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島飛魚與東方巨龍在這裡握手(組圖))
2016年春節之際,中國駐巴貝多使館一片喜慶祥和。即使身在異國他鄉,館員們對春節的熱情絲毫不減,大家張燈結彩,歡歌熱舞,喜慶團圓,共慶農曆猴年。但與此同時,大家也都在緊張忙碌著,準備迎接中國駐巴使館與巴中央銀行、巴中文化中心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巴貝多「
魚龍節」。
「魚」,代表
飛魚,是巴島最受青睞的美食,也是巴貝多國家的象徵;「龍」,是中國常用來象徵祥瑞的東方神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隨著中巴關係全面快速發展和中國春節越來越走向世界,中巴雙方都有一個願望,在巴舉辦慶祝春節活動,使旅巴華僑華人、中資機構人員享受過大年的感覺,讓巴民眾感受、了解和喜愛中國文化,增進中巴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魚龍節」便應運而生。
展文化,品年味,巴島飛魚與東方
巨龍在這裡握手,產生「A+B=AB」的「化合反應」。在「魚龍節」新春歌舞晚會上,遠道而來的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團帶來了充滿中國元素的文藝演出,中國民族特色的歌舞、服飾與演員精湛的表演藝術相得益彰,展現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與博大精深。在廟會現場,喧天的鑼鼓、歡騰的舞獅拉開活動的序幕;中國駐巴使館為巴來賓用毛筆寫「福」字和中文姓名,攤位前排起了長龍;孔子學院展示中國結、扇子、京劇臉譜、生肖、象棋、剪紙等中國傳統物件;巴華僑華人聯誼會舉辦了特色工藝品和食品展賣。巴民眾一方面了解了中國文化和傳統民俗,另一方面通過參觀時尚中國圖片展等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狀況。巴各界對中國文化的廣泛共鳴與中國發展對巴產生的巨大吸引力一起,孕育出「漢語熱」、「中國熱」的不斷升溫,
創作出以文化為載體的精彩的中國故事,產生了「化合反應」。
廣交流,深融合,巴島飛魚與東方巨龍在這裡握手,產生「AB+CD=AC+BD」的「複分解反應」。推動中華文化紮根巴島,靠的不是單方向輸出,而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美人之美,天下大同」的文化交融性。舞臺上,巴著名歌曲《美麗的巴貝多》原唱者與中國演唱家聯袂演繹這一經典歌曲,中巴藝術家合唱中國民歌《茉莉花》,中國民樂與加勒比鋼鼓和現代舞完美融合,巴太極武術協會表演中國武術,中巴演員同唱共舞帶來的精彩效果讓觀眾興奮異常,回味良久。同時,巴當地民眾紛紛親身體驗中國文化,他們學舞扇子手絹,品嘗中國美食,了解自己的屬相,試戴京劇臉譜,在巨大的中國鼓上創造出屬於「魚龍節」的旋律。「魚龍節」所傳遞出的中國特色大大增強了活動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巴民眾近距離接觸、參與中國文化,在他們眼中,這遙遠的東方大國不再神秘。同時,巴民眾熱情、友好的性格特點與巴多元的文化藝術形式也深深感染著在巴中國人。中巴兩國由發現、欣賞對方文化,再到相互認同、讚美,最
後交融與共,產生了「複分解反應」。
巴島飛魚與東方巨龍產生的神奇化學反應,歸根結底,少不了中巴友好交流與合作這一味催化劑。中國駐巴大使王克表示,「在巴即將迎來獨立50周年之際,中巴再次聯合舉辦『魚龍節』慶祝活動,充分體現出中巴友好交流合作日益緊密,希望更多巴民眾通過慶祝活動了解中國,愛上中國文化。」巴中央銀行行長沃瑞爾對來自中國的藝術團表演以及中國文化印象深刻,他這樣評價「魚龍節」活動:「這是一次關於未來的合作。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巴中相距遙遠,但我們希望了解中國。」當前,中巴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兩國政治、經貿、人文等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特別是雙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對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起到促進作用。今後,這一味催化劑定能發揮更大作用,讓巴島飛魚與東方巨龍產生更加奇妙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