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到底是什麼魚?

2020-11-21 上遊新聞

05-07 11:02:35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BOOK微信公眾號

▲ 有些飛魚的胸鰭帶有鮮豔的花紋。

飛魚為什麼會飛?

在我們的認知中,「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是普遍的共識。鳥嘛,就該在天上飛;魚的話,則應該在水裡遊。偏偏有種魚,不肯走尋常路,「飛」了起來。那麼,飛魚到底是什麼魚?它真的會飛嗎?

01 紅色的「飛魚」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怪魚常被載於典籍。它叫「文鰩魚」,又名「飛魚」,據說長有雙翅,可以在空中飛。宋代的《爾雅翼》寫道:「文鰩魚出南海,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一名飛魚,群飛海上。」典籍究竟可不可信?有人開始了考據。清朝有個奇人,叫做聶璜。他喜歡走南闖北,又愛畫畫,但並不喜歡畫傳統的山水,而是跑偏到了海洋生物。他雲遊四海,與漁夫交談,甚至跑到菜市場,親眼觀摩後一一畫下來。

▲ 飛魚。繪/聶璜

在康熙丁丑年(1697年)和巳卯年(1699年),聶璜曾兩次在福建菜市場目睹到一種魚。他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的文鰩魚。憑什麼呢?就憑它的胸鰭特別巨大,末端都到了尾巴,這正符合「翅與尾齊」的記載。除此以外,聶璜還記下了這種魚的其他特徵:一、周身鱗甲皆紅色,二、頭有刺。這就不對了。現實中,長成這樣的魚倒是有,但絕對不會飛,自然也不是古籍中的文鰩魚。

▲ 除了單棘豹魴鮄,還有好幾種魴鮄身體也發紅,比如這個東方豹魴鮄

從畫中的頭有刺、身紅色、胸鰭長至尾部、鰭條突出等特點看,這應該是鮋形目、豹魴鮄科的魚,最有可能是「單棘豹魴鮄」。它是中國的豹魴鮄裡最紅的。也有可能是鮋形目、鮋科的蓑鮋,但是蓑鮋背鰭極長,身有明顯的虎紋,和畫中不符。暫且作為另一個選項吧。每個人一看到豹魴鮄,都會立刻產生一個感覺:這魚會飛,否則長那麼大的「翅膀」幹什麼呢?豹魴鮄的胸鰭極度發達,完全張開後,整個魚就像一個圓形的飛碟。

▲ 西方繪畫中,豹魴鮄被鯊魚追得飛上船

這麼大的翅膀,在空中飛行應該不是問題吧?不光聶璜,連西方人也這麼覺得。歐洲有很多老畫,畫的都是豹魴鮄飛行的場景。有的畫裡,豹魴鮄群為了躲避鯊魚、鯕鰍的捕食,慌忙飛向空中,撞在了帆船的桅杆上,把船員嚇得不輕;有的畫裡,豹魴鮄在空中飛行時,直接被海鷗叼走……

▲西方繪畫中,豹魴鮄飛起來的時候,被海鷗叼走。

遺憾的是,這些景象只存在於傳說、畫作中,從未得到過證實。不論從習性還是身體結構來看,豹魴鮄都是不會飛的。它的身體被堅硬的鱗片包裹,很僵硬,遊速很慢,就算拼了老命跳出水面,也只能無力地「啪嗒」落回水裡,無法達到起飛速度。至於另一個可能的真身——蓑鮋,就更飛不起來了,它基本上跟你家金魚的遊速差不多,搖搖擺擺的。

▲蓑鮋。也是一種不會飛的魚。

豹魴鮄平時是在海底生活的。底棲魚的胸鰭通常很大,這樣它們趴在海底時,胸鰭就可以和尾鰭形成鼎足之勢,支撐身體。貼著海底遊泳時,胸鰭也能保持平衡。而豹魴鮄的胸鰭還多了交流功能。鰭上有醒目的豹紋、眼斑。求偶時,雄魚、雌魚就會張開胸鰭相伴而遊,用顏色展示感情,就像海底的「比翼鳥」,畫面太美。

