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的季節 美麗的蘭嶼正在熱情招手

2020-11-22 華夏經緯

曬飛魚,是蘭嶼飛魚季的特有景觀。 圖/林中仁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對蘭嶼人來說,一年只有三個季節。等待飛魚、飛魚來了、飛魚走了!

    蘭嶼夢幻的主角

    每年3~7月,蘭嶼是屬於飛魚的季節,此時,蘭嶼展現出一種特別的活力。入夜漁船點點,有如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夢幻場景;太陽初升,飛魚滿掛在木桿上,人們談的吃的都離不開「飛魚」。此時,它是小島的唯一主角。

    飛魚,是蘭嶼人最重要的食物,也是主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每年春季,飛魚們隨著黑潮來到蘭嶼附近海域,蘭嶼人先舉行「招魚祭」,祭典過後,才算是飛魚季節的開始。

    初期,只限於夜間以燈光誘捕,直到夏季才能在白天捕捉飛魚;這段期間,蘭嶼人通常不再捕捉其他魚類。直到中秋節後,就不能再食用飛魚。

    「飛魚季」期間,有著種禁忌,例如捕捉飛魚的拼板舟及剛捕撈上岸的魚獲,嚴禁女人觸碰;飛魚捕捉上岸後,須由男人先在海邊初步處理後,女人才可接手;飛魚的烹調方式,僅限於用水蒸煮,不得與其他食物一起料理;飛魚季期間,出海限定只能捕捉飛魚或鬼頭刀。

    這些祭典、禁忌,蘭嶼人至今依然遵循。遊客此刻入島,最好入境隨俗!

    若想吃飛魚:想品嘗新鮮飛魚,以4~5月為佳,6~9月以飛魚乾為主。

飛魚展翅長這樣。 記者羅建怡/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三大祭典 代代相傳

    每年2、3月的「飛魚招魚祭」,意在召請飛魚、祈求豐收,達悟族人此時只允許夜間以火把照明來捕捉飛魚;4月能在白天用小船釣大魚,但夜間不可捕魚;5~7月可在白天捕捉飛魚,但不可捕捉其他魚種。

    6、7月飛魚魚汛期結束,不再捕飛魚,此時進入「飛魚收藏祭」,魚汛期捕捉的大量飛魚可曬乾儲存,為冬季儲糧。中秋過後不再吃飛魚,因此雅美族人會再慎重的舉辦「飛魚終食祭」。

    飛魚料理 滋味多元

    飛魚來了,也代表觀光旺季的到來。蘭嶼飛魚,自然也成為此季餐桌上必備的「風景」。

    不管大小餐廳,島上必備飛魚料理。臺灣地區少數民族的吃法,僅用海水煮魚,因飛魚季節不得調味,因此會以帶有鹹味的海水煮魚,完全原味,滋味略腥、不符大眾口味;最常見的改良菜色,是小島兩款主食─飛魚加上地瓜芋頭同蒸,完美混搭,香氣足、口感優。

    不少餐廳也會煎或炸飛魚,加上九層塔、蒜頭、辣椒等調味,讓飛魚更多滋味。此時同時出現的鬼頭刀,則多煮湯或清蒸。

    此外,此季雖然現流的海鮮較少,但仍有不少地方美味值得一嘗。像是以「情人的眼淚」聞名的水木耳,又稱「葛光米藻」,小小黑黑的一點,入姜蒜、辣椒,就顯得風味十足;地方盛產的鹿角草煎蛋,也是奇妙滋味;還有許多個兒小的野生九孔,鮮香又獨有韌性。

以石形為名,讓蘭嶼旅遊別有趣味。 記者羅建怡/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跨上機車 環島看海去

    愛海的人,肯定會愛上蘭嶼。全長約36公裡的環島公路,摩託車是最好的代步工具,一般觀光客通常換環個2、3趟,晨昏美景不同。

    蘭嶼賞景特色之一,就是沿岸的奇巖怪石,因石型而有各得其名。像是玉女巖、象鼻巖、龍頭巖、鋼盔巖、雙獅巖、軍艦巖、鱷魚巖、坦克巖、五孔洞等,沿途有指示牌與介紹。此外,必經的6個主要部落,紅頭、漁人、椰油在前山,朗島、東清、野銀在後山。

    若要居高下眺,從公路高點叉路上去,可到氣象觀測站,此地是收攬全景的熱門景點,但要注意,摩託車不要直駛登頂,下山時坡路太大,車禍頻傳,要特別小心。

    想要安靜賞海,青青草原是不錯的選擇。沿著緩坡上山,沿途綠野、海景入眼,獨享數大的綠與藍。

    至於浮潛勝地,則在知名的核廢儲存場附近。

蘭嶼拼板舟,只能看切勿摸。 記者羅建怡/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拼板舟、地下屋 兩大特色

