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珠——蘭嶼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蘭嶼上盛開的鮮花(5月15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蘭嶼島上的海上日出(5月16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晨曦下的古舟(5月16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美麗的蘭嶼海灣(5月16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美麗的蘭嶼海灣(5月16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島上生活的達悟人是臺灣唯一居住在離島的海洋少數民族,保留著很多古老神秘的習俗。 

遊客體驗達悟人的拼板舟。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記者近日來到蘭嶼,探秘飛魚的故鄉。

  飛魚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每年2-6月飛魚魚汛是蘭嶼達悟人的飛魚季,也是一年中最神聖、禁忌最多的時候。

  生活在蘭嶼的達悟人夏曼阿樂本向記者介紹說,達悟人的傳統糧食是地瓜、芋頭和飛魚。飛魚季是蘭嶼生產糧食的高峰期,也是達悟人獲取蛋白質的重要時節。飛魚季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部落所有的男性穿著傳統丁字褲,帶著自己的拼板舟面對海洋一字排開,舉行招魚祭禮。「部落的老人會念祝福今年豐收的咒語」。

  夏曼阿樂本在蘭嶼做旅遊服務,經營民宿、餐飲、環島遊覽、浮潛、機車出租等業務。他說,「在蘭嶼,紅綠燈就是山羊、螃蟹等生物」,「一些遊客偷採海芙蓉,達悟人在導覽同時還兼職保護生態環境」。

  記者為沒能趕上一年中最精彩的飛魚季節,錯過了達悟男性身著傳統丁字褲舉行儀式而遺憾。但夏曼阿樂本卻說:「飛魚季有很多禁忌,並不適合遊客上島遊玩。」 

蘭嶼「東清」部落的拼板舟。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飛魚季節,達悟男人們駕著拼板舟出海抓飛魚。在夏曼阿樂本所在的「東清」部落,飛魚季以外的時間,拼板舟可以供遊人體驗。「按照部落的古老傳統,拼板舟只能自己家人碰,外人不能碰船,會帶來厄運,打不到魚」。

  蘭嶼島上有6個達悟族部落,約四五千人。其中「紅頭」部落被認為是飛魚文化的發源地,因此飛魚季的招魚祭也從「紅頭」部落開始,依次進行。飛魚季期間,達悟人只能捕捉飛魚等洄遊魚類,禁止捕捉底棲魚類,飛魚季結束,達悟人也不再捕捉飛魚。

  蘭嶼的人文與生態合為一體,泛靈信仰的達悟人認為,綠蠵龜、蘭嶼角鴞、海漂植物「棋盤腳」等動植物,都來自「惡靈」一方,部落長老堅持著諸多禁忌。但像夏曼阿樂本一樣的「80後」卻很「開明」。「現在島上的民宿都提供夜觀生態的旅遊項目,可以帶著遊客看島上生物」。

  在島嶼東側面向太平洋的緩坡上,集中了30多處地下屋,是達悟人的傳統建築。「『野銀』部落很聰明,完整保存了地下屋。這裡有些地下屋已經14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住。」夏曼阿樂本指著路邊半穴居的木石結構房屋向記者介紹說,雖然這些地下屋低矮,與山坡融為一體,但是迎風而建和獨特的排水管道,讓它能祛除炎熱、抵禦颱風。

  達悟族是沒有文字、倚靠語言延續傳統的族群。至今達悟人還用把動物耳朵剪缺角、把樹用顏料畫標記的方式確認歸屬權。在島上耳朵不缺角的羊、豬、雞等動物可以在節慶時被任何人抓捕、宰殺。

  多年來,壓在蘭嶼居民心頭,揮之不去的一個沉重負擔是存放在蘭嶼南部的10餘萬桶核廢料。這引發了居民長期的抗議行動,在貯存場的圍牆上塗鴉著很多反核、讓核廢料離開蘭嶼的標語。

