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
小懶宜人
從來如此,一個人的懶散好閒,都會比他的天資愚笨更值得討伐。世界,寧肯去包容與生俱來的瑕疵,也不願寬忍後天的好逸惡勞。所以,勤可以補拙,笨鳥需要先飛。這自然也是沒錯的,即便身逢困境迷途,只要棄跑,就會擁有希望。
人生需要奔跑,同樣需要停歇,偶爾發發小懶,竟也愜意宜人。
即使小懶,當然也不能一味地任其生長、蔓延。有時不妨忙裡偷個閒,短暫小別那「彎滿未發的弓弦」,且做「懶漢」不問事。
世間俗務纏身,那麼,僅有的一點時間,該讓自己精緻。有勞也有逸,帶著點懶,煮一杯咖啡,在園裡賞一地春紅,或在舊貨市閒散地淘盞選皿,或者只是借著夜燈慢讀幾頁宋詞。
生活的逸趣,就是這樣「懶」岀來的。懶下來的駐足之處,成了驛站,也成了記事結繩上的繩疙瘩。
與人說話,最好也帶點小懶,意不表盡,語不說滿。這倒並不是世故,而是語言,本就是有來無回的獨木橋。冷言暖語,越河過界,就成了橫衝直撞的卒,或被曲解,或被直譯,都不受控制了,迷人在此,可怕也在於此。此時,懶是少說,是謹言,是多給自己一些靜默。
當然,世界不會總對我們和顏悅色,你一盛氣,全世界開始凌人,你一慈眉,全世界反而善目。那麼,懶一點有何不可,何必去取悅所有的人。
春困、夏乏、秋盹、冬眠,單是「睡」這件事,也竟然是四季分明的。春暖人倦,就是這樣一種懶洋洋的春困,籠罩大地,讓人昏昏欲睡,也讓萬物復甦,百花怒放。
魏晉風骨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賢,想來該是歷史上一群名副其實的懶人了:白日裡放歌縱酒,撫琴賦詩,仰天醉酣。如此不務正業,怎麼不是懶人呢?這只是表象,懶的是身,心卻從未懈怠。既然廟堂不是如意的乾坤,那麼,這一片牽絆黎明蒼生與山河天下的竹林,何嘗不是遂心的天地呢?
太懶,不可取,小懶,卻剛好宜人。
《思維與智慧》第21期
文/草予
價格的誘餌
「現在,你來挑選一下種植牙的材料。」牙醫的女助理對我說道。
我從診療椅上起身,茫然地翻看著產品畫冊,裡面的術語讓我覺得像是在看原子反應堆的材料介紹。「你幫我簡單介紹一下。」我說。
這種是國產的,價格是四千,價格上來說比較實惠;這種是德國產的,價格是七千,材料是純鈦的,性價比很高;還有這種,相對貴了點,但這是瑞士產的最新產品,價格是一萬二。」她的介紹並沒有讓我增加任何對種植牙的了解,但我毫不猶豫選了中間那種,也就是七千塊的那種。
事實上,也許這三種材料根本沒有多大區別,但很多人會做出和我同樣的選擇。
美國杜克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喬爾・休伯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學生分成三組,任務都是購買啤酒。
其中一組學生有兩種選擇,一種高級啤酒,售價2.6美元,另一種是廉價品牌,只賣1.8美元。其中高級啤酒品酒的行家對它的質量和口感等打了70分(滿分為100分),而廉價品牌則只有50分。這時的學生們首選是高檔啤酒,選擇的人數佔到了67%。
第二組同樣拿到了這兩種啤酒,不過他們的手頭還多了一個選擇:另一種超低價的劣質啤酒,售價1.6美元,綜合評分為40分。儘管並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想要買這種超低價啤酒,但它的存在實實在在地影響了人們的選擇。先前選擇那些廉價啤酒的學生比例從33%加到了47%。超低價啤酒的存在讓廉價啤酒變得受歡迎起來。
最後一組學生他們也要面對三種選擇,它們分別是最初的廉價啤酒和高級啤酒,另外還多了一種豪華啤酒,這種豪華啤酒相對要貴得多,價格為3.4美元,但質量只稍微好一點點,綜合評分為75分。結果只有10%的學生表示會選豪華啤酒,令人吃驚的是,其餘90%的學生全選了高級啤酒,而廉價啤酒這回沒有人想要了。
行為經濟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等人提出了「避免極端」原則:即我們在選購商品時往往不會買最貴的,也不會買最便宜的,人們的選擇往往走中庸之道,選擇中間那個。不單是價格,大小型號的選擇也是如此,假如一家咖啡店有大中小三種杯型,賣得最好的一定是中杯。商家們深諳此道,比如他們往往會在重點推銷的目標商品旁,放上一個品質略高,價格卻貴得多的誘餌產品。
選擇是痛苦的,當我們選擇某一樣商品時,往往害怕錯過了另一個。因此在多個選項中,人們會偏向於選擇中間那個,這仿佛是我們給自己找到了不會後悔的理由,中間的選項在其他兩個選項的襯託下顯得尤其珍貴。
在選擇啤酒的實驗中,人們的心儀選項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變化,這是因為消費者在不同情形下找到了自己可以接受的不同妥協點,然後再說服自己,讓自己的選擇顯得理由充分。
說到底,選擇中間項只不過是自我妥協的結果罷了。
《深圳商報》11月1日
文/岑嶸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法治文苑 ▏小懶宜人;價格的誘餌》
閱讀原文