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個權威網站上,看到一則介紹英語學習方法的文章,文章說:有位老師太「絕」了,把單詞編成三字經,讓學生1天記住500個單詞!
如何記呢?這位老師就是就數百個單詞整理成英漢混編的「三字經」,合轍押韻,念起來朗朗上口,可以幫助孩子更高效地記住這些單詞。
比如,我家dad(爸爸),脾氣bad(壞),讓我sad(傷心難過);
有隻cat(貓咪),非常fat(肥胖), 專吃rat(鼠);
放下plate(盤子),趕到gate(門口),已經late(晚了);
…… ……
開著car(車),向著star(星星),路途far(遙遠)
想變smart(睿智),必須start(開始) ,學習art(藝術)
一個driver(司機),掉進river(河裡),生命over(結束)
…… ……
咋一看,這真是一種好方法,孩子易讀易記,趣味十足,但是這種方法,卻是有違英語學習規律的,對孩子學英語並不適合。
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不僅要「認識」,更要「會讀」,如果不會讀,讀不準,其結果一是孩子學的英語,人家「英語系」人聽不懂,二是孩子自己知道讀不準,就羞於讀,變成「啞巴英語」,不利於其後續的學習。
因此,小孩子初學英語,就像他們小時候學漢語一樣,最關鍵的不是記住多少個單詞,而是要掌握英語發音要領,讀準音,起好「發音步」,才是開好了英語學習的頭,孩子學起英語來,才會事半功倍,越學越願學,越學越簡單。
而我們也知道,英語和漢語發音要領不同,從口形到唇齒咽喉等的配合有著較大的差異。
比如漢語聲母「d、t、n、l」,在某種程度上對應著英文的輔音字母/d/、/ t/、/n/、/l/,其發音咋一聽差不多,但細微處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如漢語拼音「t」聲帶要震動,而英語裡的/ t/,聲帶不震動,是輕輔音;漢語拼音「n」讀「ne」,發音時要張開嘴,聲音從口腔裡發出來,而英語裡/ n/是鼻音,聲音要從鼻子裡哼出來。
英語裡的元音發音則就更講究了。如// 和/e/都類似於漢語拼音裡的 「矮(ai)」音,但英語裡卻是兩截然不同的發音,口形差別非常大,如果稍不注意,就會發錯的。
對於初學的孩子來說,英語發音本就不準,發音要領本就掌握不夠熟練,為了所謂的快速記住幾個單詞,就讓他們念誦英漢混排的「三字經」,將兩種語言發音不停地交換,其漢語發音對英語發音就會有著極大的衝擊和抑制作用,使孩子的英文單詞難以發準音,更難體會、掌握英語語音的發音要領。
俗語說,先入為主,小孩子初學英語如果發音不準,就會像小樹小時候彎了大了難再扶直一樣,在後續的學習中很難再矯正過來。
所以,孩子初學英語,一定要端正一個觀念,千萬不要把孩子記住、認識多少個英語單詞作為炫耀的資本。孩子初學英語,讀準音才是關鍵,讀準音,才是入對了門,找對了路。
一些所謂的「英漢三字經」之類的英語快速學習法,貌似有道理,一開始好像見效快,但卻是欲速則不達,會將孩子的英語領到邪路上去,不僅讓孩子學成一種中不中、洋不洋,「英語系」人聽不懂的「漢語式英語」,更會倒他們英語學習的胃口,隨著年級的升高,單詞量的擴大,單個單詞的加長(單詞字母數多),會讓他們覺得滿眼都是小蝌蚪,眼花繚亂,看見英語就發怵,從而不願意再學英語。
我這樣說,並非危言聳聽。當下年級越高,孩子英語成績越差,孩子越怵頭開口說英語,便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