  達悟語稱蘭嶼為「Ponso No Tao」,即「人居住的島嶼」。夏曼阿樂本說,雖然存放核廢料的補償金給當地帶來水泥、電器和設施建設,但蘭嶼人仍然覺得可怕。

  蘭嶼曾經的落後,讓夏曼阿樂本等達悟人告別小島,到臺北等大城市求學謀生。「最近10年,島上的旅遊業才開始發展,我們也陸續回到島上」,夏曼阿樂本說,「很多部落禁忌,讓蘭嶼依然保存了最原始的生態」。傳統文化和現代商業也可以維持平衡,「蘭嶼的原生態和神秘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都是小島最好的旅遊資源」。

探尋蘭嶼飛魚季

  曬飛魚乾。陳曉星攝

  魚船準備出海。陳曉星攝

  明明是魚的外表,卻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飛魚與蘭嶼以及島上的少數民族達悟人,有著一年一度的約定——飛魚季。資料顯示,蘭嶼的飛魚魚汛一般在陽曆2月至6月間。按照達悟人傳統,捕魚工作由男性完成。在飛魚季前期,同一個家族的男性成員會組成捕魚團隊,齊心協力捕捉飛魚。而在飛魚季到來前,魚團成員要集中居住。蘭嶼飛魚文化館館長、達悟人瑪拉歐斯(漢文名鍾啟福)說,此時是禁慾期,以保證捕魚者體力充沛。

  蘭嶼位於臺東東南的太平洋海域中,面積約45平方公裡,猶如遺世獨立的秘境。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從南向北的洋流將大批飛魚帶至蘭嶼附近,預示著飛魚捕撈季的到來。

  「按照傳統,飛魚季是蘭嶼生產糧食的高峰期,是達悟人獲取蛋白質的重要時節,因此也是一年中最神聖而禁忌最多的時候。」瑪拉歐斯介紹,飛魚季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傳承,是達悟人最重要的漁獵活動。

  隨後,達悟人將根據陰曆及月相,迎來一年飛魚季中最重要的時刻——「招魚祭」。當天,捕魚者將佩戴傳統飾品,盛裝聚集在自己所屬的漁船邊,由船長殺雞獻祭,捕魚者以食指蘸雞血觸碰海邊礁石,呼喚飛魚來到漁場,祈求今年獲得豐收。

  蘭嶼上的達悟人分為六個部落,其中的「紅頭」部落被認為是飛魚文化的發源地,因此招魚祭也從「紅頭」部落開始,依次進行,標誌飛魚季正式拉開大幕。

  飛魚季前期,捕魚團隊乘坐大型的十人船出海,捕捉到的魚由各家平分,大船成為維繫家族關係、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到飛魚季後期,各家各戶可乘坐小型的四人船、二人船乃至單人船捕魚。而在飛魚季中期,當地女性要製作芋頭糕,並在上面鋪滿蟹肉和臘肉,以此慰勞辛勤捕魚的男性。

  達悟人乘坐的傳統漁船,正是蘭嶼島上特有的拼板船。這種漁船並非原木挖空而成的獨木舟,而是以蘭嶼島上的番龍眼等堅硬木材一片一片組合而成。拼板船外型獨特,兩端高高翹起,主要由紅白黑三色組成,使用天然顏料塗繪;船身還有波浪紋、人形紋及太陽紋等圖案,其中位於兩端的同心圓太陽紋被稱為「船之眼」,具有驅邪祈福之意,是蘭嶼島的圖騰。

  直到6月底左右,飛魚季漸入尾聲,此時達悟人也將迎來「終止祭」。當天,漁民將捕獲的大魚尾巴穿串掛在海邊,表示飛魚季已經結束,從此不再捕捉飛魚,改抓其他食用魚。「飛魚季期間,達悟人只能捕捉飛魚等洄遊性魚類,禁止捕捉底棲性魚類,讓這些魚類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體現了永續發展的理念。」瑪拉歐斯說。據他介紹,飛魚季是貫穿達悟人生活的重要時序,因此十分強調人的約束。在飛魚季期間,當地人不能朝大海扔石頭,因為有「驅趕飛魚」之意,是對魚的不尊重;不能做罪惡的事情,不能跟人爭吵、打鬥、罵髒話。與此同時,拼板船是達悟人的「聖物」,因此他們也不希望遊客隨意觸碰,甚至進入其中拍照。

