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11月13日,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合作廳裡氣氛熱烈,15名在外廣西籍傑出人才齊聚一堂,參加2020年在外廣西籍傑出人才座談會,共話桑梓、共敘鄉情、共謀發展。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用好廣西籍人才資源」的部署要求,2019年9月,南寧市在全區率先舉辦了首屆「海內外桂籍傑出人才回鄉共商邕城發展交流會」,邀請了包括2名院士在內的10名傑出人才代表回邕交流。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活動層次更高、平臺更大,已升格為自治區2020中國—東協匯商聚智高峰論壇重點活動之一,由自治區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南寧市委、市政府承辦,自治區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座談會邀請了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與人工智慧、能源化工材料、生物醫藥大健康、現代農業等領域的15名在外廣西籍傑出人才代表,涉及領域高度貼合廣西和首府南寧的重點產業發展需要。
共建家鄉心相連
會上,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發改委、自治區商務廳、自治區科協等自治區有關部門分別介紹廣西經濟發展、中國(廣西)自貿區建設、「科創中國·廣西」等情況。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自治區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川主持座談會並說:「懇請大家發揮眼界寬、思路廣等優勢,為家鄉多出點子、多提意見;懇請大家發揮學識高、創新強等優勢,為家鄉多謀創新、多攻難關;懇請大家發揮見識廣、影響力大等優勢,為家鄉多聚英才、多引產業。」一席話讓現場的傑出人才深切感受到了來自家鄉的盛情期盼。
作為承辦方,南寧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個新發展理念「關鍵詞」作了「自我介紹」,期盼傑出人才把更好的理念、技術、經驗引入南寧,把更好的項目布局南寧,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南寧市始終敞開懷抱,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支持和服務人才。
為更好地向傑出人才介紹廣西和南寧的發展新成效,加強人才與項目的精準對接,座談會前後,在外廣西籍傑出人才還被邀請參加了南寧·東協人才交流活動月開幕啟動式和第七屆南寧市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與項目對接會,併到廣西規劃館和南寧海綿城市建設項目考察調研,近距離地了解了廣西和南寧的發展規劃、魅力優勢、城市環境。
不變的是鄉情,牽掛的是鄉愁。回鄉的傑出人才認為,家鄉面貌日新月異,前景廣闊、未來可期,他們紛紛表達願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共同心聲,對家鄉的期盼作出了深情回應:「只要家鄉有需要,我願意盡己所能、力己所長,為廣西、為首府南寧做實實在在的事。」
情系故裡獻良策
拳拳赤子心,濃濃桑梓情,匯成了一條條真知灼見。
「說到貴陽就會想到大數據產業,說到杭州就會想到電商產業,說到合肥就會想到人工智慧產業,而各地當前都在研究制定『十四五』規劃,南寧能不能打造一個標誌性產業,把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人才鏈圍繞產業來謀劃、配置,形成這個產業發展的最優生態?」國家發改委價格成本調研中心主任、百色籍人才黃漢權提出建議。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哈弗技術研發中心副總工程師、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橫縣籍人才賓洋致力於無人駕駛系統、清潔能源動力系統的研發,他了解南寧也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結合專業,他從燃料電池、卡車新能源化、無人駕駛應用示範區等方面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議。
浙江大學茶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容縣籍人才梁月榮從事生物技術與茶資源利用研究與教學,他特地到橫縣考察茉莉花產業,「希望在農業新品種的培育方面能夠得到更多重視,比如解決茉莉花反季節開花問題;希望能更重視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比如茉莉花應用於日化產品、食品加工等」。
一條條意見建議言辭懇切,飽含對家鄉的理解、對故鄉的深情、對鄉愁的眷戀、對發展的無限信心。
反哺桑梓謀合作
心繫家鄉,情牽故裡,傳遞著合作的心願與信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桂林籍人才吳宇恩與團隊研發的新型制氧除氧系統有可能應用到糧倉的糧食保存和糧食加工廠中,他已順利將研發的技術落戶廣西,下一步還將與南寧共建單原子催化產業研究院。「我非常願意將應用化學用以服務家鄉經濟,也願意為家鄉與更多高等院校溝通合作牽線搭橋。」吳宇恩說。
廣州市健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安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柳州籍人才陳賢帥表示:「企業與南寧市生物醫藥重點產業完全契合,希望能把廣東的產業基地複製到廣西,依託家鄉的區位優勢,輻射西南地區以及東協國家。」
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來賓籍人才梁家恩從事人工智慧模式識別研究開發,他希望自己的技術與產業積累能為廣西、為南寧發展注入力量。
「我歡迎家鄉組織相關產業負責人到我的研究室去,看一看有什麼項目可以開發合作,我願為建設家鄉盡一份力。」華南理工大學國家移動超聲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南寧籍人才韋崗表達了回報家鄉的心願。
同一片故土,同一個心願。一股共同把家鄉建設得更加富裕、更加和諧、更加美麗、更加幸福的力量正在匯聚……(記者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