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見」僅指相遇,那麼以每天能碰到1000個以前從未相遇的人來計算:當你80歲的時候,你累計會遇到2920萬個不同的人。會打招呼的有39778人,能夠認識的有3619人,會和275人親近。
但最終,都是會失散在人海。
而兩個人相愛的概率,是0.000049。
地球上現在60億人口,因此你遇到他們每一個人的機率約為千分之五。
當你每天在匆忙的人群中穿行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你是多麼幸運?
如果遇到指認識,以你見到這個人覺得有印象這個最低標準為底線。
假設你每天認識10個陌生人,在你80歲的時候,你總共會認識29.2萬個人,在60億人口裡,你遇到他們的可能為十萬分之五。
如果同樣以抽獎作比,這個概率大概比抽到特等獎還小。
如果遇到指相知,捫心自問,在你生命中能當此分量的人超過60個嗎?
因此你們相知的概率至少也是億分之一。
而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活到80歲,也並不是每一個人每天都能碰到1000個不同的人或認識10個新朋友。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每天都在同樣的地方遇到同樣的人做著同樣的事情。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一生或許都只是待在一兩個城市,終老的時候對這個城市的大部分人形同陌路。
同樣,我們絕大多數人尋覓一生最多也只找到三兩個知己,更何況還有很多人孤獨一生。
所以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講,我們遇見某一個人的概率遠遠小於千分之一。
認識某一個人的可能也遠小於十萬分之一。
如果你在幸擁有一兩個可以稱得上知己的人,那麼恭喜你,因為你們生命軌跡的交匯只能用奇蹟來形容。
你遇見那個人,就好像你丟掉的另一半。
認識他之前,你住在南極或者格陵蘭島,全世界的人都和你有時差。
你說的話,他們過了宿,擱涼了,擺餿了,也就忘記了。
而這個人不一樣,他和你在同一個經緯。
你見到他的一瞬間,感情、印象都已經儲備到位,
只等你輕觸那個天亮的開關。
你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懂得,你開一個話題他就明白,
你交待一下關鍵詞他就能感知到方位。
這真是一個盛大的奇蹟。
英國一個經濟學老師巴庫斯算出了找到理想伴侶的機率。他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的機會微乎其微,只有二十八萬五千分之一。
當然,這要先拋開上文概略統計的0.000049。
巴庫斯現在是沃瑞克大學經濟學講師,他寫了一篇論文《我為什麼沒有女朋友》。
巴庫斯說,他過了三年沒有女友的日子以後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為了找到答案,他用了一個原來用於計算外星人存在機率的「德瑞克方程式」估算找到理想情人的機會。
三十歲的巴庫斯說,英國有三千萬成年女性,扣除掉二十四歲以下和三十四歲以上的,再排除掉不住在倫敦的,能跟他看對了眼的就只剩下二十六個人了。
巴庫斯說,即使他每天晚上出去碰運氣,要在倫敦街頭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的機會也只有28萬5千分之一。
他說,算出機率來以後心情好多了。
因為,結果證明他沒有女友是因為機會太少,不是他本身的問題。
然而,這只是在英國,英國3000萬成年女性,而英國總人口7000多萬人。
再看中國,按13億人計算,除去男女比例失調,男人比女人多1200萬,再除去已婚和老年、學生、幼兒、地域差別,現有24到35歲單身女性全國為1.2億左右,而單身男人大概1.5億。
按巴庫斯算法,在中國一個人要遇到適合自己應該為114萬分之一,也就是在中國一個人一生遇到114萬人才能遇到一個真正適合相愛並會幸福伴侶,而我們一生中真正遇到並真正接觸並了解過男人,每人不到20位。
144萬:1。可見愛情尋覓是多麼渺茫和漫長之路。
適合自己人太少,要學會把握在你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
多接觸,多聯繫。畢竟,緣由天定,份在人為。
也許就在你彎腰繫鞋帶的瞬間,你的真命,就從你身邊擦肩而過了。
還是要看緣分的,請好好把握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個人。
最後,摘一段幾米畫集中的一段話:
我碰到貓在潛水,卻沒碰到你。
我遇到狗在攀巖,卻沒碰到你。
我遇到夏天飄雪,卻沒遇到你。
我遇到冬天刮颱風,卻沒遇到你。
我遇到豬都學會結網了,卻沒遇到你.它常常意味著葬禮.
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常,卻一直遇不到平常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