▲ 兩隻豹魴鮄。有《梁祝》內味兒了……

聶璜兩次親眼看到、引經據典考證出的「飛魚」,竟然既不能飛,也不是古籍中的文鰩魚,太尷尬了。但聶璜大概自己都沒意識到,他在《海錯圖》中畫下的另一種魚,反而是文鰩魚的真身。

02 鵝毛小魚,才是真身

古籍《匯苑》記載,東海有一種「鵝毛魚」,能飛。漁人抓這種魚不用網,只用一艘獨木小艇,刷上白色反光的蠣粉,夜裡劃到海上,支個杆子掛盞燈,照亮船身,鵝毛魚就紛紛飛進艇中。魚太多的話要趕緊熄燈,否則船就沉了。

▲ 鵝毛魚,這才是飛魚的真身。繪/聶璜

聶璜看文獻時,覺得這魚很有趣,卻一直沒有目睹過這種魚。他住在福建時,有位叫陳潘舍的漳南人告訴他:這種魚在我們這邊叫飛魚,就是用這個辦法捉的;它身體狹長,有細鱗,背青腹白,兩個胸鰭像翅膀,有二寸(約6釐米)長。尾鰭細長,能幫助飛行,並給聶璜畫了簡圖。但是聶璜認為,這種魚的翅膀不夠大,不符合古書中文鰩魚「翅與尾齊」的特徵,所以不是文鰩魚。其實,是他太摳字眼,導致一葉障目了。從各種線索看,鵝毛魚恰恰就是真正的飛魚,也是傳說中的文鰩魚。

▲ 水中的飛魚。可以看出胸鰭很發達

從對「鵝毛魚」的描述可以確定,它是頜針魚目、飛魚科的種類。飛魚科下有個「燕鰩屬」。這個燕鰩,其實就是科學家把古名文鰩魚和今天的俗名「燕兒魚」結合在了一起。飛魚身體修長,遊動迅速,常常結群行動,一旦被大魚追趕,它們就躍出水面,張開鰭滑翔。有的飛魚種類連腹鰭也發達,等於又多了兩個小翅膀。四個翅膀一起張開,飛得更好。

但飛魚不會像鳥那樣振翅飛行。它們的翅不動,只是滑翔。滑一段落回海面,還能用尾巴快速打水,再次起飛。遇到順風,飛100米遠都沒問題。晉代《吳都賦》有一句「文鰩夜飛而觸綸」,道出了飛魚的另一個習性:趨光。到了晚上,飛魚就特別喜歡聚到有光的地方,人類會利用這個習性抓飛魚。古人是用油燈,今人則用大功率的電燈,能把海面照得如同白晝。飛魚紛紛趨光而來,自投羅網。

▲ 飛魚用尾鰭擊水,讓自己滑翔得更遠

有一次我翻《中國動物志·頜針魚目》,發現裡面把「文鰩夜飛而觸綸」的「綸」解釋成羽扇綸巾的綸(音guan)。於是意思就變成了「文鰩魚夜裡趨光飛翔,撞在了漁人的頭巾上」。難道我一直以來都理解錯了?趕緊查一查,「綸」有兩個讀音,作頭巾講時,讀guan;作釣魚線講時,讀lun。唐代的李周翰為「文鰩夜飛而觸綸」註解過:「綸,小網也。」觸綸也是一個專門的詞,意為投入羅網,所以《中國動物志·頜針魚目》的解釋是錯誤的。

03 飛魚「能好怎」?