    蘭嶼的生態豐美,白天的珠光鳳蝶、夜訪蘭嶼角鴞,是兩大特色;傳統人文景致,則非拼板舟、地下屋不可。

    夜訪角鴞,是蘭嶼最刺激精彩的「夜生活」。角鴞是一種小型貓頭鷹,被稱為「蘭嶼夜間森林的王者」,但要近賞它,則要達人帶路。

    訪角鴞第一要訣是「安靜」,達人會在黝暗的森林裡,模仿角梟鳴叫聲,倘若林中出現回音,順著聲音用手電筒一照,一對閃亮亮的眼睛,就這樣直直與遊客對望。運氣好的話,還能隨手拍到角鴞定睛的美照。

    必訪的拼板舟,則以東清部落為首選。似乎永遠停靠在岸邊的幾艘小舟,每艘刻繪圖型各不同;舟上紋飾除了人形紋,多由同心圓組成,太陽光芒般往外放射的眼睛,是舟上必有的「船眼」,刻繪在船頭與船尾兩側;船身多以紅、黑、白三色為主,圖騰展現強烈的民族風格。

    當地計劃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下屋」,則在野銀部落。目前保有42戶,僅21戶還有人居。可惜的是,住居其中的老人不堪遊客打擾,現採收費入村的方式,由保有家居的後代導覽,依人頭收費,一小時每人200~250元(新臺幣,下同)不等。

    地下屋每套有三間,包括建於地下的祖屋、旁立的工作房及涼亭,村內仍保有小塊農作空間,老人們或忙農事,或在自家涼亭休息,安靜的隔絕村外擾嚷的遊客、呼嘯來去的機車聲。

    兩隻魚&利巴印

    小島的最新民宿,就在島上唯一的7-11樓上,名為「兩隻魚」。

    從外觀看,民宿低調優雅的隱於小7的閃亮燈光裡,推門而入,很有英國小旅館的風味,木桌木椅、簡潔雅致。往二樓登去,只有8間房,6間雙人房分別以6個部落為名,可直接在房裡觀賞日落,2間海景四人房可躺在床上等待日出。因位置絕佳,民宿主人刻意為每間房留下超大陽臺,優閒躺椅、樸拙木桌,讓遊客不必疲於追趕日出與日落。

    「兩隻魚」名稱來自兩個臺北傻瓜,在蘭嶼夜釣兩日,辛苦所得只有兩尾小魚,卻也因此愛上蘭嶼;他們同時做了件當地人認為「很傻」的事─從無到有,花大錢蓋新民宿。兩人房3,600元、四人房4,800元,不分平假日。

    想要住得安靜,可考慮前任鄉長的家「利巴印」。旁倚舊監獄,坐擁大綠地,這裡遊客少,獨享清閒;推薦改良版的地下屋,4人房4,200元;這裡也是等待日出的美地,9、10號兩間房窗外美景最優,可優先選訂。

    ■交通:

    要入島,只有小飛機與客輪兩種選擇。德安航空臺東─蘭嶼每日6~7班,航程25分鐘,單程機票1,480元;客輪每日1~2班,來回臺東2.5個小時、2,300元

    ■租車:

    租機車環島每日約499元,港口、機場或民宿都可租借

    ■單項計費:

    浮潛約400~500元/夜探角鴞250元/拼板舟體驗400元/海釣約700元

 

