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明年1月1日起,合肥市將正式實施《合肥市城市管理條例》。該《條例》涉及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針對居民健身活動管理方面,《條例》中提到,縣(區)人民政府應該在不影響城市交通、環境衛生和居民生活前提下,劃定一定區域,供市民進行健身活動。但是市民在進行廣場舞等健身活動時,應當保持活動場所和周邊環境衛生整潔,有音樂伴奏活動的,應按照規定控制活動時段和音量,不影響居民生活。
音樂律動間,分貝計清晰顯示出「75」。
日前,因難忍廣場舞噪音,省城瑤海區來安花園小區一對老夫妻屢次往場地潑糞。經協調,目前雙方態度有所緩和。類似這種因廣場舞噪音產生的糾紛,並不少見。對於是否擾民,跳舞者與居民各執一詞。記者從合肥市環保局了解到,參照《合肥市環境噪聲質量功能區劃》,廣場舞所產生的聲響夜間應低於45分貝。隨後,記者探訪了幾個讀者反映較多的廣場舞聚集地,發現大多高於這個數值。
事件回放
被潑糞場地回歸「平靜」
「我們就是跳個舞而已,有人就潑糞了。」日前,在來安花園跳廣場舞的喬女士向本報反映,稱他們跳舞的場地被一對老夫妻潑了糞,十分揪心。
據悉,今年初喬女士在小區裡組建了一支老年舞蹈隊,專門教左鄰右舍的老人們跳廣場舞。很快,隊伍發展到了50多人。人多了,原先的小場地滿足不了需求,舞蹈隊就轉移到小區南側圍牆附近。
不料,在那跳了沒幾天,場地就被人潑糞了。臭氣燻天,舞蹈隊都跳得很不舒服。「我們有時候只能戴著口罩跳。跳舞本來是件快樂的事情,但是現在太難受了。」喬女士說舞蹈隊每天晚上從六點四十開始跳,不到八點半就結束了,時間並不太長。
喬女士將此事向小區物業反映後,物業很快找到了潑糞之人。原來是住在場地圍牆外的一對七旬老夫妻。老奶奶稱,廣場舞噪音過大,影響自己休息,才潑糞表達不滿。「我們老兩口身體不好,他們一跳我們聽得清清楚楚。有一次聲音太大,我差點心臟病發作。跟他們講了也不行,我們沒有辦法,才這麼做的。他們什麼時候不在這跳了,我就不潑了。」
昨天,喬女士的丈夫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後,經過不斷協調,雙方態度有所緩和。經過協商,舞蹈隊往南挪了四五米,並將音量調低了些,同時縮短了跳舞時間。從那以後,老兩口就沒再潑過糞了。
標準問詢
夜間參考值低於45分貝
雖然新出爐的《條例》中規定要對廣場舞的音量進行控制,但是究竟怎麼控制,多大的聲音才算是超標或者擾民?這一點並沒有詳細的標準。對此,記者諮詢了合肥市環保局,環保部門專家給出了一個參考標準。
根據一份最新修訂的《合肥市環境噪聲質量功能區劃》,專家表示雖不是專門針對廣場舞的,但涵蓋了各種生活噪音,廣場舞的噪音也可以以此作為一個參考。
在這份區劃一覽表上,功能區主要分為4個標準,分別為1類區,2類區,3類區,4類區(4a)、4類區(4b),適用不同的噪聲標準。按照要求,1類區(居民區、文教區、居民集中區以及機關、事業單位集中的區域環境噪聲標準晝夜)分別為55和45分貝以下,2類區(居住、商業與工業混合區、規劃商業區)為60和50分貝以下,3類區(規劃工業區和已經形成的工業集中地帶)為65和55分貝以下,4類區(城市道路中交通幹線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內河航道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鐵路主、幹次線和輕軌交通道路兩側區域)為70和55分貝以下。其中濱湖新區執行最高標準。
現場探訪
三處之中兩處聲音超標
一般來說,廣場舞場地都在「居民集中區」,屬於1類區,夜間噪音標準應該是45分貝以下。記者近日攜帶分貝計,到幾個居民集中投訴的廣場舞場地探訪。
時間:11日晚7點
地點:濱湖新區天山公園附近
這是一個開放式公園,裡面好幾處地方有人在跳舞,而公園附近十幾米至幾十米處就有居民區。其中最靠近馬路的那處廣場舞場地人數最多,聲音也最大,音響的聲音很遠就能聽到。
記者在該處音響附近打開分貝計,數字迅速上升,最後穩定下來,顯示88.3分貝。隨後記者帶著分貝計來到了附近的一個名叫「翰林院」的小區。在小區圍牆下打開分貝計,數字顯示是63.2分貝。這裡已經是緊靠小區的地方,但是聲音值卻明顯超過了45分貝的標準。
時間:11日晚7:40
地點:南二環罍街附近日月名邸小區
該小區只有兩棟樓,都緊靠馬路,跟外面的人行道只有一牆之隔。一支舞蹈隊就在這條人行道上的空地跳舞。記者打開分貝計看了下,測試結果是75分貝。
時間:12日晚7:40
地點:潛山路和長江路交口鳳凰城小區附近
記者靠近音響測試的結果是69.4分貝。走到幾十米開外的小區裡再測試的時候,聲音低於45分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