  此外,對於飛魚的食用也有很多講究。瑪拉歐斯說,在飛魚季的頭三個月,可以對飛魚採用煮或蒸的烹飪方式,但不能燒烤,盛裝飛魚需使用專門器具,不能混用。

  蘭嶼當地漁民夏門·呢時格時(漢文名顏進溢)說,飛魚季第一個月捕捉的飛魚必須當時吃完,不能用來製作魚乾;之後的可以製作魚乾,但必須在當年11月的「終食祭」前吃完,不能留到隔年,以此迎接下一個飛魚季。

  蘭嶼雖然被大海隔絕,但不能隔斷人類社會的發展,海浪和輪船將現代化的衝擊一波波送來,飛魚季的傳統也在悄然改變:油漆代替了天然顏料,燒柴油的現代船代替了純人力的拼板船;冰箱的出現讓飛魚的保存更加容易,也讓「隔年」的界限開始模糊;隨著老一代的逝去,飛魚季本身的流程也有變化……

  說起這些,夏門·呢時格時有些感傷,擔心達悟人獨特的文化正在流失。而瑪拉歐斯也表示,隨著蘭嶼觀光業的不斷開發,他很擔心飛魚季會變得過度商業化,甚至淪為遊客獵奇的景觀,不再是達悟人生生不息的生命驅動,「要讓文化精髓、而不是商業利益成為生態遊的主導者,這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等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在蘭嶼遇見蘭嶼肉豆蔻
    直到離開蘭嶼,直到返回了北京,某個夜裡,我終於頓悟了。2012年三月底,我在臺中植物園,那個時候蘭嶼肉豆蔻的果實還沒開裂,果子還沒完全成熟,為了和松鼠搶奪,科研大姐把果子剪了下來。也就是說,之後不久,果子就應該進入成熟期了。我一直以為植物志等資料,關於花期果期,都不能太輕信,所以我決定靠撞大運來遇見蘭嶼肉豆蔻開裂的果子。這種撞大運就像去茫茫人海裡撞上適合你的美好妹子。
  • 廈門海上明珠塔、天文氣象館、天象廳取消門票
    導報訊 (記者 駱餘民)昨日,導報記者從廈門市物價局獲悉,廈門市物價局已經發出了關於取消海上明珠塔、青少年天文氣象館、天象廳門票價格的函,從4月15日起上述3個地點不允許收取門票。    此前門票價格每人25元  「海上明珠塔」和「青少年天文氣象館」由廈門市氣象局下屬企業廈門市新氣象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此前,經審批,廈門市物價局同意廈門市氣象局下屬的「海上明珠塔」、「青少年天文氣象館」、「天象廳」進行收費。
  • 海口市南海明珠人工島將打造成海上夜天堂(圖)
    規劃效果圖記者昨日從海口市規劃局獲悉,《海口市西海岸南海明珠人工島控制性詳細規劃打造國際休旅目的地海上夜天堂2014年7月,《海口市海口灣南海明珠郵輪港旅遊綜合開發人工島區域建設用海規劃》獲得國家海洋局批覆,為科學指導海口市西海岸南海明珠人工島的開發建設,依據國家海洋局的批覆文件和《海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20)》,特此編制《海口市西海岸南海明珠人工島控制性詳細規劃》。
  • 臺灣臺東蘭嶼海域出現水龍捲 持續約8分鐘(圖)
    臺東縣蘭嶼機場附近海域,因氣流不穩定引發對流雹,昨天上午出現水龍捲,隨後往陸上移動;8分鐘後在漁人村山頭消失。(圖:聯合報)  臺東縣蘭嶼海域突刮水龍捲 持續8分鐘  中國臺灣網7月30日消息 臺東縣蘭嶼西南海域昨天上午出現水龍捲,隨後往陸地方向移動,最後消失於山頭,整個過程約8分鐘,沒有造成傷害;反倒是民眾追逐龍捲風途中,發生摩託車擦撞意外。
  • 書寫島嶼記憶——蘭嶼海洋文學作家夏曼藍波安
    他在《八代灣的神話》寫傳說故事、《冷海情深》面對重返家鄉的複雜情感,《老海人》則深入漂泊的海上靈魂,蘭嶼的海洋與自然,是他筆下不變的世界觀。他的故事來自蘭嶼這座島嶼,島上的家族有起有落,他的家族是航海家族,他們很喜歡說故事。他的古典文學就是家族的傳說故事,從他的祖父開始跟他講起,讓他愛上這座島嶼。達悟族語沒有「星星」這個字,他們說那是「天空的眼睛」。
  • IMAX與上海海上明珠影業有限公司籤約將在中國建10座影院
