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密閉的環境裡,一群人相互廝殺,最終只能有一個人存活,這種緊張刺激的模式被稱為「大逃殺」模式。大熱的遊戲《絕地求生》和《H1Z1》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這種模式極大增加了遊戲的豐富程度和可能性。玩家被空投到一望無邊的荒野,除了背上的襯衫之外一無所有。你匆匆忙忙地跑進廢棄已久的建築物裡尋找槍枝彈藥,以及其他任何能夠讓你活下去的道具。安全區逐漸縮小,迫使那些不願與其他玩家發生武力衝突的倖存者對決,最後一個倖存者即為贏家。
Brendan Greene是第一個通常意義的「大逃殺」玩法的製作者,而他就是從電影《大逃殺》中汲取到的靈感。
其實站在第三視角,「大逃殺」有點類似於中國古代「養蠱」的概念,活下來的就是勝利者。很多影視劇在創造劇本時都喜歡把人物放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試著在極端環境裡暴露人性。但目前來說,「大逃殺」類型的電影在深度表現上還是欠佳。今天我們就來盤點8部「大逃殺」類型的電影。
《大逃殺》
「大逃殺」類電影的開山鼻祖,分級是絕對的R15。不論是動畫還是電影,日本的文藝創作者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喜歡折騰學生。這部電影的情節設置就是把一群學生放到荒島進行「絕地求生」最終只有一個人能夠活下來,還美名其曰:培養逆境中堅忍不拔的青少年一代。請問你們對逆境是有什麼誤解嗎?這明明已經是絕境了吧。青春逼人的少男少女在兩個小時內互相殘酷虐殺,學生和血漿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造成的視覺衝擊力更加突出。
導演深作新二非常擅長黑幫暴力題材電影,後期的文藝片拍的也很不錯。但在他去世之前最後的一部作品卻是這部具有很大爭議性的《大逃殺》,這跟導演本身的經歷分不開,他少年時代看到過自己的同窗好友被槍彈打得四分五裂,屍體被找到並一具一具堆到一起的時候,對國家機制的不信任和對大人的厭惡就開始在他心裡紮根。但他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拍攝的續集並沒有繼承他老爸的才華,千萬別去看第二部啊。
對了,你們有沒有覺得飾演千草貴子的慄山千明有點眼熟。昆汀看了這個電影非常喜歡她的形象,在電影《殺死比爾》裡加入了一個身穿日本校服掄流星錘的少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