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

2020-12-03 張老師說物理

一、實驗目的

1.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

2.用作圖法檢驗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二、實驗器材

方木板、白紙、彈簧測力計(兩隻)、橡皮條、小圓環、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若干)、鉛筆。

三、實驗原理

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共點力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條結點拉伸到某點,則FF1F2的合力,作出FF1F2的圖示,如果FF1F2構成平行四邊形,則說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四、實驗步驟

1.裝置安裝:在方木板上用圖釘固定一張白紙,如圖甲所示,輕質小圓環掛在橡皮條的一端,在小圓環上繫上兩個細繩套,另一端固定,橡皮條的原長為GE

2.兩個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如圖乙所示,用手通過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共同拉動小圓環,使其處於O點,橡皮條伸長的長度為OE。用鉛筆描下O點位置、細繩套的方向,並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

3.一個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如圖丙所示,改用一個彈簧測力計單獨拉住小圓環,仍使它處於O點,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細繩套的方向

4.觀察圖形:如圖丁所示,由紙上O點出發,用力的圖示法畫出拉力F1F2F。用虛線把拉力F的箭頭分別與F1F2的箭頭連接,能看到所圍成的形狀像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5.實驗結論: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個規律叫作平行四邊形定則

五、誤差分析

1.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沒調零會造成誤差。

2.使用中,彈簧測力計的彈簧和外殼之間、指針和外殼之間或彈簧測力計的外殼和紙面之間有摩擦力存在會造成誤差。

3.兩次測量拉力時,圓環的位置沒有拉到同一點會造成偶然誤差。

4.兩個分力的夾角太小或太大,F1F2數值太小,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時,會造成偶然誤差。

六、注意事項

1.正確選用彈簧測力計

同一實驗中的兩隻彈簧測力計的選取方法:將兩隻彈簧測力計鉤好後對拉,若兩隻彈簧測力計在對拉過程中,讀數相同,則可選,若不同,應更換直至相同為止。

2.實驗操作

(1)位置不變:在同一次實驗中,將橡皮條拉長後圓環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適:兩個彈簧測力計所拉細繩套的夾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為宜。

(3)合理作圖: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選定的標度要相同,並且要恰當選定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