    (港交所:1970)與上海海上明珠影業有限公司共同宣布達成一項協議,將在中國建造10座IMAX影院。根據協議的條約,其中8座影院將被添加在其遍布全國的新建築項目中,另外兩座影院的地點待定。 「IMAX在中國為廣大電影觀眾所喜愛,是被認可的娛樂品牌之一。」
  • 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記者近日來到蘭嶼,探秘飛魚的故鄉。每年2-6月飛魚魚汛是蘭嶼達悟人的飛魚季,也是一年中最神聖、禁忌最多的時候。  生活在蘭嶼的達悟人夏曼阿樂本向記者介紹說,達悟人的傳統糧食是地瓜、芋頭和飛魚。飛魚季是蘭嶼生產糧食的高峰期,也是達悟人獲取蛋白質的重要時節。飛魚季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部落所有的男性穿著傳統丁字褲,帶著自己的拼板舟面對海洋一字排開,舉行招魚祭禮。「部落的老人會念祝福今年豐收的咒語」。
  • 璀璨的海上明珠—海南
    海南位於我國的最南端,是我國著名的海上明珠,這裡四季如春,物產豐富,也是冬季避寒聖地。
  • 臺灣寫真: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蘭嶼8月5日電 題: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島上生活的達悟人是臺灣唯一居住在離島的海洋少數民族,保留著很多古老神秘的習俗。  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
  • 愛上蘭嶼 擁抱遼闊山海(圖)
    ,山中、海底處處驚奇,目前正值蘭嶼飛魚季,走一趟蘭嶼可感受原始風貌與人類智慧。  到蘭嶼可由臺東搭飛機、客船,或由屏東後避湖搭船前往,踏入島嶼的第一印象即是眼前的湛藍海景及奇形怪狀的巖石。許多巖石因其形而命名,包括雙獅巖、母雞巖、軍鑑巖、象鼻巖等,公認最唯妙唯肖的巖石則是距離蘭嶼核廢料場不遠的龍頭巖,彷佛真有一具龍頭化身為石。   蘭嶼島上共有紅頭、漁人、椰油、朗島、東清、野銀等6個部落,居住人口以雅美族人為主。
  • 蘭嶼珠光鳳蝶 魔鬼的惡靈
    (圖/臺東縣永續發展學會提供) 記者王以瑾/蘭嶼報導.攝影 因為後翅膀鱗片排列特殊,正看是金黃色,逆看卻會變幻出豔麗的珍珠光澤,這就是珠光鳳蝶命名的由來,但卻也因為它超凡的美,達悟人將它視為「魔鬼的惡靈」;事情的演變有些諷刺,因為達悟人怕它,它得以自由飛舞、大量繁衍,但對它的美傾心不已的收藏家,卻為它帶來殺身之禍,導致絕種的危機。
  • 蘭嶼:藍色桃花源的小島驚奇
    蘭嶼冷泉(圖:臺灣《聯合報》)  小島驚奇1:環島僅1.5小時   摩託車環島,只要一個半小時!但若要逐個景點慢慢玩,3天都還嫌不夠。  環島只算是「入門」,首先必看沿海林立的奇巖:長得像饅頭叫「饅頭巖」、長得像鱷魚叫「鱷魚巖」,當地人的鎮島之巖是張牙舞爪的「雙獅巖」。
  • 海上仙境 探秘不為人知的七大海島
    ●臺灣蘭嶼——雅美族風情島嶼蘭嶼位於臺灣省臺東縣東南約49海裡處,是一個因海底火山爆發隆起堆積而成的島嶼,原名「紅頭嶼」,後因島上的深山幽谷皆長滿名貴的蝴蝶蘭,改稱富詩意的「蘭嶼」。島上還有一個名叫「東清灣」的天然港灣,那裡擁有極美的景致,當夕陽西下、漁舟停靠,更像一幅靜止的海上畫卷。蘭嶼有著濃濃的雅美族風情。島上作為高山族支系民族的雅美族,至今保持著極為傳統的風俗習慣,他們以水芋、甘薯為主食,魚是最常吃的副食,而更特別的是,不同年齡的人吃的魚類是不同的,遊客到了這裡,可要仔細問個明白。
  • 臺灣寫真: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中新網