飛魚肉是很平價的海邊肉類來源。可以把它曬成魚乾、裹糊炸,日本人則把最新鮮的飛魚做成壽司料,用生肉捏制,或者醋漬、燎烤後再捏,入口味道清淡,甜味隨後而來。

▲ 夜市的炸飛魚

聶璜說有人告訴他,飛魚肚子裡「有白絲一團,如蜘蛛腹內物」。到晚上,它還會發出螢光。在當時,這東西是被拋棄不吃的。現在看來,這團物體就是飛魚的卵。它的卵非常小,白中透黃,彼此之間被絲狀物糾結在一起,看著就像蜘蛛絲和蜘蛛卵的混合物。所謂「如蜘蛛腹內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 飛魚卵本身是黃色的

飛魚是在海面的漂浮物(海藻、樹枝等)上產卵的,那些絲可以把卵固定在漂浮物上。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生命》曾拍攝到這樣一段畫面:一大根椰子葉漂在海面,引來一大群飛魚產卵,眨眼間,椰子葉就被卵和絲裹成了大粽子,甚至還有好多飛魚被裹在裡面窒息而亡。由於卵太重,這個大粽子就帶著卵和死魚沉入了海底,畫面相當瘮得慌。在現代人看來,清朝人竟然把飛魚卵扔了,簡直太不識貨了,它在今天可是大名鼎鼎的食材。

