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愛生活、愛健康,同樣也深愛著這座城。為了這座城的碧水藍天,他們正在行動、付出著……
範士俊團隊監測得出合肥三廣場噪聲數值:
蜀南庭苑廣場
一號點 測試時間13日19:33 91分貝
二號點 測試時間13日19:43 84.3分貝
三號點(距離擴音器約88米的居民樓)68.5分貝
港澳廣場
一號點 測試時間14日19:40 84.4分貝
二號點 測試時間14日19:48 79分貝
三號點(距離擴音器約80米的居民樓)71.3分貝
天鵝湖廣場
一號點 測試時間14日21:08 94.1分貝
二號點 測試時間14日21:00 84.2分貝
三號點(距離擴音器約456米的市政府辦公大樓一樓)
測試時間14日20:50 58.6分貝
4月7日,本報曾報導過市民範士俊和他的公益團隊想要進行合肥廣場舞噪聲調查的新聞。經過近一周的準備,從4月13日晚開始,正式的監測開始。連續兩晚,他們分別監測了合肥市三個廣場。結果顯示,廣場舞的音量普遍超過了55分貝的法定噪聲排放限值,最高分貝值達到了94。範士俊稱,監測活動會一直持續到月底,隨後會將數值材料進行匯總遞交相關部門。而合肥市環保局也表示,支持市民的公益環保行為並會給予關注。
連續兩晚,監測合肥三處廣場
13日和14日晚,範士俊和志願者們分別監測了蜀南庭苑廣場、港澳廣場和天鵝湖廣場。「每一個廣場,我們都會選擇距離不等的三處監測點。一號點距離擴音器3米左右,二號點距離擴音器順風方向20米左右,三號點則根據實際情況選取最近的居民樓,每個點會測量約5分鐘,取數據的平均值。」
僅從測試出來的數據上分析,距離不同,分貝大小也不同。其中3米範圍內的分貝平均值將近90分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明確規定了1類功能區(即以居民住宅、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的區域),在6:00至22:00之間的時段,噪聲排放限值為55分貝。而測試出來的廣場舞分貝則無一例外,都超過了這一限值標準。
但範士俊也表示,自己這種測試方法並不能得出最精準的數值。「真正專業的噪聲測試其實要複雜得多,需要選擇更多的點進行網格化的測試。我們測試的數值僅僅是想給有關部門提供一個參考。」
隨訪,市民對廣場舞態度不一
志願者們不僅對廣場舞周邊的音量進行了測試,還隨機對三個廣場共計46人進行了採訪。楊信尊,是安醫的一名大四學生,她在志願者隊伍中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採訪和記錄。
在她手中有一份問卷調查,上面已經羅列了一些問題,如:你是否覺得廣場舞的聲音過大?你對廣場舞噪聲問題怎麼看?
經過對採訪者的回答統計,楊信尊發現,其中13人覺得廣場舞應該得到支持,17人覺得無所謂,16人覺得應該控制。
材料會遞交相關部門
範士俊表示,下一步他們會繼續測試,測試地點還有世紀金源、鳳凰城、和平廣場等九個廣場。「如果天氣條件不錯的話,預計四月底就能測完,到時候我們會將收集到的數據,以及採訪資料等信息一起遞交合肥市環保部門,如果可能,我們還希望給每個區政府也遞交一份材料,希望能給他們以後開展工作提供幫助。」範士俊同時也表示,希望合肥市民能加入進來,監測自家周邊的廣場舞噪聲,然後將數據反饋給他。
環保部門稱支持並將給予關注
針對噪聲問題,合肥市環保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社會生活噪聲,在我國有著明確的排放標準,根據不同的功能區域,分為晝間和夜間兩個標準。晝間是指6:00至22:00之間的時段;夜間是指22:00至次日6:00之間的時段。市民一般所關注的都是1類功能區,即以居民住宅、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的區域,這個區域晝間不得超過55分貝,夜間不得超過45分貝。而具體到建築物,不同的房間也有不同的噪聲排放限值。如1類功能區的A類房間,即以睡眠為主要目的的房間,如住宅臥室、醫院病房等,晝間不得超過40分貝,夜間不得超過30分貝;B類房間,如會議室、辦公室、住宅中除臥室以外的房間,其標準為晝間不得超過45分貝,夜間不得超過35分貝。」
工作人員稱:「噪聲的監測其實很複雜,需要專業人員長時間地多點監測才能定值。但作為市民的公益行為,我們還是很支持,遞交的材料和數據我們會給予關注,必要時,我們也會去現場進行再測。」
雖然環保部門挺熱心,但其實廣場舞噪聲並不屬於他們管理。「很多市民其實不了解,如廣場舞噪聲、家庭噪聲等,這些都屬於公安部門管理,由公安部門給予警告、罰款等處罰。而例如工地施工、歌舞廳等場所產生的噪音,則屬於我們環保部門管理,市民可以向我們進行舉報。」工作人員稱。(記者 孫友傑 通訊員 何沈靜 喻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