    中新社蘭嶼8月5日電 題: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記者近日來到蘭嶼,探秘飛魚的故鄉。飛魚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每年2-6月飛魚魚汛是蘭嶼達悟人的飛魚季,也是一年中最神聖、禁忌最多的時候。生活在蘭嶼的達悟人夏曼阿樂本向記者介紹說,達悟人的傳統糧食是地瓜、芋頭和飛魚。
  • 飛魚的季節 美麗的蘭嶼正在熱情招手
    圖/林中仁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對蘭嶼人來說,一年只有三個季節。等待飛魚、飛魚來了、飛魚走了!    蘭嶼夢幻的主角    每年3~7月,蘭嶼是屬於飛魚的季節,此時,蘭嶼展現出一種特別的活力。入夜漁船點點,有如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夢幻場景;太陽初升,飛魚滿掛在木桿上,人們談的吃的都離不開「飛魚」。
  • 藏在泰國的世外桃源,被譽為「海上明珠」,還能在海底漫步!
    對於世外桃源的追求是世人共同的夢想,而在泰國,也有一處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就是被譽為「安達曼海上的一顆明珠」的普吉島。普吉島的旅遊資源極其豐富,不僅有得天獨厚的海洋沙灘,還能品嘗到最正宗的泰國美食,稱其為「珍寶島」毫不為過。皮皮島是普吉島上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位於泰國南部的安達曼海,由大皮皮和小皮皮組成,小編推薦大家把住宿定在大皮皮島。
  • 臺研究發現蘭嶼長尾南蜥有「噬己嬰」行為
    臺研究發現蘭嶼長尾南蜥有「噬己嬰」行為 2008年11月21日 14: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1月2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灣本土動物研究重大發現,公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黃文山調查發現,蘭嶼的長尾南蜥出現吃自己蛋的
  • 臺灣票選「最美蝴蝶」 蘭嶼珠光鳳蝶奪冠(圖)
    臺灣最美麗蝴蝶——蘭嶼珠光鳳蝶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在島內舉辦的「臺灣十大美麗蝴蝶」票選活動,代表臺東縣角逐的蘭嶼珠光鳳蝶以前兩名蘭嶼珠光鳳蝶與臺南市綠斑鳳蝶纏鬥不休,經臺東各界強力催票,票選結束時,第一名得票數竟然比臺東縣的23萬3千多人口還高,讓孤懸臺東外海的蘭嶼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其它8名票選蝴蝶為:臺北市大琉璃紋鳳蝶、嘉義市大鳳蝶、桃園縣大紫蛺蝶、雲林縣孔雀青蛺蝶、屏東縣大白斑蝶、臺中市端紅蝶、新竹縣柑橘鳳蝶、彰化縣麝香鳳蝶。
  • 海口南海明珠人工島廢鐵橋
    在海口西海岸也有一座廢棄的人工島——南海明珠人工島,南海明珠人工島附近有許多海口知名旅遊景點和高檔酒店和小區,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南海明珠人工島是利用海口灣內淺灘海域打造高端旅遊休閒度假島,被人們稱為南海夢幻島海上夜天堂。
  • 蘭嶼珠光鳳蝶摘后冠圖
    圖片來源:中國時報  臺灣「農委會」舉辦臺灣十大美麗蝴蝶票選活動,代表臺東縣角逐的蘭嶼珠光鳳蝶以二十四萬七千多票由於得票數比臺東縣總人口數還多,孤懸臺東外海的蘭嶼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有趣的是,發起票選的鄉林集團表示,票選倒數十天競爭激烈,連「總統」候選人都「撩下去」。謝長廷投給臺南市綠斑鳳蝶,馬英九投給臺東縣珠光鳳蝶,原本第一的綠斑鳳蝶最後被珠光鳳蝶趕上,後者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