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盧米埃兄弟在工廠的大門前,用固定的鏡頭,拍下大門打開後,人潮隨門開湧出向左右散去的場景。
由此,名為電影的大門,也隨著盧米埃兄弟搖著電影放映機的手打開,無數電影在今後的百餘年湧現,人類開始譜寫名為電影史的篇章。
上世紀6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校園裡一處本是二戰時用於雷達研究,後改為學生公用的實驗室裡,引進了一部名叫PDP-1的世界第一款商用小型計算機,這臺昂貴的機器吸引了無數學生,一位名為史蒂夫·羅素的學生對著這一套設備的顯示屏與鍵盤,突發奇想,帶著他的兩個朋友,以他們平時愛看的太空小說為基礎,開發了一個有趣的程序,這段程序後來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款電子遊戲——《Spacewar》(《太空大戰》)。
圓形屏幕上,兩個玩家操控飛船,在有星辰太陽乃至引力的平面上對戰。
「讓這個黑暗的屏幕亮起光吧」
這句史蒂夫面對著PDP-1的電腦機說出的話,也點亮了遊戲史的篇章。
中國遊戲史的開端
1992年,老兵楊南徵先生從部隊退役。此前,楊南徵先生在軍中主要負責參謀工作,歷任作戰參謀、師副參謀長、作戰副處長等職。
特別的是,楊南徵先生很擅長計算機編程,先後編寫過多個軍隊指揮模擬系統,並主動到基層,倡導他的指揮模擬系統理念,為當時幾近空白的中國軍隊計算機指揮訓練做出了突出貢獻,並以此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且多次立功。
(楊南徵先生,左三)
但頗可惜的是,在離開了基層工作後,楊南徵先生原倡導的一切漸漸冷卻下來,少有人繼續關注指揮模擬系統的理念,原先的取得的成績也近乎停滯。
(楊南徵先生)
「我也很失望,這也讓我明白,要想讓那些東西真正推廣開來,需要從改變思維開始,這個不在項目上也不在技術上,完全是我們軍人沒有轉變思維。」楊先生在一次採訪時如是說。
退役後,楊南徵先生從事兵棋與虛擬戰爭模擬的研究,先後在多個國家部門與民營企業負責傳媒方面的工作。
93年,他成立「中國兵棋沙龍」,想要把兵棋真正推廣開,反響卻一般,在多個大學演講推廣兵棋時,反響更平平,他開始思索推廣兵棋的方式,尤其是如何在年輕人間推廣。
將兵棋製作成遊戲的想法很快出現,他帶著一箱兵棋,去剛剛成立的金盤公司應聘,提出將兵棋製作為遊戲的想法。90年代初,別說金盤公司,中國大陸連一家真正的遊戲企業都沒有,招聘人員也不懂兵棋為何物,最終拒絕了他。
巧合的相遇
不久後某天,金盤公司編輯部主任陳宇去軍事科學院的小賣部打醬油(是真正的打醬油),路上偶然看見街邊電線桿上一則小廣告,上面寫,本人在尋找願意學習軍事知識的學生娃娃,願意用新發明的一種兵棋以娛樂的方式來免費傳授相關知識。並附有兵棋的相關介紹:「集地理、歷史、數學、軍事知識為一體的戰爭遊戲,想當將軍或名將嗎,那就玩兵棋。」
貼這個廣告的人正是楊南徵。應聘失敗後,他絲毫未放棄,自己印了很多宣傳兵棋的小廣告,四處貼發。
陳宇對廣告裡的內容產生興趣,順著廣告上的地址找到了楊南徵,把他招進金盤公司,並隨後組建了遊戲部,從此,中國大陸第一家遊戲公司誕生。
「這個釣餌沒能釣上魚來,卻釣上了我這個伯樂。」陳宇後來回憶這段往事,半開玩笑地說了這句話。
歷史的瞬間
1994年10月,中國遊戲史上一個極其值得銘記的時刻,楊南徵在金盤公司,歷時11個月,開發了中國大陸第一款遊戲——《神鷹突擊隊》。
遊戲背景為韓戰,採用兵棋策略的玩法,玩家扮演指揮官,操作所有軍員單位,難度頗高,配音上佳。
這個太古時期遊戲,現在網上還能找到下載資源,有想親自體驗中國第一款遊戲真面目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看。
遊戲銷量頗豐,極具意義的是,楊南徵由此得到一個稱號——中國遊戲第一人。
這次的成功後,金盤公司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遊戲開發上,先後做出《成吉思汗》,《歷史大登陸》《城市大攻堅》《未來大合戰》《鐵騎喋血》等遊戲。
可惜的是,後來的遊戲少有成功,銷量大都不佳。以至最終,金盤公司倒閉。
(楊南徵先生接受採訪截圖)
楊老後來在採訪中聊過公司失敗的原因:當時大家都不懂遊戲商業的套路,不懂「IP」的重要性,《神鷹突擊隊》成功後,都又跑去開發了其他玩法極度不同的遊戲,成功的IP巴巴放在那,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
楊南徵先生也因此去學習工商管理,後來拿到美國SCUPS大學工商管理學的博士學位。
以上是楊南徵先生與中國大陸第一款遊戲的故事,1994年前,在中國大陸的遊戲界幾近荒蕪的時代,楊南徵先生如同勇士,在無邊的荒野裡,勇敢地開闢出一條屬於中國遊戲的路。
「我們的愛國主義遊戲不能是說教式的。而應該是啟發式的,這樣才能讓年輕人把傳統繼承下去」——楊南徵先生話語
在一個採訪視頻中,楊先生說了上面這句話,我恍然想起,看《黑神話:悟空》的預告時,結尾《雲宮迅音》的旋律響起,當即淚目的瞬間。
中國遊戲一步步走過幾十年,無數人在付出心血,也有無數人是唯利是圖;有的人認真將遊戲當做藝術,有的人只其作是盈利的工具;有人把遊戲作為新的載體去傳承文化與傳統,有人認為這都是坑害下一代的毒品。這紛紛擾擾,這一路艱辛,或許從楊老先生寫下《神鷹突擊隊》第一筆時,就已註定。
楊先生在一次採訪中講過一些關於中國遊戲的想法,很有感觸,我把採訪連結發在文章下面,如果您不想麻煩去看,我給您複述:
「日本人沒有有意識地去文化侵略,他們路子走對了,所以你沒辦法不接受,比如說《提督的決斷》(一款宣傳日本軍國主義,歪曲侵華史的辱華遊戲),他的文化就是這樣,他就想把軍國主義做進去,又因為你沒有(屬於自己的遊戲)啊,我們的年輕人就不由自主地玩他們的東西,玩他的東西受他們的侵害,那怎麼辦呢?怪我們自己不爭氣。」
「多動手,少懂嘴,蒙頭做,才是中國遊戲應該走的路子。不要什麼事沒做好,就上外面吹,你看很多遊戲就是這樣,吹的很好,拿來一玩,結果個垃圾遊戲。我們現在應該平下心來,扎紮實實把遊戲做好。」
【遊戲人生之楊南徵-我與《神鷹突擊隊》的不解之緣】
https://mr.baidu.com/r/agswyhXTxK?f=cp&u=70eb79508943fd6d
感謝您讀到此(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