016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總量為4470萬公噸,預計到2021年將增至5220萬公噸。而且,許多稀有材料都存在在電子垃圾中,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
  • 微塑料汙染環境需重視起來 adidas海洋紗線利用海洋塑料利用回收
    當前存在兩種微塑料分類:初級微塑料是指進入自然環境之前尺寸小於5mm的任何塑料碎片或顆粒,包括衣服的微纖維等;次級微塑料是指大型塑料產品通過自然風化過程進入環境後降解而產生的微塑料,來源包括水瓶、塑膠袋等。研究人員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製備嬰兒配方奶粉的標準,將聚丙烯嬰兒奶瓶消毒、風乾,然後倒入加熱到70℃的水。
  • 可無限回收利用塑料問世,能重組成高品質產品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報導,研究發現,一種新型塑料可以輕易分解為化學砌塊,然後重組成高品質產品,從而減少最終被填埋的塑料垃圾的數量。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回收利用。塑料回收利用比例如此之低的一個原因是難以分解,而通常用來改造舊塑料的加工過程會削弱其化學結構。
  • 多層塑料也能回收再利用 新工藝有望大幅減少廢料汙染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由於很多塑料很難降解或回收,所以許多國家推出限塑令,其中多層塑料材料的回收尤其困難。不過科學家最近的研究突破,使得多層塑料材料的回收成為可能。多層塑料材料在食品和醫療用品包裝中無處不在,主要原因是多層聚合物所帶來的特殊性能,例如防止溼氣汙染的無菌注射器,或防止光和氧使薯片變質等。
  • 科學家合成出新型「超級酶」,降解塑料速度提升6倍
    每年,數以百萬噸計的塑料垃圾要麼被填埋,要麼被焚燒,汙染遍及整個地球,部分塑料汙染嚴重的地區,人類和動物體內都不知不覺已經攝入了微型塑料顆粒,不僅缺乏高效的回收手段,而且每天還有更多的新塑料從石化資源中產出,塑料垃圾不斷累積形成惡性循環。
  • 外媒:可無限回收利用塑料問世 能重組成高品質產品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8月19日報導,研究發現,一種新型塑料可以輕易分解為化學砌塊,然後重組成高品質產品,從而減少最終被填埋的塑料垃圾的數量。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回收利用。塑料回收利用比例如此之低的一個原因是難以分解,而通常用來改造舊塑料的加工過程會削弱其化學結構。
  • 新型塑料可無限回收
    作者:辛雨 我們需要想辦法解決塑料汙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MOHAMED ABDULRAHEEM8月19日《科學進展》發表研究稱,一種新型塑料可以很容易地分解並重新組合成高質量的產品,這可以減少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塑料垃圾數量。
  • 外媒:科學家研製出更環保的木質3D列印原料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據外媒《應用生物材料》(Applied BioMaterials)報導稱,德國弗萊堡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夠讓有機聚合物「廢物再利用」的方法,將其轉化為一種適合3D列印的「生物糊劑」。據介紹,此前有研究團隊開展過將木質素(一類複雜的有機聚合物)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比如用於碳纖維、更堅固的混凝土、甚至降低電池的製造成本。
  • 陳根:塑料回收開發再儲能裝置,一步到位同步解決
    現在,在《儲能》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中,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科學家們正在以一種由更新的塑料廢料製成的納米材料的形式開發超級電容器,這將有機會同時解決以上兩大問題。(PET)製成的塑料瓶開始。
  • 分解塑料的酶預示著塑料廢物處理的新希望
    重新設計可食用塑料酶PETase的科學家現在已經創造了一種酶,該酶可以將塑料消化的速度提高六倍。PETase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解回其組成部分,從而創造了無限回收塑料,減少塑料汙染和推動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的機會。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在環境中分解需要數百年的時間,但是PETase可以將時間縮短為幾天。
  • 口罩成新型海洋汙染源!科學家研發出反覆利用、無限循環的塑料!
    這些微塑料又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因塑料垃圾被打碎、分解而成,直徑還不超過5毫米。已有研究指出,平均每人每周會攝入2000個、5 克重的微塑料,相當於一周就吃下了一張信用卡。2018年,奧地利科學家也在人類的大便樣本中發現了塑料微粒。「人類在自殺。」劉永龍說。塑料垃圾汙染早已悄然滲入我們的生活,無人可以倖免。
  • 創新案例|科學家通過升級回收技術將塑料瓶變成超級電容器材料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科學家們正在以一種由可回收塑料廢料製成的納米材料的形式,為這些下一代設備的關鍵部件提供這種可能性。此前,Ozkan和她的同事們已經取得了從石墨烯到玻璃瓶等各種材料的進展,但他們的最新發現主要集中在我們所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之一的塑料垃圾上。該團隊首先使用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或PET製成的塑料瓶碎片。這些瓶子被溶解在溶劑中,並使用一種被稱為電紡的技術將其變成微觀纖維,然後在熔爐中將纖維轉化為碳。
  • 廢品回收再利用,重新設計一番,還能上博物館參加展覽
    斯科茨代爾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變型/廢物重新想像設計」展覽的特色是對廢棄物品重新設計。設計師們旨在探索對氣候變化、對社會和環境負責的生產和產品設計方式。都有哪些廢棄物品被重新設計呢,我們一起看看吧立體的編織線雕塑使用竹纖維,亞麻纖維或棉纖維,還有回收的塑料瓶合成的編織線。
  • 一種可無限回收利用的塑料問世
    8月19日,《科學進展》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一種新型塑料可以很容易地分解並重新組合成高質量的產品,這可以減少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塑料垃圾數量。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3億噸,只有一小部分被回收利用,剩下的則被傾倒進垃圾填埋場、焚燒或暴露在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