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飛魚,是蘭嶼飛魚季的特有景觀。 圖/林中仁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對蘭嶼人來說,一年只有三個季節。等待飛魚、飛魚來了、飛魚走了!
蘭嶼夢幻的主角
每年3~7月,蘭嶼是屬於飛魚的季節,此時,蘭嶼展現出一種特別的活力。入夜漁船點點,有如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夢幻場景;太陽初升,飛魚滿掛在木桿上,人們談的吃的都離不開「飛魚」。此時,它是小島的唯一主角。
飛魚,是蘭嶼人最重要的食物,也是主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每年春季,飛魚們隨著黑潮來到蘭嶼附近海域,蘭嶼人先舉行「招魚祭」,祭典過後,才算是飛魚季節的開始。
初期,只限於夜間以燈光誘捕,直到夏季才能在白天捕捉飛魚;這段期間,蘭嶼人通常不再捕捉其他魚類。直到中秋節後,就不能再食用飛魚。
「飛魚季」期間,有著種禁忌,例如捕捉飛魚的拼板舟及剛捕撈上岸的魚獲,嚴禁女人觸碰;飛魚捕捉上岸後,須由男人先在海邊初步處理後,女人才可接手;飛魚的烹調方式,僅限於用水蒸煮,不得與其他食物一起料理;飛魚季期間,出海限定只能捕捉飛魚或鬼頭刀。
這些祭典、禁忌,蘭嶼人至今依然遵循。遊客此刻入島,最好入境隨俗!
若想吃飛魚:想品嘗新鮮飛魚,以4~5月為佳,6~9月以飛魚乾為主。
飛魚展翅長這樣。 記者羅建怡/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三大祭典 代代相傳
每年2、3月的「飛魚招魚祭」,意在召請飛魚、祈求豐收,達悟族人此時只允許夜間以火把照明來捕捉飛魚;4月能在白天用小船釣大魚,但夜間不可捕魚;5~7月可在白天捕捉飛魚,但不可捕捉其他魚種。
6、7月飛魚魚汛期結束,不再捕飛魚,此時進入「飛魚收藏祭」,魚汛期捕捉的大量飛魚可曬乾儲存,為冬季儲糧。中秋過後不再吃飛魚,因此雅美族人會再慎重的舉辦「飛魚終食祭」。
飛魚料理 滋味多元
飛魚來了,也代表觀光旺季的到來。蘭嶼飛魚,自然也成為此季餐桌上必備的「風景」。
不管大小餐廳,島上必備飛魚料理。臺灣地區少數民族的吃法,僅用海水煮魚,因飛魚季節不得調味,因此會以帶有鹹味的海水煮魚,完全原味,滋味略腥、不符大眾口味;最常見的改良菜色,是小島兩款主食─飛魚加上地瓜芋頭同蒸,完美混搭,香氣足、口感優。
不少餐廳也會煎或炸飛魚,加上九層塔、蒜頭、辣椒等調味,讓飛魚更多滋味。此時同時出現的鬼頭刀,則多煮湯或清蒸。
此外,此季雖然現流的海鮮較少,但仍有不少地方美味值得一嘗。像是以「情人的眼淚」聞名的水木耳,又稱「葛光米藻」,小小黑黑的一點,入姜蒜、辣椒,就顯得風味十足;地方盛產的鹿角草煎蛋,也是奇妙滋味;還有許多個兒小的野生九孔,鮮香又獨有韌性。
以石形為名,讓蘭嶼旅遊別有趣味。 記者羅建怡/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跨上機車 環島看海去
愛海的人,肯定會愛上蘭嶼。全長約36公裡的環島公路,摩託車是最好的代步工具,一般觀光客通常換環個2、3趟,晨昏美景不同。