▲ 染成紅色的飛魚卵

日本人喜食飛魚卵,軍艦卷上常見的小粒魚子就是飛魚卵。由於它本身的米黃色不好看,常被用食用色素染成紅色、綠色,在中國的日本料理店裡還總被誤稱為「蟹子」。

有動物保護人士擔心,飛魚也是其他海洋魚類的重要食物,大量撈卵,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於是號召大家不要吃飛魚卵。我覺得個人不吃沒啥用,關鍵是得控制好捕撈量。只要科學捕撈,食客就不必有負罪感,可以盡興地享受這道美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錦衣之下》陸大人飛魚服上的飛魚圖案是會飛的魚嗎
    易文老師也深深愛上了飛魚服扮相的陸大人,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錦衣衛的飛魚服。錦衣衛可謂是一個又狠又重要的官職。 縱觀明朝276年歷史,錦衣衛存在了200年左右,共有數任指揮使,由於直屬皇帝一人,權力極大,專門查辦官員案件,令朝中貪官汙吏聞風喪膽。錦衣衛的官服也正如其名、錦繡華麗,而飛魚服正是其常見的官服之一。我們先來看看陸大人在劇中的飛魚服扮相。
  • 沒見過飛魚,但一定吃過飛魚魚子「沙巴海釣」帶你識魚食魚
    飛魚,歸屬輻鰭綱>頜針魚目>飛魚科,包括8個屬近70個品種。漁人捕捉這種魚的時候不用網,而是用六、七尺長的獨木舟,外面刷上白色的蠣粉,到了黑夜在船竿掛上一盞燈,然後魚就紛紛飛入舟中,當魚特別多的時候就趕緊將燈熄滅,不然的話船就沉了。
  • 飛得最遠的魚——飛魚
    飛魚是40多種魚類的統稱,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能見到滑翔的飛魚群,加勒比海東端的珊瑚島巴貝多就以盛產飛魚而聞名於世。飛魚屬於暖水性魚類,以浮遊生物為食,喜好群居生活,海中的遊泳速度約為每小時35公裡。飛魚的胸鰭緊貼可至魚尾。
  • 飛魚難飛出海鳥的範圍,飛魚終究還是魚,不具有飛行本領!
    這是一種飛魚,它們有像鳥類的翅膀一樣的胸鰭,這長長的胸鰭可以讓飛魚在海面上「飛翔」一段距離,飛行的最遠距離可達400多米。只是在海面上飛翔,遇到會飛的海鳥,終究難飛出海鳥的範圍,被海鳥輕易捕捉。海鳥捕捉魚類,是食物鏈弱肉強食的法則。
  • 山海經:既是福星又是災星,我到底是個什麼魚
    ,聲音就像鴛鴦一樣,古人認為這種魚是一種代表災難的魚。 飛魚 在現代人看來這種魚兒的長相十分的像當今大海裡面的飛魚,人們就不免產生遐想,怎麼跟山海經裡面的魚那麼相像
  • 泳壇飛魚閃耀奧運,自然界飛魚翱翔海天
    奧運賽場上,飛魚在閃閃發光,這期只要介紹自然界的飛魚,飛魚以「能飛」而著名,但飛魚不是飛翔,感覺上好像是在拍打翼狀鰭,其實只是滑翔。    飛魚長相奇特,胸鰭特別發達,像鳥類的翅膀一樣。長長的胸鰭一直延伸到尾部,整個身體像織布的「長梭」。憑藉自己流線型的優美體型,飛魚可以在海中以每秒10米的速度高速運動。
  • 日本大廚製作飛魚刺身,講究擺盤精美,會飛的魚做刺身你吃過嗎?
    日本大廚製作飛魚刺身,過程講究擺盤精美,會飛的魚做刺身你吃過嗎?在日本料理之中,最是以各種新鮮的刺身製作居多,日本人喜愛吃生食的習慣向來是由來已久的,因為所處環境的影響,所以日本人幾乎只要是廚師,都會做上那麼一兩道美味的刺身料理。
  • 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記者近日來到蘭嶼,探秘飛魚的故鄉。  飛魚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每年2-6月飛魚魚汛是蘭嶼達悟人的飛魚季,也是一年中最神聖、禁忌最多的時候。  生活在蘭嶼的達悟人夏曼阿樂本向記者介紹說,達悟人的傳統糧食是地瓜、芋頭和飛魚。飛魚季是蘭嶼生產糧食的高峰期,也是達悟人獲取蛋白質的重要時節。
  • 飛魚的季節 美麗的蘭嶼正在熱情招手
    「飛魚季」期間,有著種禁忌,例如捕捉飛魚的拼板舟及剛捕撈上岸的魚獲,嚴禁女人觸碰;飛魚捕捉上岸後,須由男人先在海邊初步處理後,女人才可接手;飛魚的烹調方式,僅限於用水蒸煮,不得與其他食物一起料理;飛魚季期間,出海限定只能捕捉飛魚或鬼頭刀。    這些祭典、禁忌,蘭嶼人至今依然遵循。遊客此刻入島,最好入境隨俗!
  • 在日本是極品海鮮的「飛魚」,400人民幣一斤,在舟山就是白菜價
    可是很多的海鮮都是非常的貴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天天的吃海鮮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則是日本的一個極品海鮮,它的名字叫做「飛魚」,他是非常貴的一道海鮮,據說價格要達到400元1斤,這可以說是一個天價海鮮了,不過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歸於他在舟山可以說是非常的便宜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飛魚這個品種呢?
  • 青鳥飛魚的愛情,告訴我們,愛要讓對方知道
    今晚下班的時候在聽歌,聽回到一首仙劍3的歌曲,青鳥飛魚的此生不換,不知道多久沒有聽到過這首歌了,一直我都是隨機播放的。(不小心暴露年齡了)然後我就想起了青鳥飛魚的故事。當然,書生覺得那些故事都不夠美,來看我改版的青鳥飛魚!