來源:臺灣《聯合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

相關焦點

  • 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記者近日來到蘭嶼,探秘飛魚的故鄉。  飛魚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每年2-6月飛魚魚汛是蘭嶼達悟人的飛魚季,也是一年中最神聖、禁忌最多的時候。  生活在蘭嶼的達悟人夏曼阿樂本向記者介紹說,達悟人的傳統糧食是地瓜、芋頭和飛魚。飛魚季是蘭嶼生產糧食的高峰期,也是達悟人獲取蛋白質的重要時節。
  • 臺灣寫真: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蘭嶼8月5日電 題: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島上生活的達悟人是臺灣唯一居住在離島的海洋少數民族,保留著很多古老神秘的習俗。  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
  • 臺灣寫真: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中新網
    中新社蘭嶼8月5日電 題: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記者近日來到蘭嶼,探秘飛魚的故鄉。飛魚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每年2-6月飛魚魚汛是蘭嶼達悟人的飛魚季,也是一年中最神聖、禁忌最多的時候。生活在蘭嶼的達悟人夏曼阿樂本向記者介紹說,達悟人的傳統糧食是地瓜、芋頭和飛魚。
  • 海上明珠——蘭嶼
    美麗的蘭嶼海灣(5月16月攝)。  美麗的蘭嶼海灣(5月16月攝)。  記者為沒能趕上一年中最精彩的飛魚季節,錯過了達悟男性身著傳統丁字褲舉行儀式而遺憾。但夏曼阿樂本卻說:「飛魚季有很多禁忌,並不適合遊客上島遊玩。」
  • 愛上蘭嶼 擁抱遼闊山海(圖)
    ,山中、海底處處驚奇,目前正值蘭嶼飛魚季,走一趟蘭嶼可感受原始風貌與人類智慧。  到蘭嶼可由臺東搭飛機、客船,或由屏東後避湖搭船前往,踏入島嶼的第一印象即是眼前的湛藍海景及奇形怪狀的巖石。許多巖石因其形而命名,包括雙獅巖、母雞巖、軍鑑巖、象鼻巖等,公認最唯妙唯肖的巖石則是距離蘭嶼核廢料場不遠的龍頭巖,彷佛真有一具龍頭化身為石。   蘭嶼島上共有紅頭、漁人、椰油、朗島、東清、野銀等6個部落,居住人口以雅美族人為主。
  • 臺灣票選「最美蝴蝶」 蘭嶼珠光鳳蝶奪冠(圖)
    臺灣最美麗蝴蝶——蘭嶼珠光鳳蝶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在島內舉辦的「臺灣十大美麗蝴蝶」票選活動,代表臺東縣角逐的蘭嶼珠光鳳蝶以前兩名蘭嶼珠光鳳蝶與臺南市綠斑鳳蝶纏鬥不休,經臺東各界強力催票,票選結束時,第一名得票數竟然比臺東縣的23萬3千多人口還高,讓孤懸臺東外海的蘭嶼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其它8名票選蝴蝶為:臺北市大琉璃紋鳳蝶、嘉義市大鳳蝶、桃園縣大紫蛺蝶、雲林縣孔雀青蛺蝶、屏東縣大白斑蝶、臺中市端紅蝶、新竹縣柑橘鳳蝶、彰化縣麝香鳳蝶。
  • 美物 |《飛魚樂團》小島自然天籟,心靈放鬆的聲音
    這首音樂選自聽見大自然系列的專輯《飛魚樂團》。唯一收錄蘭嶼角鴞珍貴鳴聲+情人洞潮聲+青青草原氣息+天池自然原音+蟲鳴鳥叫聲,真正自然之聲。——主編壹心蘭嶼,有著最自然的聲音與節奏。 聽島上的鳥兒唱歌,就像聽到心靈放鬆的聲音,傾聽小島自然天籟。 最零壓力的生活感動,最遠離塵囂的自然旅行。
  • 蘭嶼珠光鳳蝶 魔鬼的惡靈
    珠光鳳蝶只分布於蘭嶼,在這與世隔絕之地,兀自散發著美麗;達悟人世世代代看著它的美,但僅止于欣賞,不敢捕捉它,因為他們相信,只有魔鬼的化身才會擁有這樣讓人驚豔的外表。 是達悟族人迷信嗎?也許是有遠見的智者編出的美麗謊言,這個謊言保全了獨特的珠光鳳蝶,讓它在蘭嶼不受幹擾地生活,大量繁衍,蘭嶼的天空也因為有它,更加燦爛。
  • 在蘭嶼遇見蘭嶼肉豆蔻