相關焦點

  • 高中物理探究共點力的合成法則講解
    一、探究目的1、探究共點力的合成法則2、養成合作、協助共同探究的學習方法二、探究步驟將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架上,另一端與兩根細繩相連。四、探究結論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則這兩個鄰邊間的對角線就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這就是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說課稿
    所以對於本節課教師應該以問題為導向,因勢利導,逐步解決實驗設計中的問題,並完成實驗。三、說教學目標(過渡句:結合以上對於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係的實驗設計思路,知道加速度與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
  • 靜摩擦力實驗探究(1)||教學實驗研究
    《靜摩擦力實驗探究》摘    要:以注射器和水為例,介紹了利用電子天平定量探究靜摩擦力的方法
  • 初中物理中考那些經常考的14個實驗探究實驗,你知道是哪些嗎?
    中考物理裡面,有14個實驗探究的實驗,他們分別為:1、探究物態變化過程; 這裡面主要是注意的是晶體的物態變化和非晶體的物態變化。裡面需要關注的是在不同的條件下,物質的狀態如何?或者分別是什麼狀態?是吸熱的還是放熱的,這個過程內能發生了什麼變化?2、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反射遵循的定律是什麼?
  •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係的實驗設計思路,知道加速度與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過程與方法】:經過實驗的操作和測量過程,以及通過圖像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體驗減少實驗誤差的方法,提升實驗設計與操作能力。
  • 中考物理實驗專題知識複習: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建議收藏分享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目的】探究發生光的反射現象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的位置關係。【實驗器材】平面鏡、可折轉的紙板、雷射筆、量角器。【實驗步驟】(1)把一平面鏡放在桌面上,再將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
  • 高中物理(第二十五講)力的合成
    跟順哥學物理,今天我們學習力的合成。生活中常常見到這樣的事例,如圖,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或者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我們通常這樣定義: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叫做力的合成。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看看合力跟什麼有關。如下圖:
  • 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規律
    首先我們看電學實驗,電學實驗主要有: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串並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探究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伏安法測電阻、特殊方法測電阻、測量小燈泡電功率、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什麼因素有關、電流的磁效應、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與電動機、電磁感應現象和發電機。今天我們看串並聯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的關係。
  • 有關壓強和浮力的兩個重要實驗探究
    一、探究液體壓強與那些因素有關。1、由圖1、圖2可以知道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有流動性。(因此在太空失重情況下液體不會產生壓強)2、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採用了哪些方法?答:控制變量法、轉換法3、通過觀察什麼知道液體壓強大小的?答「U型管內頁面的高度差,高度差大說明液體產生的壓強也大」4、實驗前的兩個操作:(1)先檢查U型管左右兩邊的液面是否相平。
  •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一、實驗器材和實驗步驟1.實驗器材方木板一塊、白紙、彈簧測力計(兩隻)、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細芯鉛筆。2.實驗步驟(1)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並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栓上兩個細繩套。
  • "新"實驗丨探究光的三原色的合成實驗
    今天我們來做探究光的三原色的合成實驗,本次實驗我們需要的器材有:一臺光的三原色合成顯示器和三節五號電池。人眼對紅、綠、藍最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個三色接收器的體系,大多數的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產生。同樣,絕大多數單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紅、綠、藍三種色光,這是色度學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稱三原色原理。
  • 「實驗探究」(光學實驗)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3.通過探究實驗,了解等效法在探究物理規律中的應用。【實驗器材】平板玻璃、兩隻相同的蠟燭(或兩個相同的瓶蓋、5號電池等物品)、一張白紙(或方格紙)、刻度尺、支架(或橡皮泥)、鉛筆。實驗內容: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距與物距的關係(選擇合適的器材,確定物體在平面鏡中像的位置,比較像距與物距,多次實驗,尋找規律,在表格中記錄其中兩次實驗的數據。)(16分)(1)選擇器材。(2分)(2)擺放器材。
  • 八年級物理實驗突破: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
    【實驗事項】(1)實驗中,可折轉的紙板的作用是什麼?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②驗證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③顯示反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情況。(2)雷射筆緊貼紙板照射的目的是什麼?便於在紙板上準確地顯示光路。
  • 探究電流規律為什麼選擇相同規格的燈泡!
    每個版本的教材對某一物理規律的構建時都有相應完整的思想體系。例如探究電路中的電流規律,我們不能孤立的看「探究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的關係」和「探究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與各支路電流關係」。對話中「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探究,看燈泡兩邊的電流是不是相同」。似乎是默認為「燈泡兩邊的電流相等,就是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相等」的意思,事實上,教科版教材接下來的實驗探究真的直接測量A、B、C三點電流。 這個環節的處理,個人感覺人教版教材更細膩一些。參看人教版教材如下。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關於例題:例1:將演示實驗過程定量討論.給出兩個分運動 、 及合、分運動的時間 ,求合速度 .   法一;先求出兩個分速度 再利用矢量合成求v.   法二:先利用矢量合成求出s,再由 求出v.   例2:飛機飛行給出 及與某一分速度角度,來求另外兩個分速度.其思路先由平行四邊形法則畫出幾何關係,再利用數學計算解決分速度問題.
  • 「中考複習」題型示例與解析(四)實驗探究題
    四、實驗探究題科學探究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七個要素。大多數探究試題只涉及部分要素的能力目標,也有個別試題涉及難度較大的開放性設計。
  • 重點實驗!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命題角度有哪些?
    2.實驗裝置3.測定凸透鏡焦距:讓平行光(太陽光)沿主光軸方向入射到凸透鏡上,在另一側與透鏡平行放置一光屏,調節光屏位置使光屏上的光斑最小且最明亮,此時透鏡與光屏的間距為凸透鏡的焦距。5.記錄像的特點(大小、倒正、虛實)的像距和物距6.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物體位於凸透鏡的2倍焦距之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利用此原理製成照相機;當物體於凸透鏡的2倍焦距處時,成倒立等大實像;當物體位於凸透鏡
  • 「高考輔導」高考物理真題分類彙編——曲線運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曲線運動與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屬於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在高考 中單獨出題的概率不大,一般都是在綜合性的題目中用到該基本概念和方法,所以這一部分的高考題也比較少,我們只要把概念掌握好,把方法用好即可。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可以參考力的合成與分解)1.從已知的分運動來求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求一個已知運動的分運動,叫運動的分解,解題時應按實際「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強調:1、合運動一定是實際運動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實質上是對運動物理量進行合成與分解。
  • 帶你學會必考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專題複習3)
    【學習目標】掌握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方法點撥】1.(1)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係;(2)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間壓力的關係;(3)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的關係;(4)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係。
  • 《Nature》長文: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在探究細菌遷徙的前期實驗中,團隊設計了4種培養環境,在每種環境中反覆「演繹」細菌遷徙過程,各重複50個循環後發現:菌群的遷移速率呈發散狀變化,佔領外圍的菌群越「跑」越快,而佔領中心的菌群則不斷放慢「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