  • 男子海釣從水裡捕獲一條帶「翅膀」的魚?它到底能不能飛呢?
    男子海釣從水裡捕獲一條帶「翅膀」的魚?它到底能不能飛呢?海釣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這不國外一名男子海釣時,就發現一條帶翅膀的魚,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它的外表和普通的魚沒什麼兩樣,但它的魚鰭卻是非常大。就像是天空中小鳥的翅膀,其實這種魚叫做飛魚,它能依靠發達的腹腔和尾部一躍而起,滑翔可達一百米,跳躍的高達可達十幾米,雖然它不會飛,但是它還是能在天空中停留幾十秒的。據科學家研究飛魚的魚鰭並不能幫助它們飛起,而是在它們飛出水面時幫助滑翔,它的滑翔也是為了躲避其它魚類的追捕,使它們能夠更快地逃走,這就是自然界賦予它們的本領。
  • 臺灣寫真: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中新網
    中新社蘭嶼8月5日電 題: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記者近日來到蘭嶼,探秘飛魚的故鄉。飛魚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每年2-6月飛魚魚汛是蘭嶼達悟人的飛魚季,也是一年中最神聖、禁忌最多的時候。生活在蘭嶼的達悟人夏曼阿樂本向記者介紹說,達悟人的傳統糧食是地瓜、芋頭和飛魚。
  • 海釣奇觀:飛魚和鬼頭刀的終極對決
    一個是活躍在南海海面的特殊掠食者,振翅一呼下一條條優美的弧線使它成為這片神秘海洋中特殊的風景線,它的名字叫飛魚。飛魚長相奇特,胸鰭特別發達,像鳥類的翅膀一樣。憑藉自己流線型的優美體型,飛魚可以在海中以每秒10米的速度高速運動。它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空中停留的最長時間是40多秒,飛行的最遠距離有400多米。飛魚的背部顏色和海水接近,它經常在海水表面活動。常成群地在海上飛翔,形態像鯉魚,鳥翼魚身,頭白嘴紅,背部有青色的紋理,它常常夜間飛行。另外,飛魚還有藥用價值,將它燒成炭石研成末用溫酒送服一錢,可治療婦女難產。
  • 臺灣寫真: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蘭嶼8月5日電 題: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島上生活的達悟人是臺灣唯一居住在離島的海洋少數民族,保留著很多古老神秘的習俗。  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
  • 在海洋與天空之中自由翱翔的飛魚,是怎樣做到的?
    飛躍的高度足以使它跳上水面的船隻甲板,船員常在黎明時發現掉落在甲板上的飛魚。飛魚生活在海水的上層區域,是各種兇猛魚類爭相捕食的對象,飛魚的飛行主要是為了逃離捕食者。飛魚並不輕易躍出水面,只有在遭到攻擊或受到輪船引擎聲音刺激的時候,才施展飛行的本領。其實飛魚並不是真的如鳥類一樣靠揮動翅膀產生動力飛翔,它們能做的事只是滑翔。飛魚通常生活在海面以下0-200米的透光層。
  • 錦衣之下:為什麼說飛魚是陸繹和今夏的愛情見證?
    提到愛情,自然就會有見證,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特殊的物件,見證陸繹和今夏愛情的當屬飛魚了。重要的時刻飛魚幾乎都會出現。洗飛魚官服首先要從陸繹的官服,飛魚服說起了。飛魚服是真實存在的,屬於明代賜服之一,飛魚是一種紋理,有飛魚紋的曳撒、直身、貼裡都是不同款式的飛魚服,這也就不難理解陸大人的官服有好幾套,而且每一套都那麼華麗好看。
  •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提到「飛魚服」,喜歡看古裝影視作品的人應該並不陌生,威風凜凜的明代錦衣衛,身穿飛魚服,手拿繡春刀。然而,歷史上的「飛魚服」並不是錦衣衛的專屬制服。 腰玉琅琅,衣袂飄飄。衣冠之於華夏,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左傳》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本身,就蘊藏有「華夏」二字的內涵。
  • 日本頂級刺身,售價昂貴的飛魚,新鮮現做,排隊才能吃到!
    日本四面環海,是一個漁業資源極度豐富的國家,什麼稀奇古怪的海鮮日本人都敢吃,而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營養,日本人都會選擇生吃,即使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海鮮!飛魚就是其中一種,飛魚有著長長的胸鰭,一直延伸到尾部,就像鳥類的翅膀一樣,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
  • 飛魚俠告訴你合理用藥利魚利己
    化學合成誘魚原理,是用一些化學物質,合成一些魚已知、吃過食物味道,來喚起魚大腦中對好食物味道的記憶,誘使魚過來、吃餌。但化學合成的魚吃過後(含魚脫鉤、散落水底餌),不在吃或少吃是因為,這味道的食物少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