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機械結構設計的人來說,會經常的遇到表面處理的知識,比如說磷化處理、陽極氧化
我們高中化學都知道,鐵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要麼是三氧化二鐵、要麼是四氧化三鐵,通俗的一點叫做鐵鏽,直觀的認識我們知道,鐵鏽嘛,用手輕輕一碰都能沾一手,掉了以後,內層的鐵還會生鏽,改成書面語言就是耐腐蝕能力不行,或者說4氧化3鐵這層在鋼鐵表面的氧化膜不緻密。相對於鋁來說就不一樣了,同樣高中化學課本中也說過,很難提煉出純的鋁,因為鋁在空氣中極容易被氧化,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就是3氧化2鋁,附著在金屬鋁的表面,讓內層的金屬不至於被繼續氧化。
這篇就單純的對鐵和鋁兩種材料對比說一下表面處理的知識,有利於提高機械結構工程師入門級的理論基礎。單說磷化處理和陽極氧化處理。
一般對結構設計的鐵類的鈑金件最後噴塗前的處理做一下磷化處理。
磷化處理要求工件表面應是潔淨的金屬表面,工件在磷化前必須進行除油脂、鏽蝕物、氧化皮以及表面調整等預處理。一般在噴塗前以上的預處理都會進行。
鋼鐵件防鏽磷化處理工藝過程
除油除鏽——水清洗——表面調整活化——磷化——水清洗——烘乾——噴塗
磷化後的工件經鉻酸鹽封閉可大幅度提高防鏽性,如再經過塗油或染色處理可將防鏽性提高几位甚至幾十倍。這個是重點。
一般對於結構設計鋁類結構件或者外觀件都是做陽極氧化,功能作用主要目的是生成氧化膜抗腐蝕,這種陽極氧化比鋁在空氣中自然氧化生成的氧化膜抗腐蝕性能更強。同時陽極氧化可以通過工藝做各種表面顏色的效果,提高可觀賞性。另外鋁氧化後的顆粒感是前處理噴砂表面打出來的坑,根據沙粒目數等的不同,做出的效果不同,之後再氧化也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懂了給點讚,麼麼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