    直到離開蘭嶼,直到返回了北京,某個夜裡,我終於頓悟了。2012年三月底,我在臺中植物園,那個時候蘭嶼肉豆蔻的果實還沒開裂,果子還沒完全成熟,為了和松鼠搶奪,科研大姐把果子剪了下來。也就是說,之後不久,果子就應該進入成熟期了。我一直以為植物志等資料,關於花期果期,都不能太輕信,所以我決定靠撞大運來遇見蘭嶼肉豆蔻開裂的果子。這種撞大運就像去茫茫人海裡撞上適合你的美好妹子。
  • 書寫島嶼記憶——蘭嶼海洋文學作家夏曼藍波安
    他在《八代灣的神話》寫傳說故事、《冷海情深》面對重返家鄉的複雜情感,《老海人》則深入漂泊的海上靈魂,蘭嶼的海洋與自然,是他筆下不變的世界觀。他的故事來自蘭嶼這座島嶼,島上的家族有起有落,他的家族是航海家族,他們很喜歡說故事。他的古典文學就是家族的傳說故事,從他的祖父開始跟他講起,讓他愛上這座島嶼。達悟族語沒有「星星」這個字,他們說那是「天空的眼睛」。
  • 臺灣臺東蘭嶼海域出現水龍捲 持續約8分鐘(圖)
    臺東縣蘭嶼機場附近海域,因氣流不穩定引發對流雹,昨天上午出現水龍捲,隨後往陸上移動;8分鐘後在漁人村山頭消失。(圖:聯合報)  臺東縣蘭嶼海域突刮水龍捲 持續8分鐘  中國臺灣網7月30日消息 臺東縣蘭嶼西南海域昨天上午出現水龍捲,隨後往陸地方向移動,最後消失於山頭,整個過程約8分鐘,沒有造成傷害;反倒是民眾追逐龍捲風途中,發生摩託車擦撞意外。
  • 蘭嶼珠光鳳蝶摘后冠圖
    圖片來源:中國時報  臺灣「農委會」舉辦臺灣十大美麗蝴蝶票選活動,代表臺東縣角逐的蘭嶼珠光鳳蝶以二十四萬七千多票由於得票數比臺東縣總人口數還多,孤懸臺東外海的蘭嶼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有趣的是,發起票選的鄉林集團表示,票選倒數十天競爭激烈,連「總統」候選人都「撩下去」。謝長廷投給臺南市綠斑鳳蝶,馬英九投給臺東縣珠光鳳蝶,原本第一的綠斑鳳蝶最後被珠光鳳蝶趕上,後者得第一。
  • 蘭嶼珠光鳳蝶摘后冠
    圖片來源:中國時報    臺灣「農委會」舉辦臺灣十大美麗蝴蝶票選活動,代表臺東縣角逐的蘭嶼珠光鳳蝶以二十四萬七千多票,拿下第一名。由於得票數比臺東縣總人口數還多,孤懸臺東外海的蘭嶼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有趣的是,發起票選的鄉林集團表示,票選倒數十天競爭激烈,連「總統」候選人都「撩下去」。謝長廷投給臺南市綠斑鳳蝶,馬英九投給臺東縣珠光鳳蝶,原本第一的綠斑鳳蝶最後被珠光鳳蝶趕上,後者得第一。    這項票選有二十三個縣市參加,今年十一月三日開始網絡投票,至十二月三日截止,投票數高達三七三餘萬。
  • 沒見過飛魚,但一定吃過飛魚魚子「沙巴海釣」帶你識魚食魚
    飛魚的胸鰭一直延伸到尾部,依靠長長的胸鰭,飛魚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能在空中停留40多秒,飛行的最遠距離可達400多米。藍色的海面上,飛魚時隱時現、破浪前行的畫面十分壯觀。而滑翔正在是飛魚為了生存,進化出來的一種逃生方式。為了躲避旗魚、鬼頭刀和金槍魚等天敵,往往遊動在海水上層,靠起伏的波浪跟大魚們玩著生死遊戲。
  • 巴島飛魚與東方巨龍在這裡握手(組圖)
    即使身在異國他鄉,館員們對春節的熱情絲毫不減,大家張燈結彩,歡歌熱舞,喜慶團圓,共慶農曆猴年。但與此同時,大家也都在緊張忙碌著,準備迎接中國駐巴使館與巴中央銀行、巴中文化中心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巴貝多「魚龍節」。  「魚」,代表飛魚,是巴島最受青睞的美食,也是巴貝多國家的象徵;「龍」,是中國常用來象徵祥瑞的東方神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
  • 蘭嶼:藍色桃花源的小島驚奇
    蘭嶼冷泉(圖:臺灣《聯合報》)  小島驚奇1:環島僅1.5小時   摩託車環島,只要一個半小時!但若要逐個景點慢慢玩,3天都還嫌不夠。  環島只算是「入門」,首先必看沿海林立的奇巖:長得像饅頭叫「饅頭巖」、長得像鱷魚叫「鱷魚巖」,當地人的鎮島之巖是張牙舞爪的「雙獅巖」。
  • 飛得最遠的魚——飛魚
    飛魚是40多種魚類的統稱,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能見到滑翔的飛魚群,加勒比海東端的珊瑚島巴貝多就以盛產飛魚而聞名於世。飛魚屬於暖水性魚類,以浮遊生物為食,喜好群居生活,海中的遊泳速度約為每小時35公裡。飛魚的胸鰭緊貼可至魚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