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電子廢棄物可以被回收,製成堅固的鋼材防護膜。
回收通常會將大量由單一材料製成的物品(如鋁罐或玻璃瓶)轉化成更多相同的物品。然而,這種方法不適用於複雜的垃圾,如電子垃圾,因為它包含許多不同的材料,不容易分離。由於製成材料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因此,分離不同的材料並去除有害材料對於電子垃圾之類並不可行。
儘管回收起來很困難,但就目前的情形來看,回收電子垃圾還有很多原因。例如,聯合國發現,2016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總量為4470萬公噸,預計到2021年將增至5220萬公噸。而且,許多稀有材料都存在在電子垃圾中,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
「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用後即拋棄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我們會在東西使用至它磨損,不再需要它,或不再想要它的時候,我們就把它扔掉,」材料科學家、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可持續材料研究與技術中心的創始主任Veena Sahajwalla說,「如果我們有無限的資源和無限的處置空間,那就好了,但我們沒有。
」先前的研究表明,通過加熱可以選擇性地打破和改造電子垃圾中的化學鍵,從而形成新的環保材料。例如,玻璃和塑料的混合物可以用於有價值的矽負載陶瓷。
「非常令人興奮的是,這些廢料中含有許多有價值的元素,可以被改造成全新的產品,」Sahajwalla說,「僅舉一個例子,某些類型的電子廢物,如印刷電路板,含銅量在10%至20%之間,而銅礦石的銅含量僅為3%。」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銅和二氧化矽化合物的性質,這些化合物通常存在於舊的印刷電路板和電腦顯示器中。他們懷疑,從電子垃圾中提取出這些物質後,它們可以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耐用的新型混合材料,有可能用於保護金屬表面免受腐蝕和磨損。
首先,研究人員將舊電腦顯示器屏幕和外殼上的玻璃和塑料粉末加熱到1500攝氏度,生成直徑為10到50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的碳化矽線。接下來,他們將這些陶瓷納米線與從磨碎的電路板中回收的銅結合起來,將混合物放在鋼表面,然後加熱到1000攝氏度。這會使銅熔化,在鋼表面形成1微米厚的薄膜(科學家們指出,這種寬度可以調整到幾納米到幾百微米的範圍內)。
「同元素的這種結構結合創造了優於母體材料的新特性。比如說,金屬結構韌性好,但硬度差。相比之下,陶瓷有很高的硬度,但它非常脆。」Sahajwalla說,「在了解原材料後,通過明智的溫度選擇,將這兩種結構成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創造出一種具有陶瓷般硬度和金屬般韌性的全新混合材料。令人驚訝的是,所有這些都可以從廢物來源獲得,這可以防止這些資源進入垃圾填埋場。」
科學家們發現,微米厚的混合層使鋼的表面硬度提高了約125%。此外,顯微鏡圖像顯示,當用納米壓頭衝擊該混雜層時,它仍然與鋼牢固結合,沒有開裂或碎裂。Sahajwalla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依靠採礦來提供我們所需的原材料,而且我們已經把很多垃圾扔進了垃圾填埋場。將來,我們可能會重返這些垃圾填埋場開採我們的資源。
」Sahajwalla和她的同事Rumana Hossain在7月13日的ACS Omega雜誌上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