蘭嶼賞景特色之一,就是沿岸的奇巖怪石,因石型而有各得其名。像是玉女巖、象鼻巖、龍頭巖、鋼盔巖、雙獅巖、軍艦巖、鱷魚巖、坦克巖、五孔洞等,沿途有指示牌與介紹。此外,必經的6個主要部落,紅頭、漁人、椰油在前山,朗島、東清、野銀在後山。
若要居高下眺,從公路高點叉路上去,可到氣象觀測站,此地是收攬全景的熱門景點,但要注意,摩託車不要直駛登頂,下山時坡路太大,車禍頻傳,要特別小心。
想要安靜賞海,青青草原是不錯的選擇。沿著緩坡上山,沿途綠野、海景入眼,獨享數大的綠與藍。
至於浮潛勝地,則在知名的核廢儲存場附近。
蘭嶼拼板舟,只能看切勿摸。 記者羅建怡/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拼板舟、地下屋 兩大特色
蘭嶼的生態豐美,白天的珠光鳳蝶、夜訪蘭嶼角鴞,是兩大特色;傳統人文景致,則非拼板舟、地下屋不可。
夜訪角鴞,是蘭嶼最刺激精彩的「夜生活」。角鴞是一種小型貓頭鷹,被稱為「蘭嶼夜間森林的王者」,但要近賞它,則要達人帶路。
訪角鴞第一要訣是「安靜」,達人會在黝暗的森林裡,模仿角梟鳴叫聲,倘若林中出現回音,順著聲音用手電筒一照,一對閃亮亮的眼睛,就這樣直直與遊客對望。運氣好的話,還能隨手拍到角鴞定睛的美照。
必訪的拼板舟,則以東清部落為首選。似乎永遠停靠在岸邊的幾艘小舟,每艘刻繪圖型各不同;舟上紋飾除了人形紋,多由同心圓組成,太陽光芒般往外放射的眼睛,是舟上必有的「船眼」,刻繪在船頭與船尾兩側;船身多以紅、黑、白三色為主,圖騰展現強烈的民族風格。
當地計劃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下屋」,則在野銀部落。目前保有42戶,僅21戶還有人居。可惜的是,住居其中的老人不堪遊客打擾,現採收費入村的方式,由保有家居的後代導覽,依人頭收費,一小時每人200~250元(新臺幣,下同)不等。
地下屋每套有三間,包括建於地下的祖屋、旁立的工作房及涼亭,村內仍保有小塊農作空間,老人們或忙農事,或在自家涼亭休息,安靜的隔絕村外擾嚷的遊客、呼嘯來去的機車聲。
兩隻魚&利巴印
小島的最新民宿,就在島上唯一的7-11樓上,名為「兩隻魚」。
從外觀看,民宿低調優雅的隱於小7的閃亮燈光裡,推門而入,很有英國小旅館的風味,木桌木椅、簡潔雅致。往二樓登去,只有8間房,6間雙人房分別以6個部落為名,可直接在房裡觀賞日落,2間海景四人房可躺在床上等待日出。因位置絕佳,民宿主人刻意為每間房留下超大陽臺,優閒躺椅、樸拙木桌,讓遊客不必疲於追趕日出與日落。
「兩隻魚」名稱來自兩個臺北傻瓜,在蘭嶼夜釣兩日,辛苦所得只有兩尾小魚,卻也因此愛上蘭嶼;他們同時做了件當地人認為「很傻」的事─從無到有,花大錢蓋新民宿。兩人房3,600元、四人房4,800元,不分平假日。
想要住得安靜,可考慮前任鄉長的家「利巴印」。旁倚舊監獄,坐擁大綠地,這裡遊客少,獨享清閒;推薦改良版的地下屋,4人房4,200元;這裡也是等待日出的美地,9、10號兩間房窗外美景最優,可優先選訂。
■交通:
要入島,只有小飛機與客輪兩種選擇。德安航空臺東─蘭嶼每日6~7班,航程25分鐘,單程機票1,480元;客輪每日1~2班,來回臺東2.5個小時、2,300元
■租車:
租機車環島每日約499元,港口、機場或民宿都可租借
■單項計費:
浮潛約400~500元/夜探角鴞250元/拼板舟體驗400元/海釣約700元
來源:臺